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黃陂區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 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黃陂區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 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楚才中學12月理化合卷
25. (1) (2)
( 3)
姓名: 班級:
準考證號
考場/座位號: (4)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項 ( 5)
1.答題前請將姓名、班級、考場、準考證號填寫清楚。 [1] [1] [1] [1] [1] [1] [1] [1]
2.客觀題答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 [2] [2] [2] [2] [2] [2] [2] [2]
3.主觀題答題,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 [3] [3] [3] [3] [3] [3] [3] [3]
4.必須在題號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無效。 [4] [4] [4] [4] [4] [4] [4] [4] 26. (1)
5.保持答卷清潔、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2)
正確填涂 缺考標記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客觀題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13 [A] [B] [C] [D] 17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14 [A] [B] [C] [D] 18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15 [A] [B] [C] [D] 19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16 [A] [B] [C] [D] 20 [A] [B] [C] [D]
填空題
21.
(3)
22. (1) ( 2)
23. (1) ( 2)
(3)
24. (1) (2)
( 3)
{#{QQABKQYUgggoQAAAARhCAQWqCgMQkBACAIoGBAAEsAAAgANABAA=}#}
27. (1) (2) (3)
(4)
28. (1) (2) (3)
(4)
29. (1) ( 2)
(3 )
30. (1) ( 2)
(3) (4)
31. (1)
(2)
{#{QQABKQYUgggoQAAAARhCAQWqCgMQkBACAIoGBAAEsAAAgANABAA=}#}楚才中學九年級12月考理化試卷
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Cl-35.5;Ca-40;Cu-64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60分)
1.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葡萄風干成葡萄干 B. 葡萄榨成葡萄汁 C. 葡萄釀成葡萄酒 D. 葡萄脫皮
2.化學革命是發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和法國的一場深刻的化學學科的變革。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做過貌似相同的兩個實驗如圖,拉瓦錫的實驗裝置多了汞槽和玻璃鐘罩,其他裝置和藥品是相同的。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實驗都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 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汞的表面都變為黑色
C. 波義耳的實驗中,加熱后,曲頸甑內的氣體為純凈物
D. 拉瓦錫的實驗中,玻璃鐘罩內液面逐漸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
3.下列關于碳的各種模型如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由圖可推測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B. 由圖可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
C. 圖中三種物質完全燃燒后的產物相同
D. 圖中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4.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可選用裝置組合
B. 用裝置制取,分液漏斗中應裝稀硫酸
C. 用裝置收集,氣體應從管口通入
D. 要做鐵絲燃燒實驗,用收集時建議留部分水
5.課堂上,老師給同學們做了如下幾個演示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圖甲實驗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 圖乙實驗可觀察到液體由紫色變紅色
C. 圖丙實驗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D. 圖丁實驗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6.某同學為了研究氮氣的性質,需要自己制取一定體積較純凈的氮氣,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用氣囊進行氣體的收集,實驗前和均處于關閉狀態。操作步驟如下:
一用鐳射激光筆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
二燃燒完全后冷卻的室溫;
三同時打開和,將注射器內的水緩緩推入到廣口瓶內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若燃燒匙內盛放的紅磷不足,則收集的氮氣中混有氧氣
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囊內的空氣要全部排盡
推注射器內的水是為了消除瓶內白煙,避免污染
若要收集制得較純凈的氮氣,應當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刻度處
該同學制備氮氣的原材料是空氣,而紅磷的作用是除去氧氣
A. B. C. D.
7.取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相關量的變化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點對應的固體物質只有兩種
B. 點對應的固體為黑色
C. 反應后產生氣體的總質量為
D. 內,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
8.某研究小組做了以下定性和定量實驗研究,管中盛有干燥炭粉,管中盛有干燥粉末,、中裝有堿石灰和的固體混合物。將干燥全部通入管,實驗結束后,管質量增加了,管質量增加了。
根據該實驗小組的記錄,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在較高溫度下具有還原性 B. 堿石灰的功能是吸收
C. 管中有紅色固體生成 D. 離開管的為
9.如圖是“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電路,關于這個實驗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表a是電壓表,表b是電流表
B.使用滑動變阻器的目的是減小實驗數據的誤差
C.經過實驗可以得出結論:電壓與電流成正比
D.更換不同阻值的電阻重復實驗,是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10.根據歐姆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電阻值也為零
B.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這段導體的電阻就越小
C.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這段導體的電阻就越大
D.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1.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閉合開關后,兩個電壓表指針偏轉相同的角度,則電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為 (  )
A.4∶1 B.1∶5
C.1∶1 D.4∶5
12.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只閉合開關S1,電流表和電壓表均有示數,若再閉合開關 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變小
B.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不變
C.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變小
D.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不變
13.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兩燈正常發光,電壓表和電流表都有示數。一段時間之后,一個電表示數變小,另一個不變,則故障可能是( )
A.L1斷路
B.L1短路
C.L2斷路
D.L2短路
14.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時,某小組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定值電阻甲的阻值小于定值電阻乙的阻值
B.通過定值電阻乙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成正比
C.將甲、乙串聯接入電路,通過電阻甲的電流為0.2A時,電源電壓為6V
D.將甲、乙串聯接入電路,當電源電壓為18V時,通過電阻乙的電流為0.8A
15.如圖中的甲、乙分別是某家庭5月初和6月初電能表的示數,則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
A.電能表是測電功率的儀表
B.該家庭在這段時間內總共用電2000kW h
C.電能表的計量單位是kW h,1kW h相當于3.6×105J
D.該電能表轉盤每轉過600轉,電路消耗電能0.5kW h
16.下圖所示的用電器中,正常工作時電功率接近 1000 W 的是(  )
A. 家用空調 B. 臺式計算機
C. 臺燈 D. 電風扇
17.某同學家的電能表上標著“3000r/(kW·h)”。他用這個電能表來測量某用電器的功率:他把家中的其它用電器都與電源斷開,僅讓這個用電器工作,1min內電能表的轉盤轉了15轉。該用電器的功率是(  )
200 W B. 300 W
C. 750 W D. 1.8×104 W
18.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恒定不變,R1為定值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閉合開關S,將滑片P從最右端逐步移到最左端,記錄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并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R1和R2的“U﹣I”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則下列正確的是(  )
A.圖Ⅱ為R2的“U﹣I”圖象
B.當R2=R1時,電流的大小為0.2A
C.電源電壓為8V
D.R1的阻值為30Ω
19.如圖所示是一種測定油箱內油量的裝置,其中R是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跟滑桿連接,滑桿可以繞固定軸O轉動,另一端固定著一個浮子,油箱中的油量通過電流表示數反映,當油量為最大值時,滑片P位于R一端,電流表示數為最大測量值;當油量為最大值的一半時,滑片P位于R中央;當油量為最小值時,滑片P位于R另一端,電流表示數為最大測量值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R0為定值電阻,R的最大阻值為100Ω,電流表量程為0~1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源電壓為36V
B.R0阻值為20Ω
C.當油量為最大值的一半時,電流表示數為最大測量值的二分之一
D.當油量為最大值的一半時,電流表示數為最大測量值的三分之一
20.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閉合開關S1,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中點向右移動,電流表A1與電流表A2的示數相等
B.若只閉合開關S1,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中點向右移動,電壓表V1與電壓表V2的示數之和變大
C.若開關都閉合,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中點向右移動,電流表A1減小的示數大于電流表A2減小的示數
D.若開關都閉合,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中點向右移動,電壓表V1與電壓表V2的示數之和不變
二、填空題
21.(2分)“地球一小時”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07年發起,號召人們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個周六晚上自愿關燈一小時,倡導節能減排,以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假設今年3月28日晚上某市區有5萬個家庭響應號召,每個家庭照明燈平均功率約為60W,那么關燈一小時可節約   kw·h的電能,相當于    kg熱值為3.0×107J/kg的標準煤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
22.(3分)如圖所示為某型號的太陽能充電寶,表面貼有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照射下為內部鋰電池充電。
(1)此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為:太陽能→    能→    能
(2)該充電寶上標明電壓為3.7V 容量為10000mAh, 它充滿電后儲存了     J的電能。
23.(6分)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時,小軍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其中R0為定值電阻,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1)請根據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并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移動時,電路中電流表示數變大。
(2)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小軍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位置,觀察并記錄了每次加在R0兩端的電壓值和通過它的電流值,并繪制了如圖丙所示圖象,由圖象可知R0=  Ω.分析圖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小強同學用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也做了如上實驗。下表為他收集的部分實驗數據。
電壓/V 0.5 1.0 1.5 2.0 2.5
電流/A 0.12 0.16 0.18 0.20 0.24
分析實驗數據發現,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   (選填“成”或“不成”)正比。計算后小強發現小燈泡燈絲的電阻在變化,其原因是   ,所以不應選用小燈泡來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
24.(6分)某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不變,定值電阻分別為5Ω、10Ω、15Ω、20Ω、30Ω。滑動變阻器規格為“20Ω 1A”。
數據序號 1 2 3 4 5
電阻R/Ω 5 10 15 20 30
電流I/A 0.48 0.24 0.16 0.12 0.08
某同學接錯了一根導線,請你在這根導線上打“×”,并補畫出正確的那根導線。
(2)將5Ω的定值電阻接入電路,正確連接后,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有示數,故障原因可能是    (填“定值電阻斷路”或“定值電阻短路”)。排除故障繼續實驗,剛閉合開關電流表示數為0.18A,則電源電壓為    V,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U0,記下此時電流表示數為0.48A;再依次將10Ω、15Ω、20Ω、30Ω的定值電阻接入電路,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使電壓表示數均為U0,記下對應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分析表格中的數據,有一組數據是無法測出的,這組數據是第    (填數據序號)組。
(3)若想利用現有器材完成5次實驗,應控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低于   V。
25.(8分)在測量阻值約為的定值電阻的實驗中,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如圖甲所示,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驗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動時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小。
小明把最后一根導線連接完畢后,看到電壓表和電流表立即都有較大示數,他在實驗操作中的兩處錯誤是 和 。
在實驗中出現: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示數為的現象,其故障可能是______
A.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 電壓表的量程選小了
C.電阻發生了短路 把滑動變阻器下端兩接線柱連入電路
改正錯誤后,小明改變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兩次測得的電阻值分別為,第三次測量時,電壓表的示數為,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______,實驗測得值應為______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若將圖甲中的電阻換為小燈泡,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6.(9分)如圖所示是一款家用煙霧報警器及其簡化原理圖,煙霧報警器有一個外部光線無法進入的煙室,其中裝有激光發射器和帶有光敏電阻的電路,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R0為定值電阻,R為光敏電阻,R的阻值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如表格所示(其中E是表示光照強度的物理量,單位為cd)。當煙霧進入煙室后,激光被煙霧遮擋,使得射向光敏電阻的光照強度減小,當煙霧濃度大于或等于某一值,電路中電流小于或等于200mA,煙霧報警器報警。
光照強度E/cd 1 2 3 4 5 6
光敏電阻R/Ω 80 50 30 24 20 18
(1)當進入煙室的煙霧濃度增大,射向光敏電阻的光照強度    (填“增大”或“減小”),光敏電阻阻值    (填“增大”或“減小”)。
(2)在一次測試中,當把光照強度調為5cd時,測試電壓表示數為8V;當把光照強度降為3cd時,測試電壓表示數為9V。求電源電壓是多少?
(3)由于長時間工作,導致電源電壓降低了1V,煙霧報警器在煙霧濃度較小時誤報警。在不更換此電源的情況下,要使報警器在原煙霧濃度范圍內正常報警,可以通過    (填“增大”或“減小”)R0的阻值來實現。求更換后的R0阻值與原R0阻值相比,變化了多少?
27.(5分)自然界中碳循環如圖所示,箭頭表示碳的輸送途徑。
途徑消耗空氣中的 。
途徑消耗的量白天比夜晚 填“多”或“少”。
途徑中甲烷氣體完全燃燒生成二種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為 。
“碳中和”指采取各種措施使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徑碳的消耗量,作為中學生的你能做的是 。
28.(5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氣體的制備及性質實驗,請回答有關問題:
儀器的名稱是 。
實驗室用裝置可制氧氣,則所需藥品為 。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發生與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
某同學用裝置驗證的性質,、為噴水的紫色石蕊試紙,為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能說明與水發生反應的現象是 ;該實驗還可以證明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29.(5分)A、、、、是九年級迄今為止常見的五種化學物質,其中、均為黑色固體,中含有地殼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屬元素。在煤爐的中部和反應生成。用“一”表示兩種物質可以發生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請回答:
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 。
和反應的現象為 。
和反應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0.(5分)如圖是某實驗小組進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
實驗開始時,應按 填序號的順序進行操作。
點燃處酒精燈 通一氧化碳 點燃處酒精燈
加熱一段時間后,在裝置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如圖中 填編號裝置與上圖方框內組合裝置的作用類似瓶中液體均為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實驗小組稱取克進行實驗玻璃管質量為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裝置中玻璃管內的黑色粉末全部變紅,小組同學認為氧化銅全部轉化成了銅。有同學查閱資料后發現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高溫下也可能生成紅色的固體,于是就玻璃管中紅色物質的組成提出了三種猜想,猜想:全部是;猜想:全部是;猜想:是和的混合物。熄滅酒精燈繼續通至玻璃管冷卻后,將玻璃管和管內固體一同稱量,若總質量比反應前減輕了 克,則猜想成立 。
31.(6分)將足量碳酸鈣加到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立即將燒杯放在電子秤上稱量,在以后的分鐘內,每一分鐘讀一次數據,記錄如下假設全部逸出:
時間
質量
表格中有一個數據不合理,該數據的測定時間是第 分鐘。
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到化學12月考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24分)
1.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葡萄風干成葡萄干 B. 葡萄榨成葡萄汁 C. 葡萄釀成葡萄酒 D. 葡萄脫皮
2.化學革命是發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和法國的一場深刻的化學學科的變革。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做過貌似相同的兩個實驗如圖。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實驗都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 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汞的表面都變為黑色
C. 波義耳的實驗中,加熱后,曲頸甑內的氣體為純凈物
D. 拉瓦錫的實驗中,玻璃鐘罩內液面逐漸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
3.下列關于碳的各種模型如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由圖可推測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B. 由圖可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
C. 圖中三種物質完全燃燒后的產物相同
D. 圖中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4.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可選用裝置組合
B. 用裝置制取,分液漏斗中應裝稀硫酸
C. 用裝置收集,氣體應從管口通入
D. 要做鐵絲燃燒實驗,用收集時建議留部分水
5.課堂上,老師給同學們做了如下幾個演示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圖甲實驗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 圖乙實驗可觀察到液體由紫色變紅色
C. 圖丙實驗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D. 圖丁實驗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6.某同學為了研究氮氣的性質,需要自己制取一定體積較純凈的氮氣,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用氣囊進行氣體的收集,實驗前和均處于關閉狀態。操作步驟如下:
一用鐳射激光筆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
二燃燒完全后冷卻的室溫;
三同時打開和,將注射器內的水緩緩推入到廣口瓶內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若燃燒匙內盛放的紅磷不足,則收集的氮氣中混有氧氣
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囊內的空氣要全部排盡
推注射器內的水是為了消除瓶內白煙,避免污染
若要收集制得較純凈的氮氣,應當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刻度處
該同學制備氮氣的原材料是空氣,而紅磷的作用是除去氧氣
A. B. C. D.
7.取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相關量的變化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點對應的固體物質只有兩種
B. 點對應的固體為黑色
C. 反應后產生氣體的總質量為
D. 內,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
8.某研究小組做了以下定性和定量實驗研究,管中盛有干燥炭粉,管中盛有干燥粉末,、中裝有堿石灰和的固體混合物。將干燥全部通入管,實驗結束后,管質量增加了,管質量增加了。
根據該實驗小組的記錄,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在較高溫度下具有還原性 B. 堿石灰的功能是吸收
C. 管中有紅色固體生成 D. 離開管的為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26分)
9.(5分)自然界中碳循環如圖所示,箭頭表示碳的輸送途徑。
途徑消耗空氣中的 。
途徑消耗的量白天比夜晚 填“多”或“少”。
途徑中甲烷氣體完全燃燒生成二種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為 。
“碳中和”指采取各種措施使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徑碳的消耗量,作為中學生的你能做的是 。
10.(5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氣體的制備及性質實驗,請回答有關問題:
儀器的名稱是 。
實驗室用裝置可制氧氣,則所需藥品為 。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發生與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
某同學用裝置驗證的性質,、為噴水的紫色石蕊試紙,為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能說明與水發生反應的現象是 ;該實驗還可以證明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11.(5分)A、、、、是九年級迄今為止常見的五種化學物質,其中、均為黑色固體,中含有地殼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屬元素。在煤爐的中部和反應生成。用“一”表示兩種物質可以發生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請回答:
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 。
和反應的現象為 。
和反應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2.(5分)如圖是某實驗小組進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
實驗開始時,應按 填序號的順序進行操作。
點燃處酒精燈
通一氧化碳
點燃處酒精燈
加熱一段時間后,在裝置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如圖中 填編號裝置與上圖方框內組合裝置的作用類似瓶中液體均為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實驗小組稱取克進行實驗玻璃管質量為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裝置中玻璃管內的黑色粉末全部變紅,小組同學認為氧化銅全部轉化成了銅。有同學查閱資料后發現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高溫下也可能生成紅色的固體,于是就玻璃管中紅色物質的組成提出了三種猜想,猜想:全部是;猜想:全部是;猜想:是和的混合物。熄滅酒精燈繼續通至玻璃管冷卻后,將玻璃管和管內固體一同稱量,若總質量比反應前減輕了 克,則猜想成立 。
13.(6分)將足量碳酸鈣加到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立即將燒杯放在電子秤上稱量,在以后的分鐘內,每一分鐘讀一次數據,記錄如下假設全部逸出:
時間
質量
表格中有一個數據不合理,該數據的測定時間是第 分鐘。
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到
1.【答案】
【解析】解:、葡萄風干成葡萄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葡萄榨成葡萄汁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葡萄釀成酒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葡萄脫皮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
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答案】
【解析】解:、波義爾的實驗不能測定氧氣含量,是因為裝置不是密封裝置,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汞的表面都變為紅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波義耳的實驗中,加熱后,曲頸甑內的氣體為混合物,是因為空氣能夠進入曲頸甑,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拉瓦錫的實驗中,曲頸甑中氧氣和汞不斷反應,導致玻璃鐘罩內壓強減小,液面逐漸上升,氧氣完全反應,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
A、測定氧氣含量的裝置應該是密封裝置;
B、氧化汞是紅色固體;
C、空氣中的氧氣消耗后,仍然含有氮氣、稀有氣體等物質,是混合物;
D、氧氣完全反應后,玻璃鐘罩內液面不再變化。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3.【答案】
【解析】解:、由圖可知碳原子的最外層有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既不易得電子,也不易失電子,可推測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A錯誤;
B、由圖可知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而不是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故B錯誤;
C、圖中三種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三種物質完全燃燒后的產物相同,故C正確;
D、圖中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
故選:。
A、根據碳的化學性質來分析;
B、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組成與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D、根據是否生成新物質來分析。
本題考查了由碳元素組成的幾種碳的單質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等的知識,應了解由于它們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們的性質存在著差異,加深了學生對結構決定性質的理解。
4.【答案】
【解析】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為水和氧氣,該反應屬于固液常溫型,因此不能選擇作為氧氣的發生裝置,故A錯誤;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是一種微溶于水的物質,會覆蓋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應的進一步發生,反應不徹底,故B錯誤;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用裝置收集,氣體應從管口通入,故C錯誤;
D、要做鐵絲燃燒實驗,用收集時建議留部分水,以防高溫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故D正確。
故選:。
A、根據反應物的狀態與反應的條件來分析;
B、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藥品來分析;
C、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來分析;
D、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探究,發生裝置依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收集裝置依據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選擇。
5.【答案】
【解析】解:、從管子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圖甲實驗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選項說法正確。
B、二氧化碳在紫色石蕊試液中會形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圖乙實驗可觀察到液體由紫色變紅色,故選項說法正確。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軟塑料瓶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瓶子變癟,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則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向大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觀察到的現象是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的蠟燭火焰后熄滅,因此圖丁實驗不單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也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
根據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等、物理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6.【答案】
【解析】解:若燃燒匙內盛放的紅磷不足,氧氣不能完全反應,則收集的氮氣中混有氧氣,該選項說法正確;
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囊內的空氣要全部排盡,能使收集的氮氣更純凈,該選項說法正確;
推注射器內的水能夠消除瓶內白煙,避免污染,最主要的是把氮氣排入氣囊中,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若要收集制得較純凈的氮氣,應當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刻度處,其中的水用來占據氧氣的空間,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該同學制備氮氣的原材料是空氣,而紅磷的作用是除去氧氣,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
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
氮氣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溶于水。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7.【答案】
【解析】解:、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的總質量逐漸減少,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至點恰好完全反應,則點對應的固體物質有碳、氧化銅、銅三種,故選項說法錯誤。
B、點對應的固體為銅,為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
C、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產生氣體的總質量為,故選項說法正確。
D、反應前后銅元素的質量不變,但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小,內,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
根據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的總質量逐漸減少,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學性質、靈活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8.【答案】
【解析】解:、在加熱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有還原性,故A正確;
B、中二氧化碳與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未全部反應,進入中被堿石灰吸收;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被中堿石灰吸收,故B正確;
C、中增加二氧化碳質量為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此時質量為,設生成銅質量為。


則管中有紅色固體生成,故C正確。
D、中二氧化碳與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未全部反應,進入中被吸收,此時中增加質量為未反應的二氧化碳,所以中參與反應的二氧化碳質量,設進入管的一氧化碳質量為,管中參與反應的一氧化碳質量為。




,所以離開管時一氧化碳質量,故D錯誤。
故選:。
A、在加熱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B、根據堿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分析。
C、根據管增加質量為中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再根據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D、根據中增加質量為未反應的二氧化碳質量,再根據對應化學方程式求出生成一氧化碳質量,即為進入中一氧化碳質量;根據管增加質量為中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再根據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出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質量,進一步求出離開管的質量。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要將題中的知識認知透,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9.【答案】 Ⅲ 繼續通至玻璃管冷卻后,將玻璃管和管內固體一同稱量,若總質量比反應前減輕了克,則猜想成立
【解析】解:實驗時向玻璃管內通入一氧化碳氣體,并點燃處的酒精燈,待裝置內的空氣排凈后,點燃處的酒精燈給氧化銅加熱,故填;
中發生的反應是加熱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銅單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裝置的目的是檢驗二氧化碳并能進行尾氣處理,檢驗二氧化碳時,需要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應從長導管通入氣體,此外,要達到尾氣處理的目的,需要通過長導管排出澄清石灰水,收集一氧化碳,故裝置Ⅲ符合題意;
若產物全部是銅,則反應后固體的質量會減少,通過測量反應前后固體和玻璃管的總質量來驗證,首先應計算出減少的質量是多少,根據差量法計算,
設減少的質量為。



因此,熄滅酒精燈繼續通至玻璃管冷卻后,將玻璃管和管內固體一同稱量,若總質量比反應前減輕了克,則猜想成立。
故答案為:;

Ⅲ;
繼續通至玻璃管冷卻后,將玻璃管和管內固體一同稱量,若總質量比反應前減輕了克,則猜想成立。
根據通入一氧化碳氣體,并點燃處的酒精燈,待裝置內的空氣排凈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分析;
根據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銅單質進行分析;
根據檢驗二氧化碳時,需要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進行分析;
根據若產物全部是銅,則反應后固體的質量會減少,通過測量反應前后固體和玻璃管的總質量來驗證,首先應計算出減少的質量是多少,根據差量法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加強記憶即可解答。
10.【答案】 發出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為四氧化三鐵,化學式為:;為氧氣,化學式為:;
和反應為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現象為:發出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和反應生成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發出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A、、、、是九年級迄今為止常見的五種化學物質,其中、均為黑色固體,中含有地殼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屬元素,可推出為四氧化三鐵,能與反應,可推出為碳,在煤爐的中部和反應生成,能轉化為、,能與相互轉化,可推出為二氧化碳,為一氧化碳,能與相互轉化,、能與反應,能轉化為,可推出為氧氣,代入驗證,符合題意。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推斷,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題中的轉換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進行驗證即可。
11.【答案】氧氣 多 植樹種草合理即可
【解析】解:途徑是植物與人的呼吸作用,消耗空氣中的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故答案為:氧氣;
途徑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照,因此該途徑消耗的量白天比夜晚多;故答案為:多;
在點燃的條件下,甲烷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碳中和”指采取各種措施使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徑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的消耗量,作為中學生的你能做的是植樹種草;故答案為:植樹種草合理即可。
根據碳循環過程來分析;
根據光合作用的條件來分析;
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根據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來分析。
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理解和熟記自然界中碳循環的原理和全部的過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巖石圈中的碳酸鹽分解或酸化”、“物質的燃燒”、“食物、鋼鐵等的緩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示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聯系起來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12.【答案】錐形瓶 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 點先變紅色,點不變色,點后變紅色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解析】解:錐形瓶是常用的反應容器,故答案為:錐形瓶;
如果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故答案為: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
實驗室制取,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答案為:;
圖中,能說明與水發生反應的現象是:點先變紅色,點不變色,點后變紅色;該實驗還可以證明具有的化學性質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故答案為:點先變紅色,點不變色,點后變紅色;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制取裝置包括加熱和不需加熱兩種,如果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如果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
實驗室制取,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圖中,能說明與水發生反應的現象是:點先變紅色,點不變色,點后變紅色;該實驗還可以證明具有的化學性質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氣體的性質等,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有關;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在實驗題中。
13.【答案】
【解析】解:由于反應開始后隨著二氧化碳的生成,總質量應該逐漸減少,而不會出現增加,所以第分鐘的數據不合理;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是為。


解得:。
答: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是
故答案為:;

根據碳酸鈣與稀鹽酸的反應分析;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由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反應的方程式可求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楚才中學12月理化合卷
姓名:
班級:
準考證號
考場/座位號:
[0]
0
0]
0]
[0]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將姓名、班級、考場、準考證號填寫清楚。
1]
2、容觀題答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
[2]
3.
主觀題答題,必頸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
[3
3
[3]
4.必須在題號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無效。
[4
4]
[4]
5.保持答卷清潔、完整。
[51
5]
5]
[5]
[6]
6]
6]
[6
6]
L6]
[6]
[6]
正確填涂
缺考標記

7
7]
71
7
[7]
[7]
[8]
8]
8]
81
[8]
[8]
[8]
9013:DDADA
[9]
91
[9]
9
[9
9]
[91
[9]
客觀題
4一
8
DPA BC
19-0
1[A][B][c][D]
5[A][B][C][D]
9[A]CB][c][D]
13[A][B][C][D]17[A][B][C][D]
2[A][B][C][D]
6[A][B][c][D]
10[A][B][CI[D]
14[A][B][c][D]
18[AJ[B][C][D]
3[A][B][C][D]
7[][B][C][D]
11[A][B][C][D]15[A][B][C][D]
19[A][B][c][D]
4[A][B][c][D]
8[A][B][c][D]
12[A][B][C][D]
16[A][B][c][D]
20[A][B][C][D]
填空題
21.
3X03
360
22.(1)
電化學
2)
133200或1,332X10
23.(1)
(2)
lo
電塑良時,電花與電壓成2此
3)
不成
汲ǖ更化影響燈絲電閥變化
0
24.(1)
2)
尼隨電迥勘4S
27
(3)
2
ㄖㄖ圓
0000000
25.(1)
在紙時開張未曲
:詣h擊鴻色跑位必
(3)
C
(4)
5
.1
(5)
26.(10成山

(2)
I2
風煙房
(3)
液.
5n
囚囚■

000000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霸州市| 建平县| 康乐县| 曲阜市| 宜兰县| 扎赉特旗| 瓦房店市| 临沧市| 保定市| 如东县| 屏东县| 吴桥县| 张家港市| 新和县| 平潭县| 安岳县| 喜德县| 景泰县| 彩票| 汕头市| 巴彦县| 曲阳县| 沂南县| 罗甸县| 永宁县| 密山市| 灵川县| 云阳县| 囊谦县| 嘉祥县| 邹城市| 东平县| 安阳县| 丰城市| 巴林右旗| 渑池县| 平山县| 白河县| 龙川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