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
【素養目標】
1.通過探究史料,從歷史解釋、時空觀念角度分析鴉片戰爭前的世界和中國形勢, 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及兩次鴉片戰爭性質。
2.結合兩次鴉片戰爭示意圖,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兩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對中國社會的巨大沖擊。
3.分析歸納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林則徐、魏源等仁人志士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重點難點】
1.重點:識記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原因、經過、結果;結合史料,討論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2.難點:根據《1840年的中國和世界形勢圖》,從全球史觀出發,多層次看待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
【思維導圖】
【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
一、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
(一)19世紀中期的世界
1.工業革命后半個多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英、法、美等國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2.英國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各國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日趨激烈。
3.英國、法國、俄國等國家在亞洲進行殖民擴張,美國積極參與到侵華活動中,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都把矛頭指向了中國。
(二)中國——仍然停留在封建社會
1.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統治依舊頑固。
2.經濟和科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落后。
3.軍事:八旗和綠營作戰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
4.社會矛盾:社會階級矛盾激化,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思考點(教材P97)
思考角度 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面進行中西方對比,分析中西方差距,明確當時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處境。
提示 中國的社會狀況: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國的國際處境:中國和西方之間存在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巨大差距,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
知識拓展 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近代西方列強侵華的原因 (1)西方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是其推行對外擴張政策的結果。其實質上體現了西方列強以資本主義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是西方列強開拓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2)列強侵華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武力打開和占領中國市場,攫取侵略權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道路。這是由資本主義開放和擴張的本性所決定的。 (3)中國的落后和政府的腐敗,也是列強敢于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原因之一。
二、兩次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
1.導火索——虎門銷煙
(1)原因:外國鴉片商人逐年擴大對華鴉片走私,導致中國白銀外流,加劇了政治腐敗,削弱了軍隊戰斗力,加重了人民負擔。
(2)概況: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林則徐將英美鴉片商人呈繳的走私鴉片在虎門海灘公開銷毀。
(3)影響: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煙的決心;英國借此對華發動戰爭。
2.經過:1840年6月,英國軍艦開進廣州海口,發動侵略戰爭,1842年,清政府以失敗告終。
3.結果:簽訂不平等條約。
(1)1842年8月29日,中英簽訂《 南京條約 》。中國被迫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接受協定關稅以及開放五口(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通商等。
(2)1843年,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虎門條約》。1844年,美國、法國分別迫使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黃埔條約》。英、美、法三國從中國獲得了協定關稅、 領事裁判權 、片面最惠國待遇以及通商口岸傳教權等。
概念闡釋 1.領事裁判權 又稱“治外法權”,指一國僑民在僑居國犯罪或成為民事、刑事訴訟被告時,只能由該國領事依照該國法律審判的特權。近代列強通過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得了這項特權,嚴重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 2.片面最惠國待遇 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時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在中國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中,往往只片面規定該締約外國享受最惠國待遇,而中國則無對等權利,因此稱為片面最惠國待遇。
4.影響:《南京條約》等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長期影響了近代中國歷史的進程,鴉片戰爭由此成為 中國近代史 的開端。
圖解歷史 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
(1)英國等侵略者在鴉片戰爭中未能達到鴉片貿易合法化的目的。
(2)根本原因:列強想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3)直接原因:列強要求修約,被清政府拒絕。
2.過程
(1)1856年,英、法兩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美、俄兩國以調停人面目出現。
(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別于英、法、美、俄四國簽訂《天津條約》。
(3)1859年,英法借換約挑起大沽戰,遭清軍反擊。
(4)1860年8月,英法聯軍占領天津。10月,英法聯軍搶劫、焚毀圓明園后,進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
3.結果
(1)通過《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英、法獲取了割地(九龍司地方一區)、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以及內河航行權(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長江中下游)等大量權益;實現了鴉片貿易合法化。
(2)俄國借機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并承認此前簽訂的《璦琿條約》,搶占黑龍江以北、 烏蘇里江 以東100余萬平方千米的中國土地。
(三)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從《南京條約》到《北京條約》,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嚴重侵犯,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概念闡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指政治上、經濟上受帝國主義國家控制,封建經濟逐步瓦解,資本主義因素已得到一定發展的社會。如,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后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社會。
知識歸納 兩次鴉片戰爭的聯系 兩次鴉片戰爭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從戰爭的目的、過程及影響等方面看,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三、開眼看世界
(一)背景:清朝統治階級高層的封閉、愚昧與腐朽。
(二)概況
林則徐 收集有關西洋各國的消息情報和國際知識,包括國際法知識,匯譯成《四洲志》等書稿 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魏源 編成《 海國圖志 》,是近代中國最早介紹外國歷史地理的書籍之一;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繼畬 撰成《瀛寰志略》,該書注重對歐美各國的考察和介紹,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三)影響:這些開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 以求自強 的主張。
知識歸納 全面認識“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進步性:把學習西方技術提高到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拋棄了“華貴夷賤”的傳統觀念,開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先河;對后來的洋務思想和維新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 (2)局限性:主張僅限于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僅局限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目的在于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
互動探究·關鍵能力探究點 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史料探究
史料一 1846年,時人記載:“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三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松、太布市,消減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br/>問題1.史料一反映的歷史現象是什么?
[答案]鴉片戰爭后,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家庭手工業紛紛破產,小農經濟開始解體。
史料二 但不論什么時候我們談判條約的修訂,我們都可以提出建議……
一、爭取廣泛地進入中華帝國的整個內地①,以及沿海各城;如這一點作不到,則……
二、爭取揚子江的自由航行②,并進入沿江兩岸直到南京為止(包括南京在內)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人煙稠密的各大城。
——摘編自1854年英國《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函》
讀史 ①②表明英國極力擴大在中國的侵略,想進入中國內地并且在長江自由航行。
問題2.史料二所列舉的內容,英法等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得到了沒有?簡述你的理由。
[答案]得到了。理由:通過《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增開了通商口岸,英法等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口岸自由航行。
【知識拓展】
全面認識兩次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1.政治上
(1)社會性質: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社會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前者居于主導地位。
(3)革命任務:由反封建轉變為反封建反侵略,中國革命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經濟上
(1)沖擊了封建自然經濟,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屬。
(2)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中國近代化的起步創造了條件。
3.思想上:“天朝上國”的愚昧思想受到沖擊,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覺醒,他們拋棄陳腐的觀念,重新認識世界,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發生變化。
4.對外關系上:打破了中國閉關自守的狀態,中國的大門被迫開放。
5.社會生活上:引起中國社會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本課小結】識聯網
【鞏固練習】價檢測·課堂達標
1.有學者認為:“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戰爭是不能避免的。”這里所說的“大勢”主要是指( )
A.英國的船堅炮利 B.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C.中國的閉關鎖國 D.西方列強加緊擴張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積極尋求商品傾銷市場,發動了鴉片戰爭,故B項正確。英國的船堅炮利屬于軍事因素,與“大勢”不符合,排除A項;閉關鎖國與“大勢”不符合,排除C項;西方列強擴張的根源是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排除D項。
2.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主要是因為( )
A.中國第一次被西方國家打敗 B.長期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
C.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 D.專制君權受到強烈沖擊
[解析]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故選C項。A、B、D三項都不能體現“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轉變”,故排除。
3.有人說,鴉片戰爭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這種沖擊進一步帶到了中國的統治中樞。這一說法的歷史依據是( )
A.英國軍艦到達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聯軍占領北京
C.開放的通商口岸增多 D.關稅主權受到破壞
[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占領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統治中樞,故選B項。A、C、D三項與題干中沖擊統治中樞不符,均排除。
4.鴉片戰爭后出現了近代中國人的“開眼看世界”,這是一種尋求“制夷”之策與挽救中國于危亡的開放思想。它的著眼點是( )
A.新思想、新文化 B.歷史地理方面
C.社會制度方面 D.軍事技術方面
[解析]鴉片戰爭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西方的堅船利炮后,認識到軍事技術先進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故選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城县| 德州市| 桃园市| 嘉兴市| 潼南县| 黄石市| 宁津县| 彭阳县| 上林县| 新丰县| 衡水市| 六枝特区| 平阴县| 宁南县| 邢台县| 永胜县| 中超| 正蓝旗| 松原市| 安国市| 青河县| 正宁县| 紫阳县| 清新县| 乐陵市| 阳谷县| 万安县| 临夏市| 平潭县| 西宁市| 桓台县| 凤凰县| 乌苏市| 尼玛县| 柳林县| 柳林县| 库尔勒市| 昭通市| 宜昌市| 洪洞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