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阿拉伯帝國知識點講解一、伊斯蘭教的創立1、背景: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各部落相互仇殺,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2、創立時間、創立人、地點:7世紀初、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島麥加。 3、傳播:最初在麥加城傳教,遭到傳統勢力的反對。622年,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阿拉伯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世界三大宗教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時間 前6世紀 1世紀 7世紀初地點 古印度 巴勒斯坦一帶 麥加人物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耶穌 穆罕默德教義 忍耐順從、眾生平等 忍受苦難,死后升入天堂 獨尊安拉經典 《圣經》 《古蘭經》相同點 三大宗教的教義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有利于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得到統治者的大力支持。二、阿拉伯帝國1、形成: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古代東西方曾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①波斯帝國 ②亞歷山大帝國 ③羅馬帝國 ④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 ⑤阿拉伯帝國 ⑥奧斯曼帝國2、影響:伴隨著帝國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 3、統治: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政教合一4、滅亡:1258年,西征的蒙古軍隊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三、阿拉伯文化1、發展原因:哈里發(穆罕默德的繼承者)重視知識,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設立“智慧宮”;吸收、消化外來文化。(國力強盛,統治者重視,吸收外來文化) 2、成就:數學---改造、傳播阿拉伯數字,創造代數學;醫學--編著《醫學集成》和《醫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文學——《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3、影響: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精選精練一、選擇題1.世界文明古國都有自身獨特的國家特色。與“種姓的國度”、“西方文明的搖籃”、“伊斯蘭教的發源地”相對應的文明古國分別是( )A.埃及、希臘、阿拉伯帝國 B.印度、阿拉伯帝國、希臘C.阿拉伯帝國、印、度希臘 D.印度、希臘、阿拉伯帝國2.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從公元8世紀開始先后傳入阿拉伯,再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貢獻是( )A.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 B.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C.創造了特色的文化 D.推動了亞非友好往來3.美國科學家麥克 哈特著《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中,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在這本書中有關穆罕默德的記述,你不能看到的內容是( )A.7世紀初創立了伊斯蘭教 B.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政權C.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 D.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4.九年級(3)班舉辦了一次歷史知識競賽,要求參賽者根據提示詞,判斷相應的主題。下面的一組提示詞反映的主題是( )日本大化改新 幕府統治 阿拉伯帝國 《天方夜譚》A.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B.封建時代的歐洲C.古代亞非歐文明成果 D.走向近代的亞洲5.6世紀末7世紀初,由于盛行多神崇拜,半島四分五裂,以至于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通,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頓和外族入侵。該地區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誕生了(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道教6.“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響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體系的特點”。下列關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佛教、伊斯蘭教的產生地在亞洲,基督教的產生地在歐洲B.佛教反對將人分為等級,主張“眾生平等”C.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是“博愛”,“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D.伊斯蘭教的創立與建立統一的國家有機結合二、填空題7.歷經10年征戰, 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8世紀中期, 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8. 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 。三、簡答題9.宗教是人類文明的特殊表現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公元前6世紀誕生于古代印度的宗教是什么?該宗教的創始人是誰?他被尊稱為什么?(2)伊斯蘭教誕生于哪里?創始人是誰?阿拉伯國家的雛形是什么?(3)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是什么宗教?傳說中的“救世主”是誰?四、綜合題10.寫讀書筆記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閱讀下面某位同學的讀書筆記及相關圖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讀書筆記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馬其頓國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相貌英俊,擅長狩獵,13歲師從亞里士多德。他的一生一直處在連續不斷的勝利之中,從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先后進攻波斯帝國、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不費一兵一卒進入羅馬帝國。為了奪取東方的土地和財富,公元前331年,他進入兩河流域與波斯大軍再度會戰并滅亡了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歷經10年征戰,建立起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被稱為“馬其頓帝國”材料二:拜占庭通過檢送古籍,接納西方學者留學以及在拜占庭領土上開展希臘化學術活動等渠道,使古典文化與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聯系。拜占庭文化長期在意大利的滲透,為公元13、14世紀興起的研究古籍之風創造了條件,是晚期拜占庭學者的大量到來,他們將希臘語、人文主義思想和新藝術風格帶到了意大利。——喬丹《論拜占庭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影響》材料三:阿拉伯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8世紀中葉興起的阿拉伯帝國又橫貫東西,因而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人一方面從西方吸收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精華,另一方面又從東方吸收亞非古國文明的營養,因此阿拉伯文明兼有東西方文明的特征。——選編自川教版歷史九年級上教材(1)在讀書筆記中,存在兩處史實性的錯誤,請你找出錯誤并加以改正。(2)根據材料二,歸納拜占庭“為公元13、14世紀興起的研究古籍之風”創造了哪些條件?(3)根據材料三,指出阿拉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的地理因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舉一例說明其“橋梁”作用。(4)綜上,三則材料反映了古代文明交流的哪兩種方式?五、識圖題11.觀察三幅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圖 領導信徒統一了阿拉伯半島,所創立的宗教是 ,是安拉的使者。(2)圖 宣揚上帝是宇宙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是上帝派來的救世主。圖中所指的宗教是 。(3)圖 所創立的宗教傳入我國,對我國社會思想、文學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它的創始人是 ,所創立的宗教是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參考答案:1.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世界文明古國都有自身獨特的國家特色,與“種姓的國度”“西方文明的搖籃”“新月之鄉”相對應的文明古國分別是印度、希臘、阿拉伯帝國;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形成了種姓制度,印度是“種姓的國度”;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被稱為“西方文明的搖籃”;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紀初在阿拉伯半島創立,被稱為“伊斯蘭教的發源地”;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2.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從公元8世紀開始先后傳入阿拉伯,再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貢獻是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B項正確;題干的主旨是阿拉伯人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并沒有體現阿拉伯人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排除A項;題干的主旨是阿拉伯人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并沒有體現阿拉伯人創造了特色的文化,排除C項;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亞歐之間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沒有涉及亞非友好往來,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初,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創立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于622年率領一些信徒遷居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穆斯林公社;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繼承者繼續擴張,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它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因此不可能看到的內容是“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國”,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穆罕默德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政權,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4.A【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統治、阿拉伯帝國、《天方夜譚》都是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A項正確;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統治、阿拉伯帝國、《天方夜譚》都是亞洲國家,不是歐洲國家,排除B項; 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統治、阿拉伯帝國、《天方夜譚》都是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不是近代的亞洲國家,排除C項; 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統治、阿拉伯帝國、《天方夜譚》都是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不是走向近代時期的亞洲,排除D項。故選A項。【點睛】5.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葉,為了解決阿拉伯半島面臨的問題,穆罕默德力挽狂瀾,創立伊斯蘭教,使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B項正確;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于古印度,排除A項;基督教發源于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創始人是耶穌,排除C項;道教起源于中國東漢末年,創始人是張道陵,排除D項。故選B項。6.A【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地區,屬于亞洲的西部,佛教創始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伊斯蘭教7世紀初興起于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所創,它們的產生地都在亞洲,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佛教反對將人分為等級,主張“眾生平等”,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是“博愛”,“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伊斯蘭教的創立與建立統一的國家有機結合,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7. 亞歷山大 阿拉伯帝國【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得出①處填亞歷山大;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得出②處填阿拉伯帝國。8. 7 伊斯蘭教【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大多過著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麥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靈。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宗教思想,于7世紀初創立了伊斯蘭教。【點睛】9.(1)宗教:佛教。人物:喬達摩 悉達多。尊稱:釋迦牟尼。(2)地點:阿拉伯半島。創始人:穆罕默德。雛形:穆斯林公社。(3)宗教:基督教。“救世主”:耶穌。【詳解】(1)宗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可知公元前6世紀誕生于古代印度的宗教是佛教。人物與尊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可知該宗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他被尊稱為釋迦牟尼。(2)地點與創始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可知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創始人是穆罕默德。雛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遭到傳統勢力的反對,穆罕默德于622年率領一些信徒遷居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員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殺,公社內外事務都要聽從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決定。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可知阿拉伯國家的雛形是穆斯林公社。(3)宗教與“救世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他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可知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是基督教;傳說中的“救世主”是耶穌。【點睛】10.(1)羅馬帝國改為埃及;馬其頓帝國改為亞歷山大帝國。(2)保存大量希臘、羅馬古籍,接納西方學者留學,開展希臘化學術活動。(3)阿拉伯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經阿拉伯傳到世界各地)(4)戰爭與征服、和平交往。【詳解】(1)錯誤一:根據材料一“他的一生一直處在連續不斷的勝利之中,從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先后進攻波斯帝國、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不費一兵一卒進入羅馬帝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帶著三萬多名大軍踏上了東征之旅,一路從巴爾干半島出發,跨過海峽,至小亞細亞打敗波斯軍,以后沿海岸向敘利亞推進,戰于伊蘇斯,大敗大流士三世.后到腓尼基的推羅,占領埃及。因此,此處的“羅馬帝國”應改為“埃及”。錯誤二:根據材料一“亞歷山大歷經10年征戰,建立起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被稱為馬其頓帝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經十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因此,此處的“馬其頓帝國”應改為“亞歷山大帝國”。(2)條件:根據材料二“拜占庭通過檢送古籍,接納西方學者留學以及在拜占庭領土上開展希臘化學術活動等渠道,使古典文化與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聯系。拜占庭文化長期在意大利的滲透,為公元13、14世紀興起的研究古籍之風創造了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與在貿易往來中傳入的古代東方文化,在拜占庭帝國境內相融合,形成了拜占庭文化。拜占庭是古代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的繼承者,保存大量希臘、羅馬古籍,為西歐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同時,接納西方學者留學、開展希臘化學術活動,使古典文化與意大利保持密切聯系或拜占庭文化長期在意大利的滲透為公元13、14世紀興起的研究古籍之風創造了條件。(3)因素:根據材料“阿拉伯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8世紀中葉興起的阿拉伯帝國又橫貫東西,因而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半島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舉例: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根據所學知識,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經阿拉伯傳到世界各地。(4)方式:根據材料可知,亞歷山大東征屬于戰爭征服方式;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方式屬于和平交往方式。亞歷山大東征將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阿拉伯人成為東西文化交流使者,說明戰爭與和平交往兩種方式都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和社會發展進步。11.(1) C 伊斯蘭教(2) A 基督教(3) B 釋迦摩尼 佛教【詳解】(1)人物、宗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圖C中的人物是穆罕默德,他領導信徒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是安拉的使者,(2)人物、宗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圖A中的人物是那穌,他宣揚上帝是宇由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是上帝派來的救世主。所指的宗教是基督教。(3)人物、宗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圖B中的人物是釋迦摩尼,他創立的佛教傳入我國,對我國社會思想、文學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