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同步備課學案(含答案)-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同步備課學案(含答案)-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

資源簡介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預習導學————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及各國文化遺產具有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2)梳理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理解文化遺產保護遇到的困境,體會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對非遺保護能夠做出理性評價,處理好現實存在的問題;
(3)歸納總結《世界遺產公約》制定的背景、經過,認識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貢獻;
(4)概括各國的歷史文化遺跡與文化遺產,深刻認識文化遺產保護任重道遠;
(5)針對本課內容,引導學生學生生成多角度的思維導圖。
知識梳理
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一)保護原因:
1、文化遺產的價值
A、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B、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
C、是歷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資源
2、文化遺產不斷遭到破壞:自然災害、戰爭、工業化、城市化
(二)文化遺產保護的措施:
1.古代世界保護的措施。
(1)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和教會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
(2)中國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和民間收藏家十分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
(3)中國形成了專門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
2.現代文化遺產立法保護
(1)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
(2)1964年,通過《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這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意義。
3.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
時期 措施
清政府 1906年,清政府頒布《保護古物推廣辦法》
南京國民政府 1930年,設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①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 ②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0處,到2013年已公布7批,總數為4296處 ③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
《世界遺產公約》
《世界遺產公約》概況
背景:
(1)文化遺產受到威脅(2)文物保護及研究的傳統——文物收藏、國家立法
(3)文化遺產保護需要國際合作
時間: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
目的: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
地位:是目前擁有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
類型: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
意義:《世界遺產公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
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
實踐:1978年,確定的首批12處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79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存在嚴重威脅的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2.非物質文化遺產
(1)提出:
1998年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
立法: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2)意義:
完善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表明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
3.中國保護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1)措施:
①先后加入《世界遺產公約》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②2006年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③2011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意義:
②通過申遺等舉措,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
②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
保護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
(1)非物質文化承載著民族歷史和傳統文化,有助于加強對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認識。
(2)對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
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
1.代表性文化遺產:
(1)古代文明遺跡代表:
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2)近代文化遺產代表:
佛羅倫薩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
(3)中國文化遺產代表:
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泰山。
2.中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地位: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如何正確看待申遺熱
1、申遺熱是自然和文化保護意識的覺醒,是國家榮譽和國家利益的覺醒。
2、“世界文化遺產”的真正內涵?它不是商品,不是某一地方換取經濟利益的專屬品,而是屬于全人類的共同財產。我們只有不再將“申遺”看成是搞旅游開發,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才能真正得以體現。
3、“申遺”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文物保護工作的告一段落,而意味著遺產保護更大責任的開始。
4、世遺設立有“初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遺產名錄的目的是保護瀕危遺產,文化精神功能是其主要屬性,旅游只是附帶功能。若違反規定搞過度旅游開發,將黃牌警告,直至取消世遺稱號。
當堂達標
一、選擇題
1.羅馬帝國的邊界是英國和德國共同申請的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英國的哈德良長城首先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5年增加了德國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墻,2008年增加了英國安東尼長城。這一文化遺產見證了(  )
A. 英德兩國社會轉型 B. 英德兩國世代友好
C. 羅馬帝國的擴張 D. 羅馬外貿的興盛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的歷史學科素養。題干材料的內容關于文化遺產“羅馬帝國邊界”的相關問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緊扣題干材料要求,旨在訓練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哈德良長城位于英國的不列顛島上,是羅馬帝國在占領不列顛時修建的,從建成后到棄守,它一直是羅馬帝國的西北邊界;德國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墻是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內修建的一段邊境防御工事;英國安東尼長城也是羅馬人在英國修筑的邊境城墻,因此材料所述的文化遺產見證了 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征服,故C選項的表述正確;題干材料所述的英國哈德良長城、安東尼長城及德國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墻與英德兩國社會轉型無關,故A選項的表述錯誤;題干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羅馬帝國的擴張,沒有體現英德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故B選項的表述錯誤;題干材料所述的英國哈德良長城、安東尼長城及德國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墻主要見證了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征服,與羅馬奧外貿無關,故D選項的表述錯誤。綜上可知,排除A、B、D三項,本題答案為C項。
2.中國境內各民族既是中華文明的創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傳播者。以氣貫蒼穹之勢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達拉宮,以其藏漢合璧的風格有力地佐證了民族團結協作的精神。下列項中能夠反映這一精神的是(  )
A.因地制宜,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B.鮮明的紅白色彩與高低錯落的布局和諧組合
C.木雕伏獸與人面獅身巧妙融合
D.木石結構的碉樓建筑與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機結合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題干材料的內容關于布達拉宮的藏漢合壁風格,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依據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主要訓練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運用和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依據題干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布達拉宮采用的“木石結構的碉樓建筑”屬于藏地建筑風格,而“藻井、斗拱”是漢族建筑風格,兩者的結合體現了“藏漢合璧的風風格有力地佐證了民族團結協作的精神”,故選D項;因地制宜,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不能體現出“藏漢合璧”特征,排除A項;“鮮明的紅白色彩與高低錯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藏漢合璧”,排除B項;布達拉宮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富有尼泊爾和印度的藝術特色,不是漢族建筑風格,排除C項。綜上可知,排除A、B、C三項,本題答案為D項。
3.有《清宮詞》寫道:“殿(仁壽殿)西船隖(塢)對山椒(山巔),畫鹢飛輪似御飆。萬炬通明傳電汽,春波瀲滟繡漪橋。”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該詞作于乾隆年間 ②詞中的“山”系指萬壽山
③詞中所狀景物系頤和園昆明湖區 ④詞中所狀景物位于頤和園生活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題干材料的內容關于頤和園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并進行歸納總結,學生要有較強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萬炬通明傳電汽”,電力的廣泛使用始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故①的表述錯誤;根據題干材料“殿(仁壽殿)西船隖(塢)對山椒(山巔)”,頤和園有船塢,與萬壽山相對,故②的表述正確;根據題干材料“萬炬通明傳電汽”,昆明湖中始置小輪舟二艘,后于園外東南隅設電汽房,專司園中電燈,故③的表述正確;根據材料“春波瀲滟繡漪橋”,描寫的是頤和園昆明湖區,故④的表述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綜上可知,排除A、C、D三項,本題答案為B項。
4.“如何讓我們的遺產有生命地鮮活地傳下去,而不是僅僅是標本和遺跡?”面對這一問題的追問,相應的措施是(  )
A.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B. 反對對這類遺產本身及其周圍的環境作任何的改動
C. 將導致價值喪失的世界遺產取消其世界遺產的資格
D. 把增加資金投入作為解決該問題的根本手段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題干材料的內容關于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緊扣題干材料要求“如何讓我們的遺產有生命地鮮活地傳下去,而不是僅僅是標本和遺跡?”,旨在訓練學生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題干材料和所學史實可知,要讓我們的遺產有生命地鮮活地傳下去就必須加強保護,所以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是符合題意的,故A選項是符合題意,正確;反對作任何的改動、取消其世界遺產的資格的說法均過于絕對,所以選項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增加資金投入并非解決該問題的根本手段,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項。綜上可知,排除B、C、D三項,本題答案為A項。
5.人類文明的時空創造,歷經歲月的沖刷,留下星羅棋布的文化遺跡。觀察右圖,對圖中所示地點的文化遺跡,標注正確的是(  )
A.①—德爾菲遺址 B.②—雅典衛城遺址
C.③—奧林匹亞遺址 D.④—亞里土多德誕生地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題干材料的內容關于巴爾干半島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識讀圖片信息,旨在訓練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運用能力和圖片信息的解讀能力。根據題干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為亞里土多德誕生地,故A項的對應錯誤;②為德爾菲遺址,故B項的對應錯誤;③為奧林匹亞遺址,故C項的對應正確;④為雅典衛城遺址,故D項的對應錯誤。綜上可知,排除A、B、D三項,本題答案為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肃南| 烟台市| 怀仁县| 淄博市| 乌鲁木齐市| 鄱阳县| 十堰市| 甘德县| 封丘县| 南投县| 通辽市| 华亭县| 仪陇县| 遵义县| 玉龙| 体育| 嘉峪关市| 淮北市| 内乡县| 灵川县| 昂仁县| 门源| 谢通门县| 噶尔县| 伊宁县| 巴南区| 平度市| 顺昌县| 文水县| 崇文区| 富顺县| 溧阳市| 邻水| 崇明县| 昆山市| 宝山区| 南充市| 锦屏县| 青神县|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