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章 壓強 綜合檢查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3. 考試范圍:人教版:第九章 壓強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共33分)1.(本題3分)下列應用與物理知識對應不相符的是( )A.鉛垂線——利用重力的方向 B.船閘——利用連通器原理C.潛水艇——改變自身體積實現浮沉 D.飛機升力——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答案】C【詳解】A.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鉛垂線是了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可以用來檢驗墻壁是否豎直,故A不符合題意;B.船閘在工作時,閘室與上游和下游分別構成連通器,利用了連通器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C.潛水艇體積是一定的,它是利用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浮沉的,不是改變自身體積實現浮沉,故C符合題意;D.飛機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機翼在壓強差的作用下,受到升力作用而起飛,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本題3分)生活中有許多“吸”的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吸管把敞口玻璃杯中的飲料“吸”入嘴里,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B.磁鐵能夠“吸”引鐵釘,是因為同名磁極相互吸引C.龍卷風能把物體“吸”起卷入空中,是因為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D.氣球與頭發摩擦后,氣球容易“吸”灰塵,是因為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答案】B【詳解】A.用吸管把敞口玻璃杯中的飲料“吸”入嘴里,吸管與口腔中氣壓降低,大氣壓將液體壓入管內,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B.磁鐵能夠“吸“引鐵釘,是磁體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故B錯誤,B符合題意;C.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龍卷風能把物體“吸”起卷入空中,是因為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氣球與頭發摩擦后,氣球帶電,容易“吸“灰塵,是因為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選B。3.(本題3分)圖是運動員跳水的情景,下列關于運動員對跳板壓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B.這個力一定等于運動員的重力C.這個力會使跳板發生彈性形變 D.這個力會改變運動員的運動狀態【答案】C【詳解】A.由圖可知,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的施力物體是運動員,故A錯誤;B.跳板被壓彎的過程中,跳板不是水平的,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始終是垂直于跳板的,所以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大小不等于重力,故B錯誤;C.由圖可知,跳板在壓力的作用下由直變彎,說明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使跳板發生了形變,故C正確;D.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使跳板彎曲,說明壓力可以使跳板發生形變,這個力是運動員施加給跳板的,不是跳板施加給運動員的,故D錯誤。故選C。4.(本題3分)如圖所示,紅色的水從塑料瓶側壁的兩個小孔噴出并全部流入托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孔中噴出的水遠近不同,說明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B.隨著水的噴出,塑料瓶對托盤的壓強變小C.隨著水的噴出,托盤對桌面的壓力逐漸變大D.若將塑料瓶裝滿水后并擰緊瓶蓋,水會從上面一個小孔中流出【答案】B【詳解】A.由圖可知,小孔位置越低,水的深度越深,水噴出得越遠,表示水的壓強越大,說明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故A錯誤;B.隨著水的噴出,塑料瓶內的水越來越少,塑料瓶對托盤的壓力減小,受力面積不變,由可知,塑料瓶對托盤的壓強變小,故B正確;C.將塑料瓶和托盤看做一個整體,塑料瓶中的水噴出到托盤中,所以托盤、水和塑料瓶的總質量是不變的,因此托盤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故C錯誤;D.若將塑料瓶裝滿水后并擰緊瓶蓋,因為雖然兩孔和空氣接觸部分都有大氣壓存在,但是,下面孔表面的水還有一段液注高的壓強上下兩孔之間的液注高度差產生的液體壓強,所以下面孔會有水流出,上面的孔會有空氣進入,不會有水流出,故D錯誤。故選B。5.(本題3分)近期交警部門加大對電動車安裝遮陽傘的檢查、拆除力度,遮陽傘(如圖所示)雖能遮擋陽光,但存在安全隱患。當電動車快速行駛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遮陽傘上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傘面被向下壓B.遮陽傘上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傘面被向上吸C.遮陽傘下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傘面被向上吸D.遮陽傘下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小,傘面被向下壓【答案】B【詳解】由于遮陽傘上邊線條長度,大于下邊的,電動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遮陽傘上邊空氣流速大,根據流體壓強的規律,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那么遮陽傘上邊空氣壓強小,下邊空氣壓強大,則產生一個向上的力,傘面被向上吸,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6.(本題3分)將兩塊質量相等的橡皮泥捏成兩只小船,分別裝 4個和6個相同的玻璃球,然后輕輕放入盛有鹽水和水的甲、乙兩個相同的燒杯內,使其漂浮在液面上,如圖所示,此時兩杯中液體的深度相同。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杯中的小船所受的浮力較大 B.兩杯杯底受到的液體的壓強相等C.乙杯中小船排開液體的質量較大 D.兩小船底部受到的液體的壓力相等【答案】C【詳解】AC.由圖可知,兩只小船在甲、乙兩杯中都處于漂浮狀態,由于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題意知,甲、乙杯中小船分別裝4個和6個相同的玻璃球,所以F浮甲船=G甲船<F浮乙船=G乙船即乙杯中的小船所受的浮力較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出水的重力,根據G排=m排g可知,乙杯中小船排開液體的質量較大,故A錯誤,故C正確;B.由于兩容器中液面相平,且,根據可知,乙杯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大,故B錯誤;D.兩只小船在甲、乙兩杯中都處于漂浮狀態,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木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F甲船下=F浮甲船F乙船下=F浮乙船因為F浮甲船<F浮乙船,所以F甲船下<F乙船下,即乙杯中小船底部受到的液體的壓力大,故D錯誤。故選C。7.(本題3分)如圖,是被譽為“十年長安號絲路新駝隊”的中歐班列,它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關于該列車說法正確的是( ) A.鐵軌下方鋪設的軌枕,可以減小列車對地面的壓力B.列車在平直軌道上靜止時,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列車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D.列車在減速進站的過程中,因不受力而逐漸停下來【答案】C【詳解】A. 根據壓強的知識可知,鐵軌下方鋪設的軌枕,是在壓力大小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式減小列車對地面的壓強,故A錯誤;B. 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列車在平直軌道上靜止時,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受力物體是鐵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受力物體是列車,不是同一個受力物體,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C. 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列車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故C正確;D. 列車在減速進站的過程中,受到摩擦力,因此逐漸停下來,故D錯誤。故選C。8.(本題3分)在相同的溢水杯中分別盛滿不同的液體,再放入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如圖所示。當小球靜止時,甲、乙兩杯中溢出液體的重力分別是0.4N和0.5N,取g=10N/k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0.4NB.小球的質量是50gC.甲杯中液體對杯底的壓強等于乙杯內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D.甲杯中液體對杯底的壓力大于乙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力【答案】B【詳解】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甲杯中溢出液體的重力是0.4N,所以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4N,故A錯誤;B.如圖乙所示,小球漂浮在液面,則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所以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為0.5N,則小球的質量為,故B正確;C.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一個在甲杯液體中沉在底部,另一個在乙杯液體中漂浮在液面上,根據物體沉浮條件可知,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乙杯中液體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則甲杯中液體密度小于乙杯中液體密度。又因為兩杯中液體的深度相同,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深度相同時,密度越小,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越小,所以甲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強小于乙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強;故C錯誤;D.如圖,兩個溢水杯的底面積相同,而甲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強小于乙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強,根據可得,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強越小的壓力越小,所以甲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力小于乙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力,故D錯誤。故選B。9.(本題3分)如圖所示,兩容器的底面積相等,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也相等,甲、乙兩種液體密度分別為ρ甲和ρ乙。若繼續向兩個容器中分別注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液體后(不溢出),則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p甲和p乙( ) A.ρ甲>ρ乙,p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答案】A【詳解】兩容器的底面積相等,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也相等,由可知,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也相等;由圖知,h甲ρ乙。若繼續向兩個容器中分別注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溶液后(不溢出),如下圖所示: 由于甲的形狀規則,對容器底增加的壓力等于增加液體的重力,即ΔF甲=ΔG;而乙容器形狀不規則,口小底大的容器,增加的壓力大于增加的重力,即ΔF乙>ΔG,所以ΔF甲<ΔF乙;根據可知,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增加的壓強關系為Δp甲<Δp乙,又因為原來的壓強相等,所以最后的壓強關系為p甲故選A。10.(本題3分)一個墨水瓶裝滿墨水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墨水對瓶底的壓力為F、壓強為p;若將瓶倒立在桌面上,墨水對瓶蓋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則( )A., B., C., D.,【答案】A【詳解】墨水瓶裝滿墨水,倒立后墨水的深度不變,由可知,倒立后墨水對瓶蓋的壓強等于墨水對瓶底的壓強,即;由于瓶蓋的面積小于瓶底的面積,由得,可知將瓶倒立在桌面上之后,墨水對瓶蓋的壓力小于墨水對瓶底的壓力,即。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1.(本題3分)水平桌面上有一質量為100g,底面積為的圓柱形平底溢水杯(不計厚度),杯底到溢水口的距離為12cm。將質量為810g圓柱形金屬塊用細線(不吸水且體積不計)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緩慢投入水中,如圖所示,當金屬塊浸沒水中靜止(金屬塊未接觸溢水杯)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從金屬塊下表面剛接觸水面到浸沒的過程中,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增大了200P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桶收集到溢出水的重力為2NB.溢水杯中原有水的質量為C.當杯口不再有水溢出時,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1200PaD.剪斷細線,金屬塊最終靜止后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答案】D【詳解】A.金屬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為此時排開水的體積為放入金屬塊后水面上升的高度為則溢出水的體積為所以小桶收集到溢出水的重力為,故A錯誤;B.杯內原來水的深度為則原有水的體積為所以原有水的質量為,故B錯誤;C.當金屬塊完全浸沒時,水不再溢出,杯內剩余水的體積為則杯內剩余水的重力為當金屬塊完全浸沒時,水不再溢出,此時溢水杯對桌面的壓力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故C錯誤;D.所以金屬塊最終靜止后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故D正確。故選D。二、多選題(共12分)12.(本題4分)在物理實踐活動中,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橡皮泥造“船”,比比誰造的“船”的承載量更大。如圖所示,將所造小船放入盛有適量水的容器中,往船中裝入豆粒直至水面恰好與小船邊沿相平(整個過程容器中的水未溢出)。在逐漸裝入豆粒的過程中( ) A.小船受到的浮力不變 B.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和豆粒受到的總重力C.小船底部受到水的壓強不變 D.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力變大【答案】BD【詳解】AB.由于小船一直漂浮在水面上(船未沉底),根據物體漂浮條件F浮=G物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的大小,由題意可知,在逐漸裝入豆粒的過程中,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逐漸變大,由此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C.根據F浮=ρ水gV排可知,當ρ水一定時,小船受到的浮力變大,小船排開水的體積也變大,小船浸沒在水中的深度增加,根據p=ρgh知小船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故C不符合題意;D.根據F浮=ρ水gV排可知,當ρ水一定時,小船受到的浮力變大,小船排開水的體積也變大,容器中的水面升高,根據p=ρgh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根據F=pS知在容器底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力變大,故D符合題意。故選BD。13.(本題4分)底面積相同的兩個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倒入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置于甲、乙液體內,小球靜止后的狀態如圖所示,此時兩杯內液面相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液體密度小于乙液體密度B.兩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力相等C.將乙液體倒入甲液體中,靜止時小球所受浮力變小D.小球放入乙液體后,杯底增加的壓力等于小球的重力【答案】AD【詳解】A.小球在甲液體中懸浮,則,小球在乙液體中漂浮,則,所以,,即甲液體密度小于乙液體密度,故A正確;B.由于甲、乙兩種液體的兩液面相平,即深度h相同,且,根據可知,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較大,根據知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較大,故B錯誤;C.開始時,小球懸浮在甲液體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自身的重力,由于甲液體密度小于乙液體密度,所以將乙液體倒入甲液體中,甲液體的密度會變大,這樣甲液體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所以小球會漂浮在液面上,但浮力仍等于重力,故C錯誤;D.盛乙液體的杯子為圓柱形容器,沒有放入小球時,杯底受到的壓力為,小球放入乙液體后,杯底受到的壓力為比較可知,小球放入乙液體后,杯底增加的壓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故D正確。故選AD。14.(本題4分)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為S1的圓柱體A和底面積為S2的薄壁圓柱形容器,容器內裝有某種液體.先把質量為、密度為、底面積為的實心圓柱體B放在A上面時,A對桌面壓強的變化量為;再將B放入容器內,B浸沒在液體中且沉在容器底(液體未溢出),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變化量也為,下列表達式正確的是A. B. C.容器內液體密度 D.容器內液體密度【答案】BC【分析】根據題中“實心圓柱體B放在A上面時,A對桌面壓強的變化量為;再將B放入容器內,B浸沒在液體中且沉在容器底(液體未溢出),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變化量也為,下列表達式正確的是”可知,本題考查壓強的大小計算,涉及到液體壓強、壓強定義式、密度公式的應用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求解液體的密度,關鍵是根據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變化量與圓柱體對桌面壓強的變化量相等,結合液體壓強公式列出等式進行分析判斷.【詳解】①圓柱體B放在A上面時,對桌面壓力變化量△F=GB=mg,壓強的變化量:,故A錯誤,B正確.②物體B浸沒在液體中,根據可得,物體B的排開液體的體積為:,,當把物體B浸沒在液體中時(液體未溢出),液面升高的高度,由題知,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變化量也為;所以有:,解得:,故C正確,D錯誤.第II卷(非選擇題)三、填空題(共28分)15.(本題6分)家里放置較重的柜子時,考慮到避免壓壞木質地板,人們一般不選擇如圖所示的甲那種支撐腳,是因為受力面積小,壓強 _。如圖丙,水中的氣泡隨著水流,從水管較粗的一端流入較細的一端,氣泡因水流 變小而體積變 。【答案】 大 壓強 大【詳解】[1]由可知,柜子對地板的壓力一定,若選擇甲支撐腳則受力面積小,壓強大,容易壓壞木質地板,所以一般選擇如圖所示的乙支撐腳。[2]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一定體積的水流通過較細的管道時比經過較粗的管道時流速加快,則液體內部的壓強會變小,所以水中的氣泡體積會變大。16.(本題4分)如圖所示,每一個“無葉電風扇”的底座有一臺電動機吸入空氣。空氣經過加壓后被送入環形的出風口,從寬度只有的縫隙中向外噴出。這部分噴出的空氣因為流速大,壓強 (選填“大”或“小”),使周圍空氣 (選填“靠近”或“遠離”)這部分噴射空氣,帶動周圍空氣流動,使風量可以增加到原來的倍。【答案】 小 靠近【詳解】[1][2]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可知,這部分噴射空氣因流速大,壓強小,在壓強差的作用下,周圍空氣向這部分噴射空氣靠近,帶動周圍空氣流動,使風量可以增加到原來的1.5倍。17.(本題4分)如圖所示,是李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的實驗。真空罩的內、外兩側分別吸著一個吸盤,用抽氣機慢慢抽掉真空罩內的空氣,可以觀察到真空罩 (選填“內側”或“外側”)的吸盤脫落,由此可知,吸盤能吸在玻璃罩上是因為 的作用。【答案】 內側 大氣壓【詳解】[1]用抽氣機慢慢抽掉真空罩內的空氣,真空罩外的大氣壓不變,所以真空罩外的吸盤不會脫落;真空罩內部的氣壓減小,當真空罩內的氣壓小于內側吸盤內的氣壓時,內側的吸盤會脫落。[2]吸盤能吸在玻璃罩上是因為吸盤內的氣壓小于外界的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在玻璃罩上。18.(本題4分)1988年,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設計的第一代核潛艇成功下潛至水下處,此處的液體壓強是 ,核潛艇是利用 (選填“核裂變”或“核聚變”)提供動力的。(,)【答案】 核裂變【詳解】[1]根據可得水下處的液體壓強是[2]核潛艇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提供動力的。19.(本題2分)圓筒形玻璃筒的內底面積為200cm2,內部裝有水。在木塊上壓一個質量為0.4kg的金屬塊后放在水中,二者漂浮,如圖所示。此時水對玻璃筒底的壓強為p1。當把金屬塊拿去后,木塊獨自的在水中且漂浮,此時水對玻璃筒底的壓強為p2,g取10N/kg,則p1與p2之差是 Pa。【答案】200【詳解】水對玻璃筒底的壓力減小量為根據可得,與之差是20.(本題4分)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自由放置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A和B,底面積之比為4∶3,他們對地面的壓力都為12N,則A對地面的壓強與B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現將B疊放在A上后,再將A沿豎直方向切走重力為G0部分,使此時A對地面的壓強等于A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壓強的3倍,則G0= N。【答案】 3:4 6【詳解】[1]根據可知,當壓力相同時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因此壓強之比為3:4。[2]當A沿豎直方向切去G0部分后,底面積變為原來的,根據此時A對地面的壓強等于A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壓強的3倍,可得代入數據為,解得G0=6N。21.(本題4分)在一個重2N、底面積為0.01m2的容器里裝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則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 N,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 Pa。(ρ水=1.0×103kg/m3,g取10N/kg)【答案】 5 1000【詳解】[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根據壓強定義式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水=p水S=500Pa×0.01m2=5N[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G水+G容器=8N+2N=10N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四、實驗題(共12分)22.(本題4分)如圖所示,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利用了兩個相同的木塊和一塊海綿。 (1)實驗中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對比乙、丁兩圖,發現海綿的形變程度一樣,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理由是 ;為了研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的關系,應選擇 兩圖。【答案】 海綿的凹陷程度 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沒有控制受力面積相同 乙、丙【詳解】(1)[1]為了使現象更明顯,實驗中利用了柔軟的海綿,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是轉換法的應用。(2)[2]甲、乙兩圖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同,受力面積越小,海綿凹陷程度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故可以得出結論: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3]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要控制受力面積相同,乙、丁兩圖同時改變了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存在兩個變量。因此得出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是不正確的。[4]研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的關系時,應該控制受力面積相同,壓力大小不同,因此應該選擇乙、丙兩圖。23.(本題8分)如圖所示是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實驗裝置。(1)壓強計上的U形管 (填“屬于”或“不屬于”)連通器。使用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 (填“漏氣”或“不漏氣”);(2)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圖甲所示,其調節的方法是 (填“A”或“B”),使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相平;A.將右側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B.取下軟管重新安裝(3)乙、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結論是 ;(4)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應選用 兩圖進行對比;(5)已知圖丁中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的高度差,則橡皮管內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為 Pa;(,,g取10N/kg)(6)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比較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如果所用的U形管壓強計中可以選擇裝染色的酒精、水以及水銀中的一種液體(),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小明應該選擇三種液體中的 裝入U形管中。【答案】 不屬于 不漏氣 B 深度 同種液體內部,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丙、丁 1000 酒精【詳解】(1)[1]U形管壓強計右端開口,左端是密閉的,所以不屬于連通器。[2]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2)[3]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為了使U形管左右兩側的液面相平,只需要將軟管取下,再重新安裝,這樣的話,U形管中兩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就是相等的,當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選B。(3)[4][5]比較圖乙、丙,液體密度相同,探頭深度不同,所以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丙中探頭所處的深度較大,丙中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較大,即丙中探頭處液體的壓強較大,可得:同種液體內部,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4)[6]根據控制變量法,探究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的關系,應控制金屬盒在液體中深度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因此應選擇圖丙和圖丁進行實驗。(5)[7]根據,橡皮管內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為(6)[8]根據,在橡皮管內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相同的情況下,U形管中的液體密度越小,產生的高度差就會越大,實驗現象更明顯,所以應選擇密度最小的酒精裝入U形管中。五、計算題(共15分)24.(本題7分)在開展“搬運建筑材料”的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甲、乙兩同學利用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形輕質木棒搬運一重物。已知:重物的質量是 50kg,搬運時將重物提升1.2m的高度,重物到甲同學的距離OA=1m,重物到乙同學的距離OB=1.5m。(g取10N/kg進行計算)(1)將重物抬起過程中,對重物做功多少?(2)搬運重物過程中,乙同學對木棒的作用力大小? (木棒質量忽略不計)(3)搬運至目的地,兩位同學將重物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重物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500cm2,則此時重物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答案】(1)600J;(2)200N;(3)【詳解】答:(1)重物重力抬起重物過程中對重物做功(2)根據題意,可將木棒看成一根杠桿,與甲同學的接觸點A為支點,則動力F1是乙同學對杠桿的作用力,動力臂L1為AB的長度,阻力F2等于重物的重力,阻力臂L2為AO的長度。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乙同學對杠桿的作用力(3)由題知,受力面積 重物對地面的壓強答:(1)將重物抬起過程中,對重物做功600J;(2)搬運重物過程中,乙同學對木棒的作用力大小為200N;(3)此時重物對地面的壓強是。25.(本題8分)一棱長為的正方體物塊放在盛有40L水的薄壁圓柱形容器中,容器重為10N,底面積為。現用豎直向下大小為20N的力F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剛好浸沒于水中靜止,如圖所示(,g取10N/kg)。求:(1)物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2)物塊受到的浮力;(3)容器底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答案】(1)2000Pa;(2)80N;(3)4.9×103Pa【詳解】解:(1)根據題意可知,水對物塊下表面的壓強為(2)物塊排開水的體積物塊受到的浮力為(3)水的體積水的質量水的重力為物塊處于平衡狀態,豎直方向上三力平衡,即有所以容器底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容器底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答:(1)物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2000Pa;(2)物塊受到的浮力為80N;(3)容器底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4.9×103Pa。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章 壓強 綜合檢查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3. 考試范圍:人教版:第九章 壓強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共33分)1.(本題3分)下列應用與物理知識對應不相符的是( )A.鉛垂線——利用重力的方向 B.船閘——利用連通器原理C.潛水艇——改變自身體積實現浮沉 D.飛機升力——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2.(本題3分)生活中有許多“吸”的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吸管把敞口玻璃杯中的飲料“吸”入嘴里,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B.磁鐵能夠“吸”引鐵釘,是因為同名磁極相互吸引C.龍卷風能把物體“吸”起卷入空中,是因為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D.氣球與頭發摩擦后,氣球容易“吸”灰塵,是因為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3.(本題3分)圖是運動員跳水的情景,下列關于運動員對跳板壓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B.這個力一定等于運動員的重力C.這個力會使跳板發生彈性形變 D.這個力會改變運動員的運動狀態4.(本題3分)如圖所示,紅色的水從塑料瓶側壁的兩個小孔噴出并全部流入托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孔中噴出的水遠近不同,說明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B.隨著水的噴出,塑料瓶對托盤的壓強變小C.隨著水的噴出,托盤對桌面的壓力逐漸變大D.若將塑料瓶裝滿水后并擰緊瓶蓋,水會從上面一個小孔中流出5.(本題3分)近期交警部門加大對電動車安裝遮陽傘的檢查、拆除力度,遮陽傘(如圖所示)雖能遮擋陽光,但存在安全隱患。當電動車快速行駛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遮陽傘上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傘面被向下壓B.遮陽傘上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傘面被向上吸C.遮陽傘下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傘面被向上吸D.遮陽傘下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小,傘面被向下壓6.(本題3分)將兩塊質量相等的橡皮泥捏成兩只小船,分別裝 4個和6個相同的玻璃球,然后輕輕放入盛有鹽水和水的甲、乙兩個相同的燒杯內,使其漂浮在液面上,如圖所示,此時兩杯中液體的深度相同。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杯中的小船所受的浮力較大 B.兩杯杯底受到的液體的壓強相等C.乙杯中小船排開液體的質量較大 D.兩小船底部受到的液體的壓力相等7.(本題3分)如圖,是被譽為“十年長安號絲路新駝隊”的中歐班列,它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關于該列車說法正確的是( ) A.鐵軌下方鋪設的軌枕,可以減小列車對地面的壓力B.列車在平直軌道上靜止時,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列車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D.列車在減速進站的過程中,因不受力而逐漸停下來8.(本題3分)在相同的溢水杯中分別盛滿不同的液體,再放入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如圖所示。當小球靜止時,甲、乙兩杯中溢出液體的重力分別是0.4N和0.5N,取g=10N/k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0.4NB.小球的質量是50gC.甲杯中液體對杯底的壓強等于乙杯內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D.甲杯中液體對杯底的壓力大于乙杯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力9.(本題3分)如圖所示,兩容器的底面積相等,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也相等,甲、乙兩種液體密度分別為ρ甲和ρ乙。若繼續向兩個容器中分別注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液體后(不溢出),則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p甲和p乙( ) A.ρ甲>ρ乙,p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10.(本題3分)一個墨水瓶裝滿墨水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墨水對瓶底的壓力為F、壓強為p;若將瓶倒立在桌面上,墨水對瓶蓋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則( )A., B., C., D.,11.(本題3分)水平桌面上有一質量為100g,底面積為的圓柱形平底溢水杯(不計厚度),杯底到溢水口的距離為12cm。將質量為810g圓柱形金屬塊用細線(不吸水且體積不計)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緩慢投入水中,如圖所示,當金屬塊浸沒水中靜止(金屬塊未接觸溢水杯)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從金屬塊下表面剛接觸水面到浸沒的過程中,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增大了200P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桶收集到溢出水的重力為2NB.溢水杯中原有水的質量為C.當杯口不再有水溢出時,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1200PaD.剪斷細線,金屬塊最終靜止后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二、多選題(共12分)12.(本題4分)在物理實踐活動中,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橡皮泥造“船”,比比誰造的“船”的承載量更大。如圖所示,將所造小船放入盛有適量水的容器中,往船中裝入豆粒直至水面恰好與小船邊沿相平(整個過程容器中的水未溢出)。在逐漸裝入豆粒的過程中( ) A.小船受到的浮力不變 B.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和豆粒受到的總重力C.小船底部受到水的壓強不變 D.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力變大13.(本題4分)底面積相同的兩個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倒入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置于甲、乙液體內,小球靜止后的狀態如圖所示,此時兩杯內液面相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液體密度小于乙液體密度B.兩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力相等C.將乙液體倒入甲液體中,靜止時小球所受浮力變小D.小球放入乙液體后,杯底增加的壓力等于小球的重力14.(本題4分)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為S1的圓柱體A和底面積為S2的薄壁圓柱形容器,容器內裝有某種液體.先把質量為、密度為、底面積為的實心圓柱體B放在A上面時,A對桌面壓強的變化量為;再將B放入容器內,B浸沒在液體中且沉在容器底(液體未溢出),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變化量也為,下列表達式正確的是A. B. C.容器內液體密度 D.容器內液體密度第II卷(非選擇題)三、填空題(共28分)15.(本題6分)家里放置較重的柜子時,考慮到避免壓壞木質地板,人們一般不選擇如圖所示的甲那種支撐腳,是因為受力面積小,壓強 _。如圖丙,水中的氣泡隨著水流,從水管較粗的一端流入較細的一端,氣泡因水流 變小而體積變 。16.(本題4分)如圖所示,每一個“無葉電風扇”的底座有一臺電動機吸入空氣。空氣經過加壓后被送入環形的出風口,從寬度只有的縫隙中向外噴出。這部分噴出的空氣因為流速大,壓強 (選填“大”或“小”),使周圍空氣 (選填“靠近”或“遠離”)這部分噴射空氣,帶動周圍空氣流動,使風量可以增加到原來的倍。17.(本題4分)如圖所示,是李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的實驗。真空罩的內、外兩側分別吸著一個吸盤,用抽氣機慢慢抽掉真空罩內的空氣,可以觀察到真空罩 (選填“內側”或“外側”)的吸盤脫落,由此可知,吸盤能吸在玻璃罩上是因為 的作用。18.(本題4分)1988年,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設計的第一代核潛艇成功下潛至水下處,此處的液體壓強是 ,核潛艇是利用 (選填“核裂變”或“核聚變”)提供動力的。(,)19.(本題2分)圓筒形玻璃筒的內底面積為200cm2,內部裝有水。在木塊上壓一個質量為0.4kg的金屬塊后放在水中,二者漂浮,如圖所示。此時水對玻璃筒底的壓強為p1。當把金屬塊拿去后,木塊獨自的在水中且漂浮,此時水對玻璃筒底的壓強為p2,g取10N/kg,則p1與p2之差是 Pa。20.(本題4分)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自由放置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A和B,底面積之比為4∶3,他們對地面的壓力都為12N,則A對地面的壓強與B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現將B疊放在A上后,再將A沿豎直方向切走重力為G0部分,使此時A對地面的壓強等于A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壓強的3倍,則G0= N。21.(本題4分)在一個重2N、底面積為0.01m2的容器里裝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則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 N,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 Pa。(ρ水=1.0×103kg/m3,g取10N/kg)四、實驗題(共12分)22.(本題4分)如圖所示,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利用了兩個相同的木塊和一塊海綿。 (1)實驗中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對比乙、丁兩圖,發現海綿的形變程度一樣,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理由是 ;為了研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的關系,應選擇 兩圖。23.(本題8分)如圖所示是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實驗裝置。(1)壓強計上的U形管 (填“屬于”或“不屬于”)連通器。使用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 (填“漏氣”或“不漏氣”);(2)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圖甲所示,其調節的方法是 (填“A”或“B”),使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相平;A.將右側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B.取下軟管重新安裝(3)乙、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結論是 ;(4)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應選用 兩圖進行對比;(5)已知圖丁中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的高度差,則橡皮管內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為 Pa;(,,g取10N/kg)(6)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比較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如果所用的U形管壓強計中可以選擇裝染色的酒精、水以及水銀中的一種液體(),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小明應該選擇三種液體中的 裝入U形管中。五、計算題(共15分)24.(本題7分)在開展“搬運建筑材料”的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甲、乙兩同學利用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形輕質木棒搬運一重物。已知:重物的質量是 50kg,搬運時將重物提升1.2m的高度,重物到甲同學的距離OA=1m,重物到乙同學的距離OB=1.5m。(g取10N/kg進行計算)(1)將重物抬起過程中,對重物做功多少?(2)搬運重物過程中,乙同學對木棒的作用力大小? (木棒質量忽略不計)(3)搬運至目的地,兩位同學將重物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重物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500cm2,則此時重物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25.(本題8分)一棱長為的正方體物塊放在盛有40L水的薄壁圓柱形容器中,容器重為10N,底面積為。現用豎直向下大小為20N的力F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剛好浸沒于水中靜止,如圖所示(,g取10N/kg)。求:(1)物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2)物塊受到的浮力;(3)容器底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章 壓強 綜合檢測卷(原卷版).docx 第5章 壓強 綜合檢測卷(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