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課題1 燃燒和滅火年 級:九年級學 科:化學(人教版)火的發現和利用燃燒的概念: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思考:反應的類型?反應的現象?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獲取證據分析解釋數據形成結論及建構模型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反思評價布條、小石塊、紙、玻璃球、小木條【實驗一】探究燃燒需要可燃物哪些物品能燃燒,哪些物品不能燃燒?從中選出可以燃燒的物品你還知道哪些可以燃燒的物品?根據資料和實驗材料,利用控制變量(對比)法設計實驗,證明燃燒需要氧氣和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注意配圖并有簡單的文字說明。【實驗二】探究燃燒需要氧氣和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實驗材料:紅磷、白磷、熱水、大燒杯、薄銅片(或其他實驗室常用儀器)。在 500mL 的燒杯中加入 400mL 熱水,并放入用金屬環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取兩支干燥的試管,一支中放入少量干燥的紅磷,另一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并分別塞緊橡皮塞。燒杯上蓋一片塑料片,用塑料片固定試管,觀察現象 。【演示實驗1】思考:1.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2.這說明了什么問題?【演示實驗1】現象 氧氣(空氣) 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試管中的白磷試管中的紅磷水中的白磷比較試管中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試管中的白磷和試管中的紅磷,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燒不燃燒不燃燒 撤去塑料片,另取一支大試管,套住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氣,觀察現象。思考:1.觀察到了什么現象?2.說明了什么問題?3.你還想到了什么?【演示實驗2】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注意:(1)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2)著火點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與可燃物的性質有關,一般情況下某物質的著火點是固定的。(3)燃燒的定義是一種狹隘的概念,并不是物質燃燒都需要氧氣參與,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形成結論】【反思評價】1.實驗二中熱水的作用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二中的改進實驗與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有什么區別,這樣的好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災的危害1.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 可用鍋蓋蓋滅;隔絕氧氣(或空氣)2.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撲滅;把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同時也可隔絕空氣。3.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清除可燃物【拓展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滅火的原理滅火的根本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課堂小結】缺一不可滿足其一【隨堂練習】1.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放熱、發光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B.燃燒一定要有氧氣參加C.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發光放熱現象D.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火焰和發光的現象2.下列滅火方法與隔絕氧氣無關的是( )A.森林發生大火時設置一條隔離帶B.用CO2滅火器滅火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D.用燈帽蓋滅酒精燈3.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說法錯誤的是( )A.硫、碳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劇烈B.鍋里的油著火時可以用鍋蓋蓋滅,是因為隔絕了氧氣C.用扇子扇煤爐火焰,越扇越旺,是因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氣D.糧庫失火用水澆滅,是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4.室內起火時,如果打開門窗,火反而會燒的更旺,為什么?5.請你用化學知識解釋成語“鉆木取火”“火上澆油”“煽風點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