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預習導學————學習目標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2)通過了解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知識梳理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1.工業革命前的近代世界貿易(1)15世紀之前:世界貿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2)15世紀之后工業革命前:①背景:新航路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隨之擴展。②表現:a.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如咖啡、煙草、可可等出現在歐洲市場,歐洲的產品開始在美洲市場銷售;b.股份公司出現和發展,如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等。③影響:客觀上推動了洲際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5世紀之前的世界貿易不具有全球化意義的原因(1)15世紀之前的海運尚不具備大規模、遠距離和安全廉價的運輸能力。(2)雖然已經有一些以海上貿易為基礎的地區性市場貿易網絡建立起來,但是這種連接相當松散,尚未能將世界主要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3)當時生產力水平較低,人們缺乏溝通的技術,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受到很大的限制。(4)地理環境的阻隔。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的世界貿易(15世紀——18世紀70年代)概述這一時期的國際貿易的特點:①對外貿易和軍事征服相結合,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②對外貿易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原始資本積累。③世界市場初步形成。2.工業革命后的近代世界貿易(1)原因:工業革命后,歐美國家需要尋求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2)表現:①形成了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②快速的交通工具將工業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地。(3)影響:世界貿易額劇增3.戰后的現代世界貿易(1)背景:①20世紀上半期的兩次世界大戰影響了世界貿易的發展。②戰后因冷戰的發生,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受到極大影響。③戰后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以及各國圍繞貿易、關稅的談判,推動著世界貿易的發展。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冷戰的結束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世界貿易突飛猛進。(2)表現:①世界貿易的發展:從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貿易出口總值從約610億美元增加到61 328億美元,增長約100倍。②生產國際分工的發展: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一些產品往往由眾多國家的公司合作完成。戰后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1)世界經濟聯系大大加強,國際貿易以超越物質生產發展的速度迅猛增加,達到空前水平。(2)國際資本貿易空前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聯系加強的重要表現。(3)世界經濟聯系的內容發生較大變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出現新特點。(4)世界經濟聯系形式日益多樣化。(5)地區貿易發展不平衡不僅表現為區域貿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現為發達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加強。(6)世界經濟一體化與經濟貿易的區域化、集團化及跨國公司的出現,使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和復雜。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所起的作用(1)跨國公司成為重要的國際生產的組織者。(2)跨國公司成為重要的國際技術轉讓的提供者。(3)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4)跨國公司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5)一些全球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決需要跨國公司的參與。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1、原因:國際貿易的開展;買賣雙方的接觸;商品對文化習俗的傳播。2.文化交流的國際化(1)飲茶風俗的國際化16世紀以前:中國茶主要在中國周邊傳播16世紀以后:中國茶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俄國上流社會把中國的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之間形成了著名的“萬里茶道”英國茶會上主人炫耀中國茶和茶具荷蘭許多富裕家庭設有專門的“茶室”茶文化創新:“日本茶道”、英國“下午茶”茶葉對西方的影響(1)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中國的茶文化對歐美等地的日常飲食文化產生了影響,并引發了歐美大陸的“中國熱”和東方文明在西方的落地生根。(2)茶葉推進了西方社會對中國茶具的使用。(3)茶葉貿易帶去了中國的禮俗、情操、修身、養性等,茶葉被賦予了諸多精神上的內涵,并形成了完整的茶文化體系。(4)伴隨著中西茶葉貿易的進行,在政治、經濟領域引發了一些歷史現象和事件,使得“茶葉的世紀”更加豐富多彩。(2)服飾的國際化①17世紀末,法國傳教士穿著中國服裝參加舞會。②18世紀,法國的服裝設計融入中國的面料、款式和龍鳳花草紋樣等。③20世紀初,法國設計師設計的中國大袍式系列女裝,采用了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④民國早期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3)鐘表傳入中國①16世紀中期,歐洲的鐘表經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②到18世紀,中國進口大量鐘表。一些清朝高官收藏進口鐘表。鐘表在社會中下層逐漸流行,一些公共場所也安裝有鐘表。③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其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4)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等各國文化產品也廣銷世界各地。我們應該怎樣做好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1)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2)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3)作為中學生,應該努力學習,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實質,學會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課堂達標1.下列關于世界市場的形成,表述錯誤的是()A.資本主義萌芽使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B.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得以拓展C.19世紀中后期,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D.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連成一體【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故A項符合題意;B、C、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2.如圖呈現了近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新航路開辟揭開資本原始積累序幕 B.早期殖民擴張促進被殖民地區發展C.工業革命確立了英國對世界的統治 D.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以來,隨著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加之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建立起來,D正確;新航路的開辟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而非揭開序幕,排除A;早期殖民擴張使被殖民地區更加貧窮和落后,排除B;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而非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排除C。故選D。3.1857年,由英國提供資金的美國銀行、鐵路、商業公司的破產,引發了美國各行業的嚴重恐慌,并迅速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引發嚴重的破產浪潮。由此可見()A.世界市場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B.由英國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亟待改革C.英美兩國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系弊大于利D.世界市場的形成不可能一跋而就,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答案】A【解析】材料“由英國提供資金的美國銀行、鐵路、商業公司的破產,引發了美國各行業的嚴重恐慌,并迅速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引發嚴重的破產浪潮”體現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后,世界成為聯系日益密切的整體,經濟危機發生后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產生較大的影響,A選項符合題意;英國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的說法不符合史實,B選項排除;世界政治經濟連為一體是利大于弊的,還是以推動經濟發展為主,C選項排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后,D項的說法與題意主旨不符,D選項排除。4.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競爭力的貨物同中國商人交換,就將美洲殖民地生產的大量白銀運往菲律賓,支付給中國商人。這就是當時著名的中國、菲律賓、西屬美洲殖民地之間以中國商品和美洲白銀為交換的、跨越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大三角貿易。從材料可以推知當時()A.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優勢地位 B.中國白銀大都來自與西班牙貿易C.西班牙經濟發展程度遠低于中國 D.西班牙的貨物質量低劣競爭力低【答案】A【解析】材料“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競爭力的貨物同中國商人交換”,說明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優勢地位,故選A項;材料只反映出中國部分白銀來自西班牙貿易,但無法推斷是大部分,排除B項;材料只反映出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狀況,不能由此推斷出整個經濟發展程度,排除C項;材料現象出現主要原因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而非西班牙貨物的質量問題,排除D項。5.1929年,資本主義陷入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為轉嫁危機,翌年美國提高近900種商品關稅。隨之,25個國家采取報復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國以上。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陷入混亂。為避免新的貿易壁壘,二戰后各國開始協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與程序。此即()A.《布雷頓森林協議》B.《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臨時適用協定書》C.《馬斯特里赫特條約》D.《經濟展望聲明》【答案】B【解析】1947年10月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臨時適用協定書》,旨在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故選B項;《布雷頓森林協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是構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排除A項;1993年11月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標志著歐盟正式誕生,排除C項;《經濟展望聲明》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1993年發表的,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