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圖象分析A.向一定稀鹽酸中滴加水 B.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水 C.向稀鹽酸中滴加NaOH溶液,a點溶質為HCl、NaCl D.分別向等體積、不同濃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溶液pH的變化圖象1. 根據選項所給信息在坐標中畫出正確的曲線。 物質溶解時的變化圖象2. 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實驗操作的是 ( )DA.一定溫度下,向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固體 B.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NH4NO3固體和NaOH固體 C.氣體溶解度與溫度、壓強的關系 D.向飽和Na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體3.(2018·廣東)向一定質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線錯誤的是 ( ) A B C DD 化學反應過程中質量的變化圖象(包含催化劑)4. (廣東真題組合)現有以下曲線,與之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 )CA.用氯酸鉀制取氧氣 B.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 C.紅磷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燃燒 D.等質量碳酸鈣與足量同濃度稀鹽酸反應5.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DA.一定質量的木炭與過量氧氣在密閉容器內加熱使其充分反應 B.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C.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D.一定質量的鎂在過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6.(2023·江西)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鐵的燒杯中不斷滴入稀硫酸,燒杯中有關量的變化如圖,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C 混合溶液中反應順序的變化圖象7.下列四個實驗中,“操作——圖象”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CA. 向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向一定質量表面生銹的鐵片中滴加鹽酸至過量 C.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Zn粉 D.向H2SO4、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8.向某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a點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變紅B. bc段(不含b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4+2NaOH===Cu(OH)2↓+Na2SO4C. 整個變化過程中硫酸根離子數目沒有改變D. d點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D酸、堿、鹽溶液混合相互反應的先后順序:①H+優先與OH-發生反應。(一般情況下,酸堿中和反應在前)②CO2-優先和H+發生反應。(即“產生氣體”先于“產生沉淀”)③若參與反應的物質中有酸時,酸要完全反應后,才會出現CaCO3、BaCO3、Cu(OH)2等能溶于酸的沉淀。但是若反應物中分別含有Ba2+和SO2-(或Ag+和Cl-),則反應物一開始混合即有沉淀產生。34 數字化實驗圖象9. (2023·蓬江區校級三模)圖1是利用氣壓傳感器測定紅磷燃燒時集氣瓶內氣壓變化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中瓶內氣壓的變化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數字化能為探究提供更為直觀的證據B. BC段氣壓增大是因為燃燒放熱使氣體膨脹C. CD段氣壓減小的唯一原因是因為集氣瓶內氧氣不斷被消耗D. DE段氣壓增大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后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C10. (2023·海豐縣模擬)實驗小組利用如圖1所示裝置,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塑料袋中充有空氣,一段時間后壓癟塑料袋,向癟塑料袋中緩緩吹氣。測定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35 s時開始向塑料袋中吹氣B. 曲線②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變化C. 80 s時氧氣的體積分數比二氧化碳的低D. 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比在空氣中的低C強化練習1.(數字化實驗)用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探究中和反應實驗時,測得溶液pH、溶液溫度的變化分別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b點和e點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B.圖中溫度曲線從室溫上升到e點,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C.c點和f點所示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成紅色D.該實驗是將稀硫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D2.(2023·河北)向盛有a g銅鋅混合物的燒杯中加入稀硫酸,該過程中剩余固體與加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M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ZnSO4B.N點時,生成氣體的總質量達到最大C.N→P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增大D.該銅鋅混合物中鋅的質量為(a-b)gC3.在兩只燒杯中分別放入相同質量的鎂、鋅兩種金屬,然后向兩只燒杯中分別倒入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與消耗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綜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結論,合理的是 ( )BA. 從圖象可以看出,金屬鎂比金屬鋅的活動性強B.若兩種金屬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氫氣質量相同C.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氫氣的質量相同D.若兩種金屬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質量相同4.(數字化實驗)(2023·連云港)在三頸燒瓶中用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然后將三頸燒瓶與盛有鹽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壓強傳感器密封連接(如圖1)。檢驗氣密性后,在t0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t2時快速注入第二種溶液,測得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t0時注入的溶液是鹽酸B. t1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示意圖如圖3所示C. t1~t2期間壓強不變且大于0可證明收集的CO2氣體不純D. t2后壓強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C5.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A.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鋅粉至過量B.向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C.濃硫酸長時間敞口露置于空氣中D.向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逐漸加入鎂粉和鐵粉6.(2023·重慶B卷)下列圖象與實驗設計對應正確的有( )BA.1項 B.2項 C.3項 D.4項7.(2022·金華)如圖所示,曲線能正確反映下列化學變化中y與x變化關系的是 ( )A. 鋅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氫氣的質量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氣體:y代表沉淀的質量C.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質量D8.(2023·重慶A卷)向盛有飽和石灰水的燒杯中逐漸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揮發和CO2影響),下列圖象不正確的有 ( )DA.1個 B.2個 C.3個 D.4個9.在完成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后,為檢測廢液中溶質的成分,同學們向廢液中分別加入四種不同物質并繪制圖象,下列圖象中不能與其他三個圖象得到同一結論的是 ( )D10.(數字化實驗)小組設計了圖1裝置(氣密性良好),將5 g鐵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頸燒瓶,t1時刻加入2 mL飽和NaCl溶液后,再將一只裝有5 mL稀鹽酸的注射器插到燒瓶上,采集數據。(1)據圖2,t2時刻后反應并未停止溫度卻開始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據圖3,對比AB段和BC段說明NaCl能加快鐵的銹蝕,分析t3時刻后壓強突然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銹放出的熱量小于散失的熱量鐵銹蝕消耗裝置中的氧氣,三頸燒瓶中壓強減小,注射器中稀鹽酸被吸入燒瓶中,與鐵反應后產生氫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