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3免疫與健康(2)教學設計課題 4.3免疫與健康(2)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下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華師大版九下科學第四章第3節內容。主要介紹人體的三道防線、免疫等相關知識,及計劃免疫等知識作為基礎,還涉及到人的皮膚、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等,綜合性較強,內容生僻艱辛不容易理解。同時還對后續學習傳染病等相關知識產生影響,故本節既是前面所學的延伸和綜合,又是基礎和鋪墊,內容比較重要。本節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其中第1課時主要介紹非特異性免疫;第2課時主要介紹特異性免疫和免疫功能等知識。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了解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了解抗原、抗體等;了解免疫的功能;了解特異性免疫的特點;了解我國的計劃免疫;科學思維: 提升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探究實踐: 通過事例、圖像探討與研究手段,了解人體第三道防線是如何防御的;態度責任: 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增強愛國意識。重點 人體第三道防線及免疫功能難點 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知識回顧:1、人體免疫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衛線分別是什么? 2、非特異性免疫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過渡: 什么是特異性免疫?有什么特點?怎樣免疫?一起進入新的課堂。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特異性免疫 1、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是指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特點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如果進入體內的病原體的數量太大,人體的第一道防衛線就有可能不能將病原體全部殺滅。在這種情況下,病原體就會進入血液并引起免疫反應。 特異性免疫是人體的第三道防衛線。2、特異性免疫的組成: 人體的第三道防衛線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臟和淋巴結等,它們對淋巴細胞的發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脾臟和淋巴結還有清除病原體等物質的作用。 (2)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由淋巴器官產生,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 淋巴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在抗原刺激下產生抗體。3、抗原和抗體: (1)抗體: 當病原體進入人體以后,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 (2)抗原: 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 視頻: 抗原和抗體(3)抗體對抗原的作用: 特定的抗體能與特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性,等等。 但是,一種抗體只能消滅一種抗原物質,因此抗體不能夠破壞和排斥所有的病原體。 (4)抗體會留存一段時間: 抗原被清除后,抗體仍存留在人體內。當同樣的抗原再次進入人體時,就會很快地被體內存留的抗體按同樣的作用加以清除。 例如,天花病毒侵入人體以后,人體內的淋巴細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產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體,天花病愈后,抗體還存留在人體內,這個人以后就不會再患天花了。 但不同的抗體存留在人體內的時間長短不同,有的幾天、幾個月,多的可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4、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比較: 閱讀: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系統的功能概述: 免疫系統的功能是免疫監視、防御、調控,可以有效地抵御病原體的對人體的攻擊。 免疫是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體內的“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以便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恒定。 2、免疫的三種主要功能:(1)防御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維護人體的健康。若防御功能過高時,對進入體內的某些藥物和食物等會發生過敏反應,如花粉過敏性反應、青霉素過敏性反應等;(2)穩定功能: 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若清除功能異常時,會對正常的身體細胞發生反應,從而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3)監視功能: 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如果監視功能異常,就可能發生腫瘤。 討論交流:天花是一種烈性傳染病,患者死亡率很高。我國宋代時,有人把天花病人的痘痂經過干燥減毒,吹進小孩鼻孔,使之獲得對天花的抵抗力。這種方法后來傳到歐洲,在 18 世紀末由英國醫生琴納發展成為種牛痘。種牛痘預防天花取得輝煌成就,天花病毒已被人類消滅。 天花疫苗是人類發明的第一支疫苗。天花也是至今唯一一個被人類徹底消滅的傳染病。 1)小孩獲得對天花的抵抗力的原因是 ; 2)病人的痘痂屬于 ; 3)痘痂吹進小孩的鼻孔的最目的是 。 說明:目前,只有少數的特殊的工作人員才需要接種天花的疫苗。 但還有其他比種傳染病還在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根據我國的計劃免疫的一些相關規定,疫苗的接種將伴隨兒童成長的整個過程的。 三、計劃免疫 1、疫苗: 疫苗是指能使機體產生免疫力的病毒、細菌等制劑,如麻疹疫苗、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 一般的疫苗是用人工培育并經過處理的病菌、病毒等。 在免疫學上,疫苗進入人體成為抗原,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相應原抗體。 2、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這種方法稱為預防接種。 視頻:疫苗 3、計劃免疫: 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將有關的疫苗,有計劃地給人群接種,以提高人體對這些傳染病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簡稱為計劃免疫。 例如,剛出生的嬰兒,通過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出生三個月的嬰兒,通過接種百白破疫苗(即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的混合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種疾病。 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于保護兒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閱讀:了解我國現行兒童計劃免疫情況,回去詢問一下家長,你接種過這些嗎?并了解這些疫苗可預防什么病。 從非特異性免疫到特異性免疫,從外到內的免疫,符合認識的規律組成是抽象的概念,記憶為主抗原和抗體也是難點之一,形象化的圖像、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有利于記憶和理解了解免疫功能的同時知道某些疾病是免疫功能異常有關預防接種與疫苗,學生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我國的計劃免疫,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情懷,體會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課堂練習 1、下列有關計劃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就是計劃免疫 B.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簡便易行的措施 C.計劃免疫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D.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2、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 )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免疫系統 B.溶菌酶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衛線 C.免疫系統不會攻擊人體自身的細胞 D.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 3、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如圖是人體對某種病毒感染產生免疫力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C ) A.人體通過甲、乙兩種途徑產生的免疫都屬于特異性免疫 B.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應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 C.兒童進行的甲肝、乙腦等疫苗的強化接種,相當于圖中甲途徑所示的免疫 D.疫苗是死亡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 4、如圖表示的是某人先后兩次感染同一種細菌后,血液中相應抗體產生的情況。下列對此圖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B ) A.先后兩次受感染時,產生抗體的時間和抗體的數量是相同的B.第二次受感染時產生抗體的速度快、量大C.第二次感染時產生抗體的時間要比第一次長D.兩次產生抗體的種類明顯不同5、如圖是人體免疫系統概念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 ) A.甲是非特異性免疫,乙是特異性免疫 B.丙是指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淋巴細胞 C.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 D.抗體抵抗抗原的作用屬于第三道防衛線6、如圖是人體某免疫過程的部分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C ) A.該圖表示特異性免疫的過程 B.細胞甲表示淋巴細胞 C.免疫學中,疫苗相當于圖中的a D.細胞乙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特異性免疫是指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特點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2、人體的免疫具有防御、穩定和監視等功能,以便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恒定。 3、計劃免疫的目的是控制和消滅某種傳染病。 4、接種疫苗是為提高健康人的免疫力而提供的人工免疫方法。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4.3免疫與健康(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人體的第三道防線; 2、了解抗原、抗體等;3、了解免疫的功能; 4、了解特異性免疫的特點;5、了解我國的計劃免疫;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特異性免疫1、特異性免疫是人 才具備的,它通常只能對 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是人體的第 道防衛線。2、人體的第三道防衛線主要由 和 組成。免疫器官主要有 、 和淋巴結等;它們對的發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脾臟和淋巴結還有 等物質的作用。免疫細胞主要是 細胞。3、當病原體進入人體以后,刺激 細胞,使其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病原體的 ,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 。4、特定的抗體能與 結合,從而促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 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 性。5、抗原被清除后, 仍存留在人體內。當同樣的 再次進入人體時,就會很快地被體內存留的 按同樣的作用加以 。6、特異性免疫的基礎是 ;人體通過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與病原體作斗爭,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獲得 。知識點2、人體的免疫功能1、免疫是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體內的“ ”和“ ”成分,從而破壞和 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 細胞,以便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恒定。2、免疫主要有三種功能: (1)抵抗抗原的 ,防止疾病的產生,維護人體的健康; (2)及時 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 (3)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的 細胞(如腫瘤細胞)。3、當免疫功能異常時,就會引起疾病,例如,第一種功能過高時,對進入體內的某些藥物和食物等會發生反應,如花粉過敏性反應、青霉素過敏性反應等;第二種功能異常時,會對正常的 發生反應,從而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如果第三種功能異常,就可能發生 。知識點3、計劃免疫1、根據某些 的發生規律,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將有關的 ,有計劃地給人群 ,以提高人體對這些傳染病的抵抗力。像這種有計劃地進行 ,簡稱為計劃免疫。2、計劃免疫的目的是 。3、計劃免疫是預防 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于保護 健康,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例題講解例題1、下列有關計劃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就是計劃免疫 B.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簡便易行的措施C.計劃免疫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D.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例題2、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免疫系統B.溶菌酶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衛線C.免疫系統不會攻擊人體自身的細胞D.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例題3、截止至2021年5月29日,全國31個省市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億劑次。對此疫苗描述正確的是( )A.新冠疫苗可以讓人體產生相應的抗原B.患有新冠肺炎的病人屬于適合接種疫苗的人群C.此疫苗引發的免疫類型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接種疫苗的目的是保護易感人群例題4、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如圖是人體對某種病毒感染產生免疫力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人體通過甲、乙兩種途徑產生的免疫都屬于特異性免疫B.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應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C.兒童進行的甲肝、乙腦等疫苗的強化接種,相當于圖中甲途徑所示的免疫D.疫苗是死亡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例題5、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時,利用綿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實驗,方法見表格.分析問題并作出回答:分組 第一次處理 第二次處理方法 結果 方法 結果甲組綿羊 注射脫毒病菌 無病癥 注射活性病菌 無病癥乙組綿羊 不注射任何病菌 無病癥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癥(1)甲組綿羊在第二次注射活性病菌后沒有發病,是因為這些綿羊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產生了 ,這種免疫稱為 ;(2)乙組綿羊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3)人類的計劃免疫中,如接種乙肝疫苗,相當于實驗中的 (“甲”或“乙”)組。三、隨堂練習:1、如圖是人體免疫系統概念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是非特異性免疫,乙是特異性免疫 B.丙是指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淋巴細胞C.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 D.抗體抵抗抗原的作用屬于第三道防衛線2、巴斯德用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對雞群進行注射,意外地發現雞全部存活。再次培養新鮮病原菌,并擴大雞的注射范圍,結果僅有部分雞存活,且大部分的存活雞接受過第一次注射處理。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第一次注射時,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毒性已減弱或消失B.第一次注射時,久置雞霍亂病原菌相當于抗體C.第一次注射后,雞獲得并保持著產生相應抗體的能力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雞可能也發生過特異性免疫反應3、下列關于人體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A.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B.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臟和淋巴結等C.抗體與抗原結合后還需吞噬細胞才能將抗原清除D.一種抗體能消滅多種抗原4、下列關于抗原和抗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一種抗體能與相應的一種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B.抗體的化學本質是一種蛋白質C.抗原被抗體清除后,身體仍保持產生這種抗體的能力D.人一出生體內就已經含有各種抗體了5、乙肝疫苗作為抗原,可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抗原被清除后,抗體還將在體內存留一段時間。下圖為人體注射乙肝疫苗后,體內抗原、抗體的數量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其中最為正確的是( )A. B. C. D.6、圖Ⅰ和Ⅱ分別表示某種病毒先后兩次侵入人體后,人體產生抗體的數量變化曲線,其中錯誤的是(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體內產生的抗體大量增多B.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只能對該種病毒有免疫作用C.第一次侵入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人體內能夠產生抗體的細胞屬于血液中白細胞的一種(第6題圖) (第7題圖)7、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最高風險因素。為此,科學家研發了HPV疫苗,以有效地預防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進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1)如圖為某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宮頸癌發病率隨年齡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該圖信息分析,宮頸癌發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齡段是 。(以5歲為一個年齡段)(2)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種HPV疫苗屬于 。(3)接種疫苗后,人體血液中的相關淋巴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并產生專門抵抗這種病原體的蛋白質,此種蛋白質在免疫學中稱為 。四、課后練習:1、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體( )A.T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從而產生大量特定抗體消滅病原體B.接受大量抗體或淋巴因子,立即獲得針對特定傳染病的免疫力C.在健康狀況下獲得對特定傳染病的免疫力,從而保護易感人群D.產生針對特定傳染病的抗原,從而引發特異性免疫反應2、在制備抗蛇毒血清時,需要將減毒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這一免疫反應、所用蛇毒、抗蛇毒血清分別是( )A.非特異性免疫 抗原 抗體 B.特異性免疫 抗體 抗原C.非特異性免疫 抗體 抗原 D.特異性免疫 抗原 抗體3、關于免疫和計劃免疫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失活或者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疫苗注入人體后屬于抗體B.抗體能將與其結合的抗原直接吞噬C.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不需用免疫抑制藥D.計劃免疫的實質是特異性免疫4、某科學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第一次處理方法 結果 第二次處理方法 結果甲組雞 注射脫毒禽流感病毒 無病癥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乙組雞 不注射任何病毒 無病癥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有病癥A.人類的計劃免疫中,如接種乙肝疫苗,相當于實驗中的甲組B.若甲組雞第二次處理后無病癥,則說明該脫毒禽流感病毒可作為疫苗研發C.經過上述處理后,給甲組雞注射馬立克氏病毒,它們也不會患馬立克氏病D.乙組雞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5、下列有關免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抗體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細胞產生的B.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C.抗原是“非己”物質,抗體是人體合成的蛋白質D.抗體與抗原的結合是特異性的,即一種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6、如圖表示的是某人先后兩次感染同一種細菌后,血液中相應抗體產生的情況。下列對此圖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先后兩次受感染時,產生抗體的時間和抗體的數量是相同的B.第二次受感染時產生抗體的速度快、量大C.第二次感染時產生抗體的時間要比第一次長D.兩次產生抗體的種類明顯不同7、“問題疫苗”事件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恐慌,下面有關疫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健康的嬰幼兒不需要進行預防接種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C.接種百白破疫苗,可預防百日咳、肺結核、破傷風三種疾病D.接種疫苗后,人體可產生抗體,提高對各種傳染病的抵抗力8、產生腫瘤和引起花粉過敏的原因分別是( )A.免疫功能過強、免疫功能過強 B.免疫監視出現異常、免疫功能過強C.免疫功能較弱、免疫監視出現異常 D.免疫清除出現異常、免疫功能過弱9、如圖是人體某免疫過程的部分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該圖表示特異性免疫的過程B.細胞甲表示淋巴細胞C.免疫學中,疫苗相當于圖中的aD.細胞乙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都起作用10、諾如病毒感染過一次后往往還會反復感染,其原因可能有( )①人體對諾如病毒沒有任何免疫能力 ②人體不能對諾如病毒產生抗體③諾如病毒抗體的保護作用時間較短 ④諾如病毒發生變異的速度較快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11、“免疫”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明代醫書《免疫類方》,指的是“免除疫癘”,也就是防治傳染病的意思。下列關于免疫說法不正確的是( )A.皮膚和黏膜:銅墻鐵壁就是我,要想入侵先敗我,我是第一道防線B.體液:我有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大軍團,你若來犯我必誅之,我是第二道防線C.B淋巴細胞:當有抗原入侵刺激我,我就會產生特殊蛋白質——抗體消滅它D.天花抗體:人體內只要有我,任何抗原我都能解決掉12、如圖所示,甲、乙分別表示我國醫學工作者自主研制H7N9滅活疫苗的過程中,某志愿者接種疫苗后兩周內體溫和抗體濃度的變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接種疫苗后輕度體溫上升是由于免疫功能被破壞B.H7N9病毒是病原體,滅活疫苗是抗體C.接種疫苗產生抗體的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D.人體出現體溫上升就會引起抗體濃度增加13、如圖的漫畫表示人體受到某種病原體感染時發生的免疫反應,請據圖回答:([ ]中只填序號)(1)圖中②代表人體內的淋巴細胞,則表示病原體的是[ ];若該病原體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則它是 ;若它是某種細菌,則屬于 (選填真核/原核)生物;(2)當①侵入人體后,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質[③] ,使人體獲得相應的免疫力;(3)通過注射疫苗也能獲得相應的免疫力,疫苗的作用相當于圖中的[ ];(4)該漫畫表示的免疫類型為 (選填:非特異性/特異性)免疫。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出生后 某一特定 三2、 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 胸腺 脾臟 淋巴細胞 清除病原體 淋巴3、 淋巴 特殊蛋白質 抗原 4、 特定的抗原 抗原 致病性5、 抗體 抗原 抗體 清除 6、 非特異性免疫 免疫力。知識點2、1、 自己 非己 排斥 腫瘤 2、侵入 清除 異常3、過敏 身體細胞 腫瘤知識點3、1、傳染病 疫苗 接種 預防接種 2、控制和消滅傳染病3、傳染病 兒童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預防接種是重要的特異性防御措施,屬于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讓人體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功能;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措施;預防接種可以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避免該傳染病的危害,但對其他病原體無效,因此屬于特異性免疫;抗體具有專一性,一種抗體通常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例題2、A解析:艾滋病病毒(HIV)直接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破壞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HIV不僅使人體的免疫系統難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給特效治療藥物和預防用疫苗的研制帶來困難,A正確。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衛線,是人生來就有的,因此屬于非特異性免疫,B錯誤。免疫系統可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細胞,從而保持內環境的穩定;免疫是人體的一種防御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清除自身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維持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C錯誤。免疫對人體有保護作用,但當人體某些器官損壞,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時,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這種情況下,免疫不是有益的,D錯誤。所以A符合題意。例題3、D解析:A. 新冠疫苗屬于抗原,它可以讓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A錯誤;B. 患有新冠肺炎的病人屬于傳染源,不適合接種疫苗的人群;健康的易感人群屬于適合接種疫苗的人群,B錯誤;C. 此疫苗引發的免疫類型屬于特異性免疫,產生的抗體只針對新冠病毒有效,C錯誤; D. 接種疫苗的目的是保護易感人群,正確;故D符合題意。例題4、C解析:抗體是指抗原物質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質,引起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就是抗原;人體產生抗體是第三道防衛線,屬于特異性免疫;因此人體通過甲、乙兩種途徑產生的免疫都屬于特異性免疫。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應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均可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圖中乙途徑所示的免疫是人體在不患病的情況下獲得的,這樣的免疫也稱為計劃免疫,例如兒童進行的甲肝、乙腦等疫苗的強化接種,可以預防甲肝、乙腦疾病。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制劑。例題5、(1)抗體;特異性免疫(2)對照(3)甲解析:(1)低毒疫苗對于綿陽來說相當于抗原,故在其刺激下產生了抗體,稱為特異性免疫;(2)乙組綿陽未受到實驗變量的影響故屬于對照組;(3)接種的疫苗(低毒疫苗)相當于脫毒病菌,故相當于甲組。三、隨堂練習:1、B 2、B 3、D 4、D 5、B 6、C7、(1)35~40 (2)保護易感人群 (3)抗體四、課后練習:1、C 2、D 3、D 4、C 5、A 6、B 7、B 8、B 9、C 10、B 11、D12、C 13、(1)①;病毒;原核(2)抗體(3)①(4)特異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0張PPT)第四章 健康與保健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3節 免疫與健康(2)--- 特異性免疫、免疫功能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了解抗原、抗體等;了解免疫的功能;了解特異性免疫的特點;了解我國的計劃免疫;科學思維:提升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探究實踐:通過事例、圖像探討與研究手段,了解人體第三道防線是如何防御的;態度責任: 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增強愛國意識。知識回顧1、人體免疫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衛線分別是什么?2、非特異性免疫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第一道防衛線是物理屏障和化學屏障;第二道防衛線是血液凝固和吞噬作用。非特異性免疫的主要特點:先天性的,人人都有的,針對多種病原體起免疫作用的。新知講解一、特異性免疫1、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是指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特點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如果進入體內的病原體的數量太大,人體的第一道防衛線就有可能不能將病原體全部殺滅。在這種情況下,病原體就會進入血液并引起免疫反應。特異性免疫是人體的第三道防衛線。新知講解2、特異性免疫的組成:人體的第三道防衛線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臟和淋巴結等,它們對淋巴細胞的發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脾臟和淋巴結還有清除病原體等物質的作用。(2)免疫細胞: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由淋巴器官產生,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淋巴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在抗原刺激下產生抗體。3、抗原和抗體:(1)抗體:當病原體進入人體以后,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2)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示意圖視頻:抗原和抗體(點擊圖片播放)(3)抗體對抗原的作用:特定的抗體能與特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性,等等。但是,一種抗體只能消滅一種抗原物質,因此抗體不能夠破壞和排斥所有的病原體。新知講解(4)抗體會留存一段時間:抗原被清除后,抗體仍存留在人體內。當同樣的抗原再次進入人體時,就會很快地被體內存留的抗體按同樣的作用加以清除。例如,天花病毒侵入人體以后,人體內的淋巴細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產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體,天花病愈后,抗體還存留在人體內,這個人以后就不會再患天花了。但不同的抗體存留在人體內的時間長短不同,有的幾天、幾個月,多的可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新知講解4、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比較:項目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形成 生來就具有的 出生后逐漸形成的作用特點 對多種病原體有防御作用,不具有專一性 只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起防御作用,具有專一性結構基礎 第一、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聯 系 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特異性免疫的形成反過來增強了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兩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體的免疫功能。閱讀:先天的,針對多種病原體的;后天的,針對某一種病原體的;常會有抗體參與。新知講解二、免疫的功能1、免疫系統的功能概述:免疫系統的功能是免疫監視、防御、調控,可以有效地抵御病原體的對人體的攻擊。免疫是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體內的“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以便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恒定。新知講解2、免疫的三種主要功能:(1)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維護人體的健康。若防御功能過高時,對進入體內的某些藥物和食物等會發生過敏反應,如花粉過敏性反應、青霉素過敏性反應等;(2)穩定功能: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若清除功能異常時,會對正常的身體細胞發生反應,從而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3)監視功能: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如果監視功能異常,就可能發生腫瘤。討論交流:天花是一種烈性傳染病,患者死亡率很高。我國宋代時,有人把天花病人的痘痂經過干燥減毒,吹進小孩鼻孔,使之獲得對天花的抵抗力。這種方法后來傳到歐洲,在 18 世紀末由英國醫生琴納發展成為種牛痘。種牛痘預防天花取得輝煌成就,天花病毒已被人類消滅。天花疫苗是人類發明的第一支疫苗。天花也是至今唯一一個被人類徹底消滅的傳染病。1)小孩獲得對天花的抵抗力的原因是 ;2)病人的痘痂屬于 ;3)痘痂吹進小孩的鼻孔的最目的是 。產生相應的抗體抗原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目前,只有少數的特殊的工作人員才需要接種天花的疫苗。但還有其他比種傳染病還在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根據我國的計劃免疫的一些相關規定,疫苗的接種將伴隨兒童成長的整個過程的。新知講解三、計劃免疫1、疫苗:疫苗是指能使機體產生免疫力的病毒、細菌等制劑,如麻疹疫苗、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一般的疫苗是用人工培育并經過處理的病菌、病毒等。在免疫學上,疫苗進入人體成為抗原,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相應原抗體。2、預防接種:預防接種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這種方法稱為預防接種。視頻:疫苗(點擊圖片播放)新知講解3、計劃免疫: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將有關的疫苗,有計劃地給人群接種,以提高人體對這些傳染病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簡稱為計劃免疫。例如,剛出生的嬰兒,通過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出生三個月的嬰兒,通過接種百白破疫苗(即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的混合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種疾病。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于保護兒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閱讀:了解我國現行兒童計劃免疫情況,回去詢問一下家長,你接種過這些嗎?并了解這些疫苗可預防什么病。肺結核小兒麻痹癥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乙肝白喉、破傷風乙型腦炎流行性的腦脊膜炎隨堂練習1、下列有關計劃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就是計劃免疫B.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簡便易行的措施C.計劃免疫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C隨堂練習2、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免疫系統B.溶菌酶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衛線C.免疫系統不會攻擊人體自身的細胞D.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A隨堂練習3、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如圖是人體對某種病毒感染產生免疫力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人體通過甲、乙兩種途徑產生的免疫都屬于特異性免疫B.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應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C.兒童進行的甲肝、乙腦等疫苗的強化接種,相當于圖中甲途徑所示的免疫D.疫苗是死亡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C隨堂練習4、如圖表示的是某人先后兩次感染同一種細菌后,血液中相應抗體產生的情況。下列對此圖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先后兩次受感染時,產生抗體的時間和抗體的數量是相同的B.第二次受感染時產生抗體的速度快、量大C.第二次感染時產生抗體的時間要比第一次長D.兩次產生抗體的種類明顯不同B隨堂練習5、如圖是人體免疫系統概念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是非特異性免疫,乙是特異性免疫B.丙是指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淋巴細胞C.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D.抗體抵抗抗原的作用屬于第三道防衛線B隨堂練習6、如圖是人體某免疫過程的部分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該圖表示特異性免疫的過程B.細胞甲表示淋巴細胞C.免疫學中,疫苗相當于圖中的aD.細胞乙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都起作用C隨堂練習7、在制備抗蛇毒血清時,需要將減毒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這一免疫反應、所用蛇毒、抗蛇毒血清分別是( )A.非特異性免疫 抗原 抗體B.特異性免疫 抗體 抗原C.非特異性免疫 抗體 抗原D.特異性免疫 抗原 抗體D課堂總結1、特異性免疫是指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特點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2、人體的免疫具有防御、穩定和監視等功能,以便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恒定。3、計劃免疫的目的是控制和消滅某種傳染病。4、接種疫苗是為提高健康人的免疫力而提供的人工免疫方法。板書設計4.3免疫與健康(2)---特異性免疫、免疫功能、計劃免疫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專一性、記憶性免疫功能:防御(抗感染)、穩定、監視計劃免疫:疫苗:滅活或減毒的微生物預防接種計劃免疫:控制、消滅某種傳染病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4、預習下一課時主要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3免疫與健康(2).pptx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3免疫與健康(2)學案.doc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3免疫與健康(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抗原抗體.mp4 疫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