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一、學習目標: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二、學習重、難點:重點: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特點;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難點:探討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三、導學指導與檢測導學指導 導學檢測及課堂展示(一)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閱讀課本p115-p116內容完成右邊方框的問題。 【時空定位】 專制與民主的再較量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1913年,孫中山等國民黨人討伐袁世凱1912年3月20日,袁世凱謀殺宋教仁1913年11月,1914年5月,1915—1916年,唐繼堯、蔡鍔等領導發動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 1914年12月,1915年5月,1915年12月,1916年3月,1917—1918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的護法運動(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閱讀課本p116-p117 內容完成右邊方框的問題。 1.閱讀第二子目,指出府院之爭、張勛復辟、護法運動的時間,概述其原因、過程、結果,并分析其影響。 2、北洋政府為何參加一戰?在一戰當中作出哪些貢獻? 北洋軍閥分裂割據局面形成的社會根源 ①由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所決定的。軍閥本來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大大小小的地主又支持本地軍閥,依靠軍閥統治生存。所以,軍閥割據是中國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經濟的必然產物。 ②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所決定的。帝國主義列強在袁世凱死后,為了維持和擴大在華的利益,各自尋找新的代理人,扶植軍閥派系;各派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也急需選擇帝國主義國家做靠山。這樣,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導致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三)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閱讀課本p118內容完成右邊方框的問題。 閱讀第三子目,概括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發展的表現、原因及影響。 【即時訓練】1902年年初,某市民家庭投資20萬兩創辦近代面粉公司,到1909年只剩下4個粉磨,經營困難,虧損頗多;1912年,他們又與人合資創辦新的面粉公司,1919年發展到三家總公司,包括12座面粉廠和4座紡織廠,資本總額超過1200萬元。這一案例反映了( ?。?近代民族工業誕生的艱難與曲折 B.辛亥革命對民族工業的促進作用 C.中國民族工業的行業分布不合理 D.北洋政府對民族產業的支持政策(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閱讀課本p119-p120內容完成右邊方框的問題。 閱讀第四子目,概括新文化運動的原因、概況、代表人物及影響 。 【即時訓練】1917年2月,李大釗說:我抨擊孔子,并不是抨擊孔子本身,而是抨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边@表明李大釗(?。?A.能理性地看待傳統文化 B.反對封建倫理帶有妥協性 C.對待孔子是愛與恨交加 D.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特點(1)兩個階級①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開展洋務運動。②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革命派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度;激進派提倡民主和科學,十月革命后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2)三個層面:器物層面→政治制度層面→思想文化層面。(3)三大特征①向西方學習的層次不斷深入,逐漸突破封建思想束縛,不斷促進中國人思想的解放。②內容上,近代前期中國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學習,特別是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其實質是追求民主和科學。③救亡圖存是主題。中國的思想界顯示出面對危局不斷探索的特點。三、鞏固診斷:1.有學者認為,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民國初年,中國有些地區的鄉村手工業在艱難中發展起來。在江浙與河北的部分地區,很多農村織戶依據棉花、土布的比價,計算實際報酬后,或出售棉花、減少織布,或采用機紗、改進生產工具。這表明( )A.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 B.采用機器生產成為共識C.農民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D.自然經濟仍居主導地位2.1913年初,在國民黨選舉獲勝后,孫中山指出:“本黨今即得占優勝地位,第一應研究者,即為政黨內閣問題?!钡?0世紀20年代孫中山又強調:“俄國完全以黨治國,比英、美、法之政黨,握權更進一步”“可為我們模范”。由此可知,孫中山思想的轉變( )A.鑒于政黨政治受挫的現實 B.說明其轉向社會主義探索C.拋棄了資產階級政治立場 D.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3. 陳獨秀稱五四新文化運動為國民“最后之覺悟”,又說“欲圖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國民性質行為之改善”。在陳獨秀看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題是( )A.倡導思想變革以改造中國社會 B.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專制C.提升國民素質以改變中國習俗 D.宣傳社會主義以推動政治變革4、表1是1916年華商、外商煤礦數量占比統計表,據此可知當時中國( )年產量(萬噸) ≧100 10—99 1—9 ≦1外商(%) 100 88.5 41.5 0華商(%) 0 11.5 58.5 100表1A.民族工業發展緩慢 B.華商難以抵制外商排擠C.礦產資源遭到破壞 D.自然經濟占據絕對優勢5、1912年初,南京臨時政府發布政令,革除歷代官廳“大人”“老爺”等稱呼。但同年6月的《申報》載:“公堂會審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辈牧峡梢哉f明(?。?br/>A.民國依然沿用清朝的審判制度 B.臨時政府政令不為民眾所知曉C.司法部門不執行民國政府政令 D.舊的習慣、傳統依然根深蒂固【達標檢測】完成優化設計練習冊116-117頁隨堂鞏固訓練7道選擇題【知識框架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