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中考復習微專題12 酸堿鹽間的反應分析跟蹤訓練21典例串方法典例串方法考向1 酸堿鹽間的優(yōu)先反應例1 向一定量的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 NaOH溶液,根據(jù)圖像回答問題:第1步:書寫反應中的化學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NaOH===NaCl+H2O2NaOH+MgCl2===Mg(OH)2↓+2NaCl第2步:分析兩個反應發(fā)生的先后順序(3)0~b段沒有沉淀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第3步:結(jié)合反應分析溶質(zhì)的成分(4)a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____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后同);b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____________;c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_____________;d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_____。MgCl2、NaCl、HClMgCl2、NaClMgCl2、NaClNaCl歸納總結(jié)初中常見的酸堿鹽的優(yōu)先反應原則① 先與 H+反應,再與 Ca2+、Ba2+反應。舉例1:向稀鹽酸和 Ba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入 Na2CO3溶液。先發(fā)生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化學方程式,后同);后發(fā)生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H+先與 OH-反應,再與 反應。2HCl+Na2CO3===2NaCl+H2O+CO2↑BaCl2+Na2CO3===2NaCl+BaCO3↓舉例2:向 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加稀鹽酸。先發(fā)生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發(fā)生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OH-先與 H+反應,再與 Cu2+等金屬離子反應。舉例3:向稀鹽酸和 Cu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入NaOH溶液。先發(fā)生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發(fā)生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HCl+NaOH===NaCl+H2O2NaOH+CuCl2===Cu(OH)2↓+2NaCl【特別提醒】向 NaOH和 Ba(NO3)2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硫酸,共發(fā)生兩個反應: 與Ba2+結(jié)合生成 BaSO4沉淀、H+與 OH-結(jié)合生成 H2O。由于 BaSO4既不與酸反應,也不與堿反應,因此這兩個反應互不干擾,同時進行。考向2 混合物成分判斷1. 定性判斷例2 某溶液中溶質(zhì)可能是 HCl、 K2CO3、H2SO4、MgCl2中的一種或多種,向該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與加入 Ba(OH)2溶液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滴加 Ba(OH)2溶液開始一段時間無沉淀產(chǎn)生,說明溶液中不含_______________。(2)一段時間后有沉淀產(chǎn)生,該沉淀是_________,據(jù)此可知原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_____________。(3)0~a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4、 K2CO3Mg(OH)2HCl和 MgCl22HCl+Ba(OH)2===BaCl2+2H2OMgCl2+Ba(OH)2===BaCl2+Mg(OH)2↓例3 某白色固體可能由硫酸銅、硫酸鈉、碳酸鈉、硝酸鎂中的幾種組成,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進行如圖所示實驗。第1步:讀題干題干中涉及的物質(zh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第2步:逐步分析流程圖,畫出關(guān)鍵詞(1)步驟Ⅰ:得到無色溶液A、白色沉淀A,說明白色固體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2)步驟Ⅱ:白色沉淀完全溶解,產(chǎn)生氣泡,說明白色沉淀A中一定不含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即原白色固體中一定不含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CuSO4、Na2SO4、Na2CO3、Mg(NO3)2CuSO4BaSO4BaCO3Na2SO4Na2CO3(3)步驟Ⅲ:該步驟的目的是檢驗無色溶液B中是否含有_______;根據(jù)“有白色沉淀B生成”,說明原白色固體中還含有__________;寫出產(chǎn)生白色沉淀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驟Ⅳ:溶液變紅,說明無色溶液A顯___(填“酸”“堿”或“中”)性。MgCl2Mg(NO3)2 MgCl2+2NaOH===Mg(OH)2↓+2NaCl堿(5)步驟Ⅴ: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無色溶液A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6)請設(shè)計實驗方案證明無色溶液A中可能含有的物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實驗操作即可)。第3步:得出結(jié)論白色固體的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Ba(OH)2、Ba(NO3)2、NaOHMg(NO3)2取少量無色溶液A,加入過量NaOH溶液Na2CO3、Mg(NO3)22. 定量判斷例4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鈉、硫酸鈉、硫酸銅、碳酸鈉、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了如下實驗:第1步: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該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A。第2步:在無色溶液A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分別得到無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將白色沉淀C洗滌,烘干后稱得質(zhì)量為20 g。第3步:向20 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觀察到有氣泡冒出,收集得到4.4 g氣體。第4步:在無色溶液B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由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無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___種溶質(zhì),第3步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除有氣泡冒出外,還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2)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3)大家一致認為,該實驗中第___步不合理,若要得到正確結(jié)論,其改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淀部分溶解硫酸鈉和碳酸鈉(或Na2SO4和Na2CO3)氯化鈉(或NaCl)將第2步中所加過量氯化鋇溶液換成過量硝酸鋇溶液2(4)寫出第3步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馨提示】計算中所用的方法為元素守恒,即化學反應前、中、后某元素的質(zhì)量相等。BaCO3+2HNO3===Ba(NO3)2+CO2↑+H2O跟蹤訓練考向1 酸堿鹽間的優(yōu)先反應1. 向硫酸和硫酸鎂的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zhì)量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b段溶液的pH減小B. b點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zhì)C. bc段反應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D. c點后增加的溶質(zhì)為硫酸鈉C解題有策略第1題涉及優(yōu)先反應的圖像分析(6年3考:貴陽5年3考)3次均考查向反應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另一種溶液,根據(jù)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變化或產(chǎn)生沉淀質(zhì)量的曲線判斷發(fā)生的反應及現(xiàn)象。解題有策略解題對策:第1步:分析題干信息,寫出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本題中涉及的反應為:①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②硫酸鎂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第2步:結(jié)合曲線中各反應的變化(如生成沉淀或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析各段曲線對應的反應。→本題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溶質(zhì)質(zhì)量均增大,但斜率不同,反應②有氫氧化鎂沉淀生成,所以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增加量比反應①小,故ab段發(fā)生的是反應①,bc段發(fā)生的是反應②,據(jù)此解題。2. 向一定質(zhì)量的Na2CO3和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當沉淀不再生成時,改為滴加稀鹽酸,沉淀的質(zhì)量與加入溶液的質(zhì)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 a點只發(fā)生反應BaCl2+Na2SO4===2NaCl+BaSO4↓B. 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NaCl、BaCl2、Na2SO4C. e點時溶液一定顯酸性D. 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中溶質(zhì)組成最多有四種情況C考向2 混合物成分判斷3. (2018貴陽)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其中除了碳酸鈉以外,還可能含有硝酸鋇、硫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步驟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斷攪拌,固體部分溶解。步驟②:接著向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斷攪拌,此時固體質(zhì)量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B段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固體部分溶解,無氣泡冒出B. B→C段對應溶液 pH逐漸變大C. C點對應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硝酸、硝酸鈉、硝酸鋇D. 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氫氧化鈉【答案】C解題有策略第3題混合物成分的判斷(6年3考:貴陽5年3考)常通過分析多步反應的現(xiàn)象或結(jié)合曲線判斷混合物成分。解題有策略解題對策:第1步:根據(jù)題干初步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分。→本題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鈉,可能含有硝酸鋇、硫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第2步:根據(jù)物質(zhì)性質(zhì),結(jié)合各操作實驗現(xiàn)象及曲線進行判斷。→向固體中加水后部分溶解,說明除碳酸鈉外還一定含有硝酸鋇;加足量稀硝酸后固體質(zhì)量先減小后不變,說明燒杯中一定含有碳酸鋇和硫酸鋇,則原白色固體中一定還含有硫酸鈉,可能含氫氧化鈉。4. (2023寧波)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含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 濾液丙中含有氯化鐵B. 沉淀乙為氫氧化鐵、硫酸鋇C. 濾液甲中一定不存在氫氧化鈉D. 樣品中一定有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C5. (2023齊齊哈爾改編)現(xiàn)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鎂、氯化鈉、碳酸鈣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學興趣小組對該白色粉末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步驟1:取 24 g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步驟2:向步驟1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沉淀完全溶解,產(chǎn)生 1.76 g氣體。步驟3:向步驟1所得無色濾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步驟4:向步驟3所得無色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結(jié)合以上探究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鈉B. 該白色粉末的組成最多有3種情況C. 步驟3所得無色濾液中含有的陽離子種類最多有兩種D. 步驟1所得白色沉淀的質(zhì)量最多是 9.8 g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