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 七年級下冊 導學案課 節 3.2 青春有格 單 元 第一單元學 習 目 標 政治認同:理解“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含義 道德修養: 運用多媒體、學生小組活動,讓學生發揮課堂的主體作用,探究合作來解決問題 法治觀念: 青春期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 健全人格: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 責任意識:培養行已有恥、止于至善的意識重點 理解“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含義難點 如何做到“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知 識 結 構知識清單1、什么是“行己有恥”?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2、★如何做到“行己有恥”?①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②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③能真誠面對自我,聞過即改,知恥而后勇。④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堅決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⑤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3、羞恥心(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有什么作用?①“羞惡之心”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②在行動之前,審查愿望;在行動之中,監督調節;在行動之后,反思效果與影響。4、如何增強自控力?①增強“我不要”的力量。嘗試不做某些事情,糾正自己的行為。②增強“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堅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③加強自我監控。認真記錄一些自己平時不關注的事。5、為什么要“止于至善”?人無德不立。一個人的道德成長在于弘揚高尚的德行,在于關愛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于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6、什么是“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7、★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尋找 “賢”,將他們作為榜樣。③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8、★為什么要向榜樣學習?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啟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隨堂檢測基礎應用1.青春的我們,樂于實踐,敢于嘗試,希望證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著放縱,青春應有格。舞動青春應遵守的“格”包括( )①道德 ②法律 ③學校紀律 ④自己的好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升華。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 )①提醒自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②增強“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的自控能力③努力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④養成“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習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寄語廣大青年,“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充分體現了黨對青年一代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待。作為青年一代我們的努力方向是( )①樹立遠大理想,規劃青春路徑②自信、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③行己有恥,磨礪堅強意志④見賢思齊,不斷自我完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顧炎武在《日知錄·廉恥》中講過:“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這一名言對我們當代青少年的警示是( )①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 ②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③有知恥之心,提高辨別“恥”的能力 ④樹立底線意識,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少做違反道德的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盾牌有保護自己、應對外界之意。學會為自己打造一個“青春盾牌”,才能更好地主宰自己。要打造屬于自己的“青春盾牌”需要( )①獨立自主,我行我素 ②積善成德,止于至善③自信自強,充滿活力 ④明辨善惡,行己有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青春是無盡的遐想,青春是勇敢的嘗試,青春是向上的活力,但青春有格,不是無底線的放縱。青春的“格”是指( )①遵守基本規則,不逾越基本界限②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③明辨是非,不與成績差的同學一起玩④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止于至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陸九淵在《與徐子宜書》中寫道:“兄質性篤厚,行己有恥,不至有是。”下列與“行己有恥”要求相符的行為是( )A.小明總是為自己的違紀行為找借口開脫B.小麗不會因為多數人闖紅燈而隨大流C.小靜總是違背諾言,答應他人的事情辦不到D.小剛為了不被批評,每天早到學校抄襲他人的作業8.青春期的青少年樂于實踐,敢于嘗試,大膽放飛夢想;但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青春應“有格”,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下列對“有所不為”理解正確的是( )①基本規則不能違反③基本界限可以逾越②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④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下邊的漫畫,告訴我們要做到( )A.增強自控力,加強自我監控 B.行己有恥,要遵守社會公德C.磨礪意志,助力青春成長 D.止于至善,向榜樣學習10.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生王若妍向母校捐出自己四年獲得的全部獎學金,用于資助鄉村孩子到武漢研學。她說:“自己是受前往大涼山支教的校友所影響,想為孩子們做些什么,希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能成為他們的常態,而不是偶爾的幸運。”王若妍的言行( )①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向我們昭示著做人、做事的態度③是普通人無法學習、難以企及的 ④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理想的思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拓展提高11.下圖中的動物是我們的“國寶”,相關管理區對其進行科學喂養和悉心照料,為了保障其飲食安全,禁止游客或他人私自投喂。但近日,一男子趁著管理人員不注意,私自向可愛的“國寶”投喂食物,被其他游客及時反饋給管理人員,避免了事故的發生。(1)你知道“國寶”的名稱嗎?(2)請你從“行己有恥”的角度,對該男子的行為進行簡要評析。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前幾日,小東剛大學畢業的表哥從外地實習歸來。在與小東聊天的時候,他對小東近期的學習表現提出表揚,于是拿出自己珍藏的香煙給小東。小東斷然拒絕,并且勸說表哥停止吸煙,告訴表哥吸煙有害健康。請你從“行己有恥”的角度評析小東的行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3年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獲獎人物揭曉。極不平凡的2022年,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他們是:奮斗一甲子,鑄盾六十年,了卻家國天下事,白發終不悔的工程專家錢七虎;珍惜隴畝顆粒,心懷天下倉廩,泥土上的黃牛,夕煙下的英雄徐淙祥;大學返鄉扎根農村13載,帶領實現脫貧走向鄉村振興的村委會主任楊寧等10人,這些閃亮的名字令人動容、催人奮進,請記住他們,致敬向上的力量!請運用“榜樣作用”的知識,對“舉辦感動中國2022年度獲獎人物評選活動”做出點評。三、自學反思(請寫出你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發現及存在的困惑等)隨堂檢測參考答案(一)1. A 2.C 3.D 4.A 5.D 6.C 7.B 8.B 9.B 10.B(二)11.(1)大熊貓。(2)該男子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他沒有做到“行己有恥”。①“行己有恥”,是指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②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③“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堅決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④該男子違反了管理區“禁止給大熊貓投喂食物”的相關規定,可能給熊貓帶來危險,給國家造成損失,造成不良影響。12.小東的行為是正確的。①“行己有恥”是指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②“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③“行己有恥”要求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④小東做到了“行己有恥”能夠自覺珍愛生命。13.①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②“舉辦感動中國2022年度獲獎人物評選活動”有助于引導人們向模范學習,在行動中汲取榜樣的力量。③有助于形成崇德向善、止于至善的良好社會風氣等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