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三節 元素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第1課時原子半徑及其變化規律、元素的電離能及其變化規律學習目標1、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本,找出原子半徑的測定方法,并總結原子半徑變化規律。2、通過原子半徑大小的比較,讓學生會根據電子排布解釋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的強弱。3、通過討論探究,讓學生會判斷電離能的大小。在元素周期表中,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變化,元素的性質也呈現周期性變化。那么,元素哪些性質呈現周期性變化 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本質是什么 如何運用元素周期表推測元素的基本性質 聯想質疑一、原子半徑及其變化規律原子半徑是如何測定的?一是共價半徑,二是是范德華半徑;三是金屬半徑。一種方法是根據固態單質的密度;兩個相鄰原子的核間距為兩個原子的半徑之和,再通過實驗來測定分子或固體中原子的核間距,從而求得相關原子的原子半徑觀察思考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怎樣的周期性變化?1.同周期元素2.同主族元素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同一主族自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但變化幅度不大。原因是同一周期過渡元素增加的電子都分布在(n-1)d軌道上,電子間的排斥作用與核對電子的吸引作用大致相當。(2)過渡元素1.影響微粒半徑的因素主要是核電荷數和電子層數。2.陽離子半徑小于對應的原子半徑,陰離子半徑大于對應的原子半徑,3.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隨核電荷數增大,離子半徑減小,4.不同價態的同種元素的離子,核外電子多的半徑大,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方法同周期中 ; 同主族中如r(Na+)<r(Na),r(S)<r(S2-)。如r(O2-)>r(F-)>r(Na+)>r(Mg2+)如r(Fe2+)>r(Fe3+),r(Cu+)>r(Cu2+)。思考:1、是否電子層數多的元素半徑一定大于電子層數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徑?2、“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切元素,均滿足同周期從左往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同主族從上到下半徑逐漸增大”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么?不一定。原子半徑的大小由核電荷數與電子層兩個因素綜合決定,如堿金屬元素的原子半徑比它下一周期的鹵族元素的原子半徑大。不正確。此規律僅適用于主族元素,而對于副族元素、0族元素原子半徑大小不適用此規律。1.下列微粒半徑依次增大的是A.同一主族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B.同一周期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C.Na+、Mg2+ 、Al3+ 、F- D.P、S、S2-、Cl-2.下列化合物中陰離子半徑和陽離子半徑之比最大的是A.LiI B.NaBr C.KCI D.CsF3.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素X與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價之和的數值等于8B.原子半徑的大小順序為 rx>ry> rz >rw>rQC.離子Y2-和 Z3+的核外電子數和電子層數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比 Q的強AAA思考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呈現的遞變規律是什么?如何利用原子半徑和價電子數進行解釋?(1)除稀有氣體元素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原子獲得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強(失去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弱)(2)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屬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強(非金屬元素原子獲得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弱)(1)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越靠前,金屬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3)同一周期的金屬元素,從左往右,原子失電子能力依次減弱。(4)金屬與水或酸置換出氫氣時,置換反應越容易發生,金屬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2)金屬與鹽溶液反應,較活潑金屬(失電子能力強)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金屬。(5)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強弱的判斷1.元素原子失去電子能力(金屬性/還原性)的判斷依據2.元素原子得到電子能力(非金屬性/氧化性)的判斷依據(2)非金屬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得電子能力越強。(3)非金屬元素的單質與氫氣化合越容易,得電子能力越強;生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得電子能力越強。(4)不同的非金屬單質M和N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若M能置換出N,則得電子能力M>N。(1)同周期的非金屬元素,從左到右得電子能力依次增強(不包括稀有氣體)。1、現有三種元素的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63s23p5則下列有關比較中,正確的是A.失電子能力:③>①>② B.原子半徑: ③>②>①C.含氧酸的酸性:③>①>② D.氣態氫化物穩定性: ③>①>②2.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 原子 p原子軌道上未成對電子最多,Z的周期序數與族序數相等,基態時 W 原子 3p原子軌道上有 5 個電子,Y與W處于同一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r(X)C.Z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強D.Y 的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比 W的弱DB3、運用元素周期律,判斷下列語句,其中正確的是 。①堿金屬單質的熔點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降低②砹(At)是ⅦA族,其氫化物的穩定性小于HCl③根據同周期元素的失電子能力變化趨勢,推出Al的金屬性比Mg大④第2周期非金屬元素的氣態氫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為酸性⑤鉈(Tl)與鋁同主族,其單質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⑥若X+和Y2-的核外電子層結構相同,則原子序數:X>Y①②⑥一、電離能1、電離能定義:氣態基態原子或氣態基態離子失去一個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常用符號 I 表示,單位為kJ/mol。2、第一電離能:基態氣態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1價氣態陽離子所需的能量,叫做該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用符號I1表示. M (g) → M+ (g) + e- ; I1第二電離能:M+ (g) → M2+ (g) + e- ; I2第三電離能:M2+ (g) → M3+ (g) + e- ; I33.意義:判斷金屬元素的原子在氣態時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數值越小越易失電子。1、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為什么?2、氣態鋁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氣態Al+ ,吸收的能量為577.5kJ/mol,若氣態Al+再失去一個電子所要吸收的能量還是577.5 kJ/mol嗎?為什么?3、分析Al的電離能數據,你發現什么規律?試用原子結構知識加以解釋,并推測同一元素不同級電離能的變化規律。元素 I1 I2 I3 I4 I5Al 577.5 1816.7 2744.8 11577 14842探究一同一元素不同能級電離能變化規律:逐級增大,且存在突躍 。判斷元素通常價態1、試推測比較Na、Mg、Al的第一電離能大小,并從原子半徑和核電荷數角度加以解釋。據你推測,第三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的主要變化趨勢是怎樣的?2、對照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變化趨勢,你還發現了哪些問題?試用原子結構知識加以解釋。3、對照1-36號元素第一電離能變化趨勢圖,你又發現了哪些新規律及問題?思考:5 10 15 20 25 30 35 原子序數I1HHeLiNeNaArKKr5 10 15 20 25 30 35 原子序數I1NBeMgCaPAs1-36 號元素第一電離能變化趨勢LiNaHeNeArKⅡAⅤAⅠA思考:1、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第一電離能大小?2、第ⅡA和第ⅤA族元素電離能為什么會大于相鄰元素?【規律總結】不同元素第一電離能的變化規律:1、同周期元素I1從左到右呈增大趨勢,堿金屬元素的I1最小,稀有氣體元素的I1最大。2、同一主族元素I1從上到下逐漸減小。3、元素的I1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周期性變化。4、同周期元素I1變化存在反常現象: ⅡA>ⅢA, ⅤA>ⅥA5、同周期過渡元素的I1變化不太規則,從左到右略有增加1、根據下列五種元素的電離能數據(單位:kJ/mol),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元素代號 I1 I2 I3 I4Q 2080 4000 6100 9400R 500 4600 6900 9500S 740 1500 7700 10500T 580 1800 2700 11600U 420 3100 4400 5900根據你得到的信息,回答下面問題。(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處于同一族的是( )A . Q和R B .S和T C . T和U D . R和T E .R和U(2)它們的氯化物的化學式,最可能正確的是( )A . QCl2 B .RCl C . SCl3 D. TCl E. UCl4(3)下列元素中,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最像Q元素的是( )A . 硼(1s22s22p1) B . 鈹(1s22s2) C . 鋰(1s22s1) D .氫(1s1) E . 氦(1s2)EBE2、已知X、Y是主族元素,I為電離能,單位是KJ/mol。根據下表所列數據判斷錯誤的是 ( )A.元素X的常見化合價是+1價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C.元素X與氯形成化合物時,化學式可能是XClD.若元素Y處于第3周期,它可與冷水劇烈反應。元素 I1 I2 I3 I4X 500 4600 6900 9500Y 580 1800 2700 11600D3.X、Y、Z、W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的一種單質是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礦物質,Z 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電子數的三倍,W 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為3d64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Z>Y>X B.元素的第一電離能:Z>Y>XC.X、Y 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Y>X D.w2+價電子軌道表示式:C4.短周期元素原子組成的某種分子的結構式如圖所示。X原子的核外電子只有一種運動狀態;W、Y、Z位于同一周期,Z元素原子中 p軌道所含電子數與 s 軌道相等。E與W 有相同數目的價電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得電子能力:XB.簡單陰離子半徑:WC.同周期中,第一電離能大于Z的元素有 2種D.同主族元素中,W 形成的氣態氫化物最穩定C5.下圖是原子序數為 1~19 的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的變化曲線(其中部分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已經標出數據)。結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圖中曲線的變化特點,并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堿金屬元素中 Li、Na、 K 的第一電離能分別為_____kJ·mol-1_____kJ·mol-1______kJ·mol-1(2)同主族中不同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變化的規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堿金屬元素這一變化的規律與堿金屬的活潑性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3)鈣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的數值范圍為___________________520496419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第一電離能逐漸變小金屬越活潑其第一電離能越小大于419小于73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