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導學案【課程標準】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通過認識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基礎知識梳理】經濟之變:發展 農業 作物品種:高產糧食作物____________的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經營方式:兼營產品____________或相關副業,以獲取更多的收入。手工業 ①時間:明朝后期出現,清朝繼續發展 ②特征:開設______,使用______勞動,大規模生產。商業 (1)貨幣:新航路開辟后,______大量流入,成為普遍使用的貨幣。。 (2)商幫:______的出現,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晉商。 (3)城鎮:____________的興起,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文化之變(一)思想繼承 明朝: 王陽明 (陸王心學) 內容 ①核心理論:______。良知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和踐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評價 ①強調____________,激勵人們奮發勵志。②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隱含一定的____________色彩。③帶有____________傾向。批判 明朝后期 李贄 提倡____________,蔑視權威和教條,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明末清初 黃宗羲 ①抨擊____________制度,稱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 ②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____________”。顧炎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夫之 ①提出反對____________思想。(二)小說與戲曲背景 ①城市商品經濟繁榮 ②社會娛樂活動豐富 ③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小說 時間 作家 代表作 概況___________ 《水滸傳》 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___________,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三國志通俗演義》___________ 《西游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林外史》 ___________《紅樓夢》 以貴族家庭賈府的興衰變遷為主線,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多個側面,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也是享譽世界的名著。戲曲 傳奇 明清戲曲創作也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稱為傳奇。代表作家有明朝______、清朝______等。昆曲 舞臺演出方面,從江蘇昆山一帶發源的昆曲長期占據統治地位。京劇 時間 清朝道光年間形成 以徽班為基礎,融合徽、漢二調,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戲的藝術成分發展 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三)科技明朝 作者 作品 歷史地位/意義 特征李時珍徐光啟宋應星徐弘祖利瑪竇 (傳教士)永樂朝清朝 康熙朝乾隆朝【素養提升】根據兩則材料分別概括明朝經濟發展出現的變化材料1 自明朝中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馬鈴薯自海外傳入中國,他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明清時期,棉、麻、桑、茶、甘蔗、果木等的種植日益廣泛,產品大量流入市場。 -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第二版)》材料2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譚曉,用低價購買了大片空閑的低洼沼澤地,雇傭貧苦鄉民加以治理。 ①部分土地改造為良田,收成大增。②所鑿水池養魚,③池上筑舍養豬,④其余空地種植不同的果木蔬菜,⑤順帶捕捉鳥類和昆蟲,此類副產品運到市場,銷售所得“視田之入復三倍”——《中外歷史綱要》(上)【合作探究】從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婦女經常成為小說的主人公。結合材料分析這一現象與當時社會發展有怎樣的關系?材料1:擁有足以影響社會的經濟實力和階層力量的工、商市民的精神欲求不僅萌發、膨脹,而且不斷地解放出來,文學藝術成為這種欲求的消費品。于是,小說、戲曲……成為時代的主體文學。——摘自陳東有《人欲的解放: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與大眾審美》材料2:商業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市民階層不斷壯大,人們對物質追求的欲望空前膨脹,……進入了“走出中世紀”的人性大解放時代。作為官方思想的程朱理學已不再適應人心的需要,人們不再推崇“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思想,而是轉向“心即天理”的人性追求。——李秀霞《秋風執扇——明代仕女畫研究》【鞏固訓練】1.有學者認為,明清之際,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筆鋒對以往正統宋明理學作出了總結性批判,從儒學內部逐漸發展出一個脫離程朱理學藩籬的、異質的新思想系統。材料所說的“新思想系統”( )A.和程朱理學完全背道而馳 B.能夠體現新興市民階層的訴求C.是封建社會晚期西學東漸的產物 D.對當時中國的社會轉型影響巨大2.李贄認為,應該讓每個個體按照自己的特性和目標發展,“各從所好,各騁所長”,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目標。這說明( )A.反專制思潮已成熟 B.李贄倡導個人自由C.李贄重視社會責任 D.晚明思想氛圍寬松【知識拓展】(1)經世致用經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對學術研究脫離現實,強調要做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事。經世致用把學術研究和當前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往往以解釋古代典籍為手段,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用于改革社會現實,開辟了一代重實際、重實證的新學風。(2)手工工場手工工場又稱工場手工業。其特點是工人以手工勞動和分工協作為基礎,在手工工場主雇傭下進行生產。它是從手工業生產向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過渡的準備階段。一般認為,它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3)資本主義萌芽指在一些手工工場中,擁有資金、原料的工場主雇傭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為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的現象,其實質為雇傭關系。資本主義萌芽是明朝后期手工業領域出現的新現象,但只出現在江南地區個別部門,沒有深入農村,對中國當時社會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未促成中國社會的轉型。(4)商幫明中期以后,由于商業競爭的加劇,一些商人為壯大隊伍、擴大資本、增強競爭實力,便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自發組成了既親密又松散的商人群體,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晉商。他們借助群體的力量,操縱某些地區、某些行業的商業貿易,從而贏得高額利潤。(5)小農經濟、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小農經濟是以個體家庭為生產單位,以精耕細作、男耕女織為生產方式,以自給自足為生產目的。小農經濟是自然經濟的一種類型,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相對。(6)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出現的背景和影響背景:①政治上: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社會矛盾尖銳。②經濟上: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③思想上:明清時期占統治地位的理學日益束縛人們的思想。④外部因素:西學東漸積極影響①反對君主專制,反映了君主專制制度走向衰落的歷史趨勢。②重視工商業,反映了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要求。③批判地繼承了傳統儒學,構筑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質的早期啟蒙思想。局限性①由于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質基礎,不占統治地位。②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本質上仍屬于傳統儒學的范疇,不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思想。明清小說繁榮的背景①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②印刷術的成熟和出版業的發展③明清時期激烈的民族沖突和社會矛盾為小說的興起提供了廣泛的素材和社會心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