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學習目標】1、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2、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意義;認識紅軍長征的意義。【重點難點】1、重點:“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及實踐、紅軍長征2、難點:多角度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課前預習案】閱讀教材第一目,繪制簡易時間軸,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統治狀況。閱讀第二目,①繪制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的簡易時間軸。②請認真閱讀并圈畫關鍵詞,理清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之間的邏輯關系。事件 時間 地點 經過(內容) 意義南昌起義 1927.8.1 周恩來、賀龍等領導起義軍占領南昌城,后南下廣東,遭敵人圍攻而失敗。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八七會議 1927.8.7 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會議給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秋收起義 1927.9 毛澤東等領導起義軍進攻長沙受挫,后改向山區進軍。 為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揭開了序幕。閱讀第三目,概括紅軍長征的原因,據132頁《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簡述紅軍長征的歷程,并在下圖中有重點標注。4.結合所學,敘述一個長征小故事。【課中案】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927--1937)材料一 第一條 中華民國于訓政時期開始,由中國國民黨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第二條 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時,以政權付托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之。---國民黨《訓政綱領》材料二 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人,中共黨員2.6萬人。---《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材料三注釋:官僚資本是指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在中國的通俗名稱。1927年以后,蔣、宋、孔、陳四大家族,通過軍事行動而掌握國家政權,利用政權而掌握國家財政,利用財政手段進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壟斷,利用金融優勢地位建立商業壟斷和吞并私人資本主義工業。任務一:請據史料指出南京國民政府的救亡道路。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材料四 材料五 因為有了白色政權間的長期的分裂和戰爭,便給了一種條件,使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區域,能夠在四圍白色政權包圍的中間發生和堅持下來…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地存在的地方…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摘編自毛澤東1930年1月《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材料六 第一因為地理環境關系,贛南位于贛江上游,地勢高峻,山嶺重迭,交通極為不便,這是打出沒無定的游擊戰最理想的地帶…贛南雖然山多,但因侵蝕年久,山間溪谷,多沖積成局部平原,頗適宜于耕種。---《陳誠(中國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先生回憶錄—國共戰爭》任務二:①請據上述史料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走向農村?任務二:②農村的革命星火是否可以燎原?請以此為研究主題,可選擇哪三則史料?分別說明你的理由。材料一 書寫在戰士們背包(包袱皮)上的“六項注意”,內容節選為: ③買賣公平; ④言語和氣;⑤借東西要還; ⑥損壞東西要賠。注釋:1928年下旬,毛澤東在桂東沙田向工農革命軍部隊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三大紀律為:①行動聽指揮;②不拿群眾一個紅薯; ③打土豪要歸公。---現藏于《三大紀律 六項注意》頒布舊址紀念館(湖南)材料二 我們的戰術就是游擊的戰術。大要說來是: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1929年4月5日毛澤東在瑞金起草的《前委致中央的信》材料三 1929年12月,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即“古田會議”。會議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上)》130頁歷史縱橫材料四 臨時中央政府頒布120多部法律、法令,初步建立起具有鮮明階級性和時代特征的法律體系。其中,1932年2月,就開始在蘇區的各級政府、各單位,各村、街道和路口的顯眼處,設置“控告箱”。1933年12月,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訓令,嚴肅查處腐敗案件;1934年,建立審計監督制度,在規范財政財務收支、查處貪污浪費、促進廉政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材料五 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 材料六 革命根據地農民獲得的土地分配證【知識框架】請用思維導圖建構本課的邏輯體系。【課后鞏固案】1.1928年,國民政府通過《海關進口稅則》,把進口貨物分為七類,其稅率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進口貨物分為十二類,最高稅逐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稅率提高到80%。關稅也由1913年占財政總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這表明當時( )A.列強擴大商品輸出以搶占國內市場 B.中國與世界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C.民族工業的發展環境得到一定改善 D.關稅自主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2.左表是1913-1929年中國關稅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B.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漲C.南京國民政府的改訂新約運動D.一戰后列強對華商品輸出增加3.毛澤東給黨中央的一封信中提到:“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分析它發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國有買辦豪紳階級間的不斷的分裂和戰爭。”毛澤東意在強調( )A.軍閥割據的必然性 B.工農武裝割據的可行性C.紅軍長征的迫切性 D.南京國民政府黑暗統治4.土地革命時期的紅色文物在湖南東部、江西中南部、福建西部密集程度高,主要分布于山區和高原地區,以及河流湖泊附近。這些分布區域可用于佐證 ( )A.工農武裝割據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B.紅軍戰略轉移條件已經成熟C.紅軍長征過程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D.中國革命性質發生根本轉變長征中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地點位是又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9.“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這表明( )A.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農村 B.堅定的信念是長征勝利的保證C.中國共產覺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D.黨內要根除“左”的錯誤10.蕭克在《紅二、六軍團長征記》中回憶:“南渡漫水后我們邊走邊打邊宣傳,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籌糧籌款團結和發動群眾等方面,紅車的官傳工作也做到了深入人心。可以說在長征途中,哪里有紅車,哪里就有紅車的演講聲和歌聲。紅軍的這一做法( )A.旨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表明中共的工作重點轉向改善民生C.推動了人民軍隊的創建 D.佐證長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