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 比較線段的長短 授課時間(師生特色筆記)【學習目標】1、借助具體情境,了解線段性質,理解兩點間距離和線段的中點的概 念。2、能借助直尺、圓規等工具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3、能用圓規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學習重點】線段長短的兩種比較方法。【學習難點】理解幾何語言的意義,建立語句與圖形之間的聯系。【預習導學、新課導入】一、引入:問題1:小貓,小狗對于獵食所選擇的路線是那條?(比較曲線和線段)是巧合嗎?又如:體育課跑步所跑的路線總是直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問題?(小貓,小狗對與獵食所選擇的路線是連接食物和小貓,小狗這兩點的線段。給出定義 )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兩點之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之間的距離。【達標練習一】:填空:1.以B為端點的線段有_________條,以E為端點的線段有_________ 條2.如圖,BC=4, BD=7 , AD=DC,則AC=_______,AB=________3.如圖,從甲地到已地有四條道路,其中__________最近,理由是: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拓展提高】1、畫一畫說明:我們通常所指的兩條線段相等實際上是指兩條線段的長度相等,線段大小的比較指的就是長短的比較。問題1:用圓規,直尺(不帶刻度)鉛筆為工具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AB(學生思考,小組設計制作方案)2、線段比較方法:問題1:小貓跑的遠,還是小狗跑的遠?你是怎么比較的?問題2:還有其他方法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嗎?(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方法1:方法2:方法3:用圓規直接比較問題3:三條或三條以上的線段比較那些方法合適?(討論)【達標練習二】:隨堂 1,3、中點概念:點M把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BM,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關系式:符號語言:【達標練習三】隨堂2【達標檢測】一、選擇題1.兩點間的距離是指( ).A.連接兩點的線段 B.連接兩點的直線的長度C.連接兩點的直線的長度 D.連接兩點的直線2.如果點B在線段AC上,那么下列各表達式中,AB=AC=BC,AC=2AB,AB+BC=AC,能表示B是線段AC的中點的有( ). A.1個 B.2個 C.3個 D.沒有3.線段AB=8cm,延長線段AB到C,使BC=4cm,則AC是BC的( )倍.A.1 B.2 C.3 D.4二、填空題4.如圖,M是AB的中點,N是BC的中點.(1)AB=5cm,BC=4cm,則MN=_______cm; (2)AB=5cm,NC=2cm,則AC=_______cm;(3)AB=5cm,NB=2cm,則AN=_______cm.5.P為線段AB上一點,且AP=AB,M是AB的中點,若PM=2cm,則AB=______cm.【課堂小結】比較線段的長度有幾種方法?中點的定義?【家庭作業】課本書p112--113 第2、3題【課(學)后記】【課(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