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數據及其特征【學習目標】:什么是數據?列舉生活中的各種數據,感受數據的多樣性。舉例說明數據的基本特征。明確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過程,掌握二進制與十進制的轉換。【重點和難點】:重點:什么是數據 數據的基本特征。難點:二進制與十進制之間的轉換。【學法提示】: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課時安排】:1課時【課堂探究】:展示視頻:“四組你想不到的真實數據”提問:視頻中呈現的四處結果是以什么方式呈現的?(數據)任務一:請同學根據剛才的視頻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總結我們生活中的數據。例:180cm、70kg、36.5℃可以分別表示人體的身高、體重、體溫情況,200㎡、600m、120km/h可以分別表示物體的面積、體積、速度情況。提問:1、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有哪些?舉例說明。什么是數據?在計算機科學中的數據指什么?人是如何處理數據的?計算機是如何處理數據的?【精講點撥】:1、數據數據:數據是現實世界客觀事物的符號記錄,是信息的載體,是計算機加工的對象。任務二:請同學們思考人是數據是如何處理數據的?計算機是如何處理數據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使用符號來表達客觀事物。計算機科學中的數據:在計算機科學中,數據是對所有輸入計算機并被計算機識別、存儲和處理的符號的總稱,是聯系現實世界和計算機世界的途徑。2、二進制與十進制之間的轉換(1)二進制計數17世紀至18世紀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二進制記數法的人。用二進制記數,只用0和1兩個符號,無需其他符號。(2)進制的表示方法使用一組固定的數字表示數值的大??;如:十進制的表示數字是0、1、2、3、4、5、6、7、8、9。進位方法,逢十進一二進制由0、1兩個數碼來描述。如11001,記為11001B或者(11001)2進位方法,逢二進一統一的規則:逢N進一(3)十進制轉換成二進制方法:除2反序取余法例:29(10)=?(2)結果:29(10)=11101(2)練習:(每小組完成一題)(1)42的二進制表示(2)128的二進制表示(3)65的二進制表示(4)33的二進制表示(3)二進制轉換成十進制1)基數與位權:基數:一種進制就規定了一組固定的數字,數字的個數就是這種數制的基數如:十進制規定了,0、1、2、3、4、5、6、7、8、9共10個數字,則十進制的基數就是10位權:3333=3000+300+30+3=3*103+3*102+3*101+3*100這里個(100)、十(101)、百(102)稱為位權,位權的大小是一基數為底,數碼所在位置序號為指數的整數次冪。2)二進制轉換成十進制一個二進制數可以表示成下列形式(用B代表數值,用n代表數值的位數):B(2)=Bn-1*2n-1+Bn-2*2n-2+...+B0*201101(2)=1x23+1x22+0x21+1x20特點:數值用0,1表示,基數為2,是逢二進一的計數制,各數位的權是以2為底的冪。表示:1101B或者1101(2)例:1234=1x1000+2x100+3x10+4x1=1x103+2x102+3x101+4x1001101(2)=1x23+1x22+0x21+1x20練習:(每小組做一題)(1)00101010轉化成十進制(2)11010011轉化成十進制(3)00111101轉化成十進制(4)11010010轉化成十進制數據的基本特征任務三: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計算機科學中數據的基本特征,并總結歸納。在計算機科學中,數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二進制。在計算機中,數據以二進制的形式存儲、加工。(2)語義性。語義是將數據符號解釋為客觀世界的事物。(3)分散性。數據是分散的記錄,分別記錄不同客觀事物的運動狀態。(4)多樣性與感知性。數據記錄的形式是多樣的、可看的、可聽的、可感知的,如圖形、圖像、視頻、音頻、文本等。【課堂小結】:【課堂鞏固】:1.在計算機內部采用的是( )A.二進制 B.八進制 C.十進制 D.十六進制2.下列數中是二進制數的是( )A.131 B.222 C.10101 D.23.十進制數25轉換成無符號二進制整數是( )。A. 1111001 B. 11001 C. 1001111 D. 1001114.以下關于數據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數據是計算機被發明之后產生的,所以在古代沒有數據。B. 數據的記錄過程一定需要人的參與。C. 數據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數據。D. 數據在人們的生活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十進制數78的二進制編碼是:( )A. 1001110 B. 1001111 C. 1101110 D. 10001116.二進制數100101轉換為十進制數是( )A.34 B.35 C.36 D.377.以下( )哪一個不是數據的基本特征A.二進制 B.集中性 C.分散性 D.感知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