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生物的進化(2)第二節今天種類繁多的生物是由誰設計的呢 神創論的觀點:(物種不變論)神創論認為,地球及萬物是上帝在大約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鐘創造出來的。自從被上帝創造出來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彼此之間是孤立的,沒有任何親緣關系。進化論的觀點:1.布豐的直線進化論:(1)觀點: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直線進化的。如: 現代鱷魚遠古鱷魚古代鱷魚(2)物種可變的原因是生物的環境特別是氣候和食物發生了改變。2、拉馬克關于進化的用進廢退學說: 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奠基者,他在18世紀初提出了用進廢退的進化學說:環境的改變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原因。環境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著變,有的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而發達起來,有的器官則由于長期不使用而萎縮退化了。拉馬克認為長頸鹿的進化是因為草地退化后要吃樹葉,當然頸長的有優勢,它們想要長頸,于是天天使勁地將頸伸長,終于形成了現在的長頸鹿。按照拉馬克的說法,人類能進化出翅膀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雖有一定道理,但事實上由于使用而發達起來的器官特征并不能遺傳給后代。達爾文通過幾十年的觀察分析,終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有四方面: 1、過度繁殖; 2、生存斗爭; 3、遺傳變異; 4、適者生存。過度繁殖:各種生物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產生很多的后代。遠遠超過環境的承受能力。思考: 這些卵和種子會不會全部發育成后代個體呢?為什么 生物的生存資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須與無機環境.異種個體及同種的其他個體進行斗爭。大量繁殖與少量生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生存斗爭:生物的生存資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須與無機環境、異種個體及同種的其他個體進行斗爭!遺傳變異:生物產生的后代會發生變異,產生各種不同于親代的性狀!適者生存: 生物的變異有的比親代更適應環境,有的卻不適應環境!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個體被淘汰。自 然選 擇過 度繁 殖生 存斗 爭遺 傳變 異適 者生 存四個要點間的關系:基本條件手段、動力、途徑生物進化內因(外因)必然結果核心內容自然選擇的概念: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意義:能科學地解釋生物的進化、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支持自然選擇學說的證據:—— 一種生物向另一種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存在過渡類型。過渡類型證明了:生物間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物種間進化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種子蕨蕨類種子植物種子蕨達爾文與進化論進化論認為:生物最初由非生物發展而來,現代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理論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達爾文1859年發表了著名的《物種起源》一書,這部科學巨著的發表,標志著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形成,引發了一場科學上的革命,導致早期傳統的博物學轉變成為現代生物學。怎樣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長頸鹿的演化?長頸鹿祖先個體有差異自然選擇(缺草)頸腿長的長頸鹿生存過度繁殖產生不定向性個體自然選擇頸腿長的個體——代代相傳,逐漸轉化為現代長頸鹿人工選擇: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的選擇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原始魚類古代兩棲類古代爬行類原始鳥類原始哺乳類現代魚類現代兩棲類現代爬行類現代鳥類現代哺乳類古代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古代鳥類古代哺乳類脊椎動物的進化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單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軟體動物苔蘚植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棘皮動物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原始生命地質年代 主要地質變化元古時代 地球剛誕生,溫度很高,地球上沒有生命古生代(寒武紀) 地球溫度下降,出現大片海洋,最早原始生命出現古生代(志留紀泥盆紀) 水生動物逐漸繁盛,出現了水中生活的魚類古生代(石炭紀二疊紀) 陸地逐漸增多,一些水生動物上岸,鰭漸變為四肢,原始魚類逐漸進化成原始爬行類中生代 陸地進一步增多,陸生植物開始昌盛,爬行動物大量繁衍新生代 一類爬行動物上肢進化為翅成為鳥類,另一類爬行動物進一步進化為哺乳類新生代 演化成現代生物和人類人類的演化歷程:19世紀英國科學家——赫胥黎在達爾文的啟示下提出了“人猿同祖論”。返祖現象毛人返祖現象是一種特殊的遺傳現象。是指人類的個體身上出現了人類祖先具有而現代人身上已消失了的解剖生理特征。所以返祖現象也是生物進化的一種證據。探究:樺樹尺蛾群體中不同體色個體數量變化的原因19世紀,樹林里的一群尺蛾中,大部分體色是淺色的,只有幾只是黑色的。1850年前后,事情發生了變化。隨著工業的發展,樹林周圍新建的工廠越來越多,工廠冒出的滾滾黑煙,染黑了樹干。到1900年,黑色尺蛾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淺色尺蛾。1、在1850年前,為什么淺色尺蛾的數量遠多于黑色尺蛾?答:在1850年前,樹林中的樺樹未被污染而呈淺色,淺色尺蛾的體色與環境相似,所以不易被天敵發現,生存的機會較大,數量就會逐漸增多(適者生存);而黑色尺蛾的體色與環境不同,容易被天敵發現,生存機會小,數量就會逐漸減少(不適者淘汰)2、到了1900年,什么原因使黑色尺蛾的數量遠多于淺色尺蛾?答:到了1900年,由于工廠煙囪排放的滾滾濃煙染黑了樹干,使得黑色尺蛾“適者生存”數量增加,而淺色尺蛾由于“不適者淘汰”而數量減少。3、今天這片樹林的污染少了,請預測不同體色的尺蛾數量變化情況 答:由于污染減少,樺樹的樹干會變回淺色,通過自然選擇,我們可以預測更能適應環境的淺色尺蛾的數量會再有所增加而黑色尺蛾的數量會進一步減少。4、根據自然選擇學說,在1900年時,應當只剩下黑色尺蛾,可是淺色尺蛾還生活在樹林中,只不過數量少了。難道達爾文錯了嗎?答:達爾文并沒有錯,樹林中淺色尺蛾數量減少是由于它們不適應環境造成的,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在這一過程中還是會有少量生命力較強的淺色尺蛾存活下來,同時大量的黑色尺蛾在產生后代時也會產生一些淺色尺蛾,所以淺色尺蛾還是可以在樹林中生活,只是數量減少了。悄悄告訴你在農業上,一種農藥用久以后,就會失效即害蟲就會產生抗藥性。這是為什么?害蟲種群中存在著___________,有具有抗藥性的,有不具有抗藥性的。殺蟲劑的使用對害蟲起了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的害蟲被殺死,________________的害蟲能夠生存、繁殖,并將抗藥的性狀_________給后代。個體差異自然選擇不具有抗藥性具有抗藥性遺傳課堂小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植物 類別 藻類 苔蘚 類 蕨類 裸子 植物 被子植物形態 結構 特征生活 環境進化 趨勢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沒有輸導組織有莖、葉分化,沒有葉脈等有根、莖、葉有根、莖、葉,種子裸露。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有果皮包被著。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濕潮濕陸地陸地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植物進化的趨勢是怎樣的?動物 單細胞動物 腔腸動物 …….. 哺乳類形態結構 特征 生活環境 進化趨勢動物進化的趨勢是怎樣的?簡單到復雜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陸生2、生物的進化歷程(2)在漫長進化過程中,有新物種產生,也有一些物種絕滅。(3)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1)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謝謝觀看THANKS(共28張PPT)第四節 生物的進化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意識的起源我是誰?01我從哪里來?02我到哪里去?03這是什么?01從哪里來?02神創論 進化論生物由神創造而來 生物是不斷進化而來的物種是一次性出現的,不會改變的 物種逐漸演變產生、不斷變化的物種之間無親緣關系 物種之間有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到哪里去了?03一、動物化石的形成:B、尸體上的肌肉腐爛,露出骨骼;F、水中泥沙掩埋其骨骼;E、水滲透進骨中,將無機鹽沉淀在里面A、將化石保持在外圍泥沙堆積而形成的巖石中; D、某些化石隨地殼的運動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風和水的長期侵蝕下,露出了化石。C、動物死后落入水中;植物化石的形成過程與動物化石的形成過程相似。C---B---F---E---A---D化石遺體三葉蟲化石恐龍蛋化石遺物恐龍足跡遺跡化石是在地層中保留下來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或遺物。由于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是在千萬年的歷史中經過復雜的變化逐漸形成的。生物化石是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但是,某一個化石能證明生物的進化嗎?化石能夠直接或間接地證明過去生物的存在。只有對不同地層中的許多化石進行分析、對比,才能知道生物的進化。沉積巖沉積巖的重要特征層里構造常含有化石沉積巖如何形成?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在風吹、日曬、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礫石、沙子、黏土等,這些碎屑物質被風和流水等搬運后沉積起來,經過壓緊固結而形成的巖石叫沉積巖。巖石沙子粘土沉積巖地層:一般來說, 構成地球表層成層的巖石。從地面垂直向下可分幾層,越向下的地層,年代越古老。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里的生物化石,真實的記錄了生物進化的歷程。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峽谷國家公園 根據以上前肢趾的特點和馬及其前趾的進化,請分析各類馬的體形、運動形式及生活環境?項目 種類 距今年代 生活環境 體形 運動形式始祖馬三趾馬現代馬草 原草 原溫暖潮濕的草叢和灌木林狐一般大小、背部彎曲比始祖馬大一些背較平直高大、背平直跳躍能奔跑能快速奔跑三類馬的生境、體形、運動形式的對比5000萬年2000萬年100萬年想一想:從以上對比中,可證明什么?始祖馬漸新馬草原古馬三趾馬真馬二、化石的意義通過觀察化石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來推測生物間的親緣關系。這說明海洋中環境變化不是很大,所以海洋生物的進化較慢。1938年在南非附近的印度洋中捕獲的腔棘魚在約三億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現,但其形態結構至今仍無多大改變,因此被稱為“活化石”。你如何解釋這種現象?1.地球上曾出現過種類繁多的生物,許多與今天的生物并不相同,這說明了什么?思考:2.有時在高山上會出現海洋貝殼化石,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生物為了適應環境在不斷地進化著,物種也是可以變化的;有些生物不能適應環境而遭到滅絕。現在的生物是化石生物經過長期演變的結果。這說明這座高山以前曾經是個汪洋大海,后來由于地殼運動隆起為高山。地球的生命化石在地質層中的分布有何規律?在越早形成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這不僅證實了現代的各種各樣的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來的,而且還揭示出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順序。恐龍到底去哪里去了??快收起你驚愕的下巴,大聲告訴我,雞,是誰的后裔?科學研討發現:長相兇殘的暴龍,生活在距今6000多萬年前,經過對從其化石中提取的膠原蛋白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蛋白質的陳列度上,跟恐龍最接近的,竟然是雞。暴龍不過就是"大號的雞"。甚至還根據這個研討結果,推斷說,暴龍吃起來的口感,應該就和雞肉差不多。甚至有科學家正在研討,如何讓雞變回恐龍,Word天,真有那一天,我們會不會都得變成雞的食物。始祖鳥化石復原圖相似點被覆羽毛有翅膀有喙有爪有牙齒腔棘魚是魚類向兩棲類進化時出現的過渡類型,它的出現證明了兩棲類由魚類進化而來的。種子蕨的化石證明了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在進化上的親緣關系。練習1.多種多樣的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一類重要物質,細胞色素C是其中的一種。細胞色素C是動植物細胞的線粒體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蛋白質,它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負擔很重要的角色,它不會也不能一下子發生巨大的變化。生物名稱 黑猩猩 獼猴 馬 果蠅 向日葵與組成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異 0 1 12 27 38科學家采用了 方法 比較生物之間細胞色素C的差異可以推測:差異越小親緣關系越近。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與獼猴、馬、果蠅和向日葵的親緣關系則越來越遠.科學家比較了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差異,發現人與黑猩猩的差異最小,與馬的差異則大一些,而與果蠅、向日葵的差異則更大。練習2.化石之所以能夠成為生物進化的證據,主要原因是-----( )A. 化石是古生物學研究的對象B. 化石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形成的C. 各類生物的化石,在地層里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D. 化石是地殼中保留下來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和遺物3.通過對生物化石的研究,不能推測的是------------------( )A. 生物進化的趨勢 B. 生物的生存年代C. 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D. 無機物能形成有機物4.已知物種A的化石比物種B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時間晚很多,由此推知----( )A. 物種A比物種B的數量多 B. 物種A比物種B的體型大C. 物種A比物種B的結構復雜 D. 物種A一定由物種B進化而來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節 生物的進化1.pptx 第4節 生物的進化2.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