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平面向量—2024屆高考數學二輪復習攻克典型題型之選擇題方法技巧1.向量線性運算的解題策略(1)常用的法則是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則,一般共起點的向量求和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差用三角形法則,求首尾相連向量的和用三角形法則.(2)找出圖形中的相等向量、共線向量,將所求向量與已知向量轉化到同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中求解.2.求非零向量a,b的數量積的方法(1)定義法:已知或可求兩個向量的模和夾角.(2)基底法:直接利用定義法求數量積不可行時,可選取合適的一組基底(基底中的向量要已知模或夾角),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將待求數量積的兩個向量分別表示出來,進而根據數量積的運算律和定義求解.(3)坐標法:已知或可求兩個向量的坐標;已知條件中有(或隱含)正交基底,優先考慮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用坐標法求數量積.3.解決向量在平面幾何中的應用問題的方法(1)坐標法:把幾何圖形放在適當的坐標系中,則有關點與向量就可以用坐標表示出來,這樣就能進行相應的代數運算,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2)基底法:選取一組合適的基底,將未知向量用基底表示出來,然后根據向量的運算法則、運算律和性質求解.1.已知向量,,則向量與的夾角的余弦值為( )A. B. C. D.2.若向量,滿足,,,則( )A.2 B. C.1 D.3.已知為等比數列且各項均不為0,向量,,,且,則( )A.4 B.2 C.8 D.64.已知平面單位向量,,滿足,則( )A. B. C. D.5.正方形ABCD邊長為4,M為CD中點,點N在AD上,,則( )A. B. C.5 D.106.在中,點D是邊BC的中點,且,點E滿足,則的最小值為( )A.-10 B.-8 C.-6 D.-47.已知,,若,則向量a在b上的投影向量為( )A. B. C. D.8.在中,D為BC的中點,,,EF與AD交于G,,則( )A. B. C. D.9.已知平面單位向量,,滿足,則( )A.0 B.1 C. D.10.(多選)有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說法為( )A.,為實數,若,則與共線B.若,,則在上的投影向量為C.兩個非零向量,,若,則與垂直D.若,,分別表示,的面積,則11.(多選)平面向量滿足,對任意的實數t,恒成立,則( )A.與的夾角為 B.為定值C.的最小值為 D.在上的投影向量為12.(多選)“奔馳定理”是平面向量中一個非常優美的結論,因為這個定理對應的圖形與“奔馳”轎車(Mercedesbenz)的logo很相似,故形象地稱其為“奔馳定理”奔馳定理:已知O是內一點,,,的面積分別為,,,且.設O是銳角內的一點,,,分別是的三個內角,以下命題正確的有( )A.若,則B.若,,,則C.若O為的內心,,則D.若O為的垂心,,則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由,,則,,所以,,,設向量與的夾角為,則.故選:D2.答案:B解析:因為,,故,即,.又,故,故.故.故選:B3.答案:C解析:由得,又為等比數列,所以,得.由得,即,所以,故選C.4.答案:D解析:由可知,兩邊同時平方得,,故.故選:D.5.答案:C解析:設,因為,,因為正方形ABCD邊長為4,,所以,解得,所以,故選:C6.答案:B解析:因為,所以,又,所以點E在線段AD上,所以.設,所以,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所以的最小值為-8.故選B.7.答案:B解析:,,.,,解得,,向量a在b上的投影向量為.故選B.8.答案:B解析:由題設,,又,且,所以,即,解得.故選:B.9.答案:C解析:如圖,設,,因為,所以平行四邊形OCDB為菱形,則為正三角形,所以,且,反向,所以,所以,因為,所以,故選:C.10.答案:BCD解析:對于A,當時,很顯然,但是與不共線,故A錯誤;對于B,因為在上的投影向量為故B正確;對于C,因為向量,為非零向量,且,即,故與垂直,即C正確;對于D,如圖所示取AC中點為D,則,由,可知,所以O,B,D三點共線,且,故,故D正確.故選:BCD.11.答案:AD解析:設平面向量與的夾角為,因為對任意的實數t,恒成立,即恒成立,又,也即對任意的實數t恒成立,所以,則,所以,故選項A正確;對于B,因為隨t的變化而變化,故選項B錯誤;對于C,因為,由二次函數的性質可知:當時,取最小值,故選項C錯誤;對于D,向量上的一個單位向量,由向量夾角公式可得:,由投影向量的計算公式可得:在上的投影向量為,故選項正確,故選:AD.12.答案:AD解析:對于A,由奔馳定理可知,若,則,選項A正確;對于B,在中,由,,可知,,又,,則,,,選項B錯誤;對于C,由奔馳定理可知,,O為三角形內心,設內切圓半徑為r,故,,,則.為銳角三角形,故C錯誤對于D,如圖,延長AO交BC于點D,延長BO交AC于點E,延長CO交AB于點F,,由奔馳定理可知,,根據題意O為的垂心,,設,,同理,設,則,,可得,,,故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