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6.2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2課時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萬畢術》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意思為向膽礬中加入鐵可以得到金屬銅,曾青就是膽礬,即五水硫酸銅。鐵與銅的化合物溶液之間發生了怎么樣的反應呢?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發生的反應。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地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有關的化學問題。學習目標新知學習一、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反應鋁和硫酸銅溶液鐵和硫酸銅溶液銅和硫酸鋁溶液新知學習實驗操作 現象 化學方程式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 不反應 /鋁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固體,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鐵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固體,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2Al+3CuSO4=Al2(SO4)3+3CuFe+CuSO4=FeSO4+Cu新知學習思考:為什么鋁和鐵能跟硫酸銅溶液反應,而銅卻不能與硫酸鋁或硫酸亞鐵溶液反應呢 這與金屬活動性強弱有關,人們常把能將其他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的金屬,相對地稱為較活潑的金屬。新知學習1.根據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或反應現象的劇烈程度判斷;2.根據金屬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的難易程度或反應的劇烈程度判斷;3.根據金屬能不能把另一種金屬從金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判斷。交流討論如何比較金屬的活潑性?新知學習二、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上述實驗中得到的金屬排序,也叫金屬活動性順序。人們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如下:1.金屬活動性順序新知學習說明:1.越靠前活動性越強,鉀最活潑,金最不活潑。2.氫前金屬能從酸(稀鹽酸、稀硫酸)中置換出氫,氫后金屬則不行。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4.相同條件下,位置越前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注意:K 、Ca、Na 金屬性特強,其反應在初中不作要求。新知學習2.驗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驗證Zn、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原理:金屬與酸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設計方案1:“兩金夾一鹽”(鹽中金屬元素為活動性位于中間的金屬)藥品:操作:判斷:鋅片、銀片、CuSO4溶液。將鋅片、銀片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根據是否有紫紅色固體被置換出來確定金屬活動性順序。新知學習設計方案2:“兩鹽夾一金”(被夾的金屬為活動性位于中間的金屬)藥品:操作:判斷:設計方案3:“兩金一鹽夾一酸”。藥品:鋅片、銅絲、AgNO3溶液、稀鹽酸。操作與判斷:將取鋅片、銅絲分別放入稀鹽酸中,驗證Zn和Cu的活動性順序;然后再將銅絲放入AgNO3溶液中,驗證Cu和Ag的活動性順序。Zn(NO3)2溶液、AgNO3溶液、銅絲。將銅絲分別放入Zn(NO3)2溶液、AgNO3溶液中。根據是否有金屬被置換出來確定金屬活動性順序。當堂檢測1.在氯化鎂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紙上的物質是( )A.銅 B.銅和鐵C.銅、鐵、鎂 D.鐵B2.已知金屬X能從CuSO4溶液中置換出銅,但不能從金屬Y的硫酸鹽溶液中置換出Y,則X、Cu、Y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A.X、Y、Cu B.Cu、X、YC.Y、X、Cu D.Y、Cu、XC當堂檢測3.下列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設計、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C實驗設計 現象 金屬活動性A 將鋁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無現象 Cu>AlB 分別將相同形狀的鎂條和鋁條點燃放入盛氧氣的集氣瓶中 鎂條燃燒的更劇烈 Mg>AlC 分別將鋅粉與鐵絲放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中 鋅粉產生氣泡速率比鐵絲快 Zn>FeD 分別將鐵粉與鋁絲放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中 鐵粉表面產生氣泡比鋁絲快 Fe>Al當堂檢測(1)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的X是 元素(2)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了一會兒,觀察到的現象有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向一定質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Zn粉,溶液質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圖中b點溶液中含有的溶質 。 4.金屬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如圖所示:Hg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2Al + 3CuSO4==Al2(SO4)3 + 3CuCu(NO3)2 、 Zn(NO3)2X課堂小結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與鹽溶液反應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金屬 +可溶性鹽→新金屬 +新鹽(置換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