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3節 物質的溶解性第2課時家庭飼養金魚,常常向魚缸里通入空氣。炎熱的夏天,特別是黎明時分,池塘里的魚大量浮到水面上(即“浮頭” ),嚴重時還造成魚群大量死亡(即“泛塘” )。這些生活現象與什么有關 ?1.了解溶解度的含義,會繪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線。2.了解結晶現象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探究1】物質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活動與探究硝酸鉀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氯化鈉俗名“食鹽”易溶于水 我們都知道氯化鈉和硝酸鉀都易溶于水,它們的溶解能力誰大呢 如何比較?20℃氯化鈉應該控制溶劑的量相同可行嗎?為什么?硝酸鉀20℃不行相同溫度時,我能溶解47.4克,你卻最多只能溶解36克。我溶解得比你多,所以溶解能力強。20℃氯化鈉應該控制在同一溫度下可行嗎?為什么?40℃硝酸鉀同體積水中我溶解了36.3克,你卻最多只能溶解31.6克。我溶解得比你多,所以我的溶解能力強。不行40℃1g硝酸鉀20℃1g氯化鈉應該控制都達到飽和狀態可行嗎?為什么?不行相同溫度和相同體積的水,我們都能完全溶解1克,所以我們的溶解能力一樣強。交流與討論1.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應該控制的條件有?定狀態(達到飽和)定溫度定溶劑的量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通常溶劑為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一定溫度100g溶劑(一般指水)飽和狀態條件:標準:溶液狀態:單位:質量(g)固體溶解度的四要素化學上通常用溶解度來定量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性。交流與討論1.“20℃時,氯化鈉固體的溶解度為36.0g”,其含義是什么?在20℃時,100g水中溶解36.0g氯化鈉固體,溶液達到飽和。在20℃時,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0g氯化鈉固體。溫度 溶質的質量 溶劑的質量 飽和溶液的質量20℃31.6g100g131.6g2.“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其飽和溶液成分質量是怎樣的關系?將其關系填入下表:m質:m劑:m液 = 31.6:100:131.6①指該物質在此溫度下,在100g溶劑(通常溶劑為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②指在此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與飽和溶液三者之間的質量比=S∶100g∶(100g+S)。溶解度的含義小結溶解度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溶解性/20℃交流與討論3.結合課本,說一說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與溶解度有什么關系 難溶物質習慣上叫做 “不溶” 物質,但這只是相對而言,并非絕對不溶。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注意:【探究2】溶解度曲線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0 246下表是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數據請你用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根據以上數據,在坐標紙上繪制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溶解度曲線。活動與探究溫度/℃溶解度/g交流與討論1.根據以上曲線,5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多少?其含義是什么?除此之外,你得出了什么結論?伴隨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越來越高。根據圖象,5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大概是95。代表在55℃時,100g水中可以溶解95g的硝酸鉀。2.溶解度曲線圖中各個點的意義是?(1)曲線上每個點表示某溫度下某溶質的溶解度。(a點)換句話說:溶解度曲線上的每個點都是該溶質在該溫度下的一種飽和溶液。(2)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b點)(3)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c點)(4)曲線上方的點表示以該數據配置的溶液在該溫度下為飽和溶液,且有未溶解完的溶質。(d點)abcd3.如圖是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曲線,根據曲線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4.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①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②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③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探究3】氣體物質的溶解度觀察與思考結合生活事例,想一想其中的道理。拉開可口可樂易拉罐時,有大量的氣體泡沫噴出喝了汽水后會打嗝1.打開汽水瓶蓋時,汽水為什么會噴出。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2.喝了汽水后,為什么會打嗝,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還與什么有關?3.對于氣體物質,研究它的質量方便還是體積方便?氣體的溶解度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氣體體積。打開瓶塞,壓強減小,CO2溶解性減弱,所以從水中逸出溫度升高,CO2溶解性減弱,從體內逸出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外因)壓強:氣體溶解度一般隨壓強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溫度:氣體溶解度一般隨溫度升高而減少,降低而增大。氣體溶解度的五要素:①壓強101kPa ②一定溫度 ③1體積水 ④達到飽和狀態 ⑤氣體體積2.氣體溶解度與固體溶解度的區別是?固體溶解度 氣體溶解度溶劑的量條件不同單位100g1體積受溫度影響受溫度、壓強影響g體積【探究4】結晶完成【實驗1】、【實驗2】,觀察現象,回答問題。活動與探究【實驗1】用酒精燈加熱10mL濃的氯化鈉溶液,用玻璃棒攪拌至出現較多晶體時停止加熱。交流與討論【實驗1】中有哪些操作要點?操作要點(1)蒸發皿中的液體量不能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2)加熱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3)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利用余熱將剩余水分蒸干。(4)熱的蒸發皿用坩堝鉗夾持放在石棉網上,以免燙壞實驗桌。【實驗2】在一個盛有 30 mL 沸水的燒杯中不斷加入硝酸鉀,配制成硝酸鉀飽和溶液,將燒杯放在冷水中降溫,觀察實驗現象。冷卻后硝酸鉀晶體從溶液中析出1.結晶的方法有哪些?交流與討論蒸發溶劑結晶法:加熱到較高溫度時,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的物質隨著溶劑的減少析出。a.析出晶體前溶液必須達到飽和狀態.b.改變條件(蒸發溶劑、降低溫度),溶劑溶解溶質的量下降,使飽和溶液析出晶體2.結晶的條件有哪些?冷卻結晶法:在較高溫度時,形成的飽和溶液因降溫超過其溶解量的限度,溶質析出。3.為什么食鹽溶液結晶用蒸發溶劑的方法,而硝酸鉀溶液結晶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即降溫結晶)的方法?你能根據二者的溶解度隨溫度改變的規律來做出解釋嗎?降溫結晶1.90℃時,109克的某物質溶在100克水中得到溶液①,當溫度從90℃降到60℃時,得到溶液②,這時溶液中是否有晶體析出?溶液①與溶液②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否相同?2.當溫度從60℃降到40℃時得到溶液③,這時溶液中有沒有晶體析出?析出多少克?3.當溫度從40℃降到20℃時得到溶液④,這時又有多少克晶體析出?否是有,45g32g適用于S受t影響較大的固體溶質飽和氯化鈉溶液降溫能否析出大量晶體?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氯化鈉晶體析出?蒸發結晶尤其適用于S受t影響較小的固體物質不能蒸發結晶利用結晶法,可以將我們需要的物質從含雜質的混合物中分離或提純出來。例如,海水曬鹽、蔗汁制糖結晶法的應用聯想與啟示1.室溫下,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鈉固體,充分攪拌后,尚有部分固體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體全部溶解,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飽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飽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飽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飽和溶液A2.為了增大硝酸鉀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入大量硝酸鉀固體 B.升高溫度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溫度B3.10℃時,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質,正好形成飽和溶液;5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質25g。則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無法比較D4.恒溫條件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飽和食鹽水久置后會有少量晶體析出,這是因為( )A. 溶劑量減小 B. 溶解度減小C. 溶液不穩定 D. 生成了新物質A5.適宜使用結晶法分離的一組混合物是( )A. KCl和KNO3 B. KCl和MnO2C. NaCl和泥沙 D. S和CA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固體溶解度氣體溶解度影響因素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外因:溫度[多數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概念:在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影響因素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外因:溫度(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小)、壓強(壓強越大,氣體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曲線飽和溶液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冷卻結晶法蒸發溶劑結晶法結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