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八單元 第24課 教學案班級 姓名 主備人: 審核人:歷史組 使用時間:第17周 編號:24課 題 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 課型 新授課課標 要求 1.認識解放戰爭基本概況。 2.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3.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重點 重點:國民政府垮臺原因 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學法指導 1、史料分析,觀點判斷,歸納比較。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難點 難點:梳理解放戰爭從戰略防御到戰略反攻再到戰略決戰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史實。學習過程 備 忘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抗戰勝利后, 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當時的中國出現兩種建國方針:中國共產黨以 、民主、 為號召,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建立 國家;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 和 的方針。 1945年8月, 三次電邀毛澤東到 舉行和平談判。為爭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 、周恩來、王若飛等乘專機抵達重慶。重慶談判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 》,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 ,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二、全面內戰爆發 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 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進攻, 爆發。中共中央準確地估計了國際國內形勢,確定了 、以自衛戰爭粉碎 進攻的方針。1946年7至10月, 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30萬人,后又經過4個月作戰,進一步挫敗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 和 的重點進攻。 、周恩來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 。 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 的重點進攻。 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在山東 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全面內戰爆發后,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為了維持龐大的戰爭開支,國民政府濫發貨幣,隨之而來的是 ,物價飛漲。 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 巧取豪奪,使工人、農民、 收到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民族資產階級也收到排擠和打擊,民眾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 1946年11至12月,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 和 堅決反對,拒絕出席。會議通過的《 》是國民黨 和蔣介石獨裁的裝飾品,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 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為推動解放區的 ,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河北平山 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廢除 的《中國土地法大綱》。各解放區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精神,掀起 ,農民在 、 獲得了解放。 經過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戰爭形勢發生巨大變化。1947年6月, 、 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 ,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解開了 的序幕。 1948年秋,人民解放軍進入 的決定性階段。9月,東北野戰軍發動 ,52天后,東北全境解放。11月初, 和中原野戰軍發起規模空前的 。淮海戰役歷時66天,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精銳主力,使 獲得解放。11月下旬,平津戰役爆發,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余人,基本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機,是國共兩黨 ,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 ,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 。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 ,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在 的軍事力量全線崩潰。迫于壓力,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引退,由 代理其總統職務。李宗仁表示愿與中共和談。1949年,以 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團和以 為首席代表的國民黨南京政府代表團在 舉行和平談判。但國民黨最終拒絕在《 》上簽字。 4月21日, 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分三路發起 ,迅速突破長江防線。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的反動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國民黨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 ,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 ,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 ,從而失去了 ,喪失了統治權。 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 的潮流,代表 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故能取得 的勝利。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 相結合的勝利,是 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 ,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 1.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2.①正確領導是前提:堅持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理論指導是靈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理論指導;③群眾支持是基礎: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④革命軍隊是中堅:中共建立了一支堅持武裝斗爭的人民軍隊;⑤統一戰線是保障:組成了一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⑥革命道路是方向:堅持新民主主義革命方向,逐步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問題探究】 探究一:重慶談判的原因。 探究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成功經驗。【限時訓練】(10分鐘) 1.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后,從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民主人士、國民黨要員等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各界 ( ) A.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統治 C.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D.企盼國家實現和平民主 2.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電各軍區負責人說:“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區軍民發出的號召是( ) A.“武裝自衛” B.“向敵后發展” C. “救亡圖存”D. “解放全中國” 3.對于毛澤東的重慶之行,民主人士柳亞子賦詩稱頌為“彌天大勇”。重慶《大公報》發表社評說:“毛先生能夠惠然肯來,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這反映了當時 ( ) A.國共力量對比出現逆轉 B.民主黨派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 C.國家重建成為國人共識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動國共走向和談 4.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 ( ) 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 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 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 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 5.1940年代中后期,中國許多工礦企業盡管賬面上獲得利潤,但難以維持再生產,故“很多工廠把囤積原料作為主業,反以生產作為副業”。這說明,當時 ( ) A.商業的繁榮帶動了工業生產 B.抗日戰爭的勝利推動生產恢復 C.國統區的經濟秩序遭到破壞 D.國民黨軍閥混戰擾亂經濟發展 二、材料題 6.材料1 農民在鄉里造反,攪動了紳士們的酣夢……我初到長沙時,會到各方面的人,聽到許多的街談巷議。從中層以上社會至國民黨右派,無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擊農民起來的理論,明明是地主階級企圖保存封建舊秩序,阻礙建設民主新秩序的理論……一切革命同志須知: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現在有了這個變動,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材料2 中國共產黨不是以空話,而是以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的事實,使他們迅速看清是誰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應該跟著誰走……中國革命的軍事斗爭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開的……沒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沒有廣大農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1)材料1中毛澤東批判了哪種錯誤態度?他對農民運動是如何認識的? (2)依據材料2,指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是怎樣代表農民利益的?農民又是怎樣“全力支持”人民解放戰爭的?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問題探究】探究一:(1)國民黨發起談判原因:①二戰后渴望和平與安寧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國內人民的共同心愿;②通過談判,爭取備戰時間;③利用政治手段,將發動戰爭的責任轉嫁給中國共產黨。(2)中共赴重慶談判的原因:①為了爭取和平,努力抓住和平民主建國的機遇,符合人民愿望,代表民意;②為了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中共在政治上掌握主動權;③體現了中共力爭實現和平民主的誠意,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得到民主黨派及民主人士的支持。探究二:1.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2.①正確領導是前提:堅持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理論指導是靈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理論指導;③群眾支持是基礎: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④革命軍隊是中堅:中共建立了一支堅持武裝斗爭的人民軍隊;⑤統一戰線是保障:組成了一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⑥革命道路是方向:堅持新民主主義革命方向,逐步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限時訓練】選擇題1.D 2.A 3.C 4.B 5.C二、材料題6. (1)批判了認為農民運動“糟得很”的錯誤態度。毛澤東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要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2)進行土地改革。農民參軍參戰,支援前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