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備課學案(含答案)-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備課學案(含答案)-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

資源簡介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預習導學————
學習目標
(1)借助教材搭建時空框架,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激發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識的歷史作用
(2)借助史料閱讀,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殖民主義予以致命打擊的歷史作用,并在探討世界殖民體系解體的原因中認識唯物史觀“歷史發展是歷史趨勢與人為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的論斷
(3)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存在為人類文化交流提供契機、促進文化在重構中走向完善的歷史作用
知識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1、背景:
①一戰前,東歐和東南歐被壓迫民族已經有民族獨立的愿望和行動。
②一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和西亞北非各地。
③戰爭后期,四大帝國解體,誕生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
④在幫助宗主國作戰并取得勝利的過程中,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民族獨立斗爭的武器。
表現:
(1)原因:
①受社會主義革命的推動和影響。
②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都有較大發展。
③西方帝國主義的整體力量受到削弱。
④列強與亞非人民之間的矛盾激化。
(2)具體表現:
亞洲
①中國:黎和會上收回山東主權的外交努力失敗,促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猛醒,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變化,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標志,從此一直領導著中國革命的進程。
②法屬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國參加共產黨,轉向了以民族解放斗爭來爭取國家獨立。
③印度: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0—1922年)持續開展,尼赫魯更加明確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并為之奮斗。
其他地區:
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推進民主的進步運動。
3.影響:
形成了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影響國際秩序;
歐洲所代表的殖民主義勢力不斷遭到沖擊,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
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的特點
(1)在地區上具有普遍性
(2)運動領導具有更高的層次性
(3)參加者具有廣泛性
(4)民族自決原則成為各國斗爭的普遍所求
(5)運動具有持續性
(6)呈現不平衡性
(7)影響更加深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既給人類文明帶來極大的破壞,也為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創造了條件:
(1)國際上:①二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確定了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
②聯合國支持非殖民化,使亞非拉爭取民族獨立獲得一定的國際支持。
(2)殖民國:殖民主義衰落
①戰后世界各國都受到重創,殖民國家對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
②殖民宗主國內部的反殖因素發展,一些西方進步人士抨擊殖民制度
(3)殖民地:
①二戰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戰爭,使殖民地人民積累了斗爭經驗,強化了民族民主意識。
②二戰期間,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經濟的發展;
(4)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2、表現:
①朝鮮獲得獨立,中國收回臺灣。
②印度獨立,印巴分治;英帝國迅速解體。
③1962年,法國總統戴高樂簽署《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
3、意義:
二戰后,構建了幾個世紀之久的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
(最終瓦解的標志:1990年,納米比亞獲得獨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形成了當地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
2.代表性國家:
印度:
特點:現代化文化呈現多樣化
具體表現:
政治體制:中央與地方分享權力,采取宗教與政治分離政策
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
注重發揚傳統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此外,歷史傳統中的種姓因素仍然影響著政治與社會生活。
新加坡、韓國:
特點: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
具體表現:
①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如寬容和諧、勤儉節約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競爭意識等
埃及:
特點: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和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國,進一步消除殖民主義影響,復興民族文化
具體表現:
①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諸多名勝古跡對現代埃及的建筑和藝術等產生很大影響
怎樣理解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
(1)這種文化復興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民族國家的獨立為前提的。
(2)明顯具有多樣性的特征。
例如,印度文化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
(3)都非常注重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如獨立后的印度注重發揚傳統文化,崇尚甘地精神,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當堂達標
一、選擇題
1.第一次世界大戰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具體表現在( )
①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等四大帝國紛紛解體
②誕生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國家
③英帝國疆域內的各自治領的離心力日益加強
④埃及、巴拿馬分別收回蘇伊士、巴拿馬運河主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2.《新全球史》說:“哲學家羅素評論道,英國人一般是贊成戰爭的,法國作家阿蘭-福尼爾指出:‘戰爭是美好的、正義的和偉大的。’當歐洲國家的政府正式宣戰后,首都人們在街頭跳舞……”。該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各國民族主義在推動一戰爆發中起了重要作用
B. 歐洲民眾對戰爭及戰爭勝利充滿信心和期待
C. 英法老牌殖民帝國的殖民主義是一戰爆發根源
D. 各國民眾對二戰的殘酷性和長期性認識不清
【答案】A
3.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認為,爭取權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對罪惡的消極的不抵抗”,而是“對罪惡的積極的非暴力抵抗”。下列歷史人物與馬丁·路德·金主張類似的是( )
A.華盛頓 B.孫中山
C.凱末爾 D.甘地
【答案】D
4.20世紀40年代,蔣介石在一次國際會議召開之后的日記中寫到:“以政治收獲為第一,軍事次之,經濟又次之,然皆獲得相當成就。……(中國)軍民精神為之一振,此乃為國家百年來外交之最大成功,是卅年來苦斗之初效也。”下列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
A. 這次會議是近代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
B. “政治收獲”是指中國收復領土的神圣權力得到國際公認
C. “卅年來苦斗”與甲午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密切關系
D. 中國“軍民精神為之一振”是因為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答案】D
5.1960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必須制止一切針對附屬國人民的武裝行動和鎮壓措施,使他們能夠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們實現完全獨立的權利”;“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個國家的團結和破壞其領土完整的企圖,均與《聯合國憲章》的目的和原則相違背”。沒有國家對該決議投反對票,澳大利亞、比利時、法國、英國、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美國投票棄權。該決議( )
①推動大部分殖民地擺脫了西方國家的控制②重申了大小國家之間享有平等權利的信念
③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④在和平共處原則基礎上加強亞非團結一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文登市| 武隆县| 恭城| 昌邑市| 贞丰县| 兰溪市| 柳河县| 田东县| 鲁山县| 神木县| 都匀市| 视频| 大冶市| 康乐县| 宁武县| 定远县| 威远县| 大名县| 昔阳县| 读书| 衡东县| 临沂市| 济宁市| 黄石市| 赣州市| 定兴县| 尼玛县| 荔浦县| 民县| 安庆市| 镇安县| 会昌县| 大埔区| 牡丹江市| 湖北省| 孝昌县| 台江县| 上思县| 获嘉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