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節 溶液的形成第三章 溶液學習目標CONTENTS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等概念,理解溶液的特征,了解懸濁液、乳濁液3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價值2知道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轉化課堂導入溶液對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和人類生產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利用化學反應創造和生產物質、開展科學實驗,很多是在溶液中進行的。一、溶解的過程1.溶液活動天地在一只盛有約50mL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小匙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用玻璃棒攪拌。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直至食鹽顆粒在水中消失。觸摸燒杯,感受溫度是否有變化。思考:1.食鹽顆粒為什么不見了?2.燒杯中食鹽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處,是否一樣咸 3.如果把上述食鹽水密封,保存一個月,一 年,兩年……你猜測食鹽會不會從水中分離出來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鈉解離成鈉離子和氯離子,擴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鈉溶液。一樣咸,各部分的組成完全相同水分不蒸發,外界條件不改變,氯化鈉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一、溶解的過程1.溶液思考:4.如果把食鹽換成泥土和植物油,還會出現一樣的現象嗎?與食鹽不一樣,泥土會下沉與食鹽不一樣,植物油會上浮懸濁液乳濁液一、溶解的過程1.溶液食鹽溶于水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組成氯化鈉的氯離子和鈉離子向水中擴散,離子很小,(一般小于10-9m)在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的運動,均勻的分散到水中, 形成均一的、穩定的食鹽溶液。問題1:食鹽溶液為什么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一、溶解的過程1.溶液因為泥土顆粒和植物油的小液滴是有大量分子構成的, 粒徑一般大于10-6 m, 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下發生上浮或下沉。問題2:為什么黃泥水和油水混合物是不穩定的呢?一、溶解的過程1.溶液溶液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溶液組成:溶劑:起溶解作用的物質;溶質:被溶解的物質。最常用的溶劑是水,如果不加以說明,通常所說的溶液都是指以水作溶劑的溶液。酒精、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劑。一、溶解的過程1.溶液溶液特征:(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濃度和性質完全相同,溶質的微粒均勻擴散于溶劑分子間。溶液的穩定性是指在溶劑 不蒸發、溫度不改變的條件下,不管放置多久,溶質和溶劑都不會分離。一、溶解的過程2.物質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實 驗 探 究實驗用品:小燒杯2只、溫度計、玻璃棒、藥匙;氫氧化鈉、硝酸銨實驗步驟:實驗操作 溫度變化1.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2.在燒杯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攪拌,測量溫度3.在燒杯中加入硝酸銨固體,攪拌,測量溫度溫度升高溫度降低一、溶解的過程2.物質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思考:問什么溫度變化不同?在溶解過程中發生了兩種變化:一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向水中擴散,這一過程吸收熱量(Q吸);二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這一過程放出熱量(Q放)。 溶質不同,這兩種過程吸收或放出熱量不同,從而使溶液的溫度發生不同的變化。Q吸 = Q放 溶液溫度不變如:氯化鈉Q吸 > Q放 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Q吸 < Q放 溶液溫度不變如:Q氫氧化鈉、濃硫酸乳化二、乳化現象活動天地1.向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加入兩滴食用油,用力振蕩,觀察現象。靜置一段時間,再觀察現象。2.在另一支試管中先加1/3體積的汽油,重復上述操作,觀察現象。3.向步驟1中的試管里加入幾滴洗潔精,用力振蕩,觀察現象。食用油食用油洗潔精乳化二、乳化現象像洗潔精等物質可以使食用油以細小液滴的形態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層、比較穩定的混合物,這種現象叫做乳化現象。物理變化乳化二、乳化現象洗發液是怎樣去污的?洗發液中含表面活性劑,其分子的一端親近油分子,另一端親近水分子。在這種表面活性劑分子的作用下,油污被慢慢地“拉”入水中,經多次揉搓、沖洗,頭發上的油污就被逐漸去除了。多識一點飽和溶液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水攪拌繼續加KNO3飽和溶液飽和溶液的要素:1.一定溫度下2.一定量的溶劑3.不能繼續溶解某物質4.該物質的飽和溶液部分溶解加KNO3不飽和溶液如何理解不飽和溶液?全部溶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互相轉化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1.在盛有10mL水的小燒杯中,加入 5g硝酸鉀,充分攪拌。觀察現象2.取1中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 加入少量硝酸鉀固體,充分振蕩。 然后將該試管加熱,觀察現象。 冷卻后觀察,又有什么現象?3.在步驟1中的小燒杯中再加入10mL水并充分攪拌。 觀察現象。部分固體未溶解加熱后,固體消失,冷卻后,又出現部分固體溶液中固體消失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互相轉化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上述實驗證明: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是有條件的,改變條件就能使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增加溶劑、減少溶質、改變溫度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一般升溫一般降溫溶液的飽和與濃度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問題思考:飽和溶液是否為濃溶液,不飽和溶液是否為稀溶液?典型例題知識點一:溶液【典例1】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種溶質D.常溫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時間后會析出固體A典型例題知識點二:溶質溶解時的溫度變化【典例2】向如圖所示燒杯內加入一種物質,輕輕攪拌溶解后,發現粘水的塑料片和燒杯底部凍結在一起,則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br/>A.氫氧化鈉 B.氧化鈣C.硝酸銨 D.濃硫酸C課堂達標(二)藥理作用1.下列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br/>A.蔗糖 B.汽油C.面粉 D.泥沙2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為后者溶質的是( )A.乙醇、碘酒 B.冰、冰水C.植物油、油水 D.氯化氫、鹽酸AD課堂達標(二)藥理作用3.溶液對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和人類的生產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只有固體和液體物質可以作為溶質B.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就是溶液C.飽和溶液升溫一定變為不飽和溶液D.溶液中溶質可以是一種或者多種D課堂達標(二)藥理作用4.將一定量的下列固體放入適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溫度明顯升高的是( )A.CaCO3 B.NaOHC.NaCl D.NH4NO35.下列物質加入水中攪拌,溫度明顯降低的是( )A.硝酸銨 B.生石灰C.濃硫酸 D.氫氧化鈉BA課堂達標(二)藥理作用6.溶液在生產、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汽油或加了洗滌劑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兩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別是( )A.乳化、乳化 B.乳化、溶解C.溶解、乳化 D.溶解、溶解7.化學讓我們鑒賞了溶液的顏色美。下列物質溶于水后能得到無色溶液的是( )A.CuSO4 B.MgCl2C.KMnO4 D.FeCl3CB課堂達標(二)藥理作用8.王亞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難分難舍”的神奇實驗:她用力搖晃裝有油和水的瓶子,讓油水充分混合、靜置,發現油水不分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劑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會產生分層現象C.在不同環境中同一實驗可能現象不同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滌劑會產生乳化現象A課堂達標(二)藥理作用9.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1)凈水器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雜質,該凈化過程主要涉及的變化屬于 變化。(2)在水中加入洗滌劑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這是利用了洗滌劑的 作用。(3)從元素組成種類上看,水屬于 ?。ㄌ睢皢钨|”或“化合物”)。物理乳化化合物課堂達標(二)藥理作用10.學習《物質的溶解》時小科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往A、B、C三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在相同溫度下,向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50g、25g、5g同種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靜置,現象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小科認為,A燒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他的判斷依據是 ;一定為不飽和溶液的是 。A中有不溶解的固體C課堂小結不良反應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溶劑:起溶解作用的物質;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溶液特征:(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2.溶解過程:一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向水中擴散,這一過程吸收熱量(Q吸);二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這一過程放出熱量(Q放)。 課堂小結不良反應3.乳化現象:像洗潔精等物質可以使食用油以細小液滴的形態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層、比較穩定的混合物。4.飽和溶液的要素:(1)一定溫度下、 (2)一定量的溶劑、(3)不能繼續溶解某物質、(4)該物質的飽和溶液5.飽和與不飽和轉化增加溶劑、減少溶質、改變溫度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謝謝觀看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