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 1
第六單元 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
【單元特征】 本單元主要敘述了古今中外的社會治理與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演變,主要包括 1、中國:中國古代歷朝戶籍制度的演變、中國古代的基層組織形態與社會治理、歷代的社會救濟與優撫政策、現代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等。 2、世界: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與特點。
第 17 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歷史時空】
知識梳理\自修筆記 解決基本知識問題
知識點1 歷代戶籍制度 1.目的:掌握人口變動情況,以便征發賦役。 2.演變 戰國公元前375年,秦獻公“為戶籍相伍”,即以五家為“伍”的辦法編排戶口秦朝實行分類登記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戶籍外,還有宗室籍、宦籍、市籍等(分類登記制度意味著將國民從隸屬于貴族的X1 中釋放出來)漢朝(1)丞相主管全國戶籍工作,各級地方政府均有專門人員主管戶籍 (2)戶是政府征派賦役的單位,百姓成了封建國家的“編戶齊民”( 它既是X2 ,又是 。行標志著我國古代完整的賦稅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3)政府定期進行人口調查,東漢末年,戶籍散亂隋唐隋命州縣官“大索貌閱”,重新核定戶籍;唐承隋制,戶籍三年一造宋戶籍分主戶與客戶。主戶指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客戶指沒有土地的佃戶(宋代X3 呈下降趨勢,為國家承擔賦役的 比例上升。)元朝戶口類型比較復雜,按職業劃分,統稱為“諸色戶計”。一旦定籍,世代相襲,不得變動明朝(1)繼承了元朝以職業定戶籍的做法,戶籍分民籍、軍籍、匠籍等 (2)明朝戶籍冊稱“黃冊”,以里甲制為基礎,每里一冊,詳列各戶人口、田土、房屋清朝(1)普通戶籍基本沿襲明制,戶籍管理相對松弛 (2)清前期,賦役實行固定丁銀、攤丁入畝后,戶籍的作用大為削弱 (3)乾隆年間,戶籍永停編審(至此古代戶籍制度不再具有財政上的意義,成為單純的X4 。)
知識點2 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 1.基層組織(“中華帝國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它能用個很小的官員編制來統治如此眾多的人口。” ------費正清) (1)從秦漢到明清,縣是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下設直接管理民眾的基層組織。 (2)秦漢時期,縣下設鄉和里。鄉設三老,里設里正。后代沿襲這種鄉里制度,稍有變化。(鄉里制是指中國古代縣以下的各級基層行政區劃的制度。鄉村社會實行鄉里制行政管理,鄉里制度具有X5 的高度整合性。) (3)唐朝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城內設坊,郊外設村,設里正、坊正、村正。 (4)明朝實行里甲制,十戶為一甲,一百一十戶為一里,設甲首、里長。 (X6 在社會治理中是合作關系,皇權不下縣,皇權把基層治理全交給受過儒家教育的“紳士”,紳士具有廣泛的治理權) 2.社會治理 (1)特點:注重建立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與相互監督機制。(“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靠鄉紳。”) (2)演變 秦漢實行什伍組織,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 (秦漢時期實行郡縣制,既發揮基層政權的作用,又帶有半自治的性質。)唐朝實行鄰保制度,以四家為鄰,五鄰為保(唐朝處于由鄉里制向保甲制、由鄉官制向職役制的轉折時期,X7 逐步增強)北宋實施保甲制明朝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總編為一牌清朝清初實行里甲制,后來推行保甲制(這時鄉里制度轉變為職役制,保甲對鄉里的控制更加嚴密,X8 的色彩越來越弱。)
(3)趨勢:兼具區劃和戶籍管理性質的鄉里制與旨在維護社會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知識點3 歷代社會救濟與優撫政策 1.歷代社會救濟 (1)原因: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災害發生時,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2)特點 ①主體:政府掌握大量資源,救濟的重點在救災,核心在于保證糧食供應。 ②輔助:社會力量的救濟活動側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賑濟。 (3)發展(我國古代社會保障與慈善事業具有鮮明的倫理道德色彩) 漢朝漢朝建立常平倉制度,積谷備倉,調節糧價隋唐政府既重視官方儲備,也大力提倡民間積儲宋朝宗族通過設立族產,在衣食、住行、婚娶、蒙養,喪葬等方面資助族中貧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內創設義田,賑濟族人。明清慈善組織開始興起,出現了善堂、善會等慈善機構
2.古代優撫政策 (1)原因:中國古代一直有優撫老弱貧苦等弱勢群體的傳統,尊敬與贍養老人,保障鰥寡孤獨的生活。 (2)方式 ①皇帝賞賜:秦漢時期,皇帝賜給高齡老人鳩杖(“鳩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處做成一只斑鳩鳥的形狀。鳩杖在先秦時期是長者地位的象征,漢代更是以擁有皇帝所賜鳩杖為榮。),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優撫高年平民。 ②設置機構:唐朝開始,政府設有收容貧老、孤兒和乞討流浪人員的專門機構,如唐朝的養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眾濟院、明清的養濟院。 [概念闡釋]編戶齊民 西漢政府為控制人口流動和確保賦稅征收,把民戶按年齡、性別、土地財產等情況,詳細登記在戶籍上,這種造冊登記戶口的辦法稱為編戶制度。 [歷史解釋] 大索貌閱 隋初,農民隱漏戶口、詐老詐小的現象極為嚴重,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和對勞動力的控制。 為了查實應納稅和負擔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開皇五年(585年)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閱",即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和本人體貌進行核對,檢查是否謊報年齡,詐老詐小。如有不實,保長等要辦罪。通過檢查,大量隱漏戶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賦稅收入 【歷史解釋】宋代主戶和客戶 宋代把戶籍分為主戶、客戶兩類。主戶是指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客戶是指自己沒有土地,而向主戶租佃耕種、繳納丁稅和攤派勞役的農戶。按主戶、客戶而編造的丁口及財產簿冊,叫“丁產薄”。這種“丁產簿”,按當時的保甲制分甲建立簿冊,叫“結甲冊”。丁口和戶產有時也分別造冊分稱“丁口簿”和“戶產簿”。 [歷史解釋]元代“諸色戶計” “諸色戶計”是元代各種人戶的總稱。元代戶籍制度十分復雜,政府根據全國居民承擔的不同義務以及職業、民族、宗教和社會地位的不同等情況,把人們劃分為各種人戶,稱為“諸色戶計”或“諸色人戶”。民戶是主要人戶,也是諸色戶計的基礎。元政府在民戶中實行戶等制,以三等九甲為序征發賦役。 【歷史解釋】鄉里制度 是指中國古代縣以下的各級基層行政區劃的制度。鄉村社會實行鄉里制行政管理,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一些特殊性。歷代鄉里制度都是以對全體鄉村居民進行什伍編制為起點,以“什伍相保”“什伍連坐”為基本組織原則。鄉里是君主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結構中基層的行政單位,擁有按比戶口、宣布教化、督催賦稅、攤派力役、維持治安、兼理司法的職權,被稱為“治民之基”。 [由題證史] 清代臨沂張氏的家法規定:族內如有訴訟,族長要在祖宗牌位前發誓絕不徇私,如果可以在家族內解決,則以祖宗名義責令,如果無法解決,則上報官府。所報之事,官府多批示按張家家法處置即可。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小農經濟的封閉 B.宗族勢力的強大 C.宗法制度的延續 D.地方豪族的割據 【歷史解釋】十家牌法 十家牌法,是古代鄉間管理方法,由明朝中期王守仁首創。十家牌法規定每十家為一牌,牌上注明各家的丁口、籍貫、職業,十家輪流巡查。一家隱匿盜賊,其余九家連坐。如有人口變動,需向官府申報,不然被認定為“黑戶”。十家牌法使保甲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 【歷史解釋】里甲制度: 明清時期社會基層組織形式和編金(qiān,同簽)謠役的基本單位。以相鄰的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其中丁、田最多的十戶輪流充當里長。其余一百戶分為十甲,每甲十戶輪流充當甲首。里長和甲首輪流服役。每到編審之年,再按丁田的變化重新編排。里甲人戶載在黃冊,遇有差役,憑冊金派。 [歸納總結]古代鄉里的主要管理功能 (1)教化民眾,勸民行善。 (2)規范鄉民日常行為,主要是婚喪、祭祀等方面的交往禮俗。 (3)患難相恤,互幫互助。 (4)解決日常糾紛,維持社會治安。 【歸納總結】中國古代社會救濟特點: 救濟、優撫主體的多元化;方式和手段多樣;政府救濟的重點是救災和救急,社會救濟重在日常生活中的賑濟;既包含制度建設,也涉及國家機構的建立與完善;民間救濟從自發性逐漸走向組織化 [本課圖示]
考向突破\講練結合 解決考試能力問題
考向一 中國古代的戶籍管理制度
【史論精講】
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特點
1.戶籍具有地域性。由于人口與賦役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政府千方百計將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圍中,限制其流動。
2.戶籍具有等級性。中國傳統社會曾出現過特權戶種、民籍戶種和賤籍戶種等類別,其戶籍地位逐級降低,界線分明。其中,特權戶籍以宋代的官戶最為典型,但在宋代以后消失。民籍戶種是平民百姓擁有的戶籍,是主體戶種,這些人是國家賦役的重要承擔者。
3.戶籍具有世襲性。嚴格的戶籍管理不僅體現在對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人口的等級、職業也被戶籍標識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級、職業間的流動受到制約,戶籍是世襲的。
4.戶籍具有社會治安職能。在我國歷史上,戶口的管理也對人口活動行為進行制約,它對封建秩序,特別是治安秩序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宋代以后出現保甲制,賦予了戶籍管理一項重要的社會治安功能,從而成為政府加強其統治基礎的重要措施。
【典例互證】
1.(2022·三明模擬)西漢時期政府實行編戶制度,將民戶的一些基本情況詳細登記在戶籍上。這一制度的實施
A.增強了國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眾的負擔
C.旨在掌握人口真實情況
D.增強了封建國家的財力
【舉一反三】(2021·西安模擬)北朝時期,朝廷有軍戶(營戶、府戶)伎作戶、樂戶,屠戶、屯田戶、牧戶、金戶、鹽戶、綾羅戶、驛戶等,他們的身份世代相襲,不能越籍通婚,這種狀況延續到清朝時期逐漸消解。據此可知,古代的戶籍制
A.有利于北方經濟的迅速恢復
B.促進游牧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C.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
D.是阻礙經濟轉型的根本因素
考向二 中國古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
【史論精講】
中國古代鄉里基層組織的四大特點
1.嚴密性:里、亭、什伍、保甲的縱向管理控制,這是“經”;宗族組織、村落組織的自治自管,這是“緯”;兵籍制度以及與其匹配的賦役、治安、教化等則是經、緯之基點,從而真正構成了控制基層鄉里社會的嚴密管理網絡。
2.獨立性:古代鄉里基層組織在行使國家統治管理職能和鄉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時,必須適應鄉里社會特定的自然、經濟、政治條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表現為基層政權組織獨立行使管理鄉里社會的各種職責,自成一體、自我運轉,成為獨立的基層管理系統。
3.宗法性:在宗法血緣關系厚重的鄉里社會中,以血緣倫理關系為紐帶組成的宗族組織,融于鄉黨里閭,合于基層政權之中,使得血緣關系與地緣關系高度結合。
4.自治性:鄉里社會絕大多數事務皆由鄉里社會中居于優勢地位的鄉紳、族長和鄉里保甲頭目來進行處理。就組織類型來看,自治表現為血緣宗族對族眾和宗族內部的自治,以及地緣村落就全體村民的整體社會利益關系的自治。
【典例互證】
1、(2020·天津高考)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府對縣以下的鄉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對鄉村的其他事務并不過多干涉,鄉村基本實行自治,這種自治社會也是一種自律社會。可以作為這一觀點依據的是
A.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認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備 D.鄉村社會脫離政府的管控
【舉一反三】漢代名臣黃霸在任職潁川太守期間“力行教化而后誅罰”。治潁川八年“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亡重罪囚”。據此可知,漢代
A.社會治理滲透德治教化思想
B.重視家訓,強化基層教化
C.地方治理形成了統一的標準
D.社會道德倫理水平普遍提高
2.(2018·全國Ⅰ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國基層社會治理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以后,村民自治成為中國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實行鄉約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間組織和相關的賞罰制度,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當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康熙九年頒布了鄉約組織必須宣講的《上諭十六條》,內容包含“重農桑以足衣食”“訓子弟以禁非為”等。
——據楊開道《中國鄉約制度》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到明清時期鄉約制度的變化,并說明鄉約制度的積極作用。
對點演練\精練模擬 解決考試能力問題
1. (2021·北京模擬)“編戶齊民”是中國古代社會中被國家統一編入戶籍進行管理,并按照規定承擔賦役的居民。實施這一制度
A.限制了地主兼并土地 B.加重了普通民眾的負擔
C.目的是確保賦役征發 D.徹底消除隱瞞人口現象
2. (2022·深圳模擬)我國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戶籍管理,隋朝統一后,制定“輸籍法”,重新核定戶籍。唐承隋制,戶籍管理更加嚴格,戶籍三年一造。政府通過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戶口登記的人口,稱為“刮戶”。這最能說明( )
A.封建田莊主控制大量依附農民 B.政府通過普查人口推行均田制
C.人丁稅在政府收入中舉足輕重 D.為科舉制的推行提供戶籍保障
3. (2022·瀘州模擬)1911年,清政府在參考東西方各國之良規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戶籍法》單行法規。法規將表現歐美個人主義的個人身份證書和體現中國家族主義的傳統戶籍制度相結合,剔除了傳統戶籍中資產登記項目。該法規的制定反映了
A.借鑒西方,中體西用
B.打破傳統,托古改制
C.民主改革,挽救危機
D.中西結合,批判繼承
4. 秦代鄉里制度逐漸定型,縣的基層分為若干鄉,鄉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組織,鄉里組織擁有宣布教化、督催賦稅、攤派力役、維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職權。這反映出秦代
A.農村基層實行地方自治
B.鄉里組織兼有行政與宗法職能
C.鄉官由政府來直接任命
D.鄉里屬于社會經濟組織
5. (2022·安徽模擬)明朝嘉靖之后的鄉約日趨實用化、行政組織化,下面是這一時期鄉約的主要表現形式。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A.鄉約功能具有多樣化的特征
B.理學開始呈現世俗化趨勢
C.鄉約旨在提高鄉民道德素質
D.地方治理形成了統一標準
6. 公元596年,隋文帝令諸州百姓及軍人收獲時,按照貧富分為三等,各出糧若干,最多不超過一石,在當地筑倉儲蓄,廣積谷物,委托鄉官管理,以備荒年。這一制度
A.發展了社會救濟事業
B.體現了尊老養老傳統
C.改革了基層組織形態
D.加強了對戶籍的管理
答案部分
知識梳理\自修筆記
X1人身依附狀態
X2行政管理制度,賦稅制度
X3客戶比例 主戶人口
X4戶籍管理制度
X5宗法性與行政性
X6皇權與紳權
X7官方的控制與統治
X8鄉村自治
考向突破\講練結合
考向一
1. 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編戶制度能使國家掌握人口的真實情況,為征發賦役提供依據,加強了國家治理能力,故選A項;編戶制度是國家治理的舉措之一,不會直接加重民眾負擔或增強國家財力,故排除B、D兩項;編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封建專制統治,掌握人口真實情況只是其中一個目的,C項中“旨在”表述錯誤,故排除。
【舉一反三】C【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通過嚴格的戶籍限制,來加強對社會基層的管理,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C項正確;材料沒有特指北方,排除A;材料與封建化無關,排除B;根本的說法錯誤,排除D。
考向二
1. B【解析】據所學宗法制的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宗族內部重視社會教化,而中國古代鄉村又多是以聚族而居的宗族為基礎形成的,因此古代中國鄉村自治是與宗族治理相聯系的,源于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認同,故選B項。
【舉一反三】A【解析】根據材料中“力行教化而后誅罰”、“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亡重罪囚”可知,黃霸利用儒家思想進行社會治理,體現了漢代社會治理的德治教化思想,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家訓,B項排除;材料只論述了儒家思想對社會治理的影響,不能體現地方治理形成了統一的標準,C項排除;社會道德倫理水平普遍提高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排除。
2、【解析】(1)第一小問變化,從鄉約制度的內容及建立主體等方面來概括,根據“其功能主要是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得出宋以道德教化為主,明清增加了宣講“圣諭”的內容;根據“建立民間組織”“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得出鄉約組織從民間自發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動設立。第二小問作用,根據“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并結合所學得出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傳播;根據“重農桑以足衣食”并結合所學得出有利于發展生產;根據“訓子弟以禁非為”并結合所學得出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答案】(1)變化:宋以道德教化為主,明清增加了宣講“圣諭”的內容;(3分)鄉約組織從民間自發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動設立。(3分)
作用: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2分)有利于發展生產;(2分)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傳播。(2分)
對點演練\精練模擬
1. 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編戶齊民能使國家掌握人口的真實情況,為征發賦役等提供基礎,加強國家治理能力,故選C項;政府實行均田和限田措施能夠一定程度限制地主兼并土地,排除A項;編戶齊民是歷代中原王朝政府實行的戶籍制度,它是國家治理的必要環節,并不會直接加重了普通民眾的負擔,是政府攤派各種苛捐雜稅才會加重民眾的負擔,排除B項;D項中的徹底說法錯誤,排除D項。
2. C【解析】中國古代加強戶籍管理,通過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戶口登記人口,主要目的是保障國家稅收,說明人丁稅在政府收入中舉足輕重,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田莊主控制大量依附農民,A項錯誤;普查人口雖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但不是政府最主要的目的,B項錯誤;加強戶籍管理與科舉制沒有直接關系,D項錯誤。
3. D【解析】材料“法規將表現歐美個人主義的個人身份證書和體現中國家族主義的傳統戶籍制度相結合,剔除了傳統戶籍中資產登記項目”體現的是中西結合,傳統與現代并存,D正確;中體西用更多側重的是對西方器物的學習,A排除;材料未涉及托古改制特征,B排除;當時清政府仍然屬于專制體制,C說法錯誤。
4. B【解析】根據“鄉里組織擁有宣布教化、督催賦稅、攤派力役、維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職權”結合所學可知秦代鄉里組織兼有行政與宗法職能,故選B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地方自治,故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鄉官的任命,故排除C項;依據材料可知,鄉里屬于地方行政管理組織,而非社會經濟組織,故排除D項。
5. A【解析】根據材料“鄉約日趨實用化、行政組織化”,可知鄉約的功能逐漸多樣化,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組織性,A項正確;宋代理學開始呈現世俗化的趨勢,排除B項;鄉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對基層的治理,排除C項;中國國土面積遼闊,不同地區的社會環境具有差異性,導致了地方治理很難形成統一的標準,排除D項。
6. A【解析】“在當地筑倉儲蓄”“委托鄉官管理,以備荒年”,說明民間有倉儲,用以防備荒年,這利于社會救濟事業,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養老、基層組織、戶籍管理,故排除B、C、D三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巴东县| 金塔县| 西充县| 洞口县| 襄汾县| 阿荣旗| 齐河县| 视频| 九龙坡区| 中方县| 营口市| 潼南县| 华阴市| 辽宁省| 衡山县| 敦煌市| 英超| 祁门县| 兖州市| 绥江县| 墨玉县| 读书| 龙胜| 印江| 佛坪县| 安龙县| 洞口县| 乌拉特后旗| 南郑县| 泰宁县| 临海市| 海淀区| 灯塔市| 石阡县| 白水县| 夏河县| 高淳县| 丰城市| 柘荣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