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專題練優化集訓24 移動終端、傳感與控制1.下列關于移動終端的說法錯誤的是( )A.移動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過程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B.實現人機交互是移動終端的重要功能C.移動性主要體現在移動通信能力和便攜化D.移動終端可以不安裝操作系統2.生活中,我們刷公交卡乘坐公交車;在學校,我們刷校園一卡通就餐、借閱圖書等,這些應用使用了物聯網技術中的( )A.藍牙技術B.Wi-FiC.二維碼識別技術D.射頻識別技術(RFID)3.隨著技術的發展,無線射頻識別(RFID)應用領域日益擴大。以下應用RFID技術的是( )A.共享單車二維碼B.虹膜識別設備C.第二代居民身份證D.商品條形碼4.智能手機可以自動調節屏幕背光的亮度,這是因為手機中安裝了( )A.距離傳感器B.磁場傳感器C.重力傳感器D.光線傳感器5.智能傳感器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它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包括( )A.高敏度B.可視化C.高可靠性D.微型化、集成化6.下列關于移動終端的硬件的說法,正確的是( )A.移動終端的軟件也分為系統軟件和管理軟件B.移動終端的硬件普遍采用計算機經典的體系結構C.移動終端的尺寸、功耗與性能三者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系D.移動終端的存儲器是整個設備的控制中樞系統和邏輯控制中心7.下列關于移動終端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移動終端同普通計算機一樣,也是由硬件和軟件組成B.廣義上來說,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都屬于移動終端C.移動終端的出現對現代通信的發展沒有影響D.移動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8.下列有關信息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控制技術負責將采集到的外部世界的各種信息輸入到信息系統B.信息系統要發揮作用,必須與外部世界進行聯系C.傳感技術則實現信息系統對外部世界的控制D.信息系統可以通過控制技術自動獲取外部信息9.下列傳感器的功能,能類比人類視覺的是( )A.光敏傳感器B.壓敏傳感器C.氣敏傳感器D.溫敏傳感器1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傳感器的是( )A.熱敏傳感器B.光敏傳感器C.濕敏傳感器D.伺服電機11.下列關于手機的性能指標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屏幕越小、分辨率越高,顯示的畫面效果越好B.ROM越大越好,采用靜態內存C.直接關系到手機運行快慢的是RAMD.任何情況下,CPU核心數量越多性能越好優化集訓24 移動終端、傳感與控制1.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移動終端設備。移動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過程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實現人機交互是移動終端的重要功能,移動性主要體現在移動通信能力和便攜化,移動終端必須要安裝操作系統,故本題選D。2.D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射頻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通信技術,俗稱電子標簽。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故本題應選D。3.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無線電波不接觸快速信息交換和存儲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結合數據訪問技術,然后連接數據庫系統,加以實現非接觸式的雙向通信,從而達到了識別的目的,用于數據交換,串聯起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應用RFID技術,故本題選C選項。4.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傳感器的應用。智能手機可以自動調節屏幕背光的亮度,這是因為手機中安裝了光線傳感器。5.B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傳感器的發展。智能傳感器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它未來的發展趨勢:高敏度、高可靠性、微型化、集成化。故本題應選B。6.B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移動終端的硬件。硬件普遍采用計算機經典的體系結構,軟件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移動終端的尺寸、功耗與性能三者之間需要合理平衡才能使性能更佳;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器是整個設備的控制中樞系統和邏輯控制中心。7.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移動終端的相關知識。移動智能終端的出現引發了顛覆性變革,揭開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序幕,人們能隨時隨地使用移動智能終端接入互聯網。8.B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信息系統的相關知識。信息系統要發揮作用,必須與外部世界進行聯系;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信息系統逐漸可以通過傳感技術自動獲取外部信息;傳感技術負責將采集到的外部世界的各種信息輸入到信息系統;控制技術則實現信息系統對外部世界的控制。9.A 解析 光敏傳感器模擬人類視覺系統來獲取外部環境信息。10.D 解析 本題考查傳感器知識。常見傳感器有熱敏、光敏、磁敏、濕敏、聲敏等,而電機屬于執行器。11.B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手機的性能指標的相關知識。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顯示顏色越多,畫面效果越好;ROM類似于計算機中的“硬盤”,采用靜態內存,越大越好;CPU是手機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關系到手機運行的快慢;CPU的性能指標很多,核心數量只是其中之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