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導言解讀早期文明互不挨,地域文化呈多彩西亞北非地中海,希臘羅馬俄和拜東西橋梁老阿伯,南亞印度大舞臺東亞更是百花開,東南代表柬埔寨大洋形成隔離帶,美洲特立也自在 課程目標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重點知識古代西亞和古代埃及文化的主要成就阿拉伯文化成就及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理解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楔文信件楔文泥板,使用廣泛貿易外交,各類信件①古代西亞文化★聚焦點: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漢謨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楔形文字五千余年,兩河之南楔字泥板,使用廣泛○文學作品神話寓言,洪水滔天英雄史詩,所知最遠○建筑藝術豪華王宮,雕梁畫棟形象生動,國王權重○文學作品法律匯編,古巴法典內容多面,重要文獻□楔文演變時間長遠,由繁到簡地域廣泛,反映物產□人牛石雕宮門常見,象征王權□豎琴板畫動物辦宴,有趣體現雕刻精湛,藝術典范◇學思之窗:漢謨拉比為什么宣稱根據神意立法?神化王權,正義體現違背王愿,遭神懲判②古代埃及文化★聚焦點:古代埃及人創造了獨特的象形文字,創作出豐富的文學作品。古代埃及的建筑藝術深受宗教影響。○象形文字三類符號,表音重要莎草材料,多變失掉○文學作品神話詩歌,教諭特色故事偏多,人生為何○建筑藝術豪華陵墓,神廟遍布高大石柱,幾何結構○科學技術太陽歷算,儒略關聯數學醫學,名聲遠傳□調色石板象形圖案,藝術特點紅白王冠,統一體現□神廟大廳政教合一,三位一體建筑雕飾,柱式先驅▓史料閱讀古代埃及,家庭教育和睦安定,社會意義③阿拉伯文化★聚焦點:阿拉伯文化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文化特點征服地區,融合匯聚典籍翻譯,結合自己○文學領域蒙昧時期,懸詩獎勵八個世紀,一千零一○科學領域代數獨立,太陽軌跡醫學之父,阿拉伯數▓史料閱讀懸詩一段,古典示范生活體現,詩經比肩□伊本·西那誕辰千年,國際紀念文化遺產,所著醫典☆思考點: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阿拉伯人繼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亞、埃及、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等地文化成就,創造出輝煌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創立了完整的代數學。在醫學方面,拉齊斯的《醫學集成》和伊本·西拿的《醫典》被譯成拉丁文,被歐洲醫學界長期奉為權威著作。△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推動了東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相互滲透和交流。把中國、印度的古典文化傳到了歐洲,深刻影響了歐洲的社會發展。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阿拉伯人翻譯保存了許多希臘著作,保留了古希臘時期文明的火種。歐洲人通過翻譯回這些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文字資料,才得以讓歐洲文明重新點燃。◎問題探究:傳到中國的阿拉伯文化成果△阿拉伯的醫藥學對中國也有相當的影響。香藥(香料和藥材)是中國從阿拉伯地區進口的主要商品。△阿拉伯—伊斯蘭的天文學具有獨特體系,在某些方面比中國傳統天文學更先進。宋初伊斯蘭的星期制度第一次正式引入中國。△唐朝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傳入中國,至今回族、維吾爾、哈薩克等10個民族信徒約3000萬人。△《天方夜譚》中的故事很早就傳到了中國。阿拉伯商人帶來了許多外來產品,如蒸餾白酒。◎學習拓展:了解古代西亞楔形文字、古代埃及象形文字、邁錫尼線形文字、印度印章文字、克里特文明的線形文字、美洲瑪雅文字的釋讀情況▲印度印章文字大約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的古代印度文明,出土了近3萬枚類似的古印。 印章上刻有的文字約有四、五百個符號。與印章同時出土的還有刻字的泥版、貨幣,和蓋有印章的陶封等。這些古印從材質上看,有天青石的、陶土的、象牙的,還有鋼做的。印章的形狀一般為二點五厘米直徑長的正方形,也有的呈長方形。這些印章上刻有牛、魚和樹木的圖形文字,山川河流等自然物也很常見,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印章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字體系,因此有人干脆把印度河流域文明稱為印章文明。20世紀50年代,捷克考古學家兼語言學家赫羅茲尼將哈拉巴文字與赫梯象形文字聯系起來研究,并宣稱已解讀了其中125個符號;此后,印度考古局的拉奧博士、蘇聯學者克諾羅佐夫領導的研究小組和芬蘭學者帕波拉領導的斯堪的那維亞小組都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工作。70年代末,拉奧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對印章文字的新見解。 與此同時,蘇聯和芬蘭學者一直試圖用電子計算機破譯印章(圖章)文字。他們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這些成果并未得到世界學術界的公認,所以哈拉巴文字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至今考古學家對印章文字的唯一了解是:它是從圖畫文字演變而來,第一行從右往左讀,第二行從左往右讀,如此往復,就像使牛耕地一樣。這些印章文字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水準,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經濟活動中擔任重要角色。對這些對印章用處、意義的最終解釋,依賴于對印章中象形文字的解讀,這些文字也許是解開古印度文化之秘的關鍵。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重點知識歐洲文化形成中的傳承與發展不同地域形成的區域文化特色□哲學討論哲學思辨,理性體現柏氏學園,影響深遠①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聚焦點:古希臘、羅馬創造的古代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古典希臘○古典時代公元之前,三四百年巴爾干南,高度發展○哲學數學哲人三賢,理性思辨雅典學園,幾何貢獻○文學藝術史詩傳奇,悲喜戲劇塑像張力,柱式工藝○史學著作大德客觀,敘事開篇小德批判,政治關聯□亞氏圖像知識淵博,各類著述文化大成,塑像無珠◇學思之窗:古希臘戲劇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動作語言,音樂鋪墊抑惡揚善,陶冶情感古代羅馬○法律制度多有建樹,法律突出規范行為,促進進步○文學史學哲理詩篇,散文集選通史風范,政治重點○建筑歷法眾多遺產,組合柱券儒略紀元,公歷基奠□羅馬神殿廊寬柱堅,穹頂通天廣場噴泉,技術精湛□導師論斷羅馬法律,影響深遠歐洲文化,歷史淵源②中古西歐文化★聚焦點:在中古時期,西歐地區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為特征的地域文化。形成背景○政治二元封建凌亂,宗教凸顯王權教權,信仰普遍歷史影響○精神壟斷教義詭辯,神學大全迫害異端,宗教審判○文藝特點圣經取材,上帝悲哀城市文學,理想生活○繼承發展事分兩面,并非絕緣傳承古典,復興基奠□阿奎那像神學之王,重要影響哲學支柱,上帝維護□世俗文學騎士文學,挑戰禁欲市民文學,追求自由③拜占庭、俄羅斯文化★聚焦點: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興衰和俄羅斯的崛起,在歐洲東部形成了東正教文明區域。拜占庭文化○歷史背景國分東西,教分兩派語言教義,加深分歧○地理位置三洲交匯,文化氛圍繼承發展,相映生輝○標志成就民法大全,影響深遠保存古典,羅馬古建□民法大全查士丁尼,完整體系法律傳承,歷史意義☆思考點:拜占庭帝國的地理位置對拜占庭文化的發展有何重要影響?拜占庭帝國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處,古埃及、古希臘、古代西亞文化的中心也位于帝國境內,本土文化和各地古典文化相互交融,繼承古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融匯了西歐的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俄羅斯文化○崇尚羅馬基輔羅斯,受拜影響全民皈依,東正信仰○臣服蒙古二百余年,中央集權欽察汗國,加深隔閡○文化特點構成三部,本土本族東羅蒙古,歐亞迷糊□史詩插畫英雄史詩,杰出文學風土人情,歷史傳說◎問題探究:古典希臘文化、羅馬文化與中古時期的歐洲文化有哪些聯系和區別 從傳承和發展的角度看: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和對自然現象的探究奠定了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基礎;古羅馬的法律體系是歐洲法律制度演進的起點;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學、藝術、史學對歐洲的人文精神傳統和文化載體風格產生了較大影響。從時間、空間和類型特征的角度看:民族遷徙和融合及歐洲地緣政治的變化、基督教會地位的上升及王權和教權的并立、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城市的復興等因素,使中古時期的歐洲文化呈現出基督教文化和封建文化并存的特征。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復興,中古時期的西歐也產生了與古希臘古羅馬城邦文化不同的城市文化。◎學習拓展:希羅多德的《歷史》和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與希羅多德開創了中西史學之先河,被后世尊奉為“中國歷史之父”和“西方歷史之父”。司馬遷創立紀傳體,開紀傳體通史寫作之先河。希羅多德創造的歷史敘述體,被西方史學界視為歷史正規體裁。文獻史料是司馬遷最主要史料來源,實地調查是文獻史料的補充。希羅多德以實地調查為基本史料,文獻史料是實地調查的補充。二者的寫作對象決定了他們選取材料的傾向。取材原則方面,司馬遷除了自己的史學思想以外,還要求史料屬于雅正的古文和符合孔子的思想;而希羅多德只用了自己的歷史觀來看待歷史。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重點知識印度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中朝中日文化交流的意義美洲文化的特點□印章文字四千多年,文化內涵由繁到簡,象形階段①古代印度文化★聚焦點:古代印度文化豐富多彩,對東南亞產生了重要影響。○種姓宗教相輔相成,等級分明佛教逆行,終被叫停○文學作品詩歌總集,哲理神曲史詩兩部,長度無敵○藝術特色宗教相關,佛教明顯石窟寺院,浮雕精湛○數學成就十個數字,零的概念計算革命,寶貴貢獻○文化影響傳播東南,影響全面宗教思想,文字語言□史詩插畫兩個家族,軍事沖突獲勝般度,十萬巨著□桑奇大塔佛教建筑,埋藏佛骨塔門四處,浮雕藝術□吳哥石窟佛教國度,供毗濕奴兩教相融,文學典故 歷史縱橫:吠陀時代反客為主,文明基礎梵語文獻,經典四部▓史料閱讀:玄奘校注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古代印度的文字稱為梵文,梵文相傳是大梵天王創造的,最初制定的是四十七個字母。字母根據事物而組合,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應用,流傳過程中,產生很多支脈,使用的地區非常廣泛。各地不同,梵文也稍微有所不同,大體上是一樣的,和本源沒什么區別。玄奘所述,眼中印度梵文使用,信息豐富☆思考點:古代印度文化對周邊地區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受印度文化影響最大的地區是東南亞,在宗教、習俗、語言、文字、建筑等各方面都體現了古代印度文化的影響。同時,印度文化向北和向西傳播,對中亞、西亞及中國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佛教思想的傳播,還輻射的東亞其他地區。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到了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宋朝佛儒道相互滲透,形成理學,豐富了中國的傳統哲學體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豐富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印度歷史沿革(古代—中古—近代—現代)1.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年)達羅毗荼人創造的印度河文明,有成熟的城市,農業和手工業也比較發達,藝術上具有印章等藝術品。2.吠陀時期(公元前1500—公元前700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系列國家。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發展為婆羅門教。佛教產生。3.恒河列國(公元前700—公元前400年)公元前516年,波斯大流士遠征,吞并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入侵印度河流域。4.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公元前185年)印度歷史上首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期達到了全盛時代。開始推行佛教。5.貴霜王朝(100—300年)大月氏人將印度河到咸海的廣大地域都納入了版圖。四大文明交匯。6.笈多王朝(320—600年)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統一北印度。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成為主要宗教。7.德里蘇丹王朝(1206—1526年)11世紀,突厥人侵入,13世紀初建立德里蘇丹國,伊斯蘭教為國教。大肆摧毀佛教。8.莫臥兒王朝(1526—1757年)西亞蒙古人滅了德里素丹王朝,建立了莫臥兒帝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迫害印度教。9.英國殖民地(1757—1947年)英國、法國、荷蘭和葡萄牙在印度爭奪殖民地,最終英國勝利,使莫臥兒皇帝成為傀儡。1858年,成立英屬印度,莫臥兒王朝滅亡。10.印度獨立(1947年)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②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聚焦點:古代朝鮮和日本在吸收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發展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古代朝鮮○文化成就青銅鐵器,歷史典籍天文觀測,樂舞歡喜○中朝交流交往緊密,全面學習朝鮮樂舞,傳入內地□瞻星臺址天文觀測,時期新羅古都慶州,文物眾多 歷史縱橫:朝鮮史書高麗史籍,仿中體例記載詳細,研究有利古代日本○文化成就神道天皇,武士規章文學建筑,繪畫名揚○中華影響漢字改裝,制度模仿儒家思想,凈土禪房□紫式部像源氏物語,世界享譽宇治橋西,作者像立③美洲印第安文化★聚焦點:印第安人獨立發展出了特色鮮明的古代文化。瑪雅文化○文化成就美洲希臘,太陽歷法零的概念,文字圖畫□瑪雅神塔羽蛇神塔,風雨莊稼伊查姆納,眾神老大□瑪雅文書圖畫符號,唯一材料非常奇妙,至今難曉印加文化○文化成就美洲羅馬,陰陽歷法人體醉麻,驛道廟大□印加結繩沒有文字,結繩記事形態各異,難破信息阿茲特克文化○文化成就銅器陶器,雕刻工藝圖案美麗,浮動園地□陶制印模阿茲特克,善于雕刻圖案活潑,工藝特色□文明分布三個中心,中部南部地理隔阻,各自獨處 歷史縱橫:大洋洲文化地理孤懸,影響發展航海之前,漁獵階段◇學思之窗:歐洲殖民者入侵對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美洲印第安人在幾乎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發展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但是,歐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斷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獨立發展的進程。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印第安人的傷害和對印第安文化的破壞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殺和疾病,使美洲居民的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美洲原住民變成了“少數民族”。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響幾乎是毀滅性的。◎問題探究:從美洲印第安文化特點,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觀點:不同群體經驗交流促進文化進步特點:地理阻隔,文化獨特;物種不錯,緊密生活;水平較低,殖民斷裂。論證:東亞文化圈,中華文化輻射,文化交流活躍,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促進本區域各民族文化的發展。西亞北非字母文字在傳播中不斷發展,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成拉丁字母,成為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字母體系。印度文化圈,受印度文化影響最大的地區是東南亞,在宗教、習俗、語言、文字、建筑等各方面都體現了古代印度文化的影響。同時,印度文化向北和向西傳播,對中亞、西亞及中國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佛教思想的傳播,還輻射的東亞其他地區。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到了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宋朝佛儒道相互滲透,形成理學,豐富了中國的傳統哲學體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豐富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拜占庭帝國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處,古埃及、古希臘、古代西亞文化的中心也位于帝國境內,本土文化和各地古典文化相互交融,繼承古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融匯了西歐的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推動了東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相互滲透和交流。把中國、印度的古典文化傳到了歐洲,深刻影響了歐洲的社會發展。阿拉伯人繼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亞、埃及、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等地文化成就,創造出輝煌的阿拉伯文化。認識: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學習拓展:進一步了解日本和印度兩國文化的不同特點。日本文化具有多重性和傳統性相結合的特征: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于新舊政治的混合體。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語言文字,既有中國借來的漢字,又有獨創的平片假名。同時對本國文化也具有異常的保護心理,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對日本文化起過作用,但是卻從未真正脫離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身居島國,不受外侵,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來文化,這也是日本人長期養成的性格特點。從深層分析看,日本仍是一個傳統的國家。印度文化以宗教為中心: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都以宗教為中心,其表現形式和內容也都與宗教有關,連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宗教融于印度文化之中,無宗教就不成其為印度文化。⊙影響地區文化差異的因素文化差異與形成文化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地理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