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卷4.19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臺灣危機的加深,淮軍將領劉銘傳指出:“臺灣為東南七省門戶,各國無不垂挺,一有釁端,輒欲瘦為根據。”其核心思想是(八年級·歷史道德與法治)A.提高臺灣政治地位B.大力加強臺灣防務C.主張臺灣正式建省D.自薦擔任臺灣巡撫本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90分鐘5.對如下圖示解讀最為準確的是注意事項:《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兒條約》孫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試題卷、答題卡規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準考證八.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號、姓名。考生要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的“準考證號、姓名”與考生本人B.中國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C.中國近代化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2.第I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第Ⅱ卷用6,下圖殉難的歷史人物所參加的運動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答案無效。毀3.考試結束,考生只上交答題卡。歷史部分(60分)奔第I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接受英國提出的條款,簽訂了《南京條約》。其中,破壞中國關稅主權的條款是()A.賠款2100萬銀元譚榭同殉難圖爵B.開放五處通商口岸A.嚴厲禁止私人興辦工礦企業B.頒布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令C.割香港島C.自始至終-共經歷了一百天D.在守舊派發動政變之后失敗D.英國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定7.“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此歌謠反映出義棕2.中國版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就像一片巨大的葡萄葉,由于西北、東北被割占了150多萬平和團的性質是()方千米的領土,變成了一只“大公雞”。這一版圖變化是哪一列強造成的()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B.維新變法運動A.英國B.法國C.反封建的農民運動D.反帝愛國運動C.沙俄D.美國8,歷史學者楊天石指出:“這次革命的目標是: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這次革命的成舒3.“它堅持斗爭14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潮的統治和果是:皇冠落地,中國歷史從帝制走向共和。”據此判斷,“這次革命”的旗幟是()外囚侵路勢力,最終以失敗告終。”材料敘述的是()B.維新變法A虎門銷煙B.太平天國起義A.自強求富C.三民主義D.民主科學C.辛亥革命D.義和團運動八年級·歷史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16頁八年級·歷史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1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