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導學案: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學習目標】了解共和制在中國建立的曲折過程,理解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的獨特性【基礎知識】二、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制度探索1.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1)背景: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了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2)標志: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①大會制定了 ,通過了土地法、勞動法等法令,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②蘇維埃政權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士兵及一切勞苦大眾。③推選毛澤東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3)意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創建 的嘗試。2.抗日根據地的民主建設背景 全面抗戰爆發后,抗日民主根據地逐步擴大內容 在各抗日根據地,設立 政府,作為民國地方政府設置各級參議會,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邊區政府委員由邊區 選舉產生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在各級政權機關的工作人員組成上,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意義 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3.解放戰爭時期的政權建設(1)在解放區設置 。①內容:行政區設軍政委員會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轄若干省級及以下行政單位。②意義:鞏固新興的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2)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①內容: 的方案在中國已經破產,要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 的國家。②意義:為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基礎:1949年9月頒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2)確立: 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3)性質:是以 為核心和主要內容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4)作用①保證國家的一切權力屬 ,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一組織形式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后,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5)挫折:1957年后,反右斗爭擴大化和“ ”傾指導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壞。(6)完善: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進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取得許多重要進展。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立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內容 中國共產黨是 。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是 ,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人民政協是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方面代表人士組成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其基本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發展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 、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進一步確立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完善 改革開放后,該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被寫入憲法,使得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走上了制度化軌道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確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完善和發展 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2)發展①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 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②全面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深刻闡述了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人民 等制度體系,突出強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3)特點①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②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有機結合起來。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4)影響: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勢性,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 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知識點撥】“一、二、三”歸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一個目的: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兩大影響: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從法律上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三項內容:主權在民、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自我檢測】材料一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使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國務員(由國務總理和各部總長組成)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提取材料一信息,并據此說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哪些原則。【鏈接高考】1.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實行總統制,賦予總統很大權力;其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對總統權力做出嚴格限制。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當時A.法治被迫讓位于人治 B.立法受到政局變化的影響C.法治思想已趨于成熟 D.專制統治取代了共和政體2.1979年10月,鄧小平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多黨派合作,這是由我國的具體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所決定的,也是我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個特點和優點。”用“政治制度”界定“多黨派合作”,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當時,這一講話A.擴大了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權B.有助于我國政黨制度的建設C.恢復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D.實現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3.某文件規定:“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得就有關國家建設事業的根本大計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議案"”。這一文件A.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B.是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標志著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全新階段D.規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