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課標要求】了解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進步,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重點難點】學習重點: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學習難點: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名詞解釋】糧食安全:所有人任何時候都能獲得足夠的、富有營養的和安全的食物,來滿足健康的膳食需要和合理的喜好。食品安全: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基礎知識】一、食物生產的現代化1、食物生產現代化的實現:食物生產現代化的最重要推動因素是什么?又是怎樣實現的?簡述食物生產現代化的主要表現。(1)原因(背景):食物生產現代化的最重要推動因素是科學技術(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的大機器生產推動著農業的轉變。)(2)實現:20世紀中葉,歐美各國完成了農業機械化,建立起規模龐大、集約化的現代農業。(3)表現:優良品種育成推廣,高效化肥廣泛使用;農業設施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產量大幅度增長;大型農場、養殖場成為主要生產經營方式。2、農業的機械化的實施:農業的機械化實施的前提是什么?說出農業的機械化過程中的主要機械和各國機械化的不同特征。指出農業的機械化有何歷史意義?(1)前提:汽油拖拉機、柴油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為農機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2)主要機械: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獲機等。(3)各國的特征:美國以大型為主;法國以中型為主;日本以小型為主;中國個體農戶主要使用小型機械,大型農場普遍采用大型機械。(4)歷史意義:推動著農作物的播種、收割與加工等從人工化向自動化轉變。3、雜交育種技術:(古代已有溫室種植技術)簡述各國農業雜交育種的概況。指出農業雜交育種技術的提高有何歷史意義?(1)概況:①1930年,美國培育出雜交玉米新品種。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麥新品種。③1960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成立。④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二號。⑤2013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創世界紀錄。(2)歷史意義:食物生產現代化提高了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養殖場和牧場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控制。二、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簡述食物儲備技術進步的主要表現。指出食物儲備技術進步的原因及影響。1、食物儲備技術進步的表現:(1)在古代,人們利用地窖和淘器來存儲余糧,后來修建糧倉。(如隋煬帝時期修建的含嘉倉,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2)20世紀,糧食儲備技術取得進步,表現在:①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經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②1958年,德國成功開發了谷物冷卻機。③到1990年,全世界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采用了機械低溫制冷儲糧技術。④20世紀20年代起,冷凍技術不斷進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凍食品工業有了巨大發展。2、原因: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3、影響: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增加了良倉倉容量,實現了糧食儲備自動化和智能化,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對食品安全有重大意義。三、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1、糧食安全(消除饑餓):糧食安全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列舉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積極應對糧食安全的主要措施。(1)起因:人口激增;工業化與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2)解決措施:①各國政府的重視,都把解決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作為首要任務;②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協調。③中國措施:1996年,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2、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因素有哪些?各國政府是怎樣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自己談一談,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應對食品安全問題?(1)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主要因素: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抗生素的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過度使用等。(2)解決:高度重視,制定標準,加強監管,加強懲罰,加強問責。(3)談一談:提高食品安全標準,杜絕源頭污染;強化企業責任,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全過程監管,嚴把安全質量觀;依法監管,嚴懲不法商家;創新防控手段,鼓勵群眾舉報問題商品;自覺遠離不安全食品,以身作則;增強食品安全意識……珍愛生命,樹立生態文明觀,熱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同時,我們也應正確發揮科技的作用,創建更美好的生活。●各國政府為什么都把解決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作為首要任務?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糧食安全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而且關系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問題引領】1.閱讀教材第一目,回答食物生產現代化的背景、表現,探究其意義。2.閱讀教材第二目,總結不同時代的食物儲備方法。3.閱讀教材第三目,回答世界饑餓的主要原因及解決措施,探究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及意義。【知識框架】【習題演練】1.從耒耜、耬車、曲轅犁到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割機,耕作工具不斷進步,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這可以( )A.解決饑餓問題 B.改善飲食結構 C.豐富食品供應 D.保障食品供給2. 1930年,美國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玉米新品種,平均畝產由過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麥新品種,推廣之后使小麥畝產量從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1960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成立。該所培育出的雜交水稻在東南亞推廣,一季稻的畝產可達600~650千克。2013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示范田實現平均畝產988.1千克,創世界紀錄。這說明20世紀以來( )A.發展中國家走在現代化農業的前列B.現代化農業機器得以廣泛使用C.糧食作物的雜交育種技術不斷突破D.世界人民已逐漸消除饑餓問題3.農村土地流轉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利辛縣中疃鎮姜黃村,當地農業生產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 000多畝耕地,實行小麥、玉米輪作,托管農戶土地收益權不變。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生產全過程由合作社統一組織和采購,對生產實行精細化經營,畝均收益高于周邊分散經營的農戶。由此可知( )A.政府要做好農村土地流轉的規范、服務和引導B.農村土地流轉是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有效形式C.農村土地流轉侵害了農民的自主經營權D.只要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沒有實現不了的計劃和設想4.在蔬菜專用的收獲機器收獲萵苣時,會先用射線照射萵苣頭以確定其是否成熟。當機器橫向通過作物時,作物發出的輻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預定數值時,儀器就會發出一個信號,用以說明射線所照射的萵苣是可以摘取的,機器上的切割機就會自動切下所選定的萵苣。這主要體現了現代農業生產工具的( )A.智能化 B.規模化 C.市場化 D.社會化5.信息化是未來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據調查,擠奶機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產量的20%~50%,精準農業技術能夠提高土地產出的15%~30%。這體現了( )A.信息化促進農業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C.信息化促進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D.信息化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6.河姆渡村落以稻作農業為主,兼營漁獵、采集、家畜飼養,這極大豐富了當時人們的食物來源。同時,河姆渡人很重視保存和儲藏食物。河姆渡人用來儲存食物的器具主要是( )A.陶器 B.青銅器 C.鐵器 D.瓷器7. “在美國,農業機械的發明得到了促進……與這些新機械同樣重要的是高糧倉、罐頭食品制造廠、冷藏車、船和迅速的運輸工具,它們導致了一個不僅提供工業產品、也提供農業產品的世界市場。”據此,20世紀以來美國食物儲備技術得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發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業革命的發展與影響C.工業生產方法的改進 D.政府的推動作用8.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為了能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瓜果和蔬菜,冷鏈物流產業脫穎而出。下列哪項不是冷鏈物流產業的優點( )A.延長物品的保鮮周期 B.為物品創造最佳的儲存環境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對貯藏運輸要求不高題組三 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9.據相關部門預測,未來20年,發展中國家對魚類、豬肉、家禽的需求量將增長30%~40%。未來30~40年,全球糧食將需要增加60%的供應。由此可知影響糧食安全問題的因素是( )A.人口的增加 B.耕地面積的減少C.飲食結構和消費需求發生變化 D.土地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10. 2019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公告明確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嚴格食品生產衛生規范。據悉,辣條原料主要為小麥和大豆,此前辣條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材料認為該類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在于( )①辣條廠家生產環境臟亂差 ②工人在辣條生產過程中操作不規范③辣條加工過程中的機械化程度不夠 ④原料加工過程中違規使用了添加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經濟相當發達,餐飲業也隨之繁榮起來。飲食業的繁榮呼喚監管政策同步發展,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首先,《宋刑統》全文照錄唐律條文,對民間脯肉市場進行了刑法規范。其次,配合禁榷品專管制度,對茶、鹽等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再次,為了規范商品經濟的發展,對于非禁榷品的質量標準也作了明文規定,對打擊假冒偽劣食品產生一定效果。——摘編自潘榮華、楊芳《我國古代食品衛生監管經驗與啟示》 材料二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食品摻假尤為嚴重。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他主張積極干預食品、藥品中存在的問題。當時社會上興起了一場以中產階級為主,有各階級廣泛參與的社會進步運動,新聞媒體發動了“黑幕揭發”運動,食品、藥品行業是其關注的重要對象。這些運動不僅給羅斯福總統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而且喚醒了廣大的民眾,最終加速了《純凈食品藥品法》的出臺,開啟了美國食品監管的“聯邦化”序幕。——摘編自吳強、張甲娜《轉型期美國食品法律規制研究——以1906年<聯邦食品與藥品法>的頒布為中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食品安全管理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純凈食品藥品法》成功出臺的原因。【問題引領】答案1.閱讀教材第一目,回答食物生產現代化的背景、表現,探究其意義。背景:工業革命后,大機器生產推動向現代農業轉變表現:農業機械化廣泛使用;優良品種育成推廣;高科技農業突破性進展;農場、養殖場成為主要生產經營方式。意義:提升了經濟效益,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生活質量水平大大提高;提高了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業生產效率,為人類消除饑餓做出了貢獻。閱讀教材第二目,總結不同時代的食物儲備方法。(1)原始社會,人們用陶器和地窖儲存糧食。(2)封建社會,儲糧技術逐步改進,出現大型糧倉。(3)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大大推動糧食儲備技術進步。3.閱讀教材第三目,回答世界饑餓的主要原因及解決措施,探究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及意義。主要原因:人口激增,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蝗蟲災害、氣候變暖、洪澇災害、暴力沖突。應對措施: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多次召開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協調各國政府對糧食安全的政策承諾,制訂糧食安全行動計劃,為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統籌資源。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人口增加、土地惡化、糧食分配不均,消費結構升級糧食安全意義:治國安邦的基礎,是穩定時局的利器;有利于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保障民生;能夠及時供應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習題演練】答案1—10 DCBAA ABDCD11.(1)對打擊假冒偽劣食品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推動了宋代專營制度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繁榮;推動了宋代律法的發展;只重視嚴刑峻法而疏于預防,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等。(2)政府導向下的國家干預;獨立新聞媒體掀起的“黑幕揭發”運動;社會進步運動的推動;相對完善的民主法制體制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