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六單元 化學與社會發展第一節 化學與能源開發清潔高效的氫能1.目前,人類應用最廣泛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等______再生的化石燃料。2.目前,我們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煤石油天然氣不可太陽能核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知識講解新能源的兩要素:一是蘊藏豐富,不會枯竭;二是安全、干凈,不會威脅人類健康,也不會破壞環境。3._____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其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點是制取成本_____,貯存和運輸不_____。4.最理想的制氫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氫能原料資源豐富熱值高無污染太高方便太陽能分解水應用廣泛的化學電池1.電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點,在現代社會的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2.化學電池是一種將_____能轉化為___能的裝置。3.通過化學反應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_____、_____、_____等。體積小電容量大移動方便化學電電能光能熱能廢棄電池的危害電池中含有汞、鉛、鎘等重金屬,如隨意丟棄,這些重金屬會逐漸滲到土壤和水中,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清潔高效的氫能典例1 [2021·鹽城]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范裝置的工作原理是①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 ②電解水獲得H2 ③H2與CO2反應合成綠色液態燃料CH3OH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典例分析A.太陽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C.電解水反應屬于分解反應D.該裝置能捕獲并資源化利用CO2思路導析⊙根據工作原理分析解答。解題過程⊙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A錯誤。H2燃燒生成水熱值高、無污染,是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B正確。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屬于分解反應,C正確。該裝置能捕獲并資源化利用CO2生成CH3OH,D正確。答案⊙A變式1 [江西中考]下列關于液氫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A.熱值高,推力大B.反應方程式是2H2+O2 2H2OC.綠色無污染D.貯存、運輸和加注都容易1111化學電池典例2 [2021·海南]化學變化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如圖為氫氧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氫氣是未來最理想的綠色能源B.任何條件下都可實現物質或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C.氫氣燃燒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熱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D.氫氧燃料電池把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思路導析⊙根據氫氧電池的工作原理、反應后的產物等分析解答。答案⊙B變式2 燃料電池汽車是指以可燃物與助燃劑為原料,在電池裝置中反應產生直流電,依靠電機驅動的汽車。某氫氧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氫氧燃料電池發生的反應與電解水相同B.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質量比為2∶1C.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環保型電池D.該電池的燃料氫氣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易于儲存能量轉化典例3 人類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來自化學反應。下列變化中實現了由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是( )A.利用電熱器取暖B.發電廠利用水力發電C.在手電筒中使用干電池D.利用蠟燭照明C變式3 下列能量的轉化過程中,由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是( )A.干電池放電B.風力發電C.水力發電D.太陽能發電1.第24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為落實“綠色冬奧”的理念,冬奧會上使用的主火炬燃料從環保的角度考慮,最理想的是( )A.氫氣B.天然氣C.酒精D.汽油隨堂練習2.電池污染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科研人員發明了環保電池。下列屬于環保電池的是( )A.鋅錳干電池B.鉛酸電池C.太陽能電池D.鋰電池3.能源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能量變化最終轉變為化學能的是( )A.手機充電 B.電扇旋轉C.冰箱制冷 D.揚帆起航4.化學反應不僅生成了新物質,還伴隨著能量變化。下列事例中通過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的是( )5.[2021·益陽改編]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液氫和液氧反應吸收熱量B.液氫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空氣C.液氫貯存、運輸都容易D.氫氣液化過程中,分子之間的間距不變6.2022年2月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我國北京和張家口舉辦。奧運火炬首次采用了氫燃料,奧運服務用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占比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大力發展氫能源符合低碳環保理念B.太陽能、核能、煤炭都屬于清潔能源C.氫能源汽車不屬于新能源汽車D.火炬用氫燃料,主要是因為氫燃料更安全7.氫氣是一種新能源和工業原料,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能是一種理想途徑。某種光分解水的過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轉化中循環利用的物質有H2和O2B.該過程涉及的能量轉化是太陽能轉化為電能C.光分解水的過程屬于復分解反應D.與電解水相比,該方法的優點是節約能源8.下列做法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A.開發和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C.植樹造林,增加植被面積D.研發新工藝,將CO2轉化為化工產品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