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2元素周期律課件(共67張PPT)2023-2024年高一化學上學期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2元素周期律課件(共67張PPT)2023-2024年高一化學上學期

資源簡介

(共67張PPT)
元 素 周 期 律
元素性質的
周期性變化規律
01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1.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隨核電荷數的遞増,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呈現從1到8的周期性變化(第一周期除外)。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2.元素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
隨核電荷數的遞増,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徑呈現由大到小的周期性變化。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3.元素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増,同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呈現從+1價到+7 價(F無正價,O無最高正價),最低負價呈現從-4價到-1價的周期性變化。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4.元素金屬性與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以第三周期元素為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屬性逐漸減弱
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
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増而呈周期性的變化。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于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1)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半徑測定與相鄰非金屬元素原子的測定依據不同,數據不具有可比性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2)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
①電子層數:一般電子層數越多,原子
半徑越大。
②核電荷數:核電荷數越多,原子半徑
越趨向減小;當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對原子半徑的影響較大。
③核外電子數:電子數増多,增加了核外電子間的相互排斥作用,使原子半徑有增大趨向。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3)元素化合價與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系
(1)價電子
①定義:原子核外能與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學鍵、與元素的化合價有關的電子。
②具體內容:主族元素的價電子就是最外層電子,過渡元素的價電子包括最外層電子及次外層或倒數第三層的部分電子。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拓展2:元素化合價與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系
(2)化合價規律
主族
元素
最高
化合價
主族
序數
最外層電子數
非金屬元素
最高正
化合價
最低負
化合價
8(氫和稀有氣體元素除外)
氫、氧除外
重難點
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
1.影響粒子半徑大小的因素:
①電子層數的多少;
②原子核對核外電子吸引力的大小;
③核外電子數的多少。
重難點
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
2.粒子半徑大小比較的方法:(1)原子
①同一周期,從左到右,核電荷數依次増大,原子半徑依次減小(稀有氣體元素除外)。
如r(Na)>r(Mg)>r(Al)>r(Si)> r(P)>r(S)>r(Cl)。
②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電子層數依次増多,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如 r(Li)<r(Na)<r(K)<r(Rb)<r(Cs)。
重難點
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
2.粒子半徑大小比較的方法:(2)離子
①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電子層數依次増多,離子半徑依次增大。
如 r( Li+ )<r(Na+) <r(K+)<r(Rb+)<r(Cs+)。
②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隨核電荷數増大,離子半徑減小。如r(S2-)>r(Cl-)>r(K+)>r(Ca2+)。
重難點
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
2.粒子半徑大小比較的方法:
(3)同一元素的不同粒子:核外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
①陽離子:r(原子)>r(陽離子)。r(Na) >r(Na+)。
②陰離子:r(原子)<r(陰離子)。如r(Cl)<r(Cl-)。
③多種價態的粒子:價態越高,半徑越小。
如r(Fe)>r(Fe2+)>r(Fe3+)。
重難點
【方法總結】
微粒半徑比較
同種元素的微粒
不同種元素的微粒
核電荷數、電子層數、電子數皆不相同的微粒
r(陰離子)>r(原子)>r(陽離子)
r(低價陽離子)>r(高價陽離子)
同周期
同主族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不同微粒
原子序數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徑、帶同種電荷的離子半徑越小
r(陰離子)>r(陽離子)
選擇一種參照微粒進行比較,如比較r(K+)與r(Mg2+),可選擇r(Na+)為參照:r(K+)>r(Na+)>r(Mg2+)
自上而下,元素的原子半徑、離子半徑逐漸增大
核電荷數越大,微粒半徑越小
重難點
1. 原子序數為11~17的元素,隨核電荷數的遞增而逐漸減小的是( )
A.電子數
B.最外層電子數
C.原子半徑
D.元素最高正化合價
C
重難點
2.類比是研究物質性質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預測許多物質的性質。但類比是相對的,不能違背客觀實際。下列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F, Cl原子同主族, Cl元素的最高正價為+7價, 故F元素最高正價也為+7
B.已知Al能與O2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金屬, 推測Fe也與O2生成氧化膜保護金屬
C.AlCl3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AlO2-, 則與過量NH3·H2O也生成AlO2-
D.已知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產生沉淀, 推測CO2通入BaCl2溶液中也不產生沉淀
D
重難點
3. 一種醫用膠的結構如圖,所含元素的原子結構及性質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O>N>C
B.最簡單氫化物沸點:O>N>C
C.元素非金屬性:C>N>O
D.元素最高正化合價:O>N>C
B
重難點
4. X、Y和Z為原子序數依次遞增的3種短周期元素,已知X與Y同主族,Y與Z同周期且相鄰,Z的核外電子數為1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的元素符號為O
B.X的原子半徑大于Y
C.Y的元素名稱為硫
D.Z的非金屬性強于Y
B
重難點
5. 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分析,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第三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B.第三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C.第ⅠA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
D.第ⅦA族元素,從上到下,鹵族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C
重難點
6. 核電荷數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電子層數為n,最外層電子數為2n+1,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n2-1。下列有關X的說法正確的是( )
A.X能形成化學式為X(OH)3的堿
B.X不能形成化學式為KXO3的物質
C.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定比核電荷數少10
D.X可能形成化學式為KX的物質
D
重難點
7.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a,次外層電子數是b;B元素的原子M層電子數是(a-b),L層電子數是(a+b),則A、B兩元素形成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
A.BA B.BA2 C.B3A2 D.A2B
B
重難點
8. (多選)主族元素R形成的簡單離子與鈣離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且R的離子半徑小于S2-的半徑。元素R為( )
A.Al B.P C.Cl D.K
C D
重難點
(1)下列曲線分別表示元素某種性質與核電荷數的關系(Z為核電荷數,Y為元素的有關性質),把與下面的元素有關性質相符合的曲線的標號填入相應括號中。
①ⅡA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 。 ②ⅦA族元素氫化物的沸點 。
③O2-、F-、Na+、Mg2+、Al3+的離子半徑 。
④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價 。
⑤第二周期元素Be、B、C、N、O的原子半徑 。
(2)比較下列性質(用“>”、“=”、“<”填空)
①氧化性:Cl2 Br2 ②還原性:H2S HCl
③堿性:Mg(OH)2 Al(OH)3 ④穩定性:H2S H2O
(3)元素性質呈周期性變化的決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徑大小呈周期性變化 B.元素的相 對原子質量依次遞增
C.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呈周期性變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呈周期性變化
a
c
b
e
b




C
元素金屬性
非金屬性的
周期性化規律
02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化規律
1.同周期元素(Na,Mg,Al)金屬性強弱的實驗探究:
實驗①操作
實驗②操作
實驗③操作
取一小段鎂條,用砂紙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放到試管中. 向試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觀察現象. 過一會兒, 加熱試管至液體沸騰, 觀察現象
向試管中加入2 mL 1mol/L AlCl3溶液, 然后滴加氨水, 直到不再產生白色絮狀Al(OH)3沉淀為止. 將Al(OH)3沉淀分別裝在兩支試管中, 向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 /L鹽酸, 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 NaOH溶液. 邊加邊振蕩, 觀察現象
用 2 mL 1 m/L MgCl2 溶液代替AlCl3溶液做上述實臉,觀察現象
加熱前,鎂條表而出現無色氣泡,加熱至沸騰后,有較多無色氣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變為粉紅色
兩支試管中的白色沉淀都逐漸溶解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Mg(OH)2沉淀不溶解;加入鹽酸的試管中,Mg(OH)2 沉淀溶解
鎂與冷水反應緩慢,能與沸水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2O △ Mg(OH)2+H2↑
Al(OH)3表現出兩性.既能與NaOH溶液反應又能與鹽酸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Mg(OH)2不具有兩性,只具有堿性,能與強酸反應但不能與堿反應
結論:鈉、鎂、鋁的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Na>Mg>Al。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化規律
2.同周期元素(Si, P, S, Cl)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元素 Si P S Cl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 水化物的化學式及酸性 H2SiO3弱酸 H3PO4 中強酸 H2SO4強酸 HClO4, 強酸(酸性比硫酸強)
單質與H2反應的條件 高溫 磷蒸氣與 H2能反應 加熱 光照或點燃時發生反應
簡單氣態氧化物的穩定性 不穩定 受熱分解 高溫分解 穩定
結論:硅,磷,硫,氯的非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Cl>S>P>Si。
通過上述實驗分析可知,同周期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除外)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増強。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化規律
(1)判斷元素非金屬性或金屬性的強弱,應依據元素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得失電子的難易而不是得失電子的多少。
(2)根據元素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強弱判斷元素非金屬性或金屬性強弱時,必須是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
同周期 同主族
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0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同周期(從左到右) 同主族(自上而下)
化合價 最高價: +1價→+7價(O、F除外) 最低價: -4價→-1價; 最低價=主族序數-8(H除外) 最高價用同 (O、F除外)
最低價相同;
最高價=族序數(O、F除外)
得電子能力 逐漸増強 逐漸減弱
失電子能力 逐漸減弱 逐漸増強
單質氧化性 逐漸増強 逐漸減弱
單質還原性 逐漸減弱 逐漸増強
金屬性 逐漸減弱 逐漸増強
非金屬性 逐漸増強 逐漸減弱
最高價氫化物對應 水化物的酸、堿性 堿性逐漸減弱酸性探漸増強 堿性逐漸増強酸性逐漸減弱
形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 由難到易 由易到難
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逐漸増強 逐漸減弱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
與單質還原性(或氧化性)的異同
元素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強弱可用于判斷相應單質或化合物的性質。一般來說, 元素金屬性(或非金屬性)越強, 對應單質的活潑性(金屬單質的還原性或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強, 但也有例外, 如非金屬性:N>P,但單質的活潑性: N2<P4(白磷)。
重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1.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
(1)金屬性: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増,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増,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増強。
(2)非金屬性: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増,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増強;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増,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重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2.根據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反應判斷
(1)與氫有關的判斷:
①金屬單質與水(或酸)反應越劇烈,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如Na與水反應比Mg與水反應更劇烈,則金屬性:Na>Mg。
②非金屬單質越易跟H2化合,其非金屬性越強。如F2與H2在暗處即可反應,Br2與H2在加熱條件下才能反應,則非金屬性:F>Br。
③簡單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對應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如穩定性:
HF>HCl,則非金屬性:F>Cl。
重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2.根據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反應判斷
(2)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
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如堿性:NaOH>Mg(OH)2, 則金屬性:Na>Mg。
②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如酸性:H2SO4>H3PO4,則非金屬性:S>P。
重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2.根據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反應判斷
(3)置換反應:
①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應。
如Zn + Cu2+=Zn2++Cu,則金屬性:Zn>Cu。
②非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應。
如Cl2+2KI=2KCl+I2,則非金屬性:Cl>I。
重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2.根據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反應判斷
(4)離子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①元素原子對應簡單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則元素的金屬性越弱。如氧化性:Mg2+>Na+,則金屬性:Mg<Na。
②元素原子對應簡單陰離了的還原性越強,則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 如還原性:S2->Cl-,則非金屬性:Cl>S。
重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3.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
一般來說,排在前面的金屬元素金屬性比排在后面的強 (Ca、Na除外)。如Fe排在Cu的前面,則金屬性:Fe>Cu。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0. 結合元素周期律,判斷下列各組中的性質比較,錯誤的是( )
A.最高正化合價:N>C>B
B.酸性:HClO4>H2SO4>H3PO4
C.原子半徑大小:S>Na>O
D.堿性強弱: KOH>NaOH>LiOH
C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1.幾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X、Y的最高價氧化物都是兩性氧化物
B.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
水化物能溶于NaOH溶液
C.Z的非金屬性強于W
D.X的單質在第三周期中還原性最強
B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2. 短周期元素X, Y, Z, W, 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其中W原子的質子數是其M層電子數的三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與Y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其最高
價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60%
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Q>X>W
C.簡單離子半徑:Z>Q
D.非金屬性Q>W
C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3. 根據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實進行歸納推測,推測不合理的是( )
C
事實 推測
A 12Mg與水反應緩慢, 20Ca與水反應較快 56Ba(ⅡA族)與水反應會更快
B Si與H2高溫時反應, S與H2加熱能反應 P與H2在高溫時能反應
C Cl2可以和NaBr溶液反應生成Br2 F2可以和NaCl溶液反應生成Cl2
D HCl在1500℃時分解, HI在230℃時分解 HBr的分解溫度介于二者之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4. 如下圖所示是氯氣的制備以及氯、溴、碘的非金屬性比較實驗, 充分反應一段時間后, 打開裝置D
的活塞, 將裝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裝置E
中, 振蕩, 觀察實驗現象,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裝置中的Na2SO3溶液能吸收Cl2,進行尾氣處理
B.裝置B中可盛放水吸收氯氣中的HCl氣體
C.裝置E下層呈現紫紅色
D.裝置E中有機試劑層呈現紫紅色,能說明非金屬性:Br>I
A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5.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A和B都是元素周期表的主族金屬元素,A在B的左下方,則A肯定比B的金屬性強 ②1molA能從酸中置換出1.5molH2,1molB能從酸中置換出1molH2,可以證明A比B的金屬性強
③Fe(OH)2比Mg(OH)2堿性弱,則可以得到Fe比Mg的金屬性弱
④H2S比HBr的酸性弱,證明Br比S的非金屬性強⑤Na2S+Br2=2NaBr+S,足以證明非金屬性Br>S
⑥單質A比單質B的熔沸點高,可以證明A比B的非金屬性弱
A.①②④⑥ B.①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⑥
B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5. 某同學利用以下裝置探究非金屬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并驗證氯氣的性質。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H的名稱為 。
(2)能說明氯氣的氧化性強于溴的實驗現象為 。
(3)氯氣進入D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E中溶液先變為紅色,后紅色褪去,為探究E中溶液褪色的原因,該同學提出兩種假設:a.被氧化:b. ,設計實驗方案驗證以上假設,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 ,若觀察到 ,可驗證假設b成立。
(5)實驗結束后,取出B處的棉花與另一個蘸有淀粉溶液的棉花G接觸,棉花G變藍。通過以上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_______(填標號)。
A.氧化性: B.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減弱
C.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減弱 D.對應含氧酸酸性逐漸減弱
分液漏斗
B處棉花變為橙色
S2-+Cl2=S+2Cl-
SCN-被氧化
KSCN溶液
溶液顏色變紅
A B
元素周期表和
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0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1.元素的原子結構、位置與性質之間的相互推斷: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的性質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根據元素性質又可推知元素的原子結構,進而推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總之,三者之間可相互推斷,具體關系可表示如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1.元素的原子結構、位置與性質之間的相互推斷: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結構、性質,具體關系可表示如下:
結構
決定
反應
位置
(周期 族)
反應
決定
性質
通過性質判斷元素推出
通過位置利用遞變規律推出
核電荷數、原子序數
核外電子排布
電子層數
最外層電子數
元素性質
單質性質
化合物性質
離子性質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元素“位、構、性”間的關系
(1)核外電子層數=周期數。
(2)主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價電子數=
主族序數=最高正價(0、F元素除外)。
(3)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4)最低負價的絕對值=8-主族序數
(僅限第IVA族~第VIIA族元素)。
(5)原子半徑越大,失電子越容易,單質還原性越強,對應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
(6)原子半徑越小,得電子越容易,單質氧化性越強,形成的簡單氣態氫化物越穩定,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位置
結構
性質
同周期
元素
(左→右)
最外層電子數遞增
非金屬性增強、金屬性減弱
同主族
元素
(上→下)
電子層數遞增
金屬性增強、非金屬性減弱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2.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的分區:
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相對明確的分區,如圖,虛線左下方是金屬元素(氫除外),右上方為非金屬元素。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分區的注意點
(1)在分界線左側還有一種非金屬元素--氫。
(2)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是金屬性最強的元素Cs(Fr是放射性元素,除外),堿性最強的堿是CsOH,右上方是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F,但無機含氧酸中酸性最強的為HClO4。
由于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因此位于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表現 出一定的金屬性,又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1)尋找新材料:
金屬與非金屬
分界線附近元素
尋找
半導體材料
過渡元素
尋找
優良催化劑和耐高溫耐腐蝕的合金材料
元素周期表右上方的非金屬元素
探索
制造農藥的材料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2)預測元素的性質:
①比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質,如金屬性:Mg>Al、Ca>Mg,則由堿性:Mg(OH)2>Al(OH)3、Ca(OH)2>Mg(OH)2, 得堿性:Ca(OH)2>Al(OH)3。
②推測陌生元素的某些性質
例如, 已知Ca(OH)2微溶,Mg(OH)2難溶, 可推知Be(OH)2難溶。
根據鹵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可推知砹(At2)應為黑色固體,與氫難化合,HAt不穩定,其水溶液呈酸性,AgAt難溶于水等。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元素之最
(1)最活潑金屬: Cs、最活潑非金屬: F。
(2)最輕的金屬: Li、最輕的非金屬: H。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和非金屬分別為 Al、O。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重點:元素周期律
①“序、層”規律:若一種陽離子與一種陰離子的電子層數相同,則“陰前陽后”,即陰離子在前一周期,陽離子在后一周期,陽離子的原子序數大。
②“序、價”規律:在短周期元素中,元素的原子序數與其主要化合價的數值在奇偶性上一般一致,即“價奇序奇,價偶序偶”。
重難點
元素周期律中的“規律”
1.“三角形”規律:所謂“三角形”,即A、B處于同周期,
A、C處于同主族 (圖中ABC位置),可推出三者原子結構、性質方面的規律。如原子序數:C>B>A;原子半徑:r(C)>r(A)>r(B)。
A、B、C若為非金屬元素,則非金屬性:B>A>C;單質的氧化性:B>A>C;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B>A>C;陰離子的還原性:C>A>B。
若A、B、C為金屬,則金屬性:C>A>B ;單質的還原性: C>A>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C>A>B;陽離子的氧化性:B>A>C。
重難點
要點3:元素周期律中的“規律”
2.“對角線”規律: 在第二、三周期中, 某些元素
處于不同的主族, 但其化學性質卻很相似, 如Li與Mg、Be與Al、B與Si等, 這一規律稱為“對角線”規律 [注意: 此對角線只能是左上右下的對角線, 即第二周期第N主族元素與第三周期第(N+1)主族元素的性質相似](圖中A、D位置)。應用此規律可根據已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推導陌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重難點
要點3:元素周期律中的“規律”
3.兩性規律:
周期數等于其主族序數的元素一般具有兩性,由此可推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重難點
16.下列事實不能說明Cl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元素強的是( )
A.酸性:HClO4>H2SO4
B.HCl比H2S的熱穩定性強
C.最外層電子數:Cl>S
D.Cl2和S分別與銅反應,產物中銅元素的化合價不同
C
重難點
17.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原子序數等于W與X的原子序數之和,Z的最外層電子數為K層的一半,W與Y可形成原子個數比為1:1的18e-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簡單離子半徑:Z>X>Y
B.W與X也可形成含18e-分子的化合物
C.X和Y的最簡單氫化物的沸點:X>Y
D.由W、X、Y三種元素所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顯酸性
B
重難點
18.下表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是次外層電子數目的一半,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元素a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的弱
B.元素a的原子半徑比d的大
C.元素b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比c的強
D.元素a的單質是一種良好的半導體材料
C
重難點
19.由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組成的化合物A(如圖所示)是生產某種農藥的主要原料, 其中W的單質溶于水可生成漂白性物質. Y位于W的相鄰主族, 且二者對應單質常溫下都是氣體.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Y, Z, W簡單離子半徑最大的是Y的簡單離子
B. X, Z, 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兩兩間均可發生反應
C. Y, Z形成的化合物, 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2
D. X, Y形成的氫化物穩定性:Y>X
C
重難點
20.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C的原子序數的差為8,A、B、C三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5,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等于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一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A<B<C<D
B.單質B制作的容器可用來盛放濃硝酸
C.A、C形成的物質屬于兩性氧化物
D.元素D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ⅥA族
C
重難點
21. 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圖)的性質具有相似性,這種規律被稱為“對角線規則”。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Li在N2中燃燒生成Li3N
B.氧化鈹的化學式為Be2O3
C.Be(OH)2既能溶于強酸溶液又能溶于強堿溶液
D.硼酸受熱易分解
B
重難點
22. X、Y、Z、M、Q、R是前20號元素,其原子半徑與主要化合價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簡單氣態氫化物穩定性:Y<Z
B.簡單離子半徑:M>Q>R
C.X、Y、Z三種元素組成的
化合物可能是酸、堿或鹽
D.Q元素的碳酸鹽,進行焰色反應,火焰為黃色
C
重難點
23. (多選)a、b、c、d是四種短周期元素,a、b、d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b與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且離子有
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下列比較中,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a>b>c B.氫化物穩定性:a>c>d
C.原子半徑: c>a>d D.最高價含酸的性:c>d>a
A D
重難點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針對表中的①~⑨
種元素,填寫下列空白:根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這些元素中,化學性質最不活潑的是: (填具體元素符號,下同)。
(2)氨水與過量⑤的含氧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表中9種元素中某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3倍,該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4)①②③種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堿性強弱順序為 (填化學式)
(5)③最高價氧化物是 氧化物(填寫“酸性”、“堿性”或“兩性”);寫出它的氧化物與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不反應則說明原因)。
(6)非金屬性強弱比較⑦ ⑧(填寫“大于”或“小于”)。
Ar
NH3+CO2+H2O=NH4++HCO3-
第三周期IA
KOH, NaOH, Al(OH)3
兩性
Al2O3+2OH-=2AlO2-+H2O、Al2O3+6H+=2Al3++3H2O
大于
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建县| 乌拉特前旗| 高淳县| 永新县| 广宁县| 祁阳县| 内丘县| 万宁市| 望谟县| 荔波县| 阿坝| 延庆县| 涿州市| 满洲里市| 秭归县| 台州市| 乌什县| 青州市| 额济纳旗| 苏尼特左旗| 丹棱县| 南汇区| 昌平区| 营山县| 舞阳县| 黔东| 汾阳市| 高密市| 贵阳市| 香港 | 莱阳市| 三台县| 互助| 霍城县| 南木林县| 南部县| 晋江市| 同仁县| 天等县| 郴州市|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