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情境導入20年后,你期望一個什么樣的未來?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擁有我們所期望的未來?201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播出了一部中國拍攝的短片《2032:我們期望的未來》,片中接受采訪的中國人各用一句話描述自己對20年后的期望。第4節 實現可持續發展第4章 可持續發展一、可持續發展的含義1.什么是可持續發展?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文中指出,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并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環境與發展國際大事件2.可持續發展的內容(1)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方面相互依賴,不可分割,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必要條件基 礎最終目的(2)經濟可持續發展(3)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人類在發展中關注生態和諧、講究經濟效益和追求社會公平,最終達到人的全面發展。(1)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使用可再生資源的速度不超過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資源的速度不超過其可再生替代資源的開發速度。可持續發展的標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①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限量捕撈,改變捕撈方式,發展水產養殖,可保證海洋的可持續發展。休漁制度水產養殖強調發展不能超越資源、環境承載力。3.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②良好的生態環境對生態系統的干擾,不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使生態系統能夠得到恢復。計劃砍伐,植樹造林,可保證森林的可持續發展。(2)經濟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要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改善人類生活,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創造一個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社會環境。(3)社會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增長,通過經濟增長提高當代人生活水平,增強國力。可持續發展不僅重視經濟增長的數量,更追求經濟增長質量。強調發展不僅要重視數量增長,更要追求改善質量。強調發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關于我國的發展之路有三種觀點。請說明我國為什么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觀點1 :把能源、環境問題放在一邊,先把經濟發展起來,等到擁有更加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后,再來解決環境問題。我國資源豐富,但人均擁有量相對較少,很多地區環境脆弱,如果將資源、環境問題放在一邊,有可能等不到經濟發展到實力雄厚階段,環境已變得無法讓人們繼續生存下去;或者經濟發展到實力雄厚階段環境問題的治理已不是經濟實力所能解決的問題了。觀點2 :利用發達國家現在正在實行的高投入、高技術的解決環境問題的模式,來解決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我國目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科技水平實行發達國家現行的高投資、高技術解決問題的模式。觀點3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經濟承受的能力,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國目前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龐大的人口壓力,令人擔憂的資源短缺,深刻的環境危機,已成為今后發展的巨大障礙。因此,上述國情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的實力決定了我國必須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建設人類美好未來。把環境和發展問題協調起來,既能使人類社會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又能使生態系統得到較好的保護和管理,創造一個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4.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21 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將可持續發展由概念、理論推向行動,要求各國制定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規劃,迎接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網頁為什么解決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的一致行動?由于全球大氣環流和水循環,污染物會從一個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有些環境問題已經超越國界或地域的界限,甚至發展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如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因此環境問題的最終解決需要世界各國的一致行動。思考與討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拓展閱讀: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1.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3.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4.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科學與可持續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需要現代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人口控制、環境污染的防治、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需要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來解決。例如,我國2010 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是環境保護部門依據生物多樣性的有關科學理論制定出來的,它提出了未來20年內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總體目標、戰略任務。白鷺自然保護區1.科學可以為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地球資源的有限性,使我們需要不斷提高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開發資源的可循環利用技術、開發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都需要依靠科學。我國離岸風力發電例如,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其蘊量巨大。我國在2011年的裝機容量比2010年增長39.4%。2.科學可以為解決資源危機提供理論基礎例如,人們利用衛星云圖來監測臺風的活動情況,為準確分析天氣和預報天氣提供依據。臺風云圖3.科學可以為防災減災服務科學可以幫助人們探究自然災害的成因,從而提高自然災害預報的準確性,為防災減災服務。預測臺風路線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環境噪聲等的防治和處理,都需要依靠科學知識。脫硫、除塵后的煙囪廢氣處理工藝4.科學可以為防治環境污染提供理論基礎大氣污染廢氣處理污水處理污水處理廠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審視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生產模式,實現清潔生產技術,減輕環境壓力。首鋼搬遷前廠貌首鋼搬遷后廠貌5.科學可以為完善經濟結構轉型、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促進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基礎我國在農業生產中,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技術,通過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商品有機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推動了綠色農業的發展。無土栽培秸稈還田種植綠肥——紫云英施有機肥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含義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可持續發展的內容經濟可持續發展課堂小結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需要現代科學技術作為支撐2.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西北防護林帶已經初步建成,建立了新的生態平衡,其重要意義是( )A. 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B. 使生態系統朝著更有益于人類的方向發展C. 建立了畜牧業的生產基地D. 建立了自然保護區1.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___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損害____________并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隨堂檢測我們現今子孫后代B3.發展綠色經濟,實施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們永恒的追求。以下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A.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瀕危動植物資源的保護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要建設需要,可以不考慮環境問題C.實施計劃生育,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D.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活動,還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環境B4.下列做法不符合發展生態農業要求的是( )DA. 特色瓜果B. 大棚栽培C. 綜合養殖D. 噴灑農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