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 七年級下冊 導學案課 節 4.2 情緒的管理 單 元 第二單元學 習 目 標 政治認同:懂得不良情緒是可以調控的,掌握情緒調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道德修養: 逐步掌握一些情緒調控的有效方法,培養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夠較理智地調控自己的情緒 法治觀念: 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對于個人行為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自覺掌握一些有效的調控不良情緒的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緒 責任意識:有意識地加強情緒品質的修養,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狀態重點 情緒是可以調控的難點 宣泄情緒需要注意的問題知 識 結 構知識清單1、為什么要學會正確表達情緒?①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即使沒有語言的交流,一個人的表情、聲調、姿態和動作所表達的情緒,也會影響周圍的人。②情緒的表達不僅與自己的身心健康有關,而且關乎人際交往。2、★我們應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緒,接受它們,并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3、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感受?(1)正面情緒: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2)負面情緒: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4、★合理調節情緒的作用?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②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調節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③可以幫助同學、家人改善情緒,使他們保持積極樂觀的心境。5、★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哪些?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訓練6、管理憤怒情緒的方法有哪些?①與信賴的長者交流。②自我提醒。③運用“我感到憤怒,是因為……”的表達方式。④尋找一種適合自己排解憤怒的活動形式。⑤寫一封信。7、如何安慰他人?①為他做些體貼的事。②做一個耐心的聽眾。③設身處地,向他表示理解。④幫助他轉移注意。 隨堂檢測基礎應用1.關于情緒,同學們搜集了以下名言、俗語,對應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A.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解讀:情緒的表達關乎人際交往B.人生路漫漫,該喜則喜,該悲則悲 解讀:面對各種情緒應順其自然,不必干預C.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解讀:啟示我們要善于激發正面情緒感受D.事業雖坎坷,歡樂常伴隨 解讀:良好的情緒對事業的成功起決定作用2.美國心理學家保羅 埃克曼曾做過一個關于情緒感染的實驗,實驗發現即使沒有語言的交流,一個人的情緒也會影響周圍的人。情緒的表達不僅與自己的身心健康有關,而且關乎人際交往。因此,我們應該( )①壓抑自己的內心,不表露自己的情緒②在表達情緒時,顧及他人感受③恰當表達,善于激發正面的情緒感受④學會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23年全國兩會上,治理網暴被寫入兩高工作報告,常態化治理網絡暴力成為一致呼聲。加強對被網暴者的保護和救助,不戴著面具對無辜者宣泄情緒,不被群體情緒裹挾人云亦云,這是因為( )A.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B.情感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發展C.情緒的表達是自由的,不可控制的D.負面情緒有助于我們應對突發事件4.“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負面情緒的傳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控制這個效應的影響。這是因為( )①情緒的基本形式是喜、怒、哀、懼②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③負面情緒使我們有效適應突發事件④情緒的表達關乎著人際間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媽媽的言行舉止、情緒狀態對孩子成長有著深遠影響。然而,有一些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時而歡聲笑語,時而牢騷滿腹,時而溫柔如水,時而暴跳如雷,讓孩子們“又愛又恨”。對此,下列評論正確的是( )A.情緒相通互感染,負面情緒應杜絕B.情緒表達要恰當,合理調控利雙方C.多多理解與包容,默默忍受顯真情D.他人情緒更重要,自我調解要做好6.隨著我縣車輛的增多,司機的“路怒癥”現象也開始增多。小則罵罵咧咧,大則大打出手,甚至有的因觸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這都說明( )①我們的情緒是不受控制的 ②我們應該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③我們應該做情緒的主人 ④我們應遵守規則,尤其是不能違反法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針對圖中人物的行為,下列勸告合適的是( )①換位思考,增進交流互信 ②張揚個性,有效化解沖突③情緒調控,悉心呵護親情 ④難以避免,不必過于在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進入青春期,初中生小芳感到很煩惱:她有心事寧愿找好朋友傾訴,也不愿家長說;她越來越不喜歡爸媽的管教,有時甚至對父母發脾氣;她盼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的、有“安全保障”的空間和小天地。針對上述煩惱,小芳應該( )①這種青春期的正常現象,不必理會 ②正確處理青春期矛盾心理③接納他人提出的所有建議 ④學會調節青春期負面情緒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9.青春期的情緒體驗越來越細致,有時也不穩定:有的因被他人冤枉而委屈,有的因父母沒能遵守事先的約定而失望,有的因父母的叮囑而厭煩……對此,下列關于負面情緒的看法正確的是( )①體驗負面情緒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②計劃沒有變化快,學會承受,善于轉換成成長的動力③對待生活中的負面情緒,應順其自然,完全不用理會④喜悅快樂才讓生活更美好,負面情緒有害,要拒絕負面情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小雨參加市的AI機器人科技競賽,因操作失誤而無緣進入決賽,這讓他感到很失落。為幫助小雨走出情緒的低谷,請你出恰當的主意( )①與老師交流,盡快調整自己的狀態 ②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避免重蹈覆轍③從此不再參加類似的科技競賽 ④參加體育活動,放松和緩解壓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拓展提高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呵護身心 健康成長】材料一 初一生活,同學們一起經歷酸甜苦辣,一起快樂成長。期末了,同學們寫下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相互分享。片段一:第一學期班會上,我把小明確定為“追趕”的目標,他大方地回應:“歡迎你,愿與你結伴同行!”此后,我也被小天小樂列為“追趕”目標。我們幾個好友一直“結伴同行”,共同探討學習方法,彼此鼓勵、相互競爭,無論誰取得好成績,都由衷高興。初中生活因為友誼變得溫暖而有力量!片段二:在親子家長會上我和父母分別收到對方的一封信,化解了我與父母因手機使用而產生的矛盾。回家后,我主動與父母制定了“使用手機之規”和“學習管理之約”。父母越來越尊重我的意見,我在遇到難題時也更愿意尋求父母的支持。那次家長會像及時雨一樣,讓我與父母共筑幸福和諧之家。(1)結合所學知識,從片段一和片段二中任選其一談談你的體會。(答出兩點)材料二 一名養路工人在當選為“公路衛士”時說了這么一段話:“大家都以為我是個快樂的人,其實,我活得很累,很多快樂是假裝的。兒子落榜時,如果我不樂觀,對他會產生極大的打擊;妻子住院半年,我忙前忙后,每天都很累,但我還是將笑容掛在臉上,就是怕她失去信心;父親去世,我的內心一度空蕩蕩的,但人死不能復生,我只能迅速調整心態,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去,積極面對工作和生活;當一個人時,我會大哭一場,哭完后,在家人、朋友面前,我又是一個快樂的我。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垮掉,也不敢垮掉。我假裝快樂。那也是一種快樂!笑是免費的,它伴隨我度過許多難關……”(2)這名養路工人用了哪些方法來調整自己的情緒。(3)養路工人樸實的語言對我們的情緒管理有什么啟示?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某校高三高考后,班級公布了考試成績,小張獲知自己進了重點線后,全然不顧其他考得不好的同學,大聲宜布:“今天晚上去KTV,我請客。”材料二 為了發泄心中的郁悶,七年級學生小李一個人去到郊野公園,向遠處的森林大聲叫喊。(1)結合材料一,你認為小張的做法對嗎?簡要說說你的理由。(2)結合上述材料,我們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范進,多次赴考不第,以致在后來中舉時,大喜過望,精神失常,狂呼:“我中了!我中了!”材料二 《三國演義》中,東吳名將周瑜,文武雙全,身體極好,但他心胸狹窄,忌妒心極強,對才能高于自己的諸葛亮耿耿于懷。因諸葛亮識破他的用意并“三氣周瑜”,他怒不可遏,吐血身亡,年僅36歲。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范進、周瑜的情緒健康嗎?請加以說明。(2)這兩個故事共同說明什么道理?三、自學反思(請寫出你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發現及存在的困惑等)隨堂檢測參考答案(一)1.C 2.D 3.A 4.D 5.B 6.C 7.B 8.C 9.A 10.B(二)11.(1)片段一:①朋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友誼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悟到生命的美好。②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片段二:①愛在溝通中加深,親子沖突需要雙方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②現代家庭氛圍越來越平等、民主。(2)改變認知評價(告訴自己不能垮掉);轉移注意法(把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去);合理宣泄法(一個人時痛快地哭一場)。(3)①要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②要學會合理調節情緒,③要掌握一些情緒調節的方法。12.(1)小張的做法不對。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周圍的人。因此,應在合適的場合用合理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小張沒有在合適的場合用合理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2)①了解自己的情緒,接受它們,并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情緒的表達要適時、適度。②可以采用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方法來調節情緒。13.(1)不健康。范進是“喜極而瘋”,周瑜是“斷送了風華正茂的性命”。(2)在喜怒哀懼中,不管是哪一種情緒,對人的身體和生活都是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關鍵是把握好度,消極情緒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