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2節 來自微生物的威脅第1課時 致病微生物的威脅了解細菌、病毒的結構及引發的常見疾病。知道抗生素對細菌的作用。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預防。培養學生閱讀、歸納、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科學精神的認同和追求以及關愛生命、關心健康的意識。學習目標情境導入在研究葡萄酒變酸和蠶病取得巨大成功之后,19世紀60年代,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種疾病的根源,殺死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的傳染。一、來自細菌的威脅細菌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細菌有多種形態:球菌、桿菌、 弧菌、螺旋菌……有些細菌對人類有益,有些細菌使人得病。桿菌球菌1.細菌2.細菌致病的原因有些細菌能侵入人體細胞,破壞細胞結構。如扁桃體炎是由鏈球菌“侵略”喉部的細胞引起的。有些細菌能產生破壞細胞的毒素。如當破傷風桿菌進入傷口后,能產生一種破壞神經系統的毒素。3.細菌引起的常見疾病疾病 致病細菌 主要傳播途徑細菌性痢疾 痢疾桿菌 糞—口傳播肺結核 結核桿菌 飛沫傳播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 接觸(傷口)傳播霍亂 水、食物、蒼蠅傳播淋病 淋病雙球菌 性接觸水、食物、蒼蠅傳播霍亂弧菌接觸(傷口)傳播破傷風桿菌飛沫傳播結核桿菌糞—口傳播痢疾桿菌性接觸淋病雙球菌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性疾病的特效藥。肺結核——用鏈霉素治療。大多數炎癥——用青霉素治療。4.細菌性疾病的治療5.青霉素的發現弗萊明青霉素是1928年由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發現的。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弗萊明發現青霉菌屬的真菌與細菌同時在同一培養皿中生長時,細菌的生長會受到抑制。他研究后發現是真菌產生了一種特殊化合物——青霉素所致。直到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才成功分離和提純出青霉素。這種抗生素能有效地對付多種細菌,至今仍廣泛地應用于治療細菌性疾病。青霉素作用的實驗活動:無菌區含菌區浸有不同濃度青霉素的圓紙片周圍是清晰的透明圈培養基(37 ℃恒溫培養)浸有蒸餾水的圓紙片周圍無清晰的透明圈圓紙片上青霉素濃度越高,周圍清晰區(無菌區)面積越大。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現象:解釋: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拯救過數百萬人的生命。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青霉素依然使用,而治療效果就沒以前那么好了。你知道是為什么嗎?思考6.抗生素抗生素是由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產生的,能抑制并最終消滅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物質。日前能用于臨床的抗生素有300多種。如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頭孢等。濫用(超時、超量、不對癥使用或未嚴格規范使用)抗生素會造成各種危害。如毒副作用、過敏反應、二重感染、耐藥。二、來自病毒的威脅1.病毒個體微小,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并在寄主細胞內迅速繁殖,使寄主細胞破裂,同時釋放出新病毒,以同樣的方式感染和破壞其他細胞。比一比:比較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和病毒三者結構的區別。2.病毒引起的常見疾病疾病 致病病毒 主要傳播途徑病毒性肝炎 痢疾桿菌 糞—口傳播脊髓灰質炎 結核桿菌 飛沫傳播流行性腮腺炎 破傷風桿菌 接觸(傷口)傳播生殖器皰疹 水、食物、蒼蠅傳播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 淋病雙球菌 性接觸肝炎病毒腮腺炎病毒SARS冠狀病毒皰疹病毒Ⅱ型脊髓灰質炎病毒甲型:糞—口傳播乙型: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性接觸飛沫傳播糞—口傳播飛沫等傳播3.流行性感冒①典型癥狀②致病的病毒③傳播途徑④預防的方法頭痛,咽喉充血,鼻塞流涕,咳嗽氣急,發高熱,全身肌肉酸痛等…流感病毒。通過飛沫傳播。a.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b.流感流行期間,盡量少到公共場所。c.進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種。流感患者(攜帶流感病毒)咳嗽飛沫懸浮于空氣中散播打噴嚏流感流行的示意圖:健康人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引起的。目前發現的流感病毒大約有1萬種,禽類是常見的流感病毒攜帶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傳播給人。討論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你會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傳染給別人?課堂小結致病微生物的威脅來自細菌的威脅細菌細菌引起的常見疾病來自病毒的威脅青霉素病毒病毒引起的常見疾病流感抗生素及時鞏固1.細菌性痢疾的主要感染途徑是( )A.糞—口傳播B.空氣、飛沫傳播C.接觸傳播D.性接觸傳播A及時鞏固2.下列疾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是( )A.細菌性痢疾B.肺結核C.破傷風D.霍亂B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任何細菌對人類都是有害的。 ( )(2)腐食性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為分解者。 ( )(3)細菌不一定會使人患病。 ( )(4)霍亂主要是通過飲水、食物等途徑使人感染的。( )(5)炭疽病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病,死亡率是很高的。( )及時鞏固×√√√√及時鞏固4.下列疾病由病毒引起的是( )A.霍亂B.禽流感C.破傷風D.炭疽病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