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識點講解+精選精練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識點講解+精選精練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識點講解
一、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 建建立立 395年
版圖 囊括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
強盛 查士丁尼統治時期進入“黃金時代”。(原因:地理位置優越;商業貿易發達,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繼承和保存古希臘、羅馬文化)
衰落 阿拉伯人的攻擊;外部多個勢力的進攻;長期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十字軍的打擊。
滅亡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
影響 拜占庭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啟示 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
二、《羅馬民法大全》
1、目的: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
2、編纂組織者:查士丁尼(527年即位)
3、構成: 529年《查士丁尼法典》-- 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匯編。
《法學匯纂》-- 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
《法理概要》--指導學習法律文獻。
《新法典》--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令。
4、主要內容:《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5、意義:是羅馬法的總結和最高成就,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精選精練
一、選擇題
1.查士丁尼皇帝前所未有的文治和武功帶領拜占庭帝國走進“黃金時代”。其“文治”突出表現在( )
A.《十二銅表法》 B.法典的編纂 C.首創“元首制” D.十字軍東征
2.“由于它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僅成為東羅馬帝國此后歷代皇帝編纂法典的依據和藍本,而且成為歐洲各國的法律范本,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該“法典”的頒布者是( )
A.查士丁尼 B.克洛維 C.凱撒 D.屋大維
3.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從14世紀開始,不斷受到外來新勢力的進攻。1453年被攻占首都,最終滅亡。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是( )
A.希臘人 B.羅馬人 C.奧斯曼人 D.法蘭克人
4.查士丁尼擔任東羅馬帝國皇帝期間,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編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這四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以下對《羅馬民法大全》認識正確的是( )
A.沒有對契約的規定 B.不承認奴隸制度
C.沒有對財產的規定 D.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
5.《查士丁尼法典》載:如果一匹租來的馬被人偷走,租馬的人該負什么樣的責任?答案是:他必須賠償這匹馬的價錢給馬的主人,因為他應該好好照顧這匹馬。這體現了該法典的( )
A.法治原則 B.契約原則 C.平等原則 D.民主原則
6.把握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項沒有因果關系的是( )
A.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
B.國王給城市頒發特許狀——促進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C.《查士丁尼法典》的頒布——十字軍東征
D.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
二、填空題
7.中世紀,指從公元5世紀后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的一個中間時期。
①西歐的封臣要對 忠誠,為其服兵役、提供金錢等。
②在領主的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 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③西歐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 和武力斗爭。
④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法典編撰委員會編撰的《 》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⑤獨具特色的 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三、簡答題
8.法典是同一門類的各種法規經過整理、編訂而形成的系統法律。法典編纂是指重新審定某一法律部門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廢除已經陳舊的,修改相互抵觸的部分,彌補其缺陷或空白,使之成為基于某些共同原則、內容協調一致、有機聯系的同一法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什么?有何意義?
(2)寫出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的成文法典名稱及意義。
(3)527年,查士丁尼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篡委員會,編成的法典是什么?
(4)《羅馬民法大全》包括哪些法典?有何深遠影響?
四、辨析題
9.民主、文化、法治建設是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后的括號內正確的填“正確”;錯誤的填“錯誤”,并加以改正。
(1)1世紀,誕生在阿拉伯半島的基督教,對歐洲產生深遠影響。
(2)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3)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元老院是最高權力機構。
(4)查士丁尼為了穩定帝國的社會秩序,收集整理匯編的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查士丁尼法典》。
五、綜合題
10.世界各地區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民族文化,世界的文化是多元文化,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進步文化,有利于人類進步,對人類發展起著積極推動作用。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一亞歷山大東征示意圖
圖一亞歷山大東征示意圖
圖二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
(1)認真觀察圖一和圖二,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至少兩點)?它們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材料二: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2)根據材料二分析拜占庭帝國的文化有什么特點。
(3)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恒主題。結合上述材料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將這種“和而不同”的文化態度落實到行動中去。
六、識圖題
11.觀察下列示意圖,回答問題。
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
(1)請將下列地點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一和圖二中對應的方框內。
A.巴比倫 B.君士坦丁堡
(2)觀察圖一,寫出一個亞歷山大東征的著名戰役。
(3)據圖指出,上述兩個帝國的疆域具有哪些相似之處。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參考答案:
1.B
【詳解】根據題干“查士丁尼”“文治”結合所學可知,查士丁尼為了穩固帝國的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編纂了《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的民法基礎,B項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時所頒布,排除A項;屋大維首創“元首制”,排除C項;十字軍東征是屬于戰爭,排除D項;故選B項。
2.A
【詳解】根據題干“由于它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僅成為東羅馬帝國此后歷代皇帝編纂法典的依據和藍本,而且成為歐洲各國的法律范本,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和所學知識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由于《羅馬民法大全》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僅成為東羅馬帝國此后歷代皇帝編纂法典的依據和藍本,而且成為歐洲各國的法律范本。因此,題干的“法典”是《羅馬民法大全》,其頒布者是查士丁尼,A項正確;法蘭克戰神克洛維:帶領族人接受基督教,用信仰之力改變歐洲史,與《羅馬民法大全》無關,排除B項;凱撒是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是羅馬共和國體制轉向羅馬帝國的關鍵人物,歐洲史稱凱撒大帝,及羅馬共和國的獨裁者。他也是拉丁文散文的作者。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屋大維是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公元前27年,他獲得“奧古斯都”稱號。他去世后,元老院將其封神,并將8月改名為“奧古斯都月”,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3.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C項正確;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包括希臘在內的帝國東半部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排除A項;羅馬帝國于公元395年分裂瓦解,排除B項;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為三部分,即西法蘭克王國(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843年-911年)三國,奠定了意大利、德意志和法蘭西的國家基礎,排除D項。故選C項。
4.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羅馬民法大全》雖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把奴隸看做“會說話的工具”,D項正確;《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買賣、債務和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排除AC項;《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排除B項。故選D項。
5.B
【詳解】根據材料“他必須賠償這匹馬的價錢給馬的主人,因為他應該好好照顧這匹馬”體現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對契約關系的重視,體現了該法典的契約原則,B項正確;法治原則是依法治理,材料未體現,排除A項;平等原則是一律平等,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民主原則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
6.C
【詳解】本題為反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11世紀,強大的西歐封建主通過十字軍東征,攻打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沒有因果關系,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克洛維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動下,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國王和領主們為了軍事防御、為了金錢與市民階級進行交易,特許狀的頒布促進了商業發展, 達到了兩方都要的效果,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標志著拜占庭帝國徹底滅亡,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7. 封君 自給自足 金錢贖買 《羅馬民法大全》 拜占庭
【詳解】(1)結合所學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要無償地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等,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安全;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
(2)結合所學可知,在領主的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3)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
(4)結合所學可知,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法典編撰委員會編撰的《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5)結合所學可知,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8.(1)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意義:《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
(2)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意義:《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3)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4)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影響:《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羅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詳解】(1)成文法典:結合所學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
意義:結合所學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
(2)成文法典: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
意義:結合所學可知,《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3)法典:結合所學可知,529年,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
(4)法典:結合所學可知可知,委員會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還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一世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3部法律文獻加上《查士丁尼法典》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羅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9.(1)錯誤 把“阿拉伯北半島”改為“巴勒斯坦地區”
(2)正確
(3)錯誤 把“元老院”改為“公民大會”
(4)錯誤把“《查士丁尼法典》”改為“《羅馬民法大全》”
【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他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因此錯誤;把“阿拉伯北半島”改為“巴勒斯坦地區”。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因此是正確的。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因此錯誤;把“元老院”改為“公民大會”。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查士丁尼為了穩定帝國的社會秩序,收集整理匯編的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因此錯誤;把“《查士丁尼法典》”改為“《羅馬民法大全》”。
【點睛】
10.(1)共同之處: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都是從地中海沿岸開始擴張。
影響:亞歷山大東征和古代羅馬的擴張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是雙重性的,一方面,東征和擴張具有侵略性質,給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另一方面,東征和擴張促進了文明的大交匯,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2)特點:拜占庭文化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在這些文化基礎上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3)既要提倡多元化并存,又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搶救具有獨特意義的文化遺產;堅持對外開放,在與各國文化交流中增進了解,減少隔閡;堅持學習,借鑒和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化;維護世界和平,避免戰爭對人類文明的破壞。(言之有理即可)
【詳解】(1)共同之處:根據材料一圖一亞歷山大東征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隨后進入埃及,經歷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根據材料一圖二古羅馬的擴張,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稱為羅馬帝國的“內湖”。因此圖一、圖二的共同點是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都是從地中海沿岸開始擴張。
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東征和古羅馬的擴張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具有侵略性質,給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另一方面亞歷山大東征和古羅馬的擴張促進了文明的大交匯,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2)特點:根據材料二“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可知,拜占庭文化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在這些文化基礎上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3)態度: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面對世界多元化的文化,堅持“和而不同”的文化態度,要求我們既要提倡多元化并存,又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搶救具有獨特意義的文化遺產;堅持對外開放,在與各國文化交流中增進了解,減少隔閡;堅持學習,借鑒和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化;維護世界和平,避免戰爭對人類文明的破壞。
11.(1)圖一框:A;圖二框:B。
(2)戰役:伊蘇斯戰役。
(3)相似之處: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都占領地中海沿岸、北非、小亞西亞等地;疆域遼闊
【詳解】(1)觀察題干圖片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亞歷山大帝國。圖二是拜占庭帝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于公元前4世紀后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繼位后,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故稱“拜占庭帝國”。故圖一框填A;圖二框填B。
(2)觀察圖一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東征中的著名戰役有伊蘇斯戰役。
(3)觀察圖一、圖二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都占領地中海沿岸、北非、小亞西亞等地;都疆域遼闊。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双鸭山市| 庄河市| 杭锦旗| 绍兴市| 县级市| 永修县| 宝丰县| 郯城县| 济阳县| 南宫市| 紫金县| 河津市| 抚松县| 布尔津县| 宁海县| 清原| 丽水市| 长顺县| 宽城| 元谋县| 葵青区| 运城市| 全椒县| 杭州市| 云浮市| 瑞昌市| 宜兰县| 稷山县| 新田县| 明水县| 泾源县| 同仁县| 祥云县| 塘沽区| 四川省| 万全县| 安图县| 云南省| 广水市|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