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3張PPT)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課時1 原子結構原子構成及質量數課時1 原子結構原子構成及質量數1.質量數: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近似為1,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將原子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相加,所得的數值叫做質量數,用符號A表示。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質量關系)原子構成及質量數2.原子的構成: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質量很小,相對于質子和中子可以忽略不計質子:相對質量近似為1,帶1個單位正電荷中子:相對質量近似為1,不帶電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課時1 原子結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1.電子層:(1)電子層的概念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分別在能量不同的區域內運動,我們把不同的區域簡化為不連續的殼層,也稱為電子層。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1.電子層:(2)電子層的表示方法通常把能量最低、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做第一層; 能量稍高、離核稍遠的電子層稱為第二層;這樣由內向外以此類推,分別用n=1,2,3,4,5,6,7或K、L、M、N、O、P、Q來表示從內到外的電子層。各電子層的表示符號以及離核遠近、能量高低關系可表示如下:電子層數n 1 2 3 4 5 6 7電子層符號 K L M N O P Q離核遠近 近→遠 能量高低 低→高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2.電子的能量:(1)在多電子原子中,電子的能量不同。(2)在離核較近的區域內運動的電子的能量較低,在離核較遠的區域內運動的電子的能量較高。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3.核外電子排布的一般規律:(1)“分層”是指核外電子分層排布。(2)“一低”是指核外電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則排布。一般情況下,核外電子總是盡可能先從能量最低的電子層排起,即由內向外,最先排布在K層,當K層排滿后再排L層,當L層排滿后再排M層。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3.核外電子排布的一般規律:(3)“三不超”是指各電子層容納電子數的規律。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n代表電子層數),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不超過18個,倒數第3層電子不超過32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各項規律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即任一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必須同時滿足所有規律。 如M層不是最外層時,其容納電子數最多為18,當M層為最外層時,其容納電子數最多為8。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從M層(第三層)開始,核外電子并不是排滿一層后再排下一電子層,即M層還沒有排滿(即達到最多容納的電子數),電子就開始在N層(第四層)排布。如K原子M層排8個電子,N層排1個電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課時1 原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結構示意圖:為了形象地表示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排布,引入了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2.離子結構示意圖:原子得到或失去一定數目的電子形成陰離子或陽離子,此過程中原子核不發生改變,只是核外電子(一般是最外層電子)數目發生了改變。因此,簡單離子可用離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其核外電子排布,如Cl-、Na+。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①離子結構示意圖中,陽離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陰離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且差值為離子所帶電荷數。②簡單離子(即單原子離子)的離子結構示意圖中最外層一般為8電子穩定結構(若K層為最外層,則是2電子穩定結構)。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與離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微粒 原子 陽離子 陰離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電性 不顯電性 帶正電 帶負電最外層電子數 不一定是8 一般是8 一般是8化學性質 不一定穩定 相對穩定 相對穩定能力提升課時1 原子結構重難點能力提升1:1~20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特征1.最外層電子數為1的原子有H、Li、Na、K。2.最外層電子數為2的原子有He、Be、Mg、Ca。3.最外層電子數與次外層電子數存在倍數關系的情況(1)最外層電子數=次外層電子數的原子:Be、Ar。(2)最外層電子數=次外層電子數2倍的原子:C。(3)最外層電子數=次外層電子數3倍的原子:O。(4)最外層電子數=次外層電子數4倍的原子:Ne。(5)最外層電子數=次外層電子數1/2的原子:Li、Si。重難點要點1:1~20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特征4.最外層電子數與電子層數存在倍數關系的情況(1)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1/2的原子:Li、Ca。(2)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的原子:H、Be、Al。(3)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2倍的原子:He、C、S。(4)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3倍的原子:O。5. 最外層電子數=內層電子數1/2的原子:Li、P。6.原子核內無中子的原子: 。重難點能力提升2:電子總數或質子總數相同的粒子電子總數或質子總數相同的微??梢允欠肿?、原子,也可以是離子;可以是單核微粒,也可以是多核微粒。重難點1.電子總數相同的粒子(1)10電子微粒重難點1.電子總數相同的粒子(2)18電子微粒重難點1.電子總數相同的粒子(3)2電子微粒重難點常見“幾核幾電子微?!钡恼f法中,微粒中含有幾個原子,就為幾核,如2核18電子的分子有HCl、F2;2核18 電子的離子有HS-、O22-;4核10電子的分子有NH3。重難點2.質子總數相同的粒子(1)離子9質子的有:F- OH- NH2-;11 質子的有:Na+ H3O+ NH4+;17質子的有:Cl- HS-等。尋找具有相同質子數的離子時,常以單核離子為基礎,通過其相鄰元素氫化物形成的離子來確定,如確定含9個質子的離子,以F-為基礎,然后確定8 + 1 (質子數分別為8、1 的兩種原子)形成的離子、7 + 2(質子數分別為7、2的兩種原子)形成的離子等。重難點2.質子總數相同的粒子(2)分子14質子的有N2、CO;16質子的有S和O2等。質子數相同的分子,其電子數也相同,因此記憶時可通過聯想法:如判斷與N2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分子,以N的質子數7為中心,結合常見物質可確定雙原子分子CO(質子數 6+8=7 +7)。重難點1. 下列各組微粒中,具有相同電子數的一組是( )A.Na、Mg2+、Al3+B.F-、OH-、H3O+C.S、Cl-、ArD.CH4、NH3、H2SB重難點2. 如果aXm+、bYn+、cZn-、dRm-四種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下列正確的是( )A.c-d=m+n B.b-d=m-nC.a-c=m-n D.a-b=m-nD重難點3.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兩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完全相同,則其化學性質一定相同B.凡是單原子形成的離子,一定具有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C.如果兩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那么它們一定屬于同種元素D.非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一定不小于4C重難點4. 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次外層電子數相同,且最外層電子數與次外層電子數之和小于 8,它是( )A.鋰 B.鈹 C.氦 D.鈣B重難點5. 有A、B兩種元素,已知元素A的核電荷數為a,且A3-與Bn+的電子排布完全相同,則元素B的質子數為( )A.a-n-3 B.a-n+3C.a+n-3 D.a+n+3D重難點6. 下圖為多電子原子的電子層模型示意圖。有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A.K層電子的能量高于L層B.核外電子從K層開始填充C.L層最多能容納8個電子D.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A重難點7. 元素X的最高正價和負價的絕對值之差為6,元素Y原子次外層與元素X原子次外層均為8個電子,X、Y的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排布,X、Y形成的化合物是( )A.CaCl2 B.MgCl2 C.MgF2 D.KBrA重難點8. 2016年11月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公布了人工合成的第113、115、117和118號元素。其中118號元素是由美國與俄羅斯科學家合作合成的,其質量數為294。下列關于該元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其原子核內中子數和質子數都是118B.其原子核內中子數為176C.其原子核外電子數為176D.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18B重難點9. 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M層的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2倍,則該元素的符號是( )A.Li B.Si C.Al D.KB重難點10. 用A+、B-、C2-、D、E、F、G分別表示含有10個電子的七種微粒(離子或分子),回答下列問題: (提示: 多核即由多個原子組合形成的微粒)(1)如果A+、B-、C2-是單核離子,則A元素是 、B元素是 、C元素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2)如果A+、B-是多核常見離子,則A+離子符號可以為 或 ;B-離子符號為 。(3)已知D、E、F、 G均是含有10個電子的分子。①D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雙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②E是所有10個電子微粒中最穩定的單原子分子,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其分子式為 ;③F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為 ;④G分子含有4個原子,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 (填“酸性”、 “堿性”或“中性”),原因是 。(4)寫出一個由10個電子多核微粒之間相互反應生成10個電子多核微粒的離子反應方程式:(請用方程式加以說明)NaFONH4+H3O+OH-HFNeH2O堿性NH3溶于水形成NH3 H2O,NH3 H2O電離出OH-使溶液呈堿性NH4++OH-=H2O+NH3↑或H3O++OH-=2H2O重難點11. 用A+、B-、C2-、D、E、F、G和H分別表示含有18個電子的八種微粒(離子或分子),請回答下列問題:(1)A元素是 、B元素是 、C元素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2)D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雙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3)E是所有含18個電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強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4)F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5)G分子中含有4個原子,其分子式是 。(6)H分子中含有8個原子,其分子式是 。KClSHClF2H2SH2O2C2H6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樹禮教育課時2 元素周期表核素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與發展課時2 元素周期表核素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與發展1.第一張元素周期表: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的順序依次排列,并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 通過分類、歸納, 制出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揭示了化學元素間的內在聯系, 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與發展2.現行元素周期表:由于時代的局限,門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內在聯系的規律還是初步的,他未能認識到導致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隨著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核電荷數, 周期表也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形式。元素周期表的結構課時2 元素周期表核素元素周期表的結構1.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1)原子序數: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與元素的原子結構之間存在著下列關系: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橫行: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3)縱列:不同橫行中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由上而下排列。元素周期表的結構①核外電子數相同的微粒,其質子數不一定相同,如 Al3+、Na+、F-等。②過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第IIIB族到第IIB族為過渡元素,這些元素都是金屬元素,所以又稱它們為過渡金屬。元素周期表的結構③鑭系元素: 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IIIB中,從57號元素鑭到71號元素镥共有15 元素,統稱為鑭系元素,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④錒系元素: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第IIIB族中,從89號元素錒到103號元素鐒共有15種元素,統稱為錒系元素,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元素周期表的結構2.周期:(1)周期的數目:現行的元素周期表中有7個橫行,每個橫行各為一個周期,共7個周期,自上而下依次稱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2)周期的特點: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且電子層數等于周期序數,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遞増。(3)周期分類及所含元素的種數:7個周期分為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和長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7個周期中元素的種類不完全相同,其中第一周期含2種元素,第二、三周期各含8種元素,第四、五周期各含18種元素,第六、七周期各含32種元素,總共118種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結構3.族:(1)族的數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個縱列,除第8、9、10三個縱列叫做第VIII族外,其余每個縱列各為一個族,共有16個族。(2)族的分類:16個族分為7個主族、7個副族、1個第VIII族和1個0族。主族表示:在族序數后標A;包括第ⅠA族~第ⅦA族,共7個主族副族表示:在族序數后標B;包括第ⅢB族~第ⅦB族,第ⅠB族~第ⅡB族,共7個主族第Ⅷ族包括第8、9、10三個縱列,位于第ⅦB族和第ⅠB族之間0族占據周期表的第18縱列,最外層電子數是8(He是2)元素周期表的結構3.族:(3)族的特點:同一主族中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且等于其族序數,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遞增。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各周期元素歸類類別 周期序數 起止元素 原子序數 所含元素種數短周期 1 H~He 1~2 22 Li~Ne 3~10 83 Na~Ar 11~18 8K周期 4 K~Kr 19~36 185 Rb~Xe 37~54 186 Cs~Rn 55~86 327 Fr~Og 87~118 32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常見族元素的特別名稱第I A族(氫除外)堿金屬元素;第IIA族:堿土金屬元素;第VIIA族:鹵族元素;0族:稀有氣體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元素周期表中縱列與族序數的關系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個縱列,16個族。其中有7個主族、7個副族、1個第VIII族、1個0族。7個主族(第I A族~第VIIA族)從左向右依次為第 1、2、13、14、15、16、17縱列;7個副族(第IIIB族~第VIIB族、第IB族~第IIB族)從左向右依次為第3、4、5、6、7、11、12縱列(其中第3縱列的第IIIB族因包含鑭系、錒系元素,所含元素種類最多,有32種);第VIII族包含第8、9、10縱列;0族為第18縱列。列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類別 主族 副族 第VIII族 副族 主族 0族名稱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0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元素周期表記憶口訣橫行叫周期,現有一至七;三四分長短,四長副族現,豎列稱作族, 總共十六族;VIII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鑭錒各十五,均屬IIIB族。元素 核素課時2 元素周期表核素元素 核素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由此可知同種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內質子數一定相同, 但中子數不一定相同。例如氫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的情況如下表:元素名稱 原子核 原子名稱 原子符( )質子數(Z) 中子數(N) 氫 1 0 氕1 1 氘 或D1 2 氚 或T元素 核素2.核素:(1)微粒的表示方法(2)核素的含義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叫做核素。“核素”屬于微觀概念,界定的是一種原子,核素既論種數又論個數,它由質子數和中子數共同決定,即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不是同種核素,例如:、 、 、 、 、 各為一種核素。②不能利用質量數確定核素的種類,如 、 的質量數相同,但它們屬于兩種不同核素。③核素的質子數不能等于0,而中子數可以等于0,如 。元素 核素①絕大多數元素都包含多種核素,如氫元素存在 、 、 三種核素。同位素課時2 元素周期表核素同位素1.同位素的含義: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稱為同位素),如: 、 、 三種核素互為同位素。同位素2.同位素的特點:①位置:質子數相同,故元素符號相同,在周期表中占據同一位置。②構成:相同的質子數,不同的中子數。③性質:同位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結構相同,因此化學性質幾乎相同;因質量數不同,物理性質略有差異。④存在: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比率。同位素3.同位素的應用:① 在考古工作中用于測定文物的年代;② 用于制造原子彈、核能發電;③ 、 用于制造氫彈等;④放射性同位素釋放的射線可用于育種、治療惡性腫瘤等。同位素核素、同位素的異同①核素是具有一定質子數和一定中子數的原子,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不同核素的互稱。②一種元素可以有多種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種核素,有多少種核素就有多少種原子。③同位素:“同位”即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同一個位置。同位素同位素的“三同、三不同、一不變”(1)三同:同種元素(同質子數、同核電荷數、同電子數),相同的位置(元素周期表中),化學性質幾乎相同。(2)三不同:不同種原子(中子數不同、質量數不同),不同的物理性質,自然界中原子個數百分比不同。(3)一不變:天然存在的某種元素,不論是游離態還是化合態,各種同位素所占的原子個數百分比一般是不變的。例如,我們所吃的食鹽中既有: Na35Cl,又有Na37Cl,且35Cl和37Cl原子個數保持一定的比率。重難點課時2 元素周期表核素重難點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與原子序數的關系1.由原子序數推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熟記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序數周期序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稀有氣體元素 He Ne Ar Kr Xe Rn Og原子序數 2 10 18 36 54 86 118重難點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與原子序數的關系1.由原子序數推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比大小定周期比較某元素的原子序數與0族元素原子序數的大小,找出與其相鄰近的兩種0族元素,該元素和原子序數大的0族元素處于同周期。重難點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與原子序數的關系1.由原子序數推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求差值定族數①若某元素的原子序數比相應的0族元素多1或2,則該元素應處于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第IA族或第IIA族,如88號元素,88-86=2,則其應位于第七周期第IIA族。②若某元素的原于序數比相應的0族元素少1、2、3、4、5,則應分別處在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第VIIA、VIA、VA、IVA、IIIA族,如84號元素應在第六周期第VIA族.③若差值為其他數,則由相應差值找出對應的族。重難點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與原子序數的關系2.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導原子序數(1)同周期不同主族因不同周期中所含元素種類數不都完全相同,而且長周期中第IIA族和第IIIA族之間插入了過渡元素,非第IIA族和第IIIA族同周期相鄰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一定是1;同周期第IIA族與第IIIA族元素原子序數之差從第二周期到第七周期依次為1、1、11、11、25、25。重難點要點1: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與原子序數的關系2.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導原子序數(2)同主族不同周期若A、B為同主族元素,A所在周期有m種元素,B所在 周期有n種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設A的原子序數為a。①若A、B為第IA族或第IIA族(位于過渡元素左邊)元素,則B的原子序數為(a+m)。②若A、B為第IIIA族~第VIIA族(位于過渡元素右邊)元素,則B的原子序數為(a+n)。重難點了解元素周期中的相關信息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中的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種元素均占據一格。每一格所表示的元素信息,除元素的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和相對原子質量外,高中階段又新增了以下信息:外圍電子層排布、是否為放射性元素以及元素的類別等。例如:原子序數元素名稱(注※的是人造元素)元素符號(紅色指放射性元素)外圍電子層排布(括號指可能的電子層排布)相對原子質量(加括號的數據為該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最長同位素的質量數)重難點了解元素周期中的相關信息2.族序數與原子序數的關系族序數為奇數(第IIIB族鑭系、錒系除外),則該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一定為奇數;族序數為偶數(第VII族除外),則該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一定為偶數。重難點區別: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本質 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 質子數、中子數都一定的原子 質子數相同, 中子數不同的核素 同種元素形成 的不同單質范疇 同類原子 原子 原子 單質特性 只論種類 不論個數 化學性質 幾乎完全相同 化學性質 幾乎完全相同 組成元素相同性質不同決定因素 質子數 質子數、中子數 質子數、中子數 組成元素、結構舉例 H、C、O 三種元素 、 、 三種核素 、 、 互稱同位素 O2與O3互為同素異形體重難點聯系:核素1核素2...核素n互稱為同位素元素同種元素形成單質1單質2...單質n互稱為同素異形體單質重難點要點4:幾種“相對原子質量”1 .概念理解概念 概念理解原子質量 某元素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例如一個 原子的質量是2.657x10-26 kg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一個原子的質量與一個 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原子的近似相對 原子質量(質量數) 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例如 的質量數為18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元素的各種天然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其在自然界中所占的百分比乘積的加和。計算公式為Ar=Ar(A)·a% +Ar(B)·b% +…[其中,Ar(A)、Ar(B)分別為各核素的相對原子質量,a% 、b%分別為自然界中各核素的豐度或原子個數百分比,a% + b% +…=1]。元素周期表中外圍電子層排布下方的數字就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近似 相對原子質量 At =Ar(A)·a% + Ar(B)·b% +…,該式中Ar(A)、 Ar(B)若用各核素的質量數代替即得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重難點要點4:幾種“相對原子質量”2.實例比較氯元素 35Cl 37Cl質量數 35 37核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34.969 36.966核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 35 37同位素豐度 75.77% 24.23%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34.969×75.77% + 36.966×24.23% ≈ 35.45 氯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 35×75.77% + 37×24.23% ≈ 35.48重難點12. 下列關于同主族元素性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IA族元素被稱為堿金屬元素B.V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價一定是+6價C.IV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價都是+4價D.VII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價都是+7價,且最低負價都是 1價C重難點13. X元素的三種氣態單質都是雙原子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分別是32、34、36.現有這三種單質的混合氣體分子數之比為15∶4∶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該容器中的全部轉化成同素異形體, 則的分子有12種B. 質量數為16的核素的豐度為85%C. 該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為17D. 該元素所含兩種同位素的原子數之比為15∶4B重難點14. 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下圖所示(虛線為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的分界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Si、Ge可作半導體材料B.Te處于第五周期第VIA族C.分界線附近可尋找到制造催化劑和耐腐蝕合金的元素D.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現一定的金屬性,又能表現一定的非金屬性C重難點15.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質相近,在一定區域內尋找元素、發現物質的新用途被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周期表中金屬與非金屬的分界處可以找到催化劑材料B.對氟、氯、硫、磷、砷等元素的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種的農藥C.在過渡元素中可尋找制造半導體的元素D.可在第I、IIA族元素中尋找制造耐高溫、耐腐蝕合金的元素B重難點16.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同主族兩相鄰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可能為2、8、18、32B.同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一定相同C. 中的中子數為143D.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7個主族,8個副族,0族BU23592重難點17. 基因測序研究中,常用 作標記物,下列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數為32B.質量數為15C. 與 互為同素異形體D.中子數為17DP3215P3215P3315重難點18. 元素周期表中如圖所示的氫元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氫有三種核素H、D、T,且H2、D2、T2互為同位素B.H2與D2互為同素異形體C.1.008是氫原子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D.H2O與D2O含有相同的電子數不同的中子數D重難點19. 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兩種同位素,計算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4.23%表示35Cl的豐度B.75.77%表示35Cl的質量分數C.36.966表示的37Cl質量數D.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D重難點20. 2010年,中科院化學所李玉良院士團隊的科研人員率先合成了大面積單晶全碳材料石墨炔,為“碳材料家族”增添新成員??茖W家預測石墨炔有望廣泛應用于電子、半導體、光電、新能源等領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石墨炔是一種新型的含碳化合物B.石墨炔與石墨、金剛石、C60互為同素異形體C.石墨炔可能具有優異的電學、光電性能D.石墨炔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被氧氣氧化A重難點21. 我國科學家研制的“人造太陽”成功運行。所謂“人造太陽”是指受控核聚變。從1L海水中提取出來的氘 ( )發生受控核聚變變成氦( )時產生的能量相當于300L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因此這種技術對解決能源問題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氘( )變成氦( )發生化學變化B. 中的“2”與 中的“2”意義不相同C. 的中子數和質子數均為2D. 和 為不同核素AH21He42H21He42He42He42H21H11H21重難點22. 氚可表示為 或T,下列有關氚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3H2O具有放射性B.3H2與1H2化學性質基本相同C.11g氚水(T216O)所含中子數約為6×6.02×1023D. 原子中含3個質子DH31H31重難點23. 下列關于元素周期表知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A.過渡元素全部都是金屬元素B.共有18個族,ⅢB族含元素種類最多C.在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的交界處尋找可作催化劑的合金材料D.某元素原子最外電子層上只有兩個電子,該元素一定是ⅡA族元素A重難點24. 有關元素周期表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①短周期元素中,若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相差8,則它們一定是同主族元素②第IA元素稱為堿金屬元素③某元素的核電荷數為34,則該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A族④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元素都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⑤除0族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價在數值上都等于該元素所屬的族序數⑥所含元素種類最多的族是第ⅢB,所含元素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是第IVA⑦主族金屬元素都符合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4⑧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 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主族A.①②⑤⑥ B.①②⑦⑧ C.①②④⑤⑦⑧ D.③④⑥⑦⑧C重難點25.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第15個縱列為ⅥA族B. 的中子數為107C.16O2和18O2互為同素異形體D.35Cl2和37Cl2互為同位素BW18174重難點26. 已知X、Y、Z三種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所示。設X的原子序數為a,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Y的原子序數可能為a-17B.Y與Z的原子序數之和可能為2aC.Z的原子序數可能為a+31D.X、Y、Z可能均為短周期元素DYXZ重難點27. 在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等核素中:(填序號)(1) 和 互為同位素。(2) 和 質量數相等,但不屬于同一種元素。(3) 和 中子數相等,但質子數不相等。①C126N147Na2311Mg2412C146O188⑤②⑤③④重難點28. 某元素X構成的氣態單質分子(雙原子分子)有三種,其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70、72、74,標背狀況下,V升該氣體中此三種分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9∶6∶1.完成下列問題:(1)X元素有 種核素。(2)各種核素的質量數分別為 。(3)X2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4)質量數較小的X原子的物質的量分數為 。235、377175%重難點29. 下表顯示了碳元素(C)和①~⑥6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問題:(1)①的單質的分子式為 。(2)②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3)按①→②→③的順序,其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 (填“增強”或“減弱”)。(4)④為稀vc有氣體元素,它的化學性質 (填“活潑”或“不活潑”)。(5)⑤和⑥的單質在加熱的條件下劇烈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2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 C ① ② ③ ④3 ⑤ ⑥增強不活潑2Na + Cl2 △ 2NaCl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課時3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堿金屬元素 元素名稱 鋰 鈉 鉀 銣 銫元素符號 Li Na K Rb Cs核電荷數 3 11 19 37 55原子結構示意圖最外層電子數 1 1 1 1 1電子層數 2 3 4 5 6原子半徑/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由表中信息分析知,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的共同點是最外層電子數為1, 很容易失去1個電子, 因此堿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都是+1價;不同點是堿金屬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和半徑不同, 隨著核電荷數增加,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加, 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2.堿金屬單質化學性質實驗探究:(1)堿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堿金屬單質 鉀 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先熔化成小球, 后燃燒, 反應比鈉更劇烈, 火焰呈紫色(透過藍色鉆玻璃) 先燃化成小球, 后燃燒, 反應劇烈, 火焰呈黃色結論 金屬活潑性:鉀>鈉 實驗原理 K+O2 △ KO2 (超氧化鉀) 2Na +O2 △ Na2O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2.堿金屬單質化學性質實驗探究:實驗注意事項①做堿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實驗時, 金屬鉀、鈉的用量一般取綠豆大小為宜。若用量過大, 易發生爆炸。在使用前, 還應用濾紙吸干鉀、鈉等金屬表面的煤油. 未用完 的鉀, 鈉要放回原試劑瓶。②堿金屬與氧氣反應:Li在常溫下或燃燒時均生成Li2O;Na在常溫下生成Na2O, 燃燒時生成Na2O2; K燃燒時主要生成KO2 ;Rb、Cs燃燒時生成更復雜的氧化物。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2.堿金屬單質化學性質實驗探究:(2)堿金屬與水的反應堿金屬單質 鉀 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處游動,有輕微爆炸聲,反應后的溶液加酚欲試液變紅 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處游動,有“嘶嘶”的響聲,反應后的溶液加酚酞試液變紅結論 金屬活潑性:鉀>鈉 實驗原理 2K+2H2O=2KOH+H2↑ 2Na+2H2O=2NaOH+H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2.堿金屬單質化學性質實驗探究:實驗注意事項鈉、鉀著火時,不能用水滅火,必須用干燥的沙土來滅火。這是因為鈉、鉀的化學性質活潑,和水能發生反應,置換出水中的氫,產生可燃性氣體H2, 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3.堿金屬單質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堿金屬單質 顏色和狀態 密度/( g/cm3 ) 熔點/℃ 沸點/℃鋰 銀白色,柔軟 0.534 180.5 1 347鈉 0.97 97.81 882.9鉀 0.86 63.65 774銣 1.532 38.89 688銫 略帶金色光澤,柔軟 1.879 28.40 678.4結合表中信息可知,堿金屬單質物理性質的相似性:除銫外均為銀白色,都比較柔軟,有延展性,硬度小,密度小,熔點低,沸點低;遞變性: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堿金屬單質的密度逐漸増大(鉀反常),熔、沸點逐漸降低。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金屬鋰的密度小于煤油,常保存在石蠟油中。鋰與其他堿金屬不同,在室溫下與水反應比較慢,但能與氮氣反應生成一氮化三鋰晶體。鋰的弱酸鹽都難溶于水。鋰的揮發性鹽的火焰呈深紅色,可用于鑒定鋰。鋰很容易與氧、氮、硫等化合,在冶金工業中可用作脫氧劑。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相似性最外層電子數為1遞變性從Li→Cs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單質性質相似性都有強還原性,反應中易失去電子遞變性從Li→Cs還原性逐漸增強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①相似性 (R表示堿金屬元素,不考慮放射性元素):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堿金屬單質化學性質活潑.都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單質及水反應,與水反應的通式為:2R + 2H2O=2ROH +H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重點: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②遞變性:a.隨者原子序數的遞増,堿金屬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元素金屬性逐漸増強,單質和氧氣的反應越來越容易,生成的氧化物越來越復雜,和水反應越來越劇烈。b.堿金屬單質都具有還原性, 還原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Li<Na<K<Rb<Cs 。c.堿金屬單質物理性質的變化規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堿金屬單質的密度逐漸增大(鉀反常),熔、沸點逐漸降低。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堿金屬的特殊性(1)單質Na、K通常保存在煤油中,Li通常用石蠟密封。(2)堿金屬中還原性最強的是Cs,還原性最弱的是Li。(3)堿金屬陽離子中氧化性最弱的是Cs+,氧化性最強的是Li+。(4)堿金屬元素單質中只有Li與O2反應的產物為一種(Li2O),其他單質與O2反應的產物至少有兩種。(5)堿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中只有LiOH微溶,其他均為易溶于水的強堿。(6)堿金屬元素從Li→Cs,密度呈増大趨勢, 但K的密度小于Na。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課時3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1.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元素名稱及符號 氟(F) 氯(Cl) 溴(Br) 碘(I)原子序數 9 17 35 53原子結構示意圖最外層電子數 7 7 7 7電子層數 2 3 4 5原子半徑 從 F→I 逐漸增大 由上表分析知,鹵族元素原子結構的遞變規律:①鹵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都為7,都易得到一個電子,單質具有較強的氧化性;②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増, 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依次增多, 原子半徑逐漸増大。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2.鹵素單質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單質 F2→Cl2→Br2→I2相似性 都有顏色,熔、沸點較低不易溶于水,易溶于CCl4等有機溶劑(F2易和水發生反應)遞變性 狀態(通常狀況下) 氣體→氣體→液體→固體顏色 淡黃綠色→黃綠色→深紅棕色→紫黑色(逐漸加深)密度 逐漸増大熔點和沸點 逐漸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 逐漸減小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3.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1)鹵素單質與H2的反應單質 反應條件 化學方程式 氫化物穩定性F2 暗處 H2 + F2=2HF 很穩定Cl2 光照或點燃 H2 + Cl2 點燃或光照 2HCl 較穩定Br2 加熱 H2 + Br2 △ 2HBr 不如HCl穩定I2 不斷加熱 H2 + I2 △ 2HI 不穩定由表中信息可知,從F2到 I2,鹵素單質與H2反應所需要的條件逐漸變苛刻,反應劇烈程度逐漸減弱,生成的氣態氫化物穩定性逐漸減弱。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3.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2)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實驗名稱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離子方程式及實驗結論氯置換溴 靜置后,液體分層,上層無色,下層橙紅色 2Br-+Cl2=2Cl-+Br2,說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強氯置換碘 靜置后,液體分層,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 2I-+Cl2=2Cl-+I2,說明Cl2的氧化性比I2強溴置換碘 靜置后,液體分層,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 2I-+ Br2=2Br-+I2,說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強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①F是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 F2氧化性很強, F-還原性很弱。F無正價, 無含氧酸。②F2能與水劇烈反應, 不存在F2的水溶液。鹵素單質與水反應生成氫鹵酸與次鹵酸 (F2除外),如 X2 + H2O= HX + HXO (X為 Cl、Br、I),F2與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2 + 2H2O=O2+4HF。③鹵素單質間可以發生置換反應, 較活潑的鹵素單質可以將較不活潑的鹵素單質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但F2除外。這是因為F2極易與溶液中的H2O反應生成O2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④Cl2易液化。⑤常溫下,Br2是唯一呈液態的非金屬單質。液溴有很強的腐蝕性,易揮發,有毒。實驗室中保存溴單質時常加水液封以減少揮發,試劑瓶不能用橡膠塞。⑥I2為紫黑色固體,受熱易升華,淀粉溶液遇碘變藍色。⑦HF是弱酸, 而HCl、HBr、HI是強酸, 且酸性 HF<HCI<HBr<HI。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⑧鹵素單質與活潑金屬(如Na、K等)反應生成相應的金屬鹵化物,如2Na+X2 點燃 2NaX(X 為 F、CI、Br、I)⑨變價金屬(如Fe、Cu)與鹵素單質反應生成高價金屬鹵化物(碘除外,I2的氧化性較弱,I2與Fe反應只能生成低價態的Fel2)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同主族元素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同主族元素原子結構元素性質相似性: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遞變性:從上到下電子層數逐漸增多相似性:單質化學性質相似遞變性: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増多,原子半徑逐漸増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増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所以金屬性逐漸増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重難點課時3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1.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研究對象 性質 從上到下遞變規律元素 金屬性 逐漸增強非金屬性 逐漸減弱單質 氧化性 逐漸減弱還原性 逐漸增強非金屬元素對應的簡單陰離子 還原性 逐漸增強非金屬元素對應的簡單氣態氫化物 穩定性 逐漸減弱元素最高價態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 堿性 逐漸增強酸性 逐漸減弱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2.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1)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増強。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2.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2)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從左往右,金屬單質的活動活逐漸減弱,元素的金屬性一般也逐漸減弱。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2.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3)根據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判斷①金屬單質與水或酸反應越劇烈,元素的金屬性越強。②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元素的金屬性越強。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2.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4)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應較活潑的金屬能將較不活潑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如 Zn + Cu2+=Zn2+ + Cu,則金屬性:Zn>Cu。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2.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5)根據離子的氧化性強弱判斷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元素的金屬性越弱.如,氧化性:Cu2+>Fe2+,則金屬性:Cu<Fe。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3.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1)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3.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2)根據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判斷①單質與氫氣化合越容易(或簡單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②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3.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3)根據非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應判斷較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可將較不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如Cl2 +2Br-=2Cl-+ Br2,則非金屬性:Cl > Br。重難點要點1: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判斷3.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4) 根據離子的還原性強弱判斷非金屬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如還原性:Cl- <I-,非金屬性:Cl>I。針對練習課時3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針對練習30.下列不屬于堿金屬單質的通性的是( )A.硬度小、密度小B.熔點較低C.焰色反應相同D.導熱、導電性能強C針對練習31.下列關于堿金屬和鹵素單質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隨原子序數遞增,堿金屬密度一定增大B.堿金屬都呈銀白色C.液溴采用水封法保存D.碘的升華是化學變化C針對練習32.下列關于金屬的敘述正確的是( )A.金屬都是銀白色的固體,都具有較高的硬度和密度B.金屬一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C.金屬單質都可以和酸發生置換反應產生氫氣D.鈉原子在反應中失去1個電子,鋁原子失去3個電子,所以鋁比鈉活潑B針對練習33.關于碘水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碘水中的分子只有水分子和碘分子B.碘水呈紫黑色C.碘水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D.碘水不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C針對練習34.溴(Br)與氯(Cl)同屬“鹵族元素”, 最外層均有7個電子, 在反應中容易得1個電子, 化學性質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氧化性, 下面根據氯的性質對溴的性質預測合理的是( )A.溴單質只具有氧化性B.溴蒸氣與氫氣在加熱下反應生成HBrC.還原性比弱D.溴單質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NaBr和HBrOB針對練習35.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后,將溶液蒸干并灼燒,最后得到的物質是( )A.NaBr和KIB.NaBr和KClC.NaCl和KClD.NaCl、KCl和I2C針對練習36.下列關于Li、Na、K、Rb、Cs的敘述均正確的一組是( )①金屬性最強的是鋰②氧化性最強的是鋰離子③堿性:LiOH<NaOH<KOH<RbOH<CsOH④的密度最大⑤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化合物⑥粒子半徑:Rb+>K+>Na+,Cs>Cs+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⑥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