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同步導學案 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同步導學案 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年級:高一年級 學科:歷史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編制人: 審核人: 時間: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一、學習目標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四個子目(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全面內戰的爆發、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講述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程。
▲ 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
運用唯物史觀的及辯證分析看待歷史的有關理論,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時空觀念】
認識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家國情懷】
讓學生認識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培養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學習過程
【自學測評】
1.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歷史背景、經過和結果如何?
重慶談判
(1)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出現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
(2)時間:1945年8月-10月。
(3)結果:國共雙方代表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政治協商會議
(1)時間:1946年1月10日。
(2)代表: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
(3)結果: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很快否決了這些協議。
2.解放戰爭是如何爆發的?中國共產黨又是如何粉碎國民黨的進攻的?
內戰爆發: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1)方針:自力更生、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
(2)時間:1946年7至10月。
(3)結果: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30萬人,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
(1)背景: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2)方針: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3)結果: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3.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有哪些表現?影響如何?
濫發紙幣
(1)背景:全面內戰爆發后,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為了維持戰爭的龐大開支,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
(2)表現:1948年前八個月紙幣的發行量是1937年全年發行量的47萬倍。
(3)影響:帶來惡性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官僚資本的壓制
(1)表現: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使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受到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民族資產階級也受到排擠和打擊,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
(2)影響:國民黨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
一黨專政獨裁
(1)表現:1946年11至12月,在內戰聲中,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會議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不過是國民黨專制統治和蔣介石獨裁的裝飾品。
(2)影響: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和內戰的真面目。
4.解放區土地改革如何進行?其影響如何?
(1)時間:1947年夏。
(2)地點: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
(3)內容: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中國土地法大綱》。
(4)影響:各解放區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
5.從戰略進攻到戰略決戰的過程?
戰略進攻
(1)時間:1947年6月。
(2)表現: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
戰略決戰
(1)表現:
戰役名稱 時 間 殲敵數 解放地區
遼沈戰役 1948年9月至11月 47萬余人
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55萬余人
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52萬余人
(2)影響: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6.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做出了哪些努力?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召開: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2)內容:
①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
②指出黨的工作重心
③提出了“兩個務必”,提醒中國共產黨全黨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
北平和談
(1)背景
①三大戰役后,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軍事力量全線崩潰。
②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總統職務。(2)談判:1949年4月,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團和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黨南京政府代表團,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
(3)結果: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代表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破裂。
渡江戰役
(1)經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戰線上,分三路發起渡江戰役,迅速突破長江防線。
(2)結果: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7.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原因
(1)國民黨方面: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2)中國共產黨方面: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
意義
(1))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2)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
【合作探究】
1.抗戰勝利后,各種政治力量的建國態度。
材料2 中國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沒有享受過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敵人的侵略,一面不斷內戰……我們對于戰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饑餓的人等飯吃那樣的急迫……我們反對內戰,不管用什么法律來解釋,我們還是要反對,如果內戰,全中國人民都要遭受無窮的損害……
——1945年8月《新華日報》刊發讀者來信
材料3 1945年8月15日,民盟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中提出“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11月2日,民盟發言人發表談話呼吁停止軍事沖突,并提出“誰要發動內戰,誰就是全國的公敵。”
材料4 目前與奸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如彼不能
……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蔣介石給各戰區司令長官密電
材料5 戰后,(中國)需要在廣泛民主的基礎上……成立……聯合政府……領導解放后的全國人民,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統一、民主的新中國。
——1945年4月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問題1:抗戰勝利后,中國各種政力量的建國態度或方案是什么?
全國人民:渴望和平,反對內戰。
民主黨派: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建國。
國民黨:拖延時間,準備內戰。
共產黨: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建立自由、民主、統一的新中國。
2.課后,問題探究:請閱讀材料,探究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勞動節口號的時機和意義。
時機:1948年春,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發展,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順利進行;而國民黨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已陷入全面危機,尤其是制憲國大和偽憲法的出籠,進一步暴露了其獨裁專制的本質;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紛紛發表聲明,呼吁由全中國人民,包括一切民主黨派及人民團體共同建立民主聯合政府;中國共產黨適時提出“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意義:口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將“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作為目標,中共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標志著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條件已經成熟。
三、本節精練
1.對于毛澤東的重慶之行,民主人士柳亞子賦詩稱頌為“彌天大勇”。重慶《大公報》發表社評說:“毛先生能夠惠然肯來,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這反映了當時
A.國共力量對比出現逆轉 B.民主黨派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
C.國家重建成為國人共識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動國共走向和談
2.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
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 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
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 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
3.1949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只強調和資本家斗爭,而不強調聯合愿意和我們合作的資本家……這是一種實際上立即消滅資產階級的傾向”“和黨的方針政策是在根本上相違反的”。這一指示有利于當時
A.在經濟領域實行公私合營 B.接管城市后生產的恢復發展
C.確立國營經濟的主導地位 D.對新民主主義政策進行調整
4.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過黨校、軍校以及其他方式,對干部進行培訓,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開辦正規大學,盡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動土地改革進一步深入 B.為工作重心的轉移做準備
C.重視科學和文化以推進工業化建設 D.提高執政能力以發展社會主義生產
5.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國通過各自渠道同中國共產黨接觸,試探與將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慮:不接受足以束縛手腳的條件;可以采取積極辦法爭取這些國家承認;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爭取這些國家的承認。這反映出
A.中國共產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國家放棄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
C.中國沖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獲取國際支持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黨中央爭取國內和平民主的方針,各解放區繼續實行抗日戰爭時期確立的民主選舉的各項原則和制度。一些解放區開展了民主選舉運動,頒行了選舉法規。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陜甘寧邊區為召開第三屆參議會首次大會進行了鄉、縣、邊區三級普選。這次選舉產生了10名邊區參議員,包括各社會階層的代表。在黨派關系上,共產黨員61人,國民黨員19人,救國會員1人,無黨無派人士89人。解放戰爭后期,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者的范圍和條件作出新的規定。1949年1月,《東北解放區縣村人民代表選舉條例草案》規定:經軍事法庭、司法機關和人民法庭判決剝奪公民權者,有反革命行為及民主政府緝辦在案者等無選舉權與被選舉權。1949年6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明確地把“贊成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建設新民主主義新中國”,列為被選為人民代表會議代表的首要條件。其他解放區頒布的選舉法規也有類似的規定。
——摘編自韓延龍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文獻選編》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解放區人民政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范圍調整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解放區人民政權選舉制度的積極作用。
答案:
1.C 2.B 3.B 4.B 5.A
6.(1)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需要,由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矛盾為主轉變為階級矛盾為主;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解放戰爭勝利在即;解放區的日益擴大;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建立了新興的人民政權;
(2)用法律維護和保障解放區人民民主權利,體現了人民當家做主;有利于解放區人民去支援解放戰爭,加快戰爭的勝利;對建國后人民民主政權的建設提供了經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平江县| 安福县| 巴彦淖尔市| 湄潭县| 根河市| 磴口县| 疏勒县| 米林县| 成都市| 武义县| 汾阳市| 曲松县| 连云港市| 师宗县| 岚皋县| 澜沧| 手机| 循化| 清水县| 临清市| 莱西市| 蚌埠市| 霍林郭勒市| 鹰潭市| 酉阳| 昭平县| 齐河县| 正定县| 元朗区| 浦城县| 澄迈县| 都安| 巴林右旗| 齐河县| 威远县| 临澧县| 云和县| 河北区| 五常市|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