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人教版)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考點串講】(共150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人教版)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考點串講】(共150張PPT)

資源簡介

(共150張PPT)
人教版 化學
走進化學世界
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
02
01
考情分析
知識導圖
03
知識梳理
04
題型歸納
01
考情分析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是中考常考點。
2.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是中考必考點。
3.教材上的重要實驗如氣密性檢查、過濾、蒸發、濃硫酸的稀釋、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操作步驟和檢驗也是考查的重點。
化學實驗儀器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實驗基本操作
科學探究
目錄
CONTENTS
教材基礎實驗歸納
Changes and Properties of Matter.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01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項目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定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的
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微觀 變化 構成物質的粒子(如分子、原子 等)_________,一般只是粒子間 的_________發生變化 構成物質的分子本身
_____________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
生成其他物質
不變
間隔
發生變化
知識梳理
項目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外觀 現象 一般是物質的_________、 _________發生變化 常伴隨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本質 區別 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聯系 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狀態
形狀
發光
放熱
變色
知識梳理
【知識歸納】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常用關鍵詞
物質 變化 分類 關鍵詞
化學 變化 燃燒類 紙張(或蠟燭、酒精、紅磷等)燃燒、火箭發射、由燃燒引起的爆炸
變質類 發酵、釀酒、發霉、腐爛、食物變質等
銹蝕類 鐵生銹、銅綠的生成等
其他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工業煉鐵、消毒劑消毒等
知識梳理
物質 變化 分類 關鍵詞
物理 變化 形狀變化 破(粉)碎、剪裁、彎曲、榨汁、切成段、織布、鋼錠軋成板等
物態變化 融化、熔化、揮發、蒸發、升華、液化、凝華、凝固等
實驗操作 蒸餾、過濾、溶解、稀釋、沉降等
其他 吸附、燈泡通電發光、海水曬鹽、風力發電等
【點撥】有發光、放熱等現象發生的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不一定。例如燈泡通電,雖然有發光、放熱的現象,但沒有生成新物質,故為物理變化。
知識梳理
2.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概念 物質在_____________中表 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確定 方法 利用化學變化來觀察和測定 直接觀察或用物理方法
內容 可燃性、還原性、腐蝕性、 酸堿性、金屬活動性、穩 定性、氧化性等 顏色、氣味、狀態、硬度、
密度、熔點、沸點、溶解性、
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
延展性等
判斷 依據 這種變化是否需要經過_____________才能表現出來  化學變化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 
知識梳理
3.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知識梳理
【點撥】描述物質性質時,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詞,如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就是鐵的化學性質之一。描述物質變化時,多用“生成了”等詞,如鋼鐵生銹就是描述由鐵生成了鐵銹。
知識梳理
1.【文學常識】(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中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了古人對世界的認識與思考。下列詩句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A.己是懸崖百丈冰
B.白玉為堂金作馬
C.沉舟側畔千帆過
D.山寺桃花始盛開
D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答案】D
【解析】A、己是懸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狀態發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
B、白玉為堂金作馬只是物質形狀發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C、沉舟側畔千帆過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
D、山寺桃花始盛開后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項正確;
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自然現象】(2023年重慶市中考A卷)斗轉星移、日月變換,大自然美麗而神奇。下列自然現象與其他有本質區別的是
A.銅雕銹蝕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C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答案】C
【解析】A. 銅雕銹蝕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 冰雪消融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ABD發生的是化學變化,C發生的是物理變化,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社會生產】(2023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中考一模)據《禮記》記載,西周時期已有相當豐富的釀酒經驗和完整的釀酒技術規程。下列釀酒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A. “糖化”: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
B. “發酵”: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C. “蒸餾”:根據沸點不同分離得到白酒
D. “窖藏”:封存白酒產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質
C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答案】C
【詳解】A、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產生了新物質葡萄糖,化學變化;錯誤;
B、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兩者是不同的物質,酒精是新物質,是化學變化;錯誤;
C、根據沸點不同分離得到白酒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產生,是物理變化;正確;
D、封存白酒產生有醇厚香味的新物質,發生的主要是化學變化;錯誤;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4.【日常生活】(2023年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中考三模)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變化,其中有一種變化與其他三種變化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這種變化是
A. 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球逐漸變小
B. 被雨淋濕的自行車車圈上出現銹漬
C.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現食鹽晶體
D. 水放進冰箱一段時間后結冰
B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答案】B
【詳解】A、樟腦易升華,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球逐漸變小,是因為樟腦升華導致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物理變化;
B、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產生,則自行車車圈生銹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
C、咸菜中析出NaCl晶體,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物理變化;
D、水結成冰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5.【技術工藝】 (2023江蘇無錫中考)“天工開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規律開創物質財富。下列過程中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海水曬鹽 B. 糧食釀酒 C. 燒石成灰 D. 燒窯制磚
A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答案】A
【詳解】A、海水曬鹽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正確;
B、糧食釀酒該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
C、燒石成灰該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錯誤;
D、燒窯制磚該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
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6.(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固體氫氧化鈉在空氣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氣而潮解,還能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①潮解過程是物理變化;②變質過程是化學變化;
③變質過程是物理變化;④潮解過程是化學變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答案】A
【詳解】氫氧化鈉曝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這種現象叫做潮解,潮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二氧化碳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而變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A。
題型歸納
考向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文學知識】(2023年陜西省中考)詩詞凝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下列詩句描寫的變化體現了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D.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C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答案】C
【解析】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描述的是水由液體變成固體冰、雪的過程,沒有生成新物質,不體現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
B、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中的“露”和“霜”分別是物態變化中的液化現象和凝華現象,沒有生成新物質,不體現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
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稈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體現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過程沒有生成新物質,不體現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傳統文化】(2023甘肅金昌中考)中國古籍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可燃性
B.常溫下呈固態
C.難溶于水
D.熔點高
A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答案】A
【詳解】A、可燃性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化學性質;
B、常溫下呈固態是物質的狀態,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
C、難溶于水是物質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
D、熔點高是物質的熔點,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
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3. (2023年北京市中考化學真題 )下列物質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鐵呈固態
B.銅呈紫紅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D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答案】D
【解析】A、鐵呈固態,狀態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B、銅呈紫紅色,顏色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4.(2023年云南省中考)空氣的成分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下列屬于氮氣化學性質的是
A.無色無味
B.難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氣
D.不支持燃燒
D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答案】D
【詳解】A、氮氣無色無味,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B、氮氣難溶于水,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C、氮氣密度略小于空氣,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D、氮氣不支持燃燒,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5.(2023黑龍江綏化中考)下列選項中,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
A.毒性
B.密度
C.溶解性
D.熔點
A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答案】A
【解析】A、毒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符合題意;B、密度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C、溶解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D、熔點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2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2022江蘇無錫中考)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 金剛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石墨具有導電性,可制作鉛筆芯
C. 炭黑具有還原性,可制作墨水
D. 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A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答案】A
【詳解】A、金剛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性質與用途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B、石墨具有導電性能用作電極;石墨質地較軟可制作鉛筆芯,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C、炭黑具有還原性,可用于金屬的冶煉;炭黑性質比較穩定,可制作墨水,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木炭具有吸附性 可用于凈水;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2. (2022年江蘇省鎮江市中考)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與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A. 用金剛石切割玻璃
B. 用液氮作醫療冷凍劑
C. 用水銀制作溫度計
D. 用酒精作實驗室燃料
D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答案】D
【詳解】A、用金剛石切割玻璃,是因為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硬度屬于物理性質;
B、用液氮作醫療冷凍劑,是因為液氮汽化吸熱,能使溫度降低,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質;
C、用水銀制作溫度計,是因為汞原子之間的間隔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質;
D、用酒精作燃燒,是因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
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3.(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下列有關純堿的認識錯誤的是
A.組成:由碳、氧和鈉三種元素組成
B.性質:能與BaCl2、NaCl等鹽溶液反應
C.用途: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的生產
D.生產:侯氏制堿法
B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答案】B
【詳解】A、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所以純堿由碳、氧和鈉三種元素組成,說法正確;
B、碳酸鈉可以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但是碳酸鈉無法和氯化鈉生成氣體或沉淀或水,所以碳酸鈉無法和氯化鈉發生反應,說法錯誤;
C、碳酸鈉可以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的生產,說法正確;
D、碳酸鈉的生產,可以使用侯氏制堿法,說法正確。
故選B。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4.(2023年四川省廣安市中考)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下列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對應不正確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與酸性物質反應
B.用CO冶煉金屬——CO具有可燃性
C.用洗滌劑清洗餐具上的油漬——洗滌劑有乳化功能
D.用稀鹽酸除鐵銹——鹽酸可與Fe2O3反應
B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答案】B
【詳解】A、熟石灰顯堿性,可以與土壤中的酸性物質發生反應,所以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確;
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與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煉金屬,故B錯誤;
C、用洗滌劑清洗餐具上的油漬,是因為洗滌劑有乳化功能,能夠將大油污乳化成細小的油滴,隨水流沖走,故C正確;
D、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鹽酸可以與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所以可用鹽酸除鐵銹,故D正確;
故選B。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5. (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回答下列問題: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
A. 用于制鉛筆芯 B. 用作電極 C. 用于切割大理石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劑,是利用其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答案】(1)AB (2)物理 (3)
【解析】
(1)A、石墨具有滑膩感,且為深灰色,可用于制鉛筆芯,故選項正確;
B、石墨具有導電性,可用作電極,故選項正確;
C、石墨很軟,不能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選項錯誤;故選:AB;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劑,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利用其物理性質;
(3)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題型歸納
考向3 性質與用途
Chemical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化學實驗儀器
02
1.常見儀器的識別:
知識梳理
試管
集氣瓶
酒精燈
鐵架臺
燒杯
長頸漏斗
錐形瓶
量筒
知識梳理
漏斗
水槽
試管夾
石棉網
藥匙
玻璃棒
蒸發皿
燒瓶
長頸漏斗
鑷子
坩堝鉗
膠頭滴管
2.常見儀器的分類、用途
固體
液體
知識梳理
試管
托盤天平
量筒
知識梳理
1.(2023江蘇揚州中考)實驗室量取40.0mLNaCl溶液時,可供選用的儀器如圖所示,應選擇的儀器及原因均正確的是( )
A.50mL燒杯,因為燒杯放置于桌面時更穩定,不易翻倒
B.50mL燒杯,因為燒杯的杯口較大,便于加入溶液
C.50mL量筒,因為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更精準
D.50mL量筒,因為量筒操作時便于手握
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答案】C
【解析】量筒常用于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因為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更精準,量筒量程的選擇,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故量取40.0mL氯化鈉溶液,應選擇50mL量筒,不能選擇燒杯,是因為燒杯誤差大。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2.(2023年江蘇省無錫市一模)下列儀器的使用錯誤的是
A. 量筒:量取液體體積,不能加熱
B. 漏斗:用作添加液體試劑,將液體注入小口徑容器中
C. 試管: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者加熱時使用
D. 燒杯:用作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可以直接加熱
D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答案】D
【詳解】A、量筒是計量儀器,用于量取液體體積,不能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等,正確;
B、漏斗可用于添加液體試劑,將液體注入小口徑容器中,也可組裝過濾器,正確;
C、試管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者加熱時使用,可直接加熱,正確;
D、燒杯用作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不可以直接加熱,加熱需要墊陶土網,錯誤;
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3.(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期末)下列儀器對應的名稱正確的是
A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A. 漏斗 B. 燒杯 C. 滴瓶 D. 蒸發皿
【答案】A
【詳解】A、該儀器為漏斗,故A正確;
B、該儀器為錐形瓶,故B錯誤;
C、該儀器是細口瓶,故C錯誤;
D、該儀器是研缽,故D錯誤;
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4.(2023·吉林長春·中考)“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實驗需使用膠頭滴管,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A.擠壓取液
B.轉移液體
C.滴加液體
D.攪拌均勻
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A B C D
【答案】C
【詳解】A、使用滴管吸液體時,應在空氣中排凈空氣,再進入液體中吸取,不能向液體中擠入氣泡;且瓶塞要倒放,選項錯誤;
B、為防止腐蝕膠帽,使用滴管的過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選項錯誤;
C、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燒杯內或接觸燒杯內壁,應垂直懸空在燒杯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選項正確;
D、膠頭滴管不能用于攪拌溶液,選項錯誤;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5.(2023·安徽六安·統考三模)下列涉及量筒的操作正確的是
A.酸堿反應 B.測量液體體積 C.溶解蔗糖 D.加熱液體
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A B C D
【答案】C
【詳解】A、使用滴管吸液體時,應在空氣中排凈空氣,再進入液體中吸取,不能向液體中擠入氣泡;且瓶塞要倒放,選項錯誤;
B、為防止腐蝕膠帽,使用滴管的過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選項錯誤;
C、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燒杯內或接觸燒杯內壁,應垂直懸空在燒杯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選項正確;
D、膠頭滴管不能用于攪拌溶液,選項錯誤;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6.(2023·貴州黔東南·校考一模)下列有關儀器的用途敘述正確的是
A.錐形瓶可用于直接加熱
B.膠頭滴管可用于攪拌溶液
C.漏斗可用作加液器
D.燒杯可用于精確量取一定量液體
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答案】C
【詳解】A、錐形瓶加熱時需墊上陶土網,以防受熱不均而炸裂,故A錯誤;
B、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不能用來攪拌,玻璃棒用來攪拌溶液,故B錯誤;
C、漏斗可用作加液器,故C正確;
D、燒杯用來溶解物質配制溶液,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精確量取一定量的液體應該使用量筒,故D錯誤。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7.(北京市海淀區2023-2024期中)選擇正確的操作(填序號)。
(1)取用塊狀固體_____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2)滴加液體___________。
(3)加熱液體___________。
a. b.
a. b.
a. b.
【答案】(1)b (2)a
(3)b
【解析】
(1)取用塊狀固體時,應將試管橫放,用鑷子將藥品放在試管口,然后將試管慢慢豎立,故選b。
(2)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應豎直懸空,不能伸入試管中,故選a。
(3)加熱液體時,應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故選b。
題型歸納
考向1 常見實驗儀器
Basic Experimental Operations.
實驗基本操作
03
1.藥品的取用:
(1)取用原則
取用原則 具體要求
三不原則(不摸、不聞、不嘗) 不能_________接觸藥品;不要_____________
_________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_______任何
藥品的味道
用手
把鼻孔湊到
容器口

知識梳理
取用原則 具體要求
節約原則(最少量原則) 應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
明用量,一般應該按最少量(________ mL)取用液體
藥品,固體只需_________________
防污染原則(三不一要) 實驗剩余的藥品既不能_____________,也不要
_____________,更不要_______________,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蓋滿試管底部
放回原瓶
隨意丟棄
拿出實驗室
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知識梳理
(2)固體藥品的取用(固體藥品一般存放于___________中)。
①塊狀固體或密度較大的大顆粒狀固體(一橫、二放、三慢豎)。
廣口瓶
知識梳理
鑷子
(3)固體藥品稱量:固體藥品用托盤天平稱量。
①藥品應放在_______盤,砝碼應放在_______盤,即“_____________”。
②應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質量相同的紙,易潮解、有腐蝕性的藥品應放在_____________中稱量。
③砝碼應用_________夾取,不能直接用手拿。
④稱量完畢,藥品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與游碼示數之和。托盤天平的稱量值只能精確到_______g。


左物右碼
玻璃器皿
鑷子
0.1
【點撥】用托盤天平稱量9.5 g藥品,左盤放砝碼(1 g以下用游碼),右盤放藥品,則實際藥品的質量為多少?
提示:托盤天平“左物右碼”顛倒后,所稱藥品的質量為砝碼的質量減去游碼的示數,故實際藥品的質量為9 g-0.5 g=8.5 g。
知識梳理
(4)液體藥品的取用(液體藥品存放于___________中)。
①取較多量液體時直接傾倒。
細口瓶
手心
緊挨
傾斜
倒放
知識梳理
②取少量液體時直接滴加。
膠頭滴管
用清水沖洗干凈
豎直懸空
【點撥】 (1)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膠帽朝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污染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
(2)嚴禁用未經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試劑。
(3)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沖洗。
知識梳理
③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用量筒量取。
膠頭滴管
放平
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
知識梳理
【點撥】(1)量筒讀數可精確到0.1 mL。
(2)量取液體時,選取量筒的量程要比量取液體的體積略大且越接近越好。
(3)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俯視讀數會使讀數偏大,少取了液體,仰視讀數會使讀數偏小,多取了液體。
知識梳理
2.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使用
知識梳理
①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三個部分,其中_________的溫度最高,
加熱時應使用_________加熱。
②燈內酒精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____。
③添加酒精:禁止向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點燃酒精燈:應用_________點燃,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
精燈。
⑤熄滅酒精燈:用_________蓋滅,不可用嘴吹滅。
⑥萬一碰倒酒精燈,灑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應立即_____________蓋滅。
外焰
外焰
燃著的酒精燈里
火柴
燈帽
用濕抹布
知識梳理
(2)固體的加熱
稍微向下傾斜
平鋪
知識梳理
(3)液體的加熱
45℃
任何人
外焰
知識梳理
3.連接儀器裝置:
(1)儀器連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連接類型 圖示 操作方法 注意事項
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膠塞 ①把玻璃管口 _____________ ②稍稍用力 _________插入 避免玻璃管折斷,以免刺傷手掌
用水潤濕
轉動
知識梳理
連接類型 圖示 操作方法 注意事項
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 ①把玻璃管口 _____________ ②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 避免玻璃管折斷,以免刺傷手掌
在容器口塞橡膠塞 把橡膠塞慢慢_________著塞進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塞子,以免壓破容器
用水潤濕
轉動
知識梳理
【點撥】在容器口塞橡膠塞時,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容器。
(2)氣密性的檢查方法
方法 操作 示意圖
手握 法 將導管一端_____________,用手 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且松手后導管內 形成一段水柱,則氣密性良好
液封 法 用適量的水將長頸漏斗下端封住, 再用手握法檢查
伸入水中
緊貼試管外壁
導管口
有氣泡冒出
知識梳理
方法 操作 示意圖
注水 法 關閉彈簧夾,向長頸漏斗中加入水,使水浸沒長頸漏斗下端,并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錐形瓶中的液面,一段時間后,長頸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____,證明氣密性良好
不再下降
知識梳理
4.洗滌玻璃儀器:
(1)洗滌方法:倒凈試管內的廢液,再加水振蕩洗滌或用___________刷洗。
(2)洗凈的標準: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
試管刷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知識梳理
【點撥】如果試管內壁有不易用水洗滌的物質,如油脂,常用熱的純堿(Na2CO3)溶液或洗衣粉去洗;一些難溶性的氧化物或鹽,常用稀鹽酸清洗,洗后都要用水沖洗干凈。
1.濃硫酸的稀釋:
玻璃棒
濃硫酸

知識梳理
其他基本實驗操作
2.pH的測定:
(1)用品:pH試紙。
(2)操作: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___________蘸取待測液點在
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_______________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玻璃棒
標準比色卡
【點撥】(1)使用pH試紙時需注意:pH試紙不可直接伸入溶液中;pH試紙也不可事先用蒸餾水濕潤。
(2)pH試紙的讀數只能精確到整數位。
知識梳理
3.過濾:
(1)原理:把液體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分離。
(2)裝置及注意事項。
漏斗內壁
漏斗邊緣
濾紙邊緣
玻璃棒
三層
玻璃棒
知識梳理
4.蒸發:
(1)在蒸發過程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液滴飛濺。
(2)蒸發皿中_________________時,就停止加熱。
(3)熱的蒸發皿用___________夾持,放在___________上。
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出現較多固體
坩堝鉗
石棉網
(或陶土
網)
知識梳理
【點撥】玻璃棒在實驗中常見的作用
實驗 玻璃棒 的作用 目的
稀釋濃硫酸 攪拌 加快散熱、防止液體沸騰外濺
固體溶解 攪拌 加速固體溶解
過濾 引流 防止液體外濺或沖破濾紙
蒸發 攪拌 防止因局部過熱造成液滴或晶體飛濺
轉移 將晶體從蒸發皿中轉移到紙上
知識梳理
實驗室安全
1.化學實驗室中意外事故及處理方法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 實驗臺上著火 移開可燃物,用濕抹布或沙子撲滅 濃酸、濃堿流到實驗臺上 濃酸 加碳酸氫鈉溶液后→用水沖洗→用抹布擦干
濃堿 加稀醋酸后→用水沖洗→用抹布擦干
濃酸、濃堿沾到皮膚或衣服上 濃酸 用大量水沖洗→涂上3%~5%碳酸氫鈉溶液
濃堿 用大量水沖洗→涂上硼酸溶液
眼睛里濺進了酸或堿溶液 立即用水沖洗,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洗的時候要眨眼睛,并及時請醫生治療 燙傷 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燙傷處,再涂抹燙傷膏 知識梳理
2.常見危險化學品標志
知識梳理
1.(2023年四川省達州市中考)安全重于泰山,危險化學品必須貼警示標識。濃硫酸應該貼的警示標識是
A. B. C. D.
A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答案】A
【詳解】A、圖中所示標志是腐蝕品標志,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符合題意;
B、圖中所示標志是有毒品標志,濃硫酸不屬于有毒品,不符合題意;
C、圖中所示標志是自燃物品標志,濃硫酸不屬于自燃物品,不符合題意;
D、圖中所示標志是爆炸品標志,濃硫酸不是爆炸品,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2.(2023年云南省中考)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下列有關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錯誤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B.不慎將藥液濺進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沖洗
C.不慎將氫氧化鈉溶液沾到皮膚上,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B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答案】B
【詳解】A、酒精燈打翻著火,用抹布撲蓋,操作正確,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實驗藥液濺入眼睛,立即用水沖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燒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確,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物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沖洗,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3.(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實驗時必需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熟悉滅火器、電閘的位置
B.穿涼鞋、拖鞋進入實驗室
C.將零食、水杯帶入實驗室
D.實驗后的廢液倒入下水道
A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答案】A
【詳解】A、熟悉滅火器、電閘的位置,當著火或者發生危險時,可以及時使用滅火器滅火,找到電閘及時停電,以減少危險的發生,保證實驗安全,故符合題意;
B、穿涼鞋、拖鞋進入實驗室,會露出腳面的皮膚,在實驗過程中容易被實驗藥品腐蝕,所以在實驗室不應穿露腳面的鞋,故不符合題意;
C、將零食、水杯帶入實驗室,由于實驗過程中與藥品有接觸,容易誤食,發生危險,所以禁止將食物和水杯帶入實驗室,故不符合題意;
D、實驗后的廢液倒入下水道,會污染水體,應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統一處理,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4.(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中考)關注實驗安全,規范實驗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實驗規范的是
A.酒精灑落桌面著火,用水澆滅
B.實驗室加熱液體時,試管口對著他人
C.用實驗室的蔗糖泡水喝
D.實驗室中將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放在不同藥品柜中保存
D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答案】D
【詳解】A、酒精灑落桌面著火,應用濕抹布蓋滅,不能用水澆滅,不符合實驗規范;
B、實驗室加熱液體時,試管口不能對著他人,防止液體飛濺傷人,不符合實驗規范;
C、實驗室的藥品不能品嘗,不能用實驗室的蔗糖泡水喝,不符合實驗規范;
D、實驗室中液體試劑和固體試劑分開保存,故將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放在不同藥品柜中保存,符合實驗規范。
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1 實驗安全與規范
1.(2023年山東省棗莊市中考)按照規程操作是保障實驗成功的前提。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稀釋濃硫酸 B.點燃酒精燈

C.加熱液體 D.移走蒸發皿
D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答案】D
【詳解】A、稀釋濃硫酸時應把濃硫酸沿燒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使產生的熱量迅速擴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濃硫酸中。A正確;
B、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B正確;
C、加熱液體時盛液量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C正確;
D、移走加熱后的蒸發皿,為防止手燙傷,應用坩堝鉗移走蒸發皿,放在陶土網上。D不正確。
綜上所述:選擇D。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2.(2023年山東省煙臺市中考)具備基本的實驗技能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保證,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加熱液體 B. 傾倒液體
C. 添加鋅粒 D. 移走蒸發皿
A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答案】A
【解析】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故A符合題意;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圖中瓶口沒有緊挨試管口、瓶塞沒有倒放,故B不符合題意;C、應先向試管中裝鋅粒,再向試管中加入稀硫酸,向試管中裝鋅粒時,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鋅粒放在試管口,再慢慢將試管豎立起來,故C不符合題意;D、正在加熱的蒸發皿溫度較高,為防止燙傷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熱的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3.(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下列實驗操作的圖示中不正確的是( )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聞氣體氣味
C.稱量氫氧化鈉固體 D.比較蠟燭火焰各層溫度
C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答案】C
【解析】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將導管一端浸入水里,然后握住容器外壁,導管口產生氣泡,說明裝置氣密性好。A正確;B、聞氣體氣味時,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極少量氣體飄進鼻孔。B正確;C、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由于氫氧化鈉固體有強烈的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里,不能放在紙上。C不正確;D、比較蠟燭火焰各層溫度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的變化。D正確。綜上所述:選擇C。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4.(2023·湖南岳陽·中考)以下是探究土壤的酸堿性對植物生長影響的部分實驗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
A.溶解 B.取上層清液
C.測酸堿性 D.測pH
C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答案】C
【詳解】A. 溶解在燒杯中進行,用玻璃棒不斷地攪拌,此選項正確;
B. 靜置足夠長的時間,然后用慢慢傾倒的方法,可取出上層清液,此選項正確;
C. 滴管要在試管上方懸空垂直,不能伸進試管內,此選項錯誤;
D. 測定溶液的pH時,把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此選項正確。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5.(2023·湖北咸寧·中考)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取用藥品 B.放置滴管
C.溶解 D.熄滅酒精燈
D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答案】D
【詳解】A、取用固體藥品時,應用藥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觸藥品,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膠頭滴管不能放在桌面上,可放在燒杯等干凈容器中,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溶解氯化鈉的操作應在燒杯內進行,不能在量筒內進行,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2 實驗基本操作
scientific inquiry.
科學探究
04
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設計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結論與解釋→_______________→表達與交流。
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進行實驗
反思與評價
知識梳理
1.對蠟燭燃燒的探究
(1)點燃前:切下的石蠟放在水中,浮在水面——
石蠟質地________,_______于水,密度___________。
知識梳理

難溶
小于水
(2)點燃蠟燭:
燃燒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焰分3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現象和結論:兩端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原因:外焰部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蠟蒸氣燃燒充分,放出的熱量最多。其他現象:燃燒時產生的黑煙為石蠟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燒產生的_______。
知識梳理
接觸外焰處先變黑
先受熱熔化成液態,而后汽化成石蠟蒸氣燃燒
外焰、內焰和焰心
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
石蠟蒸氣與充足的氧氣接觸
炭黑
操作:點燃蠟燭后,用 。
現象和結論:燒杯內壁有 生成;說明蠟燭 。操作:用內壁 (或燒杯罩住火焰后迅速倒轉,倒入澄清石灰水)
現象和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 。蠟燭燃燒的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滅蠟燭時現象:產生_________ 。操作:點燃白煙
現象和結論_____________,引燃蠟燭;說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干而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水珠
燃燒產生水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蠟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
白煙
白煙燃燒
白煙具有可燃性,
是石蠟小顆粒(冷卻凝固的石蠟蒸氣)
知識梳理
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點燃
【實驗反思】(1)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底部有時會出現黑色小顆粒,該黑色小顆粒是碳的小顆粒,形成的原因是石蠟燃燒不充分。(2)煙與霧的區別:“煙”是 固體小顆粒 ;“霧”是 液體小顆粒 。(3)現象與結論的區別:現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結論是根據現象得到的。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要指出生成物。
知識梳理
方法總結
(1)檢驗某物質燃燒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檢驗某物質燃燒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焰上方罩干而冷的燒杯觀察是否有水霧出現
火焰上方罩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觀察是否變渾濁。
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結論 呼出氣體中的氧氣_________ 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________ 呼出氣體中的水蒸氣
_______
氧氣含量比較 二氧化碳含量比較 水蒸氣含量比較
操作 分別伸入_____________ 分別滴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一塊_________
_______,并與放在空氣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較
燃著的小木條
相同滴數的
哈氣
澄清石灰水,振蕩
干燥的玻璃片
空氣中的木條繼續燃燒呼出氣體中的木條熄滅
空氣中石灰水無明顯變化呼出氣體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空氣中的玻璃片無明顯變化;哈氣的玻璃片上出現小水珠
更少
更多
更多
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知識梳理
應用:空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是空氣中無二氧化碳,而是量太少,反應了無明顯現象;久置于空氣中的澄清水出現渾濁或白膜,即是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的效果,
知識梳理
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氣 → 二氧化碳+水 ;呼出氣體較吸入的空氣而言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增多。
【小結歸納】
【實驗反思】(1)用排水法收集人體呼出的氣體時,將集氣瓶盛滿水,并用玻璃片先蓋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動玻璃片將瓶口全部蓋住。(2)適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應該不(或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如何用礦泉水瓶收集室內(或山洞里)的氣體? 將礦泉水瓶裝滿水,進入室內(或山洞里)后倒掉水,然后蓋上瓶蓋 (寫出具體操作)。
(3)在比較空氣和人體呼出的氣體時,為何要滴入相同滴數的澄清石灰水?保證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作對比,這種實驗方法叫對比。
知識梳理
Basic Experiments in Textbooks.
教材基礎實驗
05
1.(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結合如圖有關實驗,回答問題:
(1)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
(3)水的作用_______。 (4)水的作用_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答案】(1)攪拌,使液體受熱均勻
(2)攪拌,加速散熱
(3)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
(4)提供熱量,隔絕氧氣
【詳解】(1)該操作是蒸發,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使液體受熱均勻,防止液體飛濺。
(2)濃硫酸溶于水產生大量的熱,玻璃棒不斷攪拌,作用是攪拌,加速散熱,防止溫度過高液體沸騰濺出。
(3)鐵絲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會產生高溫熔融物,水可以吸熱,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
(4)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熱水可以提供熱量,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同時水可以隔絕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2.(2023·甘肅金昌·中考)下圖所示實驗是九年級化學重要的實驗。
(1)圖1實驗證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只答一條)。
(2)圖2實驗中,發現高錳酸鉀幾乎不溶于汽油,碘卻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說明物質的溶解性與______有關。
(3)圖3實驗是蒸發食鹽水的操作,當蒸發皿中______時,停止加熱。
(4)圖4實驗探究的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答案】(1)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或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2)溶質的性質 (3)出現較多固體時 (4)Fe Cu Ag
【詳解】(1)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白磷、紅磷均是可燃物,均能與氧氣接觸,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要達到著火點;熱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燒,說明燃燒的另一個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故填: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或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2)高錳酸鉀幾乎不溶于汽油,碘卻可以溶解在汽油中,溶質的性質不同,說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的性質有關;
(3)蒸發食鹽水時,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蒸干;
(4)銀絲不和硝酸銅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Cu>Ag;鐵絲和硝酸銅反應產生銅和硝酸亞鐵,說明金屬活動性Fe>Cu;則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Fe Cu Ag。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3.(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1)圖A中木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圖B中過濾后濾液仍渾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3)圖C中酒精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圖D中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答案】(1)氧氣的濃度不同;氧氣的含量不同;氧氣濃度越大,可燃物燃燒越劇烈;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含量(或氧氣濃度)有關(合理即可)
(2)濾紙破損;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合理即可)
(3)點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氣;處理尾氣(合理即可)
(4)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合理即可)
【詳解】(1)空氣中氧氣濃度較低,則木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不同,說明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2)若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可能原因為:濾紙破碎或燒杯不干凈或濾液高于濾紙邊緣等。
(3)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空氣,則酒精燈的作用為點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氣。
(4)蒸發時,玻璃棒的作用為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4.(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下圖所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實驗中,打開活塞,用_______分別接近a、b玻璃尖嘴處,檢驗產生的氣體。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2)B實驗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
(3)C實驗_______(填“能”或“不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時,量取水的操作如D圖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確,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E實驗中,小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答案】(1)燃著的木條 (2)過濾 (3)不能 (4)偏大
(5)平衡錐形瓶內外壓強,防止膠塞彈出
【詳解】(1)A實驗中,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具有可燃性,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氫氣可以用點燃的方法進行檢驗,所以可以用燃著的木條分別接近a、b玻璃尖嘴口處,產生氫氣處的現象是氣體燃燒,發生淡藍色火焰,產生氧氣處的現象是木條燃燒更旺;
(2)簡易凈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體雜質,其主要作用是過濾;
(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是可燃物消耗空氣中的氧氣,導致錐形瓶中氣體壓強減小,使水倒吸進入錐形瓶,要使氧氣消耗后錐形瓶內氣體壓強減小,生成物就不能是氣體,否則反應前后氣體壓強幾乎不變,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所以不能用木炭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4)如圖為俯視讀數,讀數偏大,則實際量取水的體積偏小,若其它操作作均正確,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大;
(5)E實驗中,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熱,使裝置內氣壓增大,所以小氣球的作用是:平衡錐形瓶內外壓強,防止膠塞彈出。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5. (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
(1)如圖1,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
(2)用木炭還原氧化鐵也可得到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3)上述兩個反應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小文同學用圖2裝置制取二氧化碳,請指出該裝置的兩處錯誤:
①______;②______。
(4)如圖3,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質是______。在一支試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體,滴加幾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答案】(1)劇烈燃燒,發白光,放熱 (2)
(3) ①.
②. 長頸漏斗沒有液封 ③.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4) ①. 軟塑料瓶變癟 ②.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③. 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解析】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發白光,放熱;
(2)木炭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得到二氧化碳和鐵,方程式是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擇的藥品為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含碳酸鈣)與稀鹽酸,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圖2裝置制取二氧化碳,裝置中的錯誤是:長頸漏斗沒有形成液封,易造成氣體跑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導致瓶中氣壓減小,大氣壓將塑料瓶壓癟,故填:軟塑料瓶變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同時瓶中部分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生碳酸,碳酸顯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6.(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利用如圖實驗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
(1)實驗一:水的作用是______。實驗中,觀察到發出白光后鐵絲并未燃燒,原因是______。
(2)實驗二:兩個反應均生成了______(填物質名稱)。比較鐵和鋁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從試劑角度需考慮:①加入同樣大小的鐵片和鋁片;②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3)實驗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再補充一個實驗可得出Fe、Cu、Ag 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并進行實驗,補全下表。
題型歸納
實驗步驟(可用圖示)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______ ______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答案】(1) 防止燃燒產物下落使集氣瓶炸裂 火柴燃燒消耗了較多的氧氣,使氧氣不足
(2) 氫氣 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
(3) Cu+2AgNO3=2Ag+Cu(NO3)2
(或取少量硫酸亞鐵溶液于試管中,伸入銅絲與溶液反應) 無明顯變化
【詳解】(1)實驗一中,集氣瓶底部加少量水,是為了防止燃燒產物下落使集氣瓶炸裂;實驗中,觀察到發出白光后鐵絲并未燃燒,是因為火柴燃燒消耗了較多的氧氣,使氧氣不足;
(2)鐵和鋁的金屬活動性都在氫之前,都可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比較鐵和鋁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從試劑角度需考慮兩點:①加入同樣大小的鐵片和鋁片,②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3)在實驗三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2Ag+Cu(NO3)2;為探究Cu、Fe、Ag 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或取少量硫酸亞鐵溶液于試管中,伸入銅絲與溶液反應),無明顯變化,說明鐵金屬活動性強于銅,從而得出Cu、Fe、Ag 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 。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7.(2023年貴州省中考)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好化學的保障,實驗室用圖中的裝置進行氣體的制取及性質實驗。
(1)若用裝置AD制取氣體O2裝置A中缺少的儀器是_______,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用D收集氣體的最佳時機是____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2)若用裝置B為制O2的發生裝置(反應時傾斜使固液混合),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將產生的氧氣通入裝置F,熱水中的白磷燃燒,白磷燃燒前后的現象對比可以說明_________。
(3)若用裝置BC制取氣體CO2,連接裝置BC時,a端與b端相連接的理由是________。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將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裝置E的目的是驗證二氧化碳氣體,實驗現象為_________。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答案】(1) 酒精燈 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時
(2) 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
(3)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詳解】(1)制取氣體O2裝置可以固固加熱型裝置或固液不加熱型裝置,裝置A為固固加熱型反應裝置,故還缺少酒精燈;裝置A為固固加熱型裝置、且試管口無棉花,故反應為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為了保證收集氧氣的純度,需要等到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時在再收集,避免裝置中空氣混入收集的氧氣中;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2)裝置B為固液不加熱型反應裝置,故反應為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氣體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氧氣通入裝置F前,白磷不燃燒,氧氣通入后,白磷燃燒,前后變量是可燃物是否與氧氣充分接觸,故可以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故應該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連接裝置BC時,a端與b端相連接;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氣體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會變渾濁。
題型歸納
考向3 教材基礎實驗
1.(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①: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腐蝕性
B. 實驗②:試管壁發燙,說明物質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
C. 實驗③:反應后總質量減小,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 實驗④: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A
【答案】A
【詳解】A、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紙被腐蝕炭化,說明濃硫酸具有腐蝕性,正確;
B、生石灰氧化鈣和水反應放熱,該實驗不能說明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錯誤;
C、一切化學反應均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總質量減小,是因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從燒杯中逸出,未被稱量,錯誤;
D、向下排空氣法適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錯誤;
故選A。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預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A.證明CO2能與水反應
B.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C.證明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
D.證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劑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A . B. C. D.
C
【答案】C
【詳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軟塑料瓶中由于氣體減少而變癟,但不能證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該設計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B、白磷和紅磷均與氧氣接觸,但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紅磷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以上,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而不是需要與氧氣接觸,該設計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C、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放熱,裝置溫度升高,則U形管中的紅墨水左高右底,該設計能達到預期目的;
D、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但其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該實驗只能證明二氧化錳能改變反應速率,但沒有證明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是否改變,該設計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3.(2023年湖南省邵陽市中考)下列實驗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A.①既可探究分子運動現象,又可說明氨水呈堿性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氣大,又可說明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又可說明正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約為1∶2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D
A . B. C. D.
【答案】D
【詳解】A、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來的氨分子運動到燒杯中結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實驗①既可探究分子運動現象,又可說明氨水呈堿性,故選項A正確;
B、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實驗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故選項B正確;
C、燃著的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實驗③既可探究 CO2 的密度比空氣大,又可說明 CO2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選項C正確;
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實驗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又可說明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故選項D錯誤;
故選:D。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4.(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為了證明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小文同學做了下圖四個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甲實驗中,溶液仍為無色 B. 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C. 丙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D. 丁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B
【答案】B
【詳解】A、氫氧化鈉溶液為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溶液仍為無色,說明氫氧化鈉消失了,可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故正確。
B、氫氧化鈉溶液為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無法說明有反應物消失,也無法證明有新物質生成,固不正確;
C、氫氧化鈉溶液使酚酞變紅,滴入稀鹽酸,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紅色溶液變為無色,說明氫氧化鈉不存在了,和鹽酸反應了,故正確。
D、氫氧化鈉溶液使酚酞變紅,向燒杯中倒入稀鹽酸,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紅色溶液變為無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無色,即使鹽酸過量,溶液是無色的,證明了氫氧化鈉消失了,和鹽酸反應了,故正確。
故選B。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5.(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對比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圖所示實驗均用到了對比方法。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1實驗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
B. 圖2實驗能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
C. 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
D. 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A
【答案】A
【詳解】A、圖1實驗中蒸餾水和通入二氧化碳的蒸餾水都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所以圖1實驗不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A錯誤;
B、圖2實驗75℃熱水提供的熱量使銅片上白磷燃燒,不能使銅片上紅磷燃燒,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B正確;
C、圖3實驗中鐵片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說明鐵比銅活潑;銀片不能和硫酸銅反應,說明銀不如銅活潑。即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C正確;
D、圖4實驗將硝酸銨固體加入燒杯中的水里,飽和硝酸鉀溶液中有白色晶體析出;飽和石灰水未變渾濁。溫度降低,硝酸鉀溶解度變小,氫氧化鈣溶解度變大。即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D正確。
綜上所述:選擇A。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6.(2023·福建·中考)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中,下列裝置或操作不正確的是( )
A.檢查氣密性 B.制備氧氣
C.收集氧氣 D.蠟燭燃燒
C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答案】C
【詳解】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先將導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試管外壁看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操作正確;
B、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在試管口加一團棉花,用酒精燈加熱,試管口略向下傾斜,操作正確;
C、氧氣密度大于空氣,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導管應插入到集氣瓶底,操作錯誤;
D、蠟燭能夠在氧氣中燃燒,操作正確。
故選C。
題型歸納
考向4 綜合實驗
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铜鼓县| 扎囊县| 高邑县| 博乐市| 大城县| 洪泽县| 宜宾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宝清县| 洞头县| 巩义市| 乌鲁木齐县| 新巴尔虎右旗| 依兰县| 景德镇市| 澄迈县| 湾仔区| 察雅县| 谢通门县| 天柱县| 普陀区| 德州市| 交口县| 焉耆| 甘肃省| 英吉沙县| 理塘县| 内乡县| 镇远县| 涟水县| 从化市| 福贡县| 基隆市| 房产| 克东县| 江华| 和平县| 义乌市| 瑞丽市|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