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正方體模型試題中的熱點問題 高曉丹正方體模型是最常見、最簡單的空間圖形,近年來,各地考卷中出現了許多正方體模型的有關試題,現分類舉例如下.一、內接幾何體問題例1、兩個相同的正四棱錐組成如圖1所示的幾何體,可放入棱長為1的正方體內,使正四棱錐的底面ABCD與正方體的某一個面平行,且各頂點均在正方體的面上,則這樣的幾何體體積的可能值有( ).A. 1個 B. 2個 C. 3個 D. 無窮多個解析:沿正四棱錐的底面所在的平面將正方體切開截面如圖2所示,可見正方形內接的正方形面積S有無窮多個,不可能唯一,故多面體的體積也不唯一,選D.評析:本題滲透了新課標中三視圖的解法,考查了正方體內接幾何體的空間模型的構建和空間想象能力,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在于截面圖形的化歸分析.二、空間角及線面關系問題例2、如圖3,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P是側棱CC1上的一點,CP=m。(1)試確定m,使得直線AP與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切值為.(2)在線段A1C1上是否存在一個定點Q,使得對任意的m,D1Q在平面APD1上的射影垂直于AP?請證明你的結論.解析:(1)連AC,設AC∩BD=O,AP與面BDD1B1交于點G,連OG.由PC∥面BDD1B1,面BDD1B1∩面APC=OG,得OG∥PC,所以OG=.又AO⊥DB,AO⊥BB1,所以AO⊥面BDD1B1,即∠AGO為AP與平面BDD1B1所成的角.在Rt△AOG中,tan∠AGO,即故當m=時,直線AP與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切值為.(2)依題意,在A1C1上找一點Q,使D1Q⊥AP,可推測A1C1的中點O1即為所求的Q點.因為D1O1⊥A1C1,D1O1⊥AA1,所以D1O1⊥面ACC1A1.又AP面ACC1A1,知D1O1⊥AP,從而D1Ol在平面AD1P上的射影與AP垂直,所以存在定點Q滿足題意.評析:利用正方體模型來考查線面關系、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有關知識,屬于立體幾何中的常規問題,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熟悉正方體模型中的線面關系.三、探索性問題例3、多面體上,位于同一條棱兩端的頂點稱為相鄰點,如圖4,正方體的一個頂點A在平面內,其余頂點在的同側,正方體上與頂點A相鄰的三個頂點到的距離分別為1、2和4,P是正方體的其余四個頂點中的一個,則P到平面的距離可能是:①3;②4;③5;④6;⑤7.以上結論正確的是 。解析:如圖4,B、D、A1到平面的距離分別為1、2、4,則DA1的中點到平面的距離為3,所以D1到平面的距離為6;BA1的中點到平面的距離為,所以B1到平面的距離為5;DB的中點到平面的距離為,所以C到平面的距離為3;CA1的中點到平面的距離為,所以C1到平面的距離為7.而P為C、C1、B1、D1中的任意一點,所以選①③④⑤.評析:本題是一個探索型問題,以正方體為載體考查新情景下的立體幾何知識,這類試題是高考考查同學們創新能力的重要題型.本題也可通過空間向量的思想來解釋,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試一試.四、體積問題例4、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3,P為DD1上任意一點,Q是平面ABCD內的點,PQ=2,M為PQ的中點,則點M的軌跡與正方體的面所圍成的圖形的體積(較小者)為 .解析:如圖5,連接DM、PQ、DQ.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知DM,點M到點D的距離為定值,所以點M的軌跡是以點D為球心的球面,它與正方體的面所圍成圖形的體積··評析:將立體幾何與軌跡問題交匯起來探索是近幾年出現的新型試題,體現了加強能力考查的傾向.解答問題的關鍵是在空間尋找點的軌跡(如球、圓柱),然后求其體積.五、平面展開圖問題例5、在單位正方體ABCD-A1B1C1D1中,P、M、N分別為棱DD1、AB、BC的中點。(1)證明:PB⊥平面MNB1.(2)畫出一個正方體表面展開圖,使其滿足“有4個正方形面相連成一個長方形”的條件,并求出展開圖中P、B兩點間的最短距離.解析:(1)在圖6中過點P作PE⊥AA1于E,則PE∥DA.連BE,又DA⊥面ABB1A1,所以PE⊥平面ABB1A1,PE⊥MB1.又BE⊥B1M,得PB⊥MB1.又MN∥AC,BD⊥AC,所以BD⊥MN.又PD⊥面ABCD,知PB⊥MN.所以PB⊥平面MNB1.(2)圖7為其展開圖的一種形式,由圖7可知,當P位于DD1′的中點時,BP最短,即BP=.評析:對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的考查由來已久,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熟悉空間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轉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