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標要求】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主要表現;認識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與資產階級革命之間的歷史淵源。【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探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知識點的背景問題時,學生應該學會利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唯物史觀的內容從時代大背景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時空觀念】在時空推進中,能夠建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與啟蒙運動之間的相互關聯,認識到啟蒙運動是“應運而生”。【史料實證】結合史料,歸納宗教改革中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張,提高史料實證的能力,把握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培養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歷史解釋】本課內容名詞解釋較多,例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學生應該學會從“人文主義”與“理性主義”等幾個角度去切入這些個名詞,對這些名詞有自己的見解。【家國情懷】認識人文主義精神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并且對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都有重要影響。培養正確對待和汲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情懷,在此基礎上,提升自身文化自信。【重點難點】重點:歐洲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的原因、主要內容和影響。難點:歐洲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的原因、主要內容和影響。【自主學習】 文藝復興一、興起1.背景(1)根本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______________的萌芽。(2)文化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3)意大利的文化條件①_______________文化積淀豐厚。②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③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2.實質:創立符合_____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3.精神內核:_________,即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崇尚理性;追求________社會的幸福生活。二、成就1.14世紀“文學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_________的自由。2.15世紀“美術三杰”:_________、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3.15 世紀后期,英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__________和道德觀念。三、影響1.一定程度上沖擊了___________。2.解放了被____________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 宗教改革一、德意志宗教改革1.背景(1)____________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2)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2.序幕:1517 年,馬丁· 路德撰寫《______________》。3.主張(1)因信稱義①內容:人的靈魂獲救靠____________,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實質:借《圣經》和上帝的名義否定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權威。(2)建立獨立的_________教會和________教會,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4.結果:形成了路德派新教。二、擴展:瑞士的_________和英國的________影響最大。三、宗教改革的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2.有利于歐洲________的成長。3.推進了歐洲__________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近代科學的興起一、背景:________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使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變化。二、成就(16~17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1.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_________”,否定 “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2.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___________,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3.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三、意義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___________思維方式。2.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3.促進了___________和社會進步。 啟蒙運動一、背景1.17~18世紀,_____________經濟進一步發展。2.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3.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__________和教會的思想束縛。二、發展歷程:17 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 世紀,_______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 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三、內容1.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2.精神內核是理性:強調_________與自主精神,是判斷是非的標準。3.對________提出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制、__________等。四、代表及主張1.法國(1)孟德斯鳩: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2)伏爾泰:“開明”君主進行改革, 建立___________。(3)盧梭:主張___________。2.英國亞當·斯密: “現代經濟學之父”,認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3.德國康德:集大成者,認為人應該__________,理性判斷, 主張民主、自由、平等。五、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2.直接推動了美國_________和法國_________,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__________的精神武器。【知識拓展】【高考練兵】1、(2021·山東高考)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熱情謳歌充滿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態度,并追求現世幸福和享樂,西歐宗教改革思想家們卻將這視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卻又共同推動了西歐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的過渡。這是因為他們都( )A.重新審視人,沖破了傳統的束縛B.提升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C.反對神學,重構了人與神的關系D.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2、(2021·湖南高考)伏爾泰提出人類歷史上有四個“值得重視”的時代:伯利克里時代、奧古斯都時代、文藝復興時代和路易十四時代,并將路易十四時代作為最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大加贊頌。伏爾泰的觀點( )A.體現歷史進步的信念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無上權威C.強調歷史的延續不斷D.反映啟蒙運動天賦人權思想3、(2021·廣東高考)15世紀下半葉,德國藝術家逐漸減少了從圣徒中選擇創作主題。騎士、商隊、城市市場、大學生活、士兵行軍和野營等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作品中。這反映德國( )A.理性主義的產生 B.人文主義的興起C.宗教改革的開始 D.浪漫主義的發展4、(2020·山東高考)啟蒙運動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惡,因為任何邪惡的存在……僅僅是不良環境的產物,而這種環境是人類創造的,人類也可以改變它”。這反映出他們已經理性地思考( )A.宗教改革運動的缺陷 B.社會的改造問題C.科學的價值與作用 D.人類與環境的辯證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