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屆高三歷史導學案
導學案2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2023-9-7
【復習目標】
1.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
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必備知識】 民國前期的階段特征
政治 辛亥革命雖推翻了君主專制,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未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北洋軍閥統治黑暗,五四運動喚醒民眾,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促成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北洋政府對內專制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孫中山等人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
經濟 辛亥革命后,政府推行一系列經濟政策,促進民族工業發展,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列強卷土重來,經濟命崛起時期迅速陷入蕭條;
思想文化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理念傳播,1915 年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促進了中國的思想解放。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思想,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社會生活 除舊布新、移風易俗。改用陽歷、剪發辮、易服飾、廢止纏足等,社會生活出現新氣象。
【自主建構】
請用思維導圖或時空坐標等形式,精煉地概括出本堂課的知識要點和脈絡。
【課堂探究】
{探究活動一}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
問題1:結合課本內容,說說袁世凱統治時期的政治特征?袁世凱短暫的皇帝夢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結合課本P114-115和所給材料回答:
(1)軍閥割據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內容歸納軍閥混戰時期的特點
材料1:1916年至1928年,共發生140余次戰爭,如將小規模武裝沖突算在內,僅四川一省就發生了400余次。 ——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材料2 :
問題3:觀察下面圖示說說民國初期的民主共和之路為何如此艱難?說明了什么?
{探究活動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問題1:結合課本P115-116,歸納民國初年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原因、表現及影響。
問題2:結合課本P116和下列材料,掌握民國初年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并分析其出現的原因。
衣:從長袍馬褂、布衣到洋布、洋裝、中山裝和旗袍進入生活;
食:從滿漢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進入生活;
住:從中式宮殿、普通民居到歐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行:從南船北馬、轎子到近代先進交通工具;
社會習俗:從蓄發纏足、繁瑣的婚喪禮儀到斷發易服、廢止纏足、社交禮儀、歷法節日都有變革;
{探究活動三}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文化
問題1:閱讀課本P116,結合下列材料,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巨大希望和革命后中國社會仍存在的黑暗產生了巨大落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運動。 ——陳旭麓
材料二:
背景:
內容:
性質:
問題2:結合下列材料,評價新文化運動
材料1: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一批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抗婚、逃婚、離婚等現象。婚禮也由中式開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禮。 ——《上海婦女志》
材料2:《新青年》的創刊既是中國文化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必然產物,又對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向開放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新青年》創刊對中國文化從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顛覆了其延續兩千余年的獨尊地位與話語霸權,從而使人們從儒家思想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
——鄭大華、王余輝《循著中國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材料3:“他們反對舊八股、舊禮教,主張科學和民主,是很對的。但是他們對于現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地好,一切皆好。這種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的方法,就影響了后來這個運動的發展。” ——《毛澤東文集》
【真題演練】
1.(2023·山東高考題)下表為1871~1921年中國進口的棉布、棉紗、鋼鐵、米等四類貨物在進口總值中的占
比(%)情況。其中甲是( )
2.(2023·全國高考題)如表是中國民族資本構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A.民族工業呈現發展趨勢 B.商業貿易日益萎縮 C.近代金融體系臻于完善 D.經濟結構逐漸失衡
3.(2023·湖北高考題)1915年5月22日,《申報》刊登了一則上海中國明明眼鏡公司的聲明:“近有喪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營業失敗,侮蔑本公司貨物,謂販自日本,實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獨本公司無絲毫日貨,即中國全國眼鏡界上,吾亦敢斷言絕無絲毫日貨混雜其間。”該現象反映( )
A.外交關系影響社會輿論 B.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
C.民族企業發展形勢嚴峻 D.中外商業競爭愈發激烈
A. 鋼鐵 B. 棉紗 C. 米 D. 棉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