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學習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的成就,認識其對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推動作用;(2)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中古西歐文化的成就,認識其對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推動作用;(3)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拜占庭、俄羅斯文化的成就,認識其對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推動作用。知識梳理一、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一)古希臘文化1.“古典時代”:古代希臘的中心區(qū)域在巴爾干半島南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被稱作古代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這是古代希臘文化高度發(fā)展的時期。(一)古希臘文化2.成就:(1)古希臘哲學:①產生原因:希臘人對宇宙起源和人生意義等自然與社會問題的知識追求。②特點: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和解釋世界。②代表:“三大哲人”A.蘇格拉底:致力于探討人生哲理和社會倫理,他用對話形式提出的哲學思想由其學生記錄下來。B.柏拉圖:創(chuàng)建的“學園”將哲學和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幾何學發(fā)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奠定了基礎。C.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tǒng)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1)智者學派的產生(思想主張及評價)基本主張:(1)特別強調人的價值,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論斷;(2)反對對神和自然的迷信,反對舊制度、法律、道德對人的約束,強調人的需求和自由。評價:積極意義: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標準,肯定人的價值,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體現(xiàn)了西方人文主義的本質。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對人行為的約束力,過分強調個人的感覺,忽視了公共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蘇格拉底背景:(1)智者學派重視人的作用,但忽視道德;雅典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2)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帶來政治腐敗和社會動亂。(3)希望重建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主張:(1)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2)強調知識的作用,把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認為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主張“知識即美德”影響:(1)蘇格拉底發(fā)展起一套辯證科學,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2)他崇尚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對后世西方哲學產生深遠影響。柏拉圖——“理念論”和理想國主張:(1)“理念”是萬物的本原。目的:拯救現(xiàn)實世界(2)建立“理想國”。反對現(xiàn)實世界中的民主制度,主張建立一個由哲人王統(tǒng)治的國家。影響:批判雅典過于泛濫的民主制度,認為在一個理性王國中,最具有智慧的人才有資格出任統(tǒng)治者;關注人類社會,鼓勵人們獨立思考,為理性主義奠定基礎。亞里士多德思想觀點:(1)強調在整個自然中,人類是最高級的(2)強調獨立思考(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3)自然界是客觀的。貢獻: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影響:(1)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tǒng)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2)為現(xiàn)代許多科學門類奠定了基礎,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地位古希臘最博學的人——恩格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希臘古典文化集大成者;多學科體系創(chuàng)立者。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共同點(1)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柏拉圖師從蘇格拉底,曾經外出游歷,廣泛考察各地政治、經濟、法律等;亞里士多德師從柏拉圖,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2)都創(chuàng)立學園:柏拉圖在雅典創(chuàng)立阿卡德米亞學園,亞里士多德建立了呂克昂學園。(3)都促進了古典哲學的發(fā)展,都對世界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柏拉圖的《理想國》和理念論,對后世影響深遠;亞里士多德影響西方世界哲學的發(fā)展。古希臘的人文精神對近代思想解放運動產生了什么影響古希臘人文精神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它為歐洲近代人文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歐洲近代文明的開始正是借助古代希臘的人文主義而興起的,即所謂的歐洲文藝復興。(2)古希臘文學①《荷馬史詩》:早期代表是《荷馬史詩》,史詩中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為后世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②戲劇:悲劇和喜劇是這一時期戲劇的杰出代表。(3)古希臘的人物雕塑和建筑藝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①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擲鐵餅者》。②建筑:雅典衛(wèi)城的帕特農神廟則。(4)古希臘史學:是歐洲史學的源頭。①希羅多德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敘事體的撰史體裁,②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是西方史學的經典之作古希臘在眾多文化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的原因(1)古希臘的海洋自然地理環(huán)境推動海外貿易和殖民活動的發(fā)展,古代希臘工商業(yè)經濟繁榮。(2)比較民主的城邦制度為其提供了寬松的環(huán)境。(3)從周邊國家汲取了許多優(yōu)秀文化成果。(4)古希臘各城邦執(zhí)政者高度重視文化教育。(5)許多名流學者定居雅典,傳播學術和思想。古羅馬文化1.法律:⑴《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①地位: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②內容:包括債務法、繼承法、婚姻法以及訴訟程序等多個方面。③評價:A.雖然內容以維護貴族和富人的財產利益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貴族濫用權力,規(guī)范了社會契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為后來陸續(xù)頒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礎。B.羅馬法體系適應了當時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對后世歐洲國家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2.文學:盧克菜修、西塞羅和維吉爾是古羅馬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3.史學:李維的《羅馬史》和塔西佗的《編年史》代表了古羅馬史學的最高成就。4.建筑:萬神殿、大競技場等5.歷法:凱撒時期制定的儒略歷后經修訂成為世界通用的公歷二、中古西歐文化(一)形成背景:1.西羅馬帝國滅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地區(qū)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等封建國家。2.496年,法蘭克國王克洛維皈依基督教,賦予基督教會多項特權。3.756年,國王丕平把羅馬周圍地區(qū)交給教皇統(tǒng)治,建立“教皇國”并使教會介入世俗權力。4.歐洲逐漸形成了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競爭共存。(二)特征:1.中古西歐文化表現(xiàn)出明顯的宗教特征,西歐成為基督教文化的核心。2.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相互利用、競爭共存。3.基督教信仰成為西歐地區(qū)普遍的文化符號。4..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三)基督教和封建制度對中古西歐文化的影響:1.載體:《圣經》以及研究教義的神學。2.神學家的作用:神學家用形式邏輯論證基督教教義,維護基督教會和封建主的統(tǒng)治。他們的思維方式源自古希臘哲學,對西歐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產生了很大影響。3.文學(1)圣經文學:《圣經》中的歷史傳說和神話為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多素材。(2)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時代和城市復興時期的社會生活。(四)中古西歐文化的評價中古西歐文化受到教會控制,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少有科學成就,但它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哲學、法律和科學知識傳統(tǒng),融合了西歐地區(qū)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為后來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三、拜占庭、俄羅斯文化(一)拜占庭文化1.背景:(1)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基督教也隨之分裂;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為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2)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2.拜占庭文化的表現(xiàn)(1)法律: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為傳承羅馬法作出了貢獻,對歐洲的法學思想和法制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是拜占庭文化的標志性成就。(2)保存了大量希臘古典書籍。(3)建筑和雕塑藝術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遺產并有所發(fā)展。(二)俄羅斯文化1.特點(1)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響。(2)屬于基督教文化圈:10世紀中葉,基輔羅斯的統(tǒng)治者在與拜占庭帝國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輔羅斯進入基督教文化圈。2.成就:史詩《伊戈爾遠征記》創(chuàng)作于12世紀,是基輔羅斯時期最杰出的文學作品。拜占庭、俄羅斯文化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1.聯(lián)系:俄羅斯文化是對拜占庭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它們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的中心轉移到俄羅斯。對俄羅斯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區(qū)別:俄羅斯的東正教文化在自主發(fā)展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地域和民族特色(1)地位上:作為專制君主統(tǒng)治國家的工具,與沙皇政權的結合更為緊密。(2)法律上:1649年《法律大全》確立了國家農奴制(3)宗教建筑上:圓頂多塔的建筑風格與拜占庭穹頂風格和西歐哥特式建筑不同一、選擇題1.“哲學”一詞來源于希臘文,意味“愛智慧”。以下古希臘歷史文化名人中屬于哲學家的是( )A. 伯里克利 B. 柏拉圖 C. 希羅多德 D. 埃斯庫羅斯【答案】B【解析】柏拉圖是古希臘哲學家,故B項符合題意; ACD三項人物都不是哲學家。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柏拉圖的身份,解答此題只需知道柏拉圖是古希臘哲學家即可。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柏拉圖的了解,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基礎題,難度不大。2.佛羅倫薩大教堂是13世紀末行會從貴族手中奪權后建造的,可以同時容納三萬人從事宗教活動。萬神殿的圓頂在外觀上半露半掩,但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圓頂使用了鼓座,把穹頂全部表現(xiàn)出來,在其正中央有希臘式的塔亭,這在西歐是前無古人的。天主教會把圓頂看作異教廟宇的形制,嚴加排斥,而工匠們競置教會的戒律于不顧。據此可知()①大圓頂融古希臘與羅馬建筑文化于一體②文藝復興從質樸走向高雅和精致③佛羅倫薩大教堂的修建彰顯了獨創(chuàng)和進取精神④佛羅倫薩大教堂具有社會服務功能和政治紀念價值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古羅馬歷史遺產,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②依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發(fā)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與題干時間不符,而且在題干中也沒有體現(xiàn),故②錯誤。①③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項均符合題意,故①③④正確。故選C。3.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時期新思潮的著名領袖人物。蘇格拉底把“認識你自己”作為行動指南;柏拉圖主張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該由“哲學王”來擔任;亞里士多德則強調人要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三位思想家()A. 促使人們既為自己也為社會去思考行動準則B. 從個人的角度和利益出發(fā),傾向于主觀主義C. 試圖通過研究物質世界來探索新的真理體系D. 旨在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外在的絕對權威【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A.題干“蘇格拉底把'認識你自己'作為行動指南;柏拉圖主張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該由'哲學王'來擔任;亞里士多德則強調人要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說明三位思想家都在思考個人和社會的行動準則,故A正確。B.該項描述的是智者運動,故B錯誤。C.該項強調探究物質世界,柏拉圖的理念論與此不符,故C錯誤。D.該項符合蘇格拉底的觀點而不是三位思想家的共同點,故D錯誤。故選A。4.古希臘《荷馬史詩》中記載了在遠古時期,希臘人在諸神的支持下,憑借智慧最終攻克了特洛伊城,19世紀考古學家在土耳其發(fā)據出了古特洛伊城的遭址及其在公元前12世紀遭受戰(zhàn)爭的痕跡。根據這一考古結果,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A. 古希臘主流思潮仍是神靈崇拜 B. 古特洛伊城遭遇過戰(zhàn)爭破壞C. 荷馬史詩的描述屬于歷史紀實 D. 考古結果最能反映歷史真實【答案】B【解析】從特洛伊城的考古結果中無法看到希臘主流思想,排除A;考古結果發(fā)現(xiàn)了轉洛伊城遭受戰(zhàn)爭的痕跡,可以推測特洛伊城遭遇過戰(zhàn)爭破壞,B正確;荷馬史詩帶有強烈的文學色彩,并非歷史紀實,C錯誤;D項表述過于絕對。故選:B。本題考查的是古希臘文明,解答的關鍵信息是“在公元前12世紀遭受戰(zhàn)爭的痕跡”。本題考查了古希臘文明,考查了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西塞羅說,他那時的青少年都把《十二銅表法》當作課本來背誦。自《十二銅表法》公布后的近千年,羅馬統(tǒng)治者從來都沒有以明文廢止它。對此合理的解釋是《十二銅表法》()A. 在羅馬法律體系中起著基礎性作用B. 是以往羅馬習慣法的匯編C. 是一部十分完備和先進的成文法D. 滲透了西塞羅自然法理念【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