資源簡介 前臺后庫 2008年數列大題難易排序數列是高考解答題必考的,看看2008年的各地高考試卷,數列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有多份試卷用數列作為試卷的壓軸大題,算是“鎮卷之寶”吧!總體看來,數列在高考試卷解答題中算是居后的位置,起著區分、選拔考生的功能.1.(江西卷19)(本小題滿分12分)數列為等差數列,為正整數,其前項和為,數列為等比數列,且,數列是公比為64的等比數列,.(1)求;(2)求證.解:(1)設的公差為,的公比為,則為正整數,,依題意有①由知為正有理數,故為的因子之一,解①得故(2)∴【說明】 只要靜下心來做,相信一般的學生都可以做出來,考查了等差、等比數列的基礎知識.第一問相比而言,比第二問還要復雜一些,求數列{bn}時拐了一道彎,但只要按步驟來,問題會迎刃而解.這對占在三號位置的解答題來說,可以穩定學生的情緒.這也算是江西學生的幸運哦.2.(全國二20).(本小題滿分12分)設數列的前項和為.已知,,.(Ⅰ)設,求數列的通項公式;(Ⅱ)若,,求的取值范圍.解:(Ⅰ)依題意,,即,由此得. 4分因此,所求通項公式為,.① 6分(Ⅱ)由①知,,于是,當時,,,當時,.又.綜上,所求的的取值范圍是. 12分【說明】本題主要考查數列通項公式的求法、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以及數列單調性的應用. 作為倒數第三題,在大題中算是占據了中等的地位,起到過渡的作用.比起其他試卷的數列解答題,算是容易題了.3.(四川卷20).(本小題滿分12分) 設數列的前項和為,已知(Ⅰ)證明:當時,是等比數列;(Ⅱ)求的通項公式.解:由題意知,且兩式相減得即 ①(Ⅰ)當時,由①知于是 又,所以是首項為1,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Ⅱ)當時,由(Ⅰ)知,即 當時,由由①得因此得【說明】 這是第一道考查“會不會”的問題.如若不會,對不起,請先繞道走.對大多數考生而言,此題是一道攔路虎.可能比壓軸題還讓人頭痛.原因是兩個小題分別考到了兩種重要的遞推方法.遞推數列中對遞推方法的考查,有30年歷史了,現在只是陳題翻新而已.不過此題對考生有不公平之嫌.大中城市參加過競賽培訓的優生占便宜了.解題有套方為高啊.4.(山東卷19) (本小題滿分12分)將數列中的所有項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一項的規則排成如下數表: ……記表中的第一列數構成的數列為,.為數列的前項和,且滿足.(Ⅰ)證明數列成等差數列,并求數列的通項公式;(Ⅱ)上表中,若從第三行起,第一行中的數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均構成等比數列,且公比為同一個正數.當時,求上表中第行所有項的和.解:(Ⅰ)證明:由已知,當時,,又,所以,又.所以數列是首項為1,公差為的等差數列.由上可知,.所以當時,.因此(Ⅱ)解:設上表中從第三行起,每行的公比都為,且.因為,所以表中第1行至第12行共含有數列的前78項,故在表中第31行第三列,因此.又,所以.記表中第行所有項的和為,則.【說明】 此題改革了傳統數列呈現形式,充分考查了考生采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但其難度并不大.5.(天津卷20)(本小題滿分12分)在數列中,,,且().(Ⅰ)設(),證明是等比數列;(Ⅱ)求數列的通項公式;(Ⅲ)若是與的等差中項,求的值,并證明:對任意的,是與的等差中項.解:(Ⅰ)證明:由題設(),得,即,.又,,所以是首項為1,公比為的等比數列.(Ⅱ)解法:由(Ⅰ) , , …… ,().將以上各式相加,得().所以當時,上式對顯然成立.(Ⅲ)解:由(Ⅱ),當時,顯然不是與的等差中項,故.由可得,由得, ①整理得,解得或(舍去).于是.另一方面,, .由①可得,.所以對任意的,是與的等差中項.【說明】 本小題主要考查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前項和公式,考查運算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及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6(遼寧卷21)(本小題滿分12分)在數列,中,a1=2,b1=4,且成等差數列,成等比數列()(Ⅰ)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測{an}、{bn}的通項公式,并證明你的結論;(Ⅱ)證明:.解:(Ⅰ)由條件得由此可得. 2分猜測. 4分用數學歸納法證明:①當n=1時,由上可得結論成立.②假設當n=k時,結論成立,即,那么當n=k+1時,.所以當n=k+1時,結論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對一切正整數都成立. 7分(Ⅱ).n≥2時,由(Ⅰ)知. 9分故綜上,原不等式成立. 12分【說明】 本小題主要考查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數學歸納法,不等式等基礎知識,考查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推理、論證等能力.第一問中猜測{an}、{bn}的通項公式是問題的瓶頸,這一步能順利解決,后面應該就不會有問題了.7.(安徽卷21)(本小題滿分13分)設數列滿足為實數(Ⅰ)證明:對任意成立的充分必要條件是;(Ⅱ)設,證明:;(Ⅲ)設,證明:解 (1) 必要性 : , 又 ,即充分性 :設 ,對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當時,.假設 則,且,由數學歸納法知對所有成立 (2) 設 ,當時,,結論成立 當 時, ,由(1)知,所以 且 (3) 設 ,當時,,結論成立 當時,由(2)知 【說明】 考查了數列、充要條件的證明,還有不等式的證明,是一道綜合大題。本題在此卷上是難度系數大,體現了高考的選拔性功能的一道題。8.(全國一22).(本小題滿分12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設函數.數列滿足,.(Ⅰ)證明:函數在區間是增函數;(Ⅱ)證明:;(Ⅲ)設,整數.證明:.解:(Ⅰ)證明:,故函數在區間(0,1)上是增函數;(Ⅱ)證明:(用數學歸納法)(i)當n=1時,,,由函數在區間是增函數,且函數在處連續,則在區間是增函數,,即成立;(ⅱ)假設當時,成立,即那么當時,由在區間是增函數,得.而,則,,也就是說當時,也成立;根據(ⅰ)、(ⅱ)可得對任意的正整數,恒成立. (Ⅲ)證明:由.可得若存在某滿足,則由⑵知:若對任意都有,則,即成立.【說明】 作為全國卷的壓軸題,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數列只是作為一個載體,其實考查的是函數,導數和不等式的知識為主.9.(湖南卷18)(本小題滿分12分) 數列 (Ⅰ)求并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Ⅱ)設證明:當 解: (Ⅰ)因為所以 一般地,當時,=,即所以數列是首項為1、公差為1的等差數列,因此當時,所以數列是首項為2、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因此故數列的通項公式為(Ⅱ)由(Ⅰ)知, ① ② ①-②得, 所以 要證明當時,成立,只需證明當時,成立. 證法一 (1)當n = 6時,成立. (2)假設當時不等式成立,即 則當n=k+1時, 由(1)、(2)所述,當n≥6時,.即當n≥6時, 證法二 令,則 所以當時,.因此當時,于是當時,綜上所述,當時,【說明】 數列與三角函數的綜合,給我們的考生帶來分類討論的麻煩,第一問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知道怎么分類這是個得分點,既涉及等差數列,又有等比數列;第二問是數列與不等式的結合,可以多渠道解決。10.(江蘇卷19). (1)設a1,a2,…,an是各項均不為零的n(n≥4)項等差數列,且公差d≠0,若將此數列刪去某一項后得到的數列(按原來順序)是等比數列: ①當n=4時,求的數值;②求n的所有可能值;(2)求證:對于給定的正整數n(n≥4),存在一個各項及公差都不為零的等差數列b1,b2,…,bn,其中任意三項(按原來順序)都不能組成等比數列.解:(1)① 先證命題P:若三個數a,b,c既成等差數列、又成等比數列,則它們必為常數數列.因為若a+c=2b,ac=b2,則,即,∴a=c,則b=a=c.當n=4時,即a1,a2,a3,a4是各項均不為零的等差數列,且公差d≠0.1)刪去a1,則a2,a3,a4成等比數列,由命題P知,a2=a3=a4,與d≠0矛盾.2)刪去a2,則a1,a3,a4成等比數列,即a1,a1+2d,a1+3d成等比數列,∴,則=-4.3)刪去a3,則a1,a2,a4成等比數列,即a1,a1+d,a1+3d成等比數列,∴,則=1.4)刪去a4,則a1,a2,a3成等比數列,由命題P知,a1=a2=a3,與d≠0矛盾.總之,=-4或1.②假設n≥6,則無論刪去哪一項,均有原數列中的連續三項既成等差數列,又成等比數列,由命題P知,假設不成立,∴n≤5.若n=5,則由命題P知,只可能在等差數列a1,a2,a3,a4,a5中刪去a3,使a1,a2,a4,a5成等比數列. 由①中3)知,d=a1,則a2=2a1,a4=4a1,a5=5a1(a1≠0),但它們不成等比數列.由此可知:n只能為4.(2)對于一個給定的正整數n(n≥4),設b1,b2,…,bn是一個各項及公差都不為零的等差數列,不妨設bt,bt+sd,bt+kd是它們其中的任意三項(1≤t≤n-2,1≤s<k≤n-t,且t,s,k∈N*),要使這三項不成等比數列,即不成立,即使不成立.(由此可見,只要k不能為正整數,可使為小數,或無理數……)如取d=1,,∵s2<n2,∴∈(0,1),則不成立.以上可見,n2,n2+1,n2+2,…,n2+n-1中任意三項(按原來順序)都不能組成等比數列,即它是一個符合題意的等差數列.【說明】 第(1)問的解答關鍵在于認識命題P,這是認識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一個基本問題,其中第②問通過檢驗而排除n=5.第(2)問要求考生通過分析構造出符合題意的一種數列,由于平時考生對構造性問題研究相對較少,盡管新課標中倡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但由于高中數學學習內容較多(理科學生除學習改修1,2,3,4,5外,還須學習選修2系列中的1,2,3三個系列,另外還要在選修4中的4個模塊中選修2個),因此,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時間較少,此類問題在高考命題中出現,從學生的學習及人的發展來說,確實是一件好的現象。這也說明,要使學生的學習在“質”上有所飛躍,我們還必須考慮如何在“數”上有所控制。11.(陜西卷22)(本小題滿分14分)已知數列的首項,,.(Ⅰ)求的通項公式;(Ⅱ)證明:對任意的,,;(Ⅲ)證明:.解法一:(Ⅰ),,,又,是以為首項,為公比的等比數列.,.(Ⅱ)由(Ⅰ)知,,原不等式成立.(Ⅲ)由(Ⅱ)知,對任意的,有.取,則.原不等式成立.解法二:(Ⅰ)同解法一.(Ⅱ)設,則,當時,;當時,,當時,取得最大值.原不等式成立.(Ⅲ)同解法一.【說明】 數列、不等式、導數三者合一的解答題,又是陜西卷的壓軸題,當然不會那么輕易得分。第一問求通項公式就給學生制造了障礙,而后兩問,是緊扣前一問的,所以第一問沒有做出來,后面的分數也得不到.12.(重慶卷22)(本小題滿分12分,(Ⅰ)小問5分,(Ⅱ)小問7分.) 設各項均為正數的數列{an}滿足.(Ⅰ)若,求a3,a4,并猜想an的值(不需證明);(Ⅱ)記對n≥2恒成立,求a2的值及數列{bn}的通項公式. 解:(Ⅰ)因 由此有,故猜想的通項為 (Ⅱ)令 由題設知x1=1且 ① ② 因②式對n=2成立,有 ③ 下用反證法證明: 由①得 因此數列是首項為,公比為的等比數列.故 ④ 又由①知 因此是是首項為,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所以 ⑤ 由④-⑤得 ⑥ 對n求和得 ⑦ 由題設知 即不等式22k+1<對kN*恒成立.但這是不可能的,矛盾.因此x2≤,結合③式知x2=,因此a2=2*2=將x2=代入⑦式得Sn=2-(nN*),所以bn=2Sn=22-(nN*)【說明】 此題結合函數、不等式考查數列的通項,過程復雜,估計一般的考生不會得分.13.(浙江卷22)(本題14分)已知數列,,,.記..求證:當時,(Ⅰ);(Ⅱ);(Ⅲ)。解:(Ⅰ)證明:用數學歸納法證明.①當時,因為是方程的正根,所以.②假設當時,,因為 ,所以.即當時,也成立.根據①和②,可知對任何都成立.(Ⅱ)證明:由,(),得.因為,所以.由及得, 所以.(Ⅲ)證明:由,得所以,于是,故當時,,又因為, 所以.【說明】 本題主要考查數列的遞推關系,數學歸納法、不等式證明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考查邏輯推理能力.14.(廣東卷21).(本小題滿分12分)設為實數,是方程的兩個實根,數列滿足,,(…).(1)證明:,;(2)求數列的通項公式;(3)若,,求的前項和.解:(1)由求根公式,不妨設,得,(2)設,則,由得,消去,得,是方程的根,由題意可知,①當時,此時方程組的解記為即、分別是公比為、的等比數列,由等比數列性質可得,,兩式相減,得,,,,即,②當時,即方程有重根,,即,得,不妨設,由①可知,,即,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得,即數列是以1為公差的等差數列,,綜上所述,(3)把,代入,得,解得 【說明】 命題者將方程,函數,數列結合在一起考查,涉及字母多,要有清醒的頭腦,才能理順其的關系。解題中要用函數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得滿分者不多.15.(湖北卷21)(本小題滿分14分)已知數列和滿足:,其中為實數,為正整數.(Ⅰ)對任意實數,證明數列不是等比數列;(Ⅱ)試判斷數列是否為等比數列,并證明你的結論;(Ⅲ)設,為數列的前項和.是否存在實數,使得對任意正整數,都有?若存在,求的取值范圍;若不存在,說明理由.解:(Ⅰ)證明:假設存在一個實數λ,使{an}是等比數列,則有a22=a1a3,即矛盾.所以{an}不是等比數列.(Ⅱ)解:因為bn+1=(-1)n+1[an+1-3(n-1)+21]=(-1)n+1(an-2n+14)=(-1)n·(an-3n+21)=-bn又b1= -(λ+18),所以當λ=-18,bn=0(n∈N+),此時{bn}不是等比數列:當λ≠-18時,b1=(λ+18) ≠0,由上可知bn≠0,∴(n∈N+).故當λ≠-18時,數列{bn}是以-(λ+18)為首項,-為公比的等比數列.(Ⅲ)由(Ⅱ)知,當λ=-18,bn=0,Sn=0,不滿足題目要求.∴λ≠-18,故知bn= -(λ+18)·(-)n-1,于是可得Sn=-要使a即a<-(λ+18)·[1-(-)n] ①當n為正奇數時,1∴f(n)的最大值為f(1)=,f(n)的最小值為f(2)= ,于是,由①式得a<-(λ+18),<當a當b>3a存在實數λ,使得對任意正整數n,都有a【說明】 本小題主要考查等比數列的定義、數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礎知識和分類討論的思想,考查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推理認證能力.作為湖北卷的壓軸題,難倒了一大批的學生,起到了它應有區分選拔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