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初中美術八年級第一課《文明之光——青銅器》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文明之光青銅器后母戊鼎 商代高133厘米,重875千克青銅是紅銅加錫或鉛制作的合金,色相為青,故稱青銅。早在夏初,華夏先民就開始制作青銅器,進入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青銅器的造型、紋飾、銘文體現了高度的藝術成就。利簋(guǐ ) 西周思考:為什么有了青銅器之后便有了朝代?血流漂杵后母戊鼎 商代高133厘米,重875千克鼎耳:雙虎與人頭圖案四足:獸面紋飾帶:雙龍組成的獸面紋口耳腹足饕餮是傳說中的一種貪食的惡獸。《呂氏春秋·先識》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描述這個形象,談談你的感受。夔,主要形態近似蛇,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商的夔身短,作單獨紋樣構成的較多;西周的夔紋身長,通常作成二方連續紋樣。在當時的玉器上,亦常見雕琢有夔紋。螭(chi)是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張口、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連續排列,有的構成四方連續紋樣。一般都作主紋應用。蟠螭紋夔紋鳳紋龍紋四羊方尊 商代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相結合的裝飾手法,形成豐富精細的視覺效果。四羊與器身巧妙地結合為一體,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動。邊緣的棱脊增強了器物造型的氣勢。利簋(guǐ ) 西周口耳腹圈足座利簋(guǐ )西周簋腹內底部4行32字銘文記載了武王伐商 “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雙獸頭耳及垂珥方座飾有獸面紋云雷紋為地,分別再飾獸面紋、夔紋夔紋組成的獸面紋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見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并飭勤公無私,最后頒贈命服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蓮鶴方壺 春秋高118厘米, 重64.28千克通體滿飾蟠螭紋。腹部四角各攀附立體飛龍。兩側用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盛開的雙層蓮瓣,中立一鶴,昂首舒翅。圈足下兩個卷尾獸側首吐舌。比較不同時代的兩件器物,它們給你什么不同感受?高118厘米高133厘米思考·練習對不同時代青銅器的感受比較后母戊鼎蓮鶴方壺時代器型紋飾風格春秋商代自由、靈活、富有生命力方正、厚重立體紋平面紋觀課答題:1、我國從( )正式進入青銅時代。A 商代 B春秋時期 C夏朝2、青銅器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多選)A造型 B銘文 C紋飾3、一位對歷史、文字書法感興趣的人更喜歡下面哪個青銅器?A、蓮鶴方壺 B毛公鼎 C、四羊方尊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