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7講 金屬的化學性質生銹加熱Mg(Al)>Fe>Cu去除金屬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ABCD氫氣(或H2)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銅絲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由無色逐漸Al>Cu>Ag色變成無色變成藍色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難易與劇烈程度不同規律: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化合反應)金屬現象化學方程式常溫下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鋁4A1+302=2A1203金屬+(鋁制品具有優良抗腐蝕性能的原因)氧氣劇烈燃燒,發出②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鎂點燃生成③白色固體④2Mg +O,MgO鐵劇烈燃燒,固火星四射,生成6黑色固體73Fe+20,點燃Fe:O銅紅色固體逐漸變為8黑色⑨2Cu+0,△2Cu0金最不活潑,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真金不怕火煉)條件:金屬的活動性必須位于氫之前(K、Ca、Na除外)規律:活潑金屬+酸→鹽+H,↑(置換反應)金屬現象化學方程式(稀鹽酸/稀硫酸)I0Mg+2HCI=MgCl,+H2↑鎂劇烈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 Mg+H2SO4=MgSO4+H2t活潑金22A1+6HC1=2A1C1,+3H,TN鋁劇烈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屬+酸132A1+3H2S04=A2(S04)3+3H2↑4Zn+2HC1=ZnCL2+H2↑鋅反應較劇烈,有較多氣泡產生固Zn+H,S04=ZnS04+H2↑6Ffe+2HCl=FeCL,+H2↑鐵反應且有少量氣泡產生7Fe+H,SO4=FeSO4+H2↑金屬與酸反應的曲線(詳見“重難突破3”)條件:前置換后(K、Ca、Na除外)規律:金屬+可溶性鹽→新金屬+新鹽(置換反應)反應物現象化學方程式金屬+鐵與硫酸有8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可溶2四Fe CuSO =FeSO+Cu銅溶液四藍色逐漸變為四淺綠色性鹽銅與硝酸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由22無24Cu +2AgNO3=Cu(NO3)2 +2Ag銀溶液色逐漸變為2 藍色鋁與硫酸鋁表面有5紅色固體析出,溶液282Al+3CuS04=A,(S04)3+3Cu銅溶液由26藍色逐漸變為 無色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屬活動性由29強逐漸30減弱(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金屬(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活動規律(3)位于3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網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性順序出來(K、Ca、Na除外)(☆☆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判斷與探究(詳見“重難突破4”)☆☆)判斷金屬被利用的先后順序應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后濾液、濾渣成分的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