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7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全國版)(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7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全國版)(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
(全國版)
專題17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1953——1976年)
(原卷版)
1953-1976年,是我國開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現了嚴重失誤。
1.制度的確立:
(1)工業上: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政治上: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制度上: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2.道路探索:
(1)良好開端: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2)嚴重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十年“文化大革命”。
(3)建設成就: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了解“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意義。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等錯誤與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了解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指導意義;了解以王進喜、雷鋒、錢學森、鄧稼先、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事跡;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
知識點一 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第一個五年計劃
(1)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   ,建立國家工業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3)時間:   年至   年。
(4)主要成就
①工業: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到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 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 飛機;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 建成投產;
②交通運輸業: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1957年, 建成。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5)建設分布的特點:地域上主要在 ,行業上主要集中

(6)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   邁進。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項目 內容
時間      年9月
地點 北京
主要內容 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意義 形成了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①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 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 制度。
②地位:是我國的 制度,為社會主義 建設奠定了基礎。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 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
(2)歷史解釋:
在我看來,中國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優勢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其他政黨,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務實而長遠的發展規劃,并且一道為實現遠大目標而奮斗。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
材料體現的是我國的哪一項政治制度?根據材料說說這一制度有何優勢?
答案:
(3)史料實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舉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據材料一概括《選舉法》的特點,該材料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
答案:
知識點二 三大改造
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方式:引導分散的個體農民參加      。
(2)目的: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3)階段:農業合作化經歷了由 三個階段。
(4)結果: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2.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原因: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結果: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  。
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時間:1953年到1956年。
(2)形式: 從1954年起,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 1956年初, 出現了 的高潮。
(3)政策: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   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4.三大改造的完成
(1)完成:到   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實質: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   的轉變。
(3)意義:   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   。
(4)缺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農民申請加入農業 農業實現合作化后,農民代 手工業者組織的木器生
生產合作社 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產合作社
天津盛錫福帽廠掛上公 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
私合營后的新廠牌 后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歷史解釋:
公私合營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制藥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絕大部分的西藥原料,我們都能自己生產了。……現在各種磺胺類的原料藥,不但上海自己能夠制造,供應國內有余,還大量出口遠銷國外。
——陳銘珊:《回憶企業公私合營前后》
根據材料歸納上海制藥工業發展的表現,并分析其實現發展的原因。
答案:
知識點三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1.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中共八大:   年召開,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2)   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①指導思想 :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 ”的總路線。
②后果: 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國民經濟調整:中共中央提出了“   、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2.“文化大革命”
(1)發動: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
(2)表現:
①各地到處出現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受到踐踏。
②國家主席   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3)結束
①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
②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4)危害:“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 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3.建設成就
(1)工業: 兩大鋼鐵基地, 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等建設起來。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電子、原子能、航天從無到有。
(2)交通:修建了 等鐵路。
(3)科技:我國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   ; 年6月,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成功發射了 人造地球衛星;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 。
(4)英雄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 、黨的好干部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等。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首都人民歡慶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 焦裕祿
鄧稼先 王進喜
(2)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我國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取得了許多成就,也出現了嚴重失誤。
材料中的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什么失誤?從以上曲折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出哪些認識?
答案:
(3)家國情懷: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今天,我終于回到祖國。
——錢學森
我入黨了,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不過的事情。
——李四光
我是中國人,要走的只能是中國人自己的路。
——鄧稼先
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
——袁隆平
材料反映了四位科學家怎樣的情懷?
答案:
1.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初步改變了原來以農業為主的局面,為我國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初步基礎,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但還沒有實現國家工業化。
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即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起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3.全國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有最高決定權,最高立法權,最高監督權,最高任免權等;而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變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變農民土地所有制為集體公有制。二者在當時形勢下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5.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變革。
6.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之所以出現失誤主要是因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針對我國國情認識不足,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1.(2022年山東青島)徐特立是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下圖是他1954年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通過此次會議,他可以見證( )
A.《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代國歌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頒布
2.(2023年湖北省隨州市)下圖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它表明( )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B.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
C.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2023年山西省)數據統計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圖是我國《“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表》,該數據反映了“一五計劃”期間( )
A.農、輕、重工業協調發展 B.各行業均取得顯著的增長
C.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4.(2022年山東威海)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使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和國民經濟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此“變化”表述正確的是( )
A.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
C.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D.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5.(2022年貴族畢節)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衛生、科學、藝術事業也同步發展。材料主要說明“一五”計劃的完成(  )
A.改善了人民生活 B.完善了工業布局 C.消滅了地主階級 D.忽視了經濟規律
6.(2023年河北省)據下圖中的信息,判斷該圖名稱應為( )
A.中國農民與地主階級占有土地數量統計圖
B.中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統計圖
C.中國農業生產總值與工業生產總值統計圖
D.中國外資企業產值與內資企業產值統計圖
7.(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下列能反映我國在一五計劃中取得的建設成就的語句是( )
A.“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事眾慶新生”
B.“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C.“包干到戶生產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南方談話指方向,祖國建設譜新章”
8.(2023年甘肅省蘭州市)王樹恩《新中國“一五計劃”出臺的臺前幕后》中談到:“1952年,現代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這表明建國初我國( )
A.工業水平很高 B.工業水平很低
C.工業門類齊全 D.農業水平高
9.(2023年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1953年,《人民日報》發表元旦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國家工業化而積極奮斗。由此,全國人民以極高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熱情投身于( )
A.一五計劃建設 B.社會主義改造 C.民主政治建設 D.社會主義改革
10.(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下圖是毛澤東同志為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的題詞。該廠建成于( )
A.一五計劃期間 B.“大躍進”運動中
C.“文化大革命”期間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11.(2023年四川省內江市)下表是1953-1957年我國部分工業門類的產值增長情況。這些成就得益于( )
輕工業 重工業
糖 棉布 鋼 機床
92% 32% 300% 1770%
A.土地改革 B.對外開放 C.一五計劃 D.城市改革
12.(2023年廣東省深圳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工業基礎,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材料意在說明(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計劃 D.三大改造
13.(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圖是哪一時期工業交通建設成就示意圖( )
A.一五計劃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4.(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一五計劃”期間,新的工業部門紛紛建立,主要有飛機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新式機床制造業、重要有色金屬冶煉業等。在建設沿海地區工業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的新工業區也初步形成。這主要說明“一五計劃”( )
A.加速推進航空業,注重自主研發 B.優先發展重工業,兼顧區域均衡
C.突出建設交通業,關注協調發展 D.大力投資制造業,完成三大改造
15.(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寫道:“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為了實現“最高利益”,新中國當時采取的措施是( )
A.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B.進行三大改造
C.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召開中共“八大”
16.(2023年重慶市A卷)下圖反映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的主要成就,其中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開通的突出作用是( )
A.保障了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建設 B.帶動了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C.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 D.加速了長江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17.(2023年安徽省)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經濟、文教衛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達493億元,超過計劃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這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
C.貫徹優先發展輕工業戰略 D.實現了文教衛生現代化
18.(2023年四川省自貢市)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一汽嶄新的總裝線上,裝配出了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之后,新中國汽車制造業取得巨大成就(見下表)。這主要得益于( )
年份 汽車總數 解放牌汽車(整車) 吉斯150型汽車(仿蘇)
1955 61 61
1956 1654 1225 429
1957 7904 6227 1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改革開放
C.“三步走”戰略 D.西部大開發
19.(2023年甘肅省金昌市)195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平均每年增長18.4%;農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24.8%,平均每年增長4.5%,出現了新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黃金期。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D.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
20.(2023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列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是( )
A.建成武漢長江大橋 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C.建設大慶油田 D.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1.(2023年江蘇省揚州市)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國舉行了涉及5.7億人口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這一選舉主要是為了召開(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2.(2023年四川省遂寧市)民主進步與法制完善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體現。為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各國在法律文獻的制定上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對各國的“努力”,解讀對應正確的是( )
A.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王權至上”的原則
B.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制定憲法——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C.1912年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23.(2023年天津市)如圖描繪了某憲法草案公布后人們在田間地頭熱議的畫面。隨后出臺的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 )
憲法草案公布了(版畫)
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
C.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4.(2023年陜西省A卷)如圖是1955年創作的年畫《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該作品反映了( )
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中國土地法大綱》的頒布
C.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 D.農業合作化的現實成果
25.(2023年云南省)在三大改造中,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C.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的建立
26.(2023年四川省瀘州市)數據分析是經濟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針”的提出
27.(2023年江蘇省宿遷市)隨著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中農已成為農村人口中的大多數。但農業生產效率還是很低,使用最傳統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種,解決不了翻身農戶缺乏口糧的困難。為此,中共中央決定逐步推開( )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分田包產到戶
28.(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下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北京市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總社發給北京第一食品生產合作社的入社批準書”。這件文物可以作為研究三大改造的( )
A.口述史料 B.間接史料 C.音像史料 D.實物史料
29.(202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56年,毛澤東在一次國務會議上說:“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這一講話聚焦的是( )
A.新中國成立 B.土地改革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三大改造
30.(2023年湖南省邵陽市)下邊是張燕同學制作的“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學習卡片中的1953年部分,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
時間 事件
1953年 A.開始實施“一五計劃”
B.抗美援朝戰爭結來
C.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A.A B.B C.C D.D
31.(2023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B.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指出:“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歷史事件是( )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土地改革
C.農業合作化運動 D.三大改造
33.(2022年青海)1953年,我國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B.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
C.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D.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34.(2022年江蘇鎮江)《六億人們心花開》寫道:“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形成
D.提高基層治理成效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立
35.(2022年山東濟南)1953年12月,新中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許多工業、農業和其他各方面的優秀人才被選為人民代表,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體人民參加的空前規模的普選。由此可知,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基礎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運動
36.(2022年廣西貴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前,曾有1.5億人民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說明( )
A.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憲法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D.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保證
37.(2022年江蘇鎮江)下列四幅圖片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幾次調整。其中確立土地公有制的是( )
38.(2022年廣東廣州)1954年春,廣州郊區農村以22個常年互助組、5個臨時互助組為基礎,并吸收了一批單干農民,建成了1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這反映了( )
A.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 B.企業公私合營的開展
C.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 D.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39.(2022年山東日照)下圖文字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日記。這位模范人物是( )
A.王進喜 B.焦裕祿 C.雷鋒 D.鄧稼先
40.(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是(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41.(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時間軸(下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時期是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2.(2023年甘肅省天水市)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憑“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僅用三年時間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跡體現的時代精神是( )
A.堅持真理、英勇斗爭 B.嚴謹治學、求真務實
C.獻身科研、默默堅守 D.艱苦奮斗、自力更生
43.(2023年天津市)在油田大會戰時,王進喜率領鉆井隊“人拉肩扛”“盆端桶提”:遇到險情時,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時代精神是( )
A.保家衛國 B.艱苦創業 C.助人為樂 D.科技創新
44.(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2023年是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0周年,60年來,雷鋒精神影響了幾代中國人。雷鋒精神的核心是( )
A.實事求是 B.憂國憂民 C.無私奉獻 D.執政為民
45.(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1962年,他是河南蘭考縣委書記。……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癥后,仍頑強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他”是( )
A.焦裕祿 B.雷鋒 C.王進喜 D.鄧稼先
46.(2023年湖南省長沙市)他是解放軍好戰士,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樂于助人的社會風尚和孜孜以求的“釘子精神”在社會上廣泛弘揚。他是( )
A.羅盛教 B.歐陽海 C.雷鋒 D.袁隆平
47.(2023年黑龍江省綏化市)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被譽為“鐵人”的大慶石油工人是( )
A.焦裕祿 B.王進喜 C.錢學森 D.鄧稼先
48.(2023年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3月4日,邵陽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暨“周末志愿行”年度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城南公園舉行。最適合出現在該主題活動中的宣傳語是( )
A.大慶油田“鐵人”精神 B.蘭考巨變“黨的好干部”
C.助人為樂“解放軍好戰士” D.自力更生“兩彈元勛”
49.(2023年山東省煙臺市節選)思想理論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資料來源:根據顏曉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整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第一次(或第二次)“偉大飛躍”實現的標志及其理由。
50.(2023年江西省節選)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勞動成就夢想】
材料四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點一滴創造得來的;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前進道路上,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都要發揚光大勞動精神。
——摘自人民網
(4)請結合中國現代史一位歷史人物的事跡,說明“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強化訓練
單元線索
時空坐標
課程標準
知識梳理
易錯易混
真題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
(全國版)
專題17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1953——1976年)
(解析版)
1953-1976年,是我國開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現了嚴重失誤。
1.制度的確立:
(1)工業上: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政治上: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制度上: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2.道路探索:
(1)良好開端: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2)嚴重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十年“文化大革命”。
(3)建設成就: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了解“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意義。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等錯誤與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了解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指導意義;了解以王進喜、雷鋒、錢學森、鄧稼先、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事跡;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
知識點一 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第一個五年計劃
(1)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 重工業 ,建立國家工業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3)時間: 1953 年至 1957 年。
(4)主要成就
①工業: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到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 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 第一架噴氣式 飛機;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 沈陽第一機床廠 建成投產;
②交通運輸業: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5)建設分布的特點:地域上主要在 東北地區 ,行業上主要集中
重工業 。
(6)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 社會主義工業化 邁進。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項目 內容
時間   1954  年9月
地點 北京
主要內容 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意義 形成了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①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 國家權力 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 人民代表大會 制度。
②地位:是我國的 根本政治 制度,為社會主義 民主政治 建設奠定了基礎。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 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
(2)歷史解釋:
在我看來,中國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優勢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其他政黨,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務實而長遠的發展規劃,并且一道為實現遠大目標而奮斗。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
材料體現的是我國的哪一項政治制度?根據材料說說這一制度有何優勢?
答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符合中國國情,并在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有利于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有利于保持國家政局的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
(3)史料實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舉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據材料一概括《選舉法》的特點,該材料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
答案:
特點:按人口比例選舉,兼顧地區、單位、城鄉、民族間的差異。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知識點二 三大改造
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方式:引導分散的個體農民參加  農業生產合作社   。
(2)目的: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3)階段:農業合作化經歷了由 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生產合作社 三個階段。
(4)結果: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2.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原因: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結果: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 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
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時間:1953年到1956年。
(2)形式:從1954年起,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1956年初,出現了 全行業公私合營 的高潮。
(3)政策: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 贖買 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4.三大改造的完成
(1)完成:到 1956 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實質: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 社會主義公有制 的轉變。
(3)意義: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
(4)缺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農民申請加入農業 農業實現合作化后,農民代 手工業者組織的木器生
生產合作社 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產合作社
天津盛錫福帽廠掛上公 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
私合營后的新廠牌 后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歷史解釋:
公私合營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制藥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絕大部分的西藥原料,我們都能自己生產了。……現在各種磺胺類的原料藥,不但上海自己能夠制造,供應國內有余,還大量出口遠銷國外。
——陳銘珊:《回憶企業公私合營前后》
根據材料歸納上海制藥工業發展的表現,并分析其實現發展的原因。
答案:
表現:藥品的國產化程度提高;藥品質量好;藥品供應充足;藥品原料實現出口。
原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一五計劃的實施。
知識點三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1.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中共八大: 1956 年召開,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2) “大躍進” 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①指導思想 :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的總路線。
②后果: 1959年至1961 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國民經濟調整:中共中央提出了“ 調整 、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2.“文化大革命”
(1)發動: 1966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
(2)表現:
①各地到處出現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民主與法律 受到踐踏。
②國家主席 劉少奇 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3)結束
①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1971 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
②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1976 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4)危害:“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 新中國成立后 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3.建設成就
(1)工業: 武漢、包頭 兩大鋼鐵基地, 大慶 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等建設起來。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電子、原子能、航天從無到有。
(2)交通:修建了 蘭新、蘭青、包蘭 等鐵路。
(3)科技:我國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 1967 年6月,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成功發射了 第一顆 人造地球衛星;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 秈型雜交水稻 。
(4)英雄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 焦裕祿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等。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首都人民歡慶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 焦裕祿
鄧稼先 王進喜
(2)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我國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取得了許多成就,也出現了嚴重失誤。
材料中的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什么失誤?從以上曲折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出哪些認識?
答案:
圖一:大躍進;圖二:人民公社化;圖三:文化大革命。
認識:經濟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實事求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發展建設等。
(3)家國情懷: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今天,我終于回到祖國。
——錢學森
我入黨了,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不過的事情。
——李四光
我是中國人,要走的只能是中國人自己的路。
——鄧稼先
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
——袁隆平
材料反映了四位科學家怎樣的情懷?
答案:謙虛謹慎、不計個人得失、為國家利益不怕犧牲的家國情懷。
1.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初步改變了原來以農業為主的局面,為我國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初步基礎,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但還沒有實現國家工業化。
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即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起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3.全國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有最高決定權,最高立法權,最高監督權,最高任免權等;而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變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變農民土地所有制為集體公有制。二者在當時形勢下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5.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變革。
6.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之所以出現失誤主要是因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針對我國國情認識不足,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1.(2022年山東青島)徐特立是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下圖是他1954年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通過此次會議,他可以見證( )
A.《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代國歌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頒布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他1954年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C項正確;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代國歌,排除A項;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排除B項;1984年全國人大根據憲法的規定,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標志著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
2.(2023年湖北省隨州市)下圖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它表明( )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B.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
C.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C項正確;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排除B項;三大改造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D項。故選C項。
3.(2023年山西省)數據統計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圖是我國《“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表》,該數據反映了“一五計劃”期間( )
A.農、輕、重工業協調發展 B.各行業均取得顯著的增長
C.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答案】D
【詳解】據題干《“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業的占比達到51%,這說明“一五計劃”期間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D項正確;圖片反映出優先發展重工業,農、輕、重工業的協調發展顯然與圖表信息不符,排除A項;各行業均取得顯著的增長與圖片中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情況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反映不出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排除C項。故選D項。
4.(2022年山東威海)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使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和國民經濟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此“變化”表述正確的是( )
A.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
C.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D.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答案】D
【詳解】1953-1957年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D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A項;1958年掀起了“大躍進”,排除B項;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與土地改革有關,排除C項。故選D項。
5.(2022年貴族畢節)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衛生、科學、藝術事業也同步發展。材料主要說明“一五”計劃的完成(  )
A.改善了人民生活 B.完善了工業布局 C.消滅了地主階級 D.忽視了經濟規律
【答案】A
【詳解】“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反映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使工人工資、農民收入,人均消費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改善。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改善了人民生活,完善了工業布局無法體現,排除B項;一五計劃和消滅地主階級無關,排除C項;一五計劃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排除D項。故選A項。
6.(2023年河北省)據下圖中的信息,判斷該圖名稱應為( )
A.中國農民與地主階級占有土地數量統計圖
B.中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統計圖
C.中國農業生產總值與工業生產總值統計圖
D.中國外資企業產值與內資企業產值統計圖
【答案】C
【詳解】新中國成立后為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實行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所以黑色柱體代表的是工業,白色柱體代表農業,工業和農業持續增長,在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后,工業大幅增長超過農業,C項正確;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地主階級被消滅,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而題中圖片顯示農民與地主階級土地占有持續上升,這與題中圖片內容不符,排除A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所以1956年之前不會存在社會主義,排除B項;中國引進外資是在改革開放后,排除D項。故選C項。
7.(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下列能反映我國在一五計劃中取得的建設成就的語句是( )
A.“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事眾慶新生”
B.“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C.“包干到戶生產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南方談話指方向,祖國建設譜新章”
【答案】B
【詳解】據所學可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反映的是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屬于一五計劃的成就,B項正確;“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事眾慶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排除A項;“包干到戶生產忙,喜看稻菽千重浪”反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排除C項;“南方談話指方向,祖國建設譜新章”反映的是南方談話,排除D項。故選B項。
8.(2023年甘肅省蘭州市)王樹恩《新中國“一五計劃”出臺的臺前幕后》中談到:“1952年,現代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這表明建國初我國( )
A.工業水平很高 B.工業水平很低
C.工業門類齊全 D.農業水平高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1952年,現代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知,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現實國情是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低,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低,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水平很低,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水平很低,未體現工業門類齊全,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水平很低,未闡釋農業水平高,排除D項。故選B項。
9.(2023年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1953年,《人民日報》發表元旦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國家工業化而積極奮斗。由此,全國人民以極高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熱情投身于( )
A.一五計劃建設 B.社會主義改造 C.民主政治建設 D.社會主義改革
【答案】A
【詳解】為了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1953年,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由此可知,題干中全國人民以極高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熱情投身于一五計劃建設,A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題干和民主政治建設無關,排除C項;題干不能反映社會主義改革,排除D項。故選A項。
10.(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下圖是毛澤東同志為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的題詞。該廠建成于( )
A.一五計劃期間 B.“大躍進”運動中
C.“文化大革命”期間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A項正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投產,不是在大躍進期間、文革期間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BCD項。故選A項。
11.(2023年四川省內江市)下表是1953-1957年我國部分工業門類的產值增長情況。這些成就得益于( )
輕工業 重工業
糖 棉布 鋼 機床
92% 32% 300% 1770%
A.土地改革 B.對外開放 C.一五計劃 D.城市改革
【答案】C
【詳解】根據“1953-1957年我國部分工業門類的產值增長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3-1957年我國實施第一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促進了重工業產值的大幅度增長,C項正確;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進行,排除A項;1978年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對外開放是改革開放后,排除B項;城市改革是在1984年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
12.(2023年廣東省深圳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工業基礎,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材料意在說明(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計劃 D.三大改造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國進行了一五計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工業基礎,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有利于推進我國的工業化,C項正確;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
13.(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圖是哪一時期工業交通建設成就示意圖( )
A.一五計劃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示圖“工業交通建設成就”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交通運輸建設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A項正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中共中央起草《湖南運動大綱》,強調武裝奪取政權,實行土地革命,排除B項;圖中武漢長江大橋在1957年建成,解放戰爭是在新中國成立前,排除C項;圖中武漢長江大橋在1957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D項。故選A項。
14.(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一五計劃”期間,新的工業部門紛紛建立,主要有飛機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新式機床制造業、重要有色金屬冶煉業等。在建設沿海地區工業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的新工業區也初步形成。這主要說明“一五計劃”( )
A.加速推進航空業,注重自主研發 B.優先發展重工業,兼顧區域均衡
C.突出建設交通業,關注協調發展 D.大力投資制造業,完成三大改造
【答案】B
【詳解】由材料“新的工業部門紛紛建立,主要有飛機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新式機床制造業、重要有色金屬冶煉業等”可知,“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由材料“在建設沿海地區工業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的新工業區也初步形成。”可知,“一五計劃”兼顧區域均衡,B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航空業和自主研發,排除A項;題干沒有體現突出建設交通業和協調發展,排除C項;題干和三大改造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5.(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寫道:“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為了實現“最高利益”,新中國當時采取的措施是( )
A.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B.進行三大改造
C.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召開中共“八大”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1953年、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可知,該時期我國為實現工業化,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并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A項正確;我國開始進行三大改造的時間是1952年下半年,三大改造在政治上推動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中國初步建立,經濟上促進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中國基本確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B項;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于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是我們國家政治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跨越,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排除C項;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大會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方針,排除D項。故選A項。
16.(2023年重慶市A卷)下圖反映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的主要成就,其中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開通的突出作用是( )
A.保障了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建設 B.帶動了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C.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 D.加速了長江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C項正確;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的開通,與“保障東北工業基地的建設”、“帶動沿了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B項;一五計劃時期,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故“加速了長江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與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開通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17.(2023年安徽省)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經濟、文教衛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達493億元,超過計劃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這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
C.貫徹優先發展輕工業戰略 D.實現了文教衛生現代化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國家對經濟、文教衛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達493億元,超過計劃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可知,經濟、文教衛生、棉布、食糖這些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項目,這些比例的增加,說明一五計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項正確;材料不僅設計經濟方面還有文教衛生等其他方面,排除B項;一五計劃優先發展的是重工業,排除C項;文教衛生現代化在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
18.(2023年四川省自貢市)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一汽嶄新的總裝線上,裝配出了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之后,新中國汽車制造業取得巨大成就(見下表)。這主要得益于( )
年份 汽車總數 解放牌汽車(整車) 吉斯150型汽車(仿蘇)
1955 61 61
1956 1654 1225 429
1957 7904 6227 1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改革開放
C.“三步走”戰略 D.西部大開發
【答案】A
【詳解】觀察表格可知,到1957年,我國汽車制造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且自行設計制造的能力迅速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經濟建設,我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任務大都超額完成。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因此,題干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第一個五年計劃,A項正確;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底,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均與題干“1956—1957年”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
19.(2023年甘肅省金昌市)195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平均每年增長18.4%;農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24.8%,平均每年增長4.5%,出現了新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黃金期。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D.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195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平均每年增長18.4%;農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24.8%,平均每年增長4.5%,出現了新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黃金期”可知,這反映的是一五計劃的成就。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年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B項正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1950年10月,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決定入朝作戰,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朝鮮軍民并肩作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1957年尚未開始改革開放,排除D項。故選B項。
20.(2023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列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是( )
A.建成武漢長江大橋 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C.建設大慶油田 D.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A項正確;1965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與題干時間信息不一致,排除B項;大慶油田于1959年發現,1960年投入開放,是我國最大的油田,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西部戈壁,伴隨著一聲霹靂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宣告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與題干時間信息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A項。
21.(2023年江蘇省揚州市)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國舉行了涉及5.7億人口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這一選舉主要是為了召開(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答案】B
【詳解】根據“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國舉行了涉及5.7億人口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選舉主要是為了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B項正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是在1949年召開,排除A項;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開,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召開,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
22.(2023年四川省遂寧市)民主進步與法制完善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體現。為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各國在法律文獻的制定上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對各國的“努力”,解讀對應正確的是( )
A.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王權至上”的原則
B.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制定憲法——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C.1912年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答案】D
【詳解】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性質),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正確;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排除A項;“第一個人權宣言”指的是《獨立宣言》,排除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C項。故選D項。
23.(2023年天津市)如圖描繪了某憲法草案公布后人們在田間地頭熱議的畫面。隨后出臺的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 )
憲法草案公布了(版畫)
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
C.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答案】D
【詳解】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正確;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項;《中華民國約法》,又名“袁記約法”,是指民國三年五月一日由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此約法在民國五年袁世凱創立“中華帝國”時被廢棄,后一直未再恢復,排除B項;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準備,排除C項。故選D項。
24.(2023年陜西省A卷)如圖是1955年創作的年畫《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該作品反映了( )
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中國土地法大綱》的頒布
C.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 D.農業合作化的現實成果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國進行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到1957年,我國進行了一五計劃,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拖拉機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果之一,它的代耕,推進了農業合作化的進行,這體現出,農業合作化的現實成果,D項正確;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項;1947年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排除B項;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這是土地革命時期的任務,排除C項。故選D項。
25.(2023年云南省)在三大改造中,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C.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的建立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D項正確;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背景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的大包干,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26.(2023年四川省瀘州市)數據分析是經濟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針”的提出
【答案】C
【詳解】根據圖表可知,1952年—1956年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提高,私有制的比重降低,結合所學可知,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1949年,排除A項;中共八大的召開闡明了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和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排除B項;“八字方針”的提出是1961年,排除D項。故選C項。
27.(2023年江蘇省宿遷市)隨著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中農已成為農村人口中的大多數。但農業生產效率還是很低,使用最傳統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種,解決不了翻身農戶缺乏口糧的困難。為此,中共中央決定逐步推開( )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分田包產到戶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內容“隨著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中農已成為農村人口中的大多數。但農業生產效率還是很低,使用最傳統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種,解決不了翻身農戶缺乏口糧的困難。”可知,該政策是在土地改革之后實施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需要,后實施了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使得農民可以集體勞動,實現勞動力的規模化利用,提高生產效率,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B項正確;第一個五年計劃初步建立起了我國的工業化基礎,與農業不符,排除A項;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我國在農村出現的失誤,排除C項;分田包產到戶是1978年改革開放后在農村實施的政策,與材料時期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8.(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下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北京市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總社發給北京第一食品生產合作社的入社批準書”。這件文物可以作為研究三大改造的( )
A.口述史料 B.間接史料 C.音像史料 D.實物史料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分析“批準書”可知,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這張“批準書”是三大改造時正式下發的批準書,是當時產生的實物史料,D項正確;“批準書”屬于實物,不是當事人回憶口述的口述史料,也不是通過音頻影像記錄下的音像史料,排除AC兩項;“批準書”是三大改造時期產生的,能直接反映當時的歷史,屬于直接史料,不是間接史料,排除B項。故選D項。
29.(202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56年,毛澤東在一次國務會議上說:“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這一講話聚焦的是( )
A.新中國成立 B.土地改革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三大改造
【答案】D
【詳解】根據題干“1956年”、“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可知,這一講話聚焦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我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D項正確;新中國成立不涉及所有制的問題,排除A項;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依然是私有制,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與所有制的改造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30.(2023年湖南省邵陽市)下邊是張燕同學制作的“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學習卡片中的1953年部分,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
時間 事件
1953年 A.開始實施“一五計劃”
B.抗美援朝戰爭結來
C.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A.A B.B C.C D.D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知“1953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錯誤的,D項符合題意;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一五計劃”;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來;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可知ABC項都是符合史實,但是都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
31.(2023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B.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A項;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排除B項;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排除C項。故選D項。
3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指出:“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歷史事件是( )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土地改革
C.農業合作化運動 D.三大改造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和所學可知,我國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D項正確;第一個五年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沒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有性質,排除A項;土地改革是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項;農業合作化運動只體現了材料的部分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
33.(2022年青海)1953年,我國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B.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
C.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D.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答案】D
【詳解】1953﹣1956年,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農業和手工業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產合作社的方式進行的,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營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而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為社會主義公有制,D項正確;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是一五計劃,排除A項;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八字方針是在1961年開始實施的,排除B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
34.(2022年江蘇鎮江)《六億人們心花開》寫道:“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形成
D.提高基層治理成效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立
【答案】A
【解析】根據“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可得出這次會議是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次會議的召開,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A項正確;B項是1949年的一屆政協會議,排除B項;C項提出于80年代,排除C項;D項是90年代,排除D項。故選A項。
35.(2022年山東濟南)1953年12月,新中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許多工業、農業和其他各方面的優秀人才被選為人民代表,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體人民參加的空前規模的普選。由此可知,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基礎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運動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1953年12月,新中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許多工業、農業和其他各方面的優秀人才被選為人民代表,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體人民參加的空前規模的普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可知,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基礎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項正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項;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C項;1958年,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隨后出現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排除D項。故選B項。
36.(2022年廣西貴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前,曾有1.5億人民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說明( )
A.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憲法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D.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保證
【答案】B
【詳解】根據“曾有1.5億人民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可得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充分征求與采納了廣大人民的意見,反映出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憲法,B項正確;從材料中看不出這部憲法的類型,排除A項;材料強調憲法制定的過程,而不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憲法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
37.(2022年江蘇鎮江)下列四幅圖片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幾次調整。其中確立土地公有制的是( )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改造中對農業的改造是實行農業生產合作社,把生產資料從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之后我國一直實行土地公有制,B項正確;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排除A項;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是土地公有制,但其實行的時間晚于三大改造,排除CD項。故選B項。
38.(2022年廣東廣州)1954年春,廣州郊區農村以22個常年互助組、5個臨時互助組為基礎,并吸收了一批單干農民,建成了1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這反映了( )
A.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 B.企業公私合營的開展
C.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 D.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A
【詳解】根據“1954年春,廣州郊區農村以22個常年互助組、5個臨時互助組為基礎,并吸收了一批單干農民,建成了1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可得出互助組的推行主要是為了進行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需要,A項正確;公私合營針對的是工商業的改造,排除B項;雜交水稻1973年才出現,排除C項;對外開放是在1978年后,排除D項。故選A項。
39.(2022年山東日照)下圖文字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日記。這位模范人物是( )
A.王進喜 B.焦裕祿 C.雷鋒 D.鄧稼先
【答案】A
【詳解】在社會主義建設火熱的年代,涌現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根據材料“我是個普通工人,沒啥本事,就是為國家打了幾口井”可知,這位模范人物是王進喜。“鐵人”王進喜是大慶油田的一名石油工人,在勘探打井過程中,為了不讓原油噴出,在沒有大型攪拌設備的情況下,自己跳進混凝土中,用身體攪拌混凝土, A 項正確;焦裕祿是蘭考縣縣委書記,他帶領蘭考人民綠化防風,排除 B 項;雷鋒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他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它影響了后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排除 C 項;鄧稼先是我國“兩彈元勛”,為國家的國防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排除D項。故選A項。
40.(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是(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是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這兩個階段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的,所以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A項正確;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之后不斷形成與發展的,排除B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2002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排除C項;科學發展觀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
41.(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時間軸(下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時期是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④正確,D項正確;①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排除A項;②時期的時代特征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排除B項;③時期我國主要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三大改造,排除C項。故選D項。
42.(2023年甘肅省天水市)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憑“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僅用三年時間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跡體現的時代精神是( )
A.堅持真理、英勇斗爭 B.嚴謹治學、求真務實
C.獻身科研、默默堅守 D.艱苦奮斗、自力更生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鐵人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體現的時代精神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D項正確;材料反映鐵人精神中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時代精神,堅持真理、英勇斗爭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王進喜是石油工人,不從事科研,也與治學無關,排除BC項。故選D項。
43.(2023年天津市)在油田大會戰時,王進喜率領鉆井隊“人拉肩扛”“盆端桶提”:遇到險情時,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時代精神是( )
A.保家衛國 B.艱苦創業 C.助人為樂 D.科技創新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在油田大會戰時,王進喜率領鉆井隊‘人拉肩扛’‘盆端桶提’,遇到險情時,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可知,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時代精神是艱苦創業,B項正確;保家衛國與抗美援朝有關,排除A項;題干主要體現的是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助人為樂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科技創新,排除D項。故選B項。
44.(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2023年是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0周年,60年來,雷鋒精神影響了幾代中國人。雷鋒精神的核心是( )
A.實事求是 B.憂國憂民 C.無私奉獻 D.執政為民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雷鋒精神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由此可知C項無私奉獻符合題意,C項正確;實事求是即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地認知和解決問題,憂國憂民是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與雷鋒精神的內涵不一致,排除AB項;執政為民體現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雷鋒不是執政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45.(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1962年,他是河南蘭考縣委書記。……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癥后,仍頑強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他”是( )
A.焦裕祿 B.雷鋒 C.王進喜 D.鄧稼先
【答案】A
【詳解】1962年12月,焦裕祿調到河南蘭考縣,先后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他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領導工作方法,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焦裕祿精神”,被稱為“黨的好干部”,故選A項。雷鋒被譽為“解放軍好戰士”,王進喜因用自己身體制伏井噴而家喻戶曉,人稱“鐵人”。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被譽為“兩彈一星元勛”,排除BCD項。故選A項。
46.(2023年湖南省長沙市)他是解放軍好戰士,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樂于助人的社會風尚和孜孜以求的“釘子精神”在社會上廣泛弘揚。他是( )
A.羅盛教 B.歐陽海 C.雷鋒 D.袁隆平
【答案】C
【詳解】根據“解放軍好戰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雷鋒樂于助人,被稱為解放軍好戰士,C項正確;1952年1月2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羅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為搶救朝鮮落水兒童崔瑩而英勇獻身,排除A項;歐陽海舍身救列車,題干沒有反映,排除B項;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排除D項。故選C項。
47.(2023年黑龍江省綏化市)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被譽為“鐵人”的大慶石油工人是( )
A.焦裕祿 B.王進喜 C.錢學森 D.鄧稼先
【答案】B
【詳解】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被譽為“鐵人”的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等。根據題意,B項正確;焦裕祿是黨的好干部,排除A項;錢學森是中國的“航天之父”“火箭之王”,排除C項;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排除D項。故選B項。
48.(2023年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3月4日,邵陽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暨“周末志愿行”年度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城南公園舉行。最適合出現在該主題活動中的宣傳語是( )
A.大慶油田“鐵人”精神 B.蘭考巨變“黨的好干部”
C.助人為樂“解放軍好戰士” D.自力更生“兩彈元勛”
【答案】C
【詳解】據題干“學雷鋒志愿服務”結合所學可知,雷鋒,原名雷正興,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5月,雷鋒作為所在部隊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并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被譽為“解放軍好戰士”,C項正確;“鐵人”是王進喜,排除A項;“黨的好干部”是焦裕祿,排除B項;“兩彈元勛”是鄧稼先,排除D項。故選C。49.(2023年山東省煙臺市節選)思想理論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資料來源:根據顏曉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整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第一次(或第二次)“偉大飛躍”實現的標志及其理由。
【答案】
(3)標志:三大改造完成;理由: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從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變。
【詳解】
(3)標志:據材料三“第二次: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公的偉大飛躍。”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理由:據所學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從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變。
50.(2023年江西省節選)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勞動成就夢想】
材料四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點一滴創造得來的;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前進道路上,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都要發揚光大勞動精神。
——摘自人民網
(4)請結合中國現代史一位歷史人物的事跡,說明“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答案】
(4)示例一:雷鋒是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以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示例二:王進喜是一名石油工人,1960年春,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他們以頑強的意志,用人拉肩膀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送鉆機用水。當井噴發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以王進喜為代表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
【詳解】
(4)本題屬于論述題,學生要通過已有知識選取一位中國現代史一位歷史人物,用近代歷史人物事跡來證明“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的觀點。選擇雷鋒:可以使用的雷鋒的具體事跡有,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雷鋒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選擇王進喜:可以使用的王進喜的具體事跡有,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他們以頑強的意志,用人拉肩膀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送鉆機用水。當井噴發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以王進喜為代表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項。
強化訓練
單元線索
時空坐標
課程標準
知識梳理
易錯易混
真題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通州市| 普格县| 郴州市| 阜城县| 诸城市| 达日县| 文成县| 南漳县| 观塘区| 迁西县| 新宁县| 正蓝旗| 普定县| 公主岭市| 商水县| 青河县| 石门县| 峨山| 邹城市| 松阳县| 铜梁县| 视频| 荣成市| 淳安县| 博罗县| 马关县| 永靖县| 比如县| 井陉县| 澄江县| 南溪县| 城口县| 铜梁县| 绥中县| 北流市| 鲜城| 太原市| 寿阳县| 昌邑市|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