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導學案:中古時期的亞洲【學習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了解阿拉伯人在廣域范圍內的商業活動及奧斯曼土耳其人擴張的相關史實,認識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重要地位。2、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古時期西亞、南亞、東亞等文明區域不同的發展道路,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在對對亞洲不同國家的了解過程中,運用比較法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基礎知識】三、南亞與東亞的國家*南亞---笈多帝國①興起:4 世紀初,___________興起的笈多帝國經過多年征戰, 幾乎征服了北印度。②統治:帝國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但國王直接控制的地區主要為_____________,其余大部分地區仍保留原來的藩王,政令不夠統一;笈多帝國時期,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_________得到統治階級支持,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南亞---德里蘇丹國①興起:11 世紀,_________入侵印度。13 世紀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②統治: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地方劃分為_______,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_________擔任。東亞---古代日本(1)興起:秦漢之際中國移民把_______和水稻種植技術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2)大化改新①背景:6—7世紀,日本出現嚴重社會危機。②概況:646年,_______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開始改革,因其年號是“大化”,史稱“___________”。a.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b.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頒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班田收授法);統一賦稅(租庸調制) 均制c.文化上:汲取中國文化,參照漢字,創制日本文字;唐詩、書法等在日本深受歡迎社會生活:飲食、服飾、茶道、重陽節登高等風俗流行③結果:日本經過約半個世紀的改革,模仿中國建立了_____________國家。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3)幕府政治①背景:10 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_______形成;武士集團的重要性日益增強。②建立:12 世紀末,武士集團的首領_________在鐮倉建立了自己的軍事機構——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___________時期。③表現:在這種體制下,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實權由以_______為首的幕府掌握;將軍與武士結成_______關系,武士成為將軍的家臣;將軍賜予武士官職和俸祿,武士對將軍宣誓效忠, 并承擔納貢和兵役等義務。*東亞---古代朝鮮(1)高麗王朝①建立: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___________。②仿效唐制A.政治:高麗王朝仿效中國______制度,在中央設___________,將地方劃分為十道。B.經濟:推行土地國有。C.選官制度:引入___________選拔官員。D.中國的___________和辭章之學廣為傳播。(2)朝鮮①建立:14 世紀末, 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_______。②抗擊日本侵略A.時間:16世紀末。B.概況:日本___________派20萬大軍侵略朝鮮。朝鮮請求中國支援,明朝大將鄧子龍赴朝鮮作戰,與朝鮮大將_________在戰斗中犧牲。C.結果:經過7年艱苦戰斗,中朝軍民取得抗擊日本侵略的勝利。【思維點撥】1.幕府“幕府”源自日本的“征夷大將軍” 一詞,最初指日本政府任命的指揮對日本北部阿伊努部落戰爭的將領。1185年,武士首領源賴朝消滅對手,成為日本實際上的最高軍事統帥。1192年他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并在將軍府所在地設置幕府,建立管理國家的機構, 日本從此進入幕府政治時期。此后直到1867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掌控軍隊的幕府成為日本真正的統治機關。1867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將大權交還天皇,幕府政治告終。2.日本大化改新中學習中國先進文化的表現仿效唐朝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全面推進改革,日本掀起了第一次全面吸收外來文化的高潮,唐文化全面深刻地影響了日本民族。(1)仿效唐朝的租庸調制而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2)大化改新建立的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府,實際上是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移植。(3)仿效唐律頒布律令。(4)中國的建筑、服飾、貨幣、文字等都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課堂檢測】1.下列哪一項不符合中古時期南亞的描述A.曾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國和德里蘇丹國B.印度教成為笈多帝國的主要宗教C.伊斯蘭教是德里蘇丹國的國教D笈多帝國和德里蘇丹國都實行郡縣制【鞏固提升】2.下列朝代或政權,深受唐宋時期中華文明浸潤而建立封建政權的有①“大越”李朝 ②日本之國 ③高麗王朝 ④笈多帝國A.①②③ B. 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下列哪項不是日本幕府體制的特征A.天皇無實權B.將軍的幕府是實權機構C.武士對將軍效忠,并承擔義務D.武士是被統治階級3.對于中古時期的朝鮮半島說法錯誤的是A.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仿中國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中國文化對朝鮮半島的國家有重要影響D.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建立韓國4.“笈多王朝時期國王賜給官吏、貴族、寺院的封地逐漸演變為世襲的私有領地……封地領有者往往將君主封賜的領地再分封賞賜給自己的臣屬。”據此可知 A.等級制的附庸臣屬關系形成 B.土地封賜程序極其嚴格C.君主由此確立權力至尊地位 D.等級分封預示著分裂割據5.(2021山西運城高一期中)日本古代有著軍人干政的歷史,軍事強人以成為征夷大將軍為志向,期望開設幕府,并且掌握政權。他們在形式上取得了天皇授權,實則以軍事統治進行封建采邑,凌駕于正規的文人中央集權政府機構之上。這說明日本的幕府統治屬于A.天皇權力至上 B.資產階級專政C.封建軍事專政 D.封建割據性質8朝鮮王朝的考試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試”還有各種不定期的“別試”。具有代表性的別試,國王還會親臨考場,例如以成均館的儒生為考試對象的“謁圣試’等。材料說明儒家思想對朝鮮王朝影響較大 B.朝鮮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舉考試C.科舉考試推動朝鮮社會的發展 D.歷代統治者都重視官員的選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