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十單元 酸和堿10.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知識點11. 實驗探究酸和堿之間的反應現象:燒杯中的溶液先變紅,后紅色消失變成無色。結論:NaOH+HCl ====NaCl+H2O中和反應2. 中和反應的概念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即酸+ 堿→鹽+ 水如:Ca(OH)2+2HCl ====CaCl2+2H2O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3. 中和反應的實質H++OH- ===H2O4. 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是鹽。如NaCl、K2CO3、Mg(NO3)2、FeSO4 都屬于鹽類;鹽中不一定含金屬元素,如NH4Cl。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 2HCl+CuO ==== CuCl2+H2OB. 2NaOH+CO2 ==== Na2CO3+H2OC. 2HCl+Cu(OH)2 ==== CuCl2+2H2OD.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例1C考向 中和反應題型1 中和反應的判斷解題秘方:根據中和反應的定義來判斷,即反應物為酸和堿。解:A 中是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B 中是非金屬氧化物和堿反應;C 中反應物為一種酸和一種堿,生成物為鹽和水,屬于中和反應。D 是酸與鹽之間的反應,都不是中和反應。方法點撥: 辨別中和反應的關鍵:辨別反應物,即要求反應物一定為酸和堿,不能只根據生成物來判斷,因為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金屬氧化物+ 酸→鹽+ 水等。[中考·蘇州] 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3 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鹽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氫分子B. 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H+ 和OH- 結合生成水分子C. Na+ 和Cl- 在該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D. 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例2A題型2 中和反應的實質解題秘方:對照微觀示意圖分析物質的構成和反應前后粒子的變化。解:鹽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氫離子、氯離子,A 錯誤;由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知,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H+ 和OH- 結合生成水分子,B 正確;由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知,Na+ 和Cl- 在該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C 正確;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是氯化鈉,溶液呈中性,D 正確。[中考·大連] 化學小組在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后,從不同角度開展實驗活動,驗證氫氧化鈉和鹽酸能發生反應。例3題型3 中和反應的實驗驗證(1)通過溶液酸堿性的變化進行驗證。在實驗1 中,用滴管緩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觀察到燒杯內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該現象能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 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反應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不考慮酚酞)。酚酞溶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現紅色褪去,說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使反應更充分Na+、Cl-、H2O(2)利用中和反應放熱進行驗證。在實驗2 中,將稀鹽酸全部注入試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觀察到氫氧化鈉固體全部消失,U 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學由此認為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但有的同學不贊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置氣密性良好,稀鹽酸揮發忽略不計);他認為仍利用此裝置,再補充一個實驗才能達到實驗2 的目的,需補充的實驗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也會使U 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將5 mL 稀鹽酸替換為5 mL 蒸餾水,做對比實驗解:(1)觀察到燒杯內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能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了反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作用是使反應更充分,反應后一定含有的粒子是鈉離子、氯離子和水分子。(2)氫氧化鈉溶于水也會造成U 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仍利用此裝置,再補充一個實驗才能達成實驗2 的目的,實驗需要將5 mL 稀鹽酸換成5 mL 蒸餾水,做對比實驗。知識點2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1) 農業上改良土壤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碳酸水改良堿性土壤。(2)工業上處理廢水如常用熟石灰處理硫酸廠排放的廢水,用酸處理堿性廢水。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治療胃酸過多時,選擇的堿應不溶于水,且與酸反應后不能產生有毒物質(3) 用于醫療①用含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鎂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癥;Al(OH)3+3HCl ==== AlCl3+3H2OMg(OH)2+2HCl ==== MgCl2+2H2O② 生活中遇到蚊蟲叮咬后(釋放一種酸性物質),可涂上一些堿性物質,如肥皂水、牙膏等減輕痛癢。不可選擇NaOH,因NaOH價格高且腐蝕性強下列有關中和反應的用途中不正確的是( )A. 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癥B. 用熟石灰處理硫酸廠排放的廢水C. 酸濺到皮膚上時,立即涂上氫氧化鈉溶液D. 吃松花皮蛋時,常加入醋以中和制作過程中產生的堿例4C考向 中和反應的應用物美價廉還安全腐蝕性強解題秘方:關于中和反應的用途,首先看效果(能否反應),然后看后果(是否因強的腐蝕性造成傷害等)。解:氫氧化鋁難溶于水,能與鹽酸反應,常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工業上處理酸性廢水用到的堿要求成本較低,因此常選用熟石灰;酸濺到皮膚上時,不能立即涂上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具有較強的腐蝕性,會腐蝕皮膚,且和酸反應放熱,應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腐蝕性較小的堿性溶液,如3%~5%的NaHCO3 溶液;中和皮蛋在制作過程中產生的堿,可加入食醋。知識點31. 溶液的酸堿度用來定量表示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 來表示,其范圍為0~14。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2.pH 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① pH<7,溶液呈酸性,溶液酸性越強,pH 越小;② pH=7,溶液呈中性;③ pH>7,溶液呈堿性,溶液堿性越強,pH 越大。3. 測定溶液pH 的常用方法 —— pH 試紙將pH 試紙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到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數。用pH 試紙測得的pH 為整數4. 溶液酸堿度對生產、生活及人類生命活動的意義(1)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可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2) 測定雨水的pH 可以了解空氣的污染狀況。正常雨水pH ≈ 5.6,pH<5.6 的降雨為酸雨,說明這個地方的空氣受到了污染。(3) 在農業生產中,農作物需要在適宜的pH 范圍(pH=7 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長,調節土壤的pH 是改良土壤的方法之一。(4) 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都必須在一定pH 的溶液中才能進行。[中考·淄博] 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 如圖6 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西紅柿的酸性強于檸檬汁B. 潔廁凈與堿液不能混合使用C. 用濕潤的pH 試紙測定雨水的pHD. 新鮮牛奶儲存一段時間后味道變酸,pH 變大例5B考向 溶液的酸堿度及應用題型1 溶液酸堿度與pH 之間的關系解題秘方:酸性溶液的pH < 7,且pH 越小,酸性越強;堿性溶液的pH > 7,且pH 越大,堿性越強。解:西紅柿的pH 大于檸檬汁,所以西紅柿的酸性比檸檬汁弱,A 錯誤;潔廁凈的pH 為1 ~ 2,顯酸性,能與堿液發生反應,使除污效果降低,二者不能混合使用,B 正確;不能用濕潤的pH 試紙測定溶液的pH,這樣相當于稀釋了待測液,C 錯誤;新鮮牛奶的pH 為6 ~ 7,呈弱酸性,儲存了一段時間后味道變酸,說明酸性增強,所以pH 變小,D 錯誤。觀察下列測定溶液pH 的圖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圖Ⅰ測定的結果會偏大B. 圖Ⅱ測定方式對待測液無影響C. 圖Ⅲ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 試紙上,跟標準比色卡比較可確定該溶液的pHD. 若待測液是澄清石灰水,則圖Ⅲ測得澄清石灰水的pH 可能為12.4例6C題型2 溶液pH 的測定方法解題秘方:對照測定溶液pH 的規范操作:“一放二蘸三滴四比”來判斷正誤。解: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用水潤濕pH 試紙,則相當于稀釋了待測溶液,使溶液的堿性減弱,測定結果偏小,A 錯誤;將pH 試紙伸入待測液中,會污染待測液,B 錯誤;用pH 試紙測得的溶液的pH 為整數,D 錯誤。[中考·宜昌,立德樹人·環保意識] 智慧小組的同學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每隔幾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下:例7題型3 pH 的應用測定 時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地區所降雨水為酸雨B. 在測定期間,雨水的酸性逐漸減弱C. 表中數據由pH 試紙測得D. 該地區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A測定時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解題秘方:首先根據pH 的大小判斷酸堿性,再對照選項找出相關答案。解:由表格數據可知,該地雨水的pH 小于5.6,所以是酸雨,A 正確;由表格數據可知,在測定期間,雨水的pH 逐漸變小,則酸性逐漸增強,B 錯誤;pH 試紙測得的溶液pH 是整數,不能測得表中物質的pH 數據,C 錯誤;造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D 錯誤。課堂小結PH水,鹽(大多數)酸堿=7>7<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