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 簡單電現象知識梳理一、自然界的兩種電荷及相互作用1、電荷: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2、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3、正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4、負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負電荷。5、電荷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知識點解析:1、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這個吸引是相互的,輕小物體也會吸引帶電體。輕小物體是指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的物體如:通草球,輕質小球、碎紙屑、泡沫、毛發、細小水流等。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A、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兩種不同的物體相互摩擦后,各自帶上等量異種電荷的現象。B、接觸帶電:用接觸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即:一個不帶電的物體與另一個帶電的物體接觸時,不帶電的物體也帶了同種電荷。接觸帶電實際上是電荷的轉移。二、驗電器:1、驗電器的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2、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3、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4、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輕小物體;通過驗電器;利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三、原子結構 元電荷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庫侖,符號是C。2、原子結構:物體由分子、原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原子帶的正電荷與負電荷等量,原子不顯電性,呈電中性,物體也呈電中性,但不能說物體沒有電荷。3、元電荷:精確的實驗表明,任何帶電體所帶的電荷量總是等于某一個最小電荷量的整數倍,即電子所帶電荷量的整數倍。因此人們把一個電子所帶電荷量的絕對值叫“基本電荷”,也叫“元電荷”(帶電量最小的電荷),用符號“e”表示,則e=1.6×10-19C。知識點解析:摩擦起電的實質,由于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于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縛能力弱的物體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束縛能力強的物體得到電子而帶負電。摩擦起電的過程是電荷的轉移過程,而非創造了電荷。基礎訓練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球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之所以張開是由于(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異種電荷相互吸引C.同種電荷相互吸引 D.異種電荷相互排斥【答案】A【詳解】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故用它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驗電器也帶上負電,即驗電器的金屬球和兩個金屬箔片上都帶上了負電,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其兩個金屬箔片會張開,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甲和乙,如圖,使甲帶負電荷,乙不帶電,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r/>A.甲驗電器帶負電是因為它得到了電子B.甲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是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C.用橡膠棒連接兩金屬球,金屬箔片的張角都會發生改變D.用金屬棒連接兩金屬球的瞬間,棒中電流方向由乙到甲【答案】C【詳解】A.摩擦起電是電荷發生了轉移,而不是創造了電荷,甲驗電器帶負電是因為它得到了電子,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驗電器的制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所以驗電器可以檢驗物體是否帶電,故 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用橡膠棒連接兩金屬球,由于橡膠棒是絕緣體, 甲驗電器的負電荷不能轉移到乙驗電器,因此兩個驗電器金屬箔片的張角都不會發生改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D.用金屬棒連接兩金屬球的瞬間,由于A帶負電,B不帶電,則A驗電器的電子通過金屬棒轉移到B驗電器,由于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所以金屬棒中所形成的電流方向由乙到甲,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3.如圖所示中關于靜電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所示驗電器是利用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B.如圖所示絲綢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絲綢都帶上正電C.如圖所示頭發豎起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吸引D.如圖所示細線懸掛的輕質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則兩小球一定帶有異種電荷【答案】A【詳解】A.驗電器的兩個金屬箔由于帶同種電荷而張開,是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B.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時,玻璃棒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獲得電子帶負電,故B錯誤;C.頭發豎起是因為頭發帶上了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C錯誤;D.細線懸掛的輕質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可能是由于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兩小球帶有異種電荷;也可能是由于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故D錯誤。故選A。4.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用絕緣細線懸掛,相互作用情況如圖所示。如果丙帶正電,則甲( ?。?br/>A.一定帶正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不帶電 D.可能帶正電【答案】B【詳解】如果丙帶正電,圖中乙、丙相互吸引,根據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可知,乙可能帶負電或不帶電,圖中甲、乙相互排斥,說明甲、乙一定帶同種電荷,則乙帶負電,則甲一定也帶負電,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5.用絲綢摩擦兩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B.絲綢摩擦玻璃棒,絲綢會得電子C.吊起來的玻璃棒會被排斥D.此說明同種電荷相互吸引【答案】D【詳解】AB.用絲綢摩擦兩根玻璃棒,兩玻璃棒均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會得電子帶負電,故AB正確,不符合題意;CD.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故兩根玻璃棒都帶正電,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6.如圖所示,當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若帶電體帶正電荷,則帶電體一定是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B.若帶電體帶負電荷,則帶電體一定是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C.若帶電體帶正電荷,則瞬間電流方向從帶電體流向金屬箔D.若帶電體帶負電荷,則瞬間電流方向從帶電體流向金屬箔【答案】C【詳解】AB.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玻璃棒失去電子,帶正電;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容易得到電子,帶負電,但帶正電的不一定是玻璃棒,帶負電的不一定是橡膠棒,可能是其他物體,故AB錯誤;C.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若帶電體帶正電荷,則瞬間電流方向從帶電體流向金屬箔,故C正確;D.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若帶電體帶負電荷,則瞬間電流方向從金屬箔流向帶電體,故D錯誤。故選C。7.蜜蜂飛行時與空氣摩擦產生靜電,從而可以吸引帶正電的花粉,這是因為( ?。?br/>A.蜜蜂身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空氣中 B.空氣中的一些電子轉移到蜜蜂身上C.蜜蜂身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空氣中 D.空氣中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蜜蜂身上【答案】B【詳解】蜜蜂飛行與空氣摩擦產生靜電,且蜜蜂在飛行中可以吸引帶正電的花粉,根據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故蜜蜂帶負電;蜜蜂帶負電的原因是:蜜蜂飛行與空氣摩擦,空氣中的一些電子轉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電子而帶負電,空氣因失去電子帶正電,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8.在干燥的冬季,汽車在長途行駛的過程中車身會帶上電荷。為了避免人觸摸車門時因放電而帶來的不適感,人們通常會在車尾安裝一條與大地相接觸的靜電帶,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車身會帶上電荷說明電荷可以被創造B.車身帶電荷是摩擦起電現象C.若車身帶正電荷,則說明車身得到了電子D.若車身帶負電荷,則電流方向為從車身到大地【答案】B【詳解】A.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而是電荷的轉移,故A錯誤;B.汽車在長途行駛過程中,車身與空氣摩擦帶上電荷,是摩擦起電現象,故B正確;C.若車身帶正電荷,則說明車身失去了電子,故C錯誤;D.若車身帶負電荷,負電荷從車身流向大地,電流的方向與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則電流方向為從大地流向車身,故D錯誤。故選B。9.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尺能“吸”起頭發,下列現象中與該原理相同的是( )A.兩滴水珠“吸”到一起成為一滴大水珠B.通過吸管把飲料“吸”到嘴里C.干手搓開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駛汽車的窗簾被“吸”出窗外【答案】C【詳解】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尺能“吸”起頭發,是因為摩擦起電,塑料尺與頭發帶上了異種電荷。A.兩滴水珠“吸”到一起成為一滴大水珠,是分子間有引力,故A不符合題意;B.通過吸管把飲料“吸”到嘴里,利用了大氣壓,故B不符合題意;C.干手搓開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異種電荷相吸引,故C符合題意;D.行駛汽車的窗簾被“吸”出窗外,是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核酸檢測采樣時使用的“采樣拭子”,其頂端是如圖所示的植絨拭子,安全、無毒。有一種植絨方式是:植絨機產生數萬伏的高壓靜電,通過電子轉移讓噴頭中的絨毛帶上負電荷,然后在被植絨物體表面噴涂上膠粘劑,移動噴頭靠近被植絨物體,絨毛在高壓靜電作用下從噴頭中飛升到被植絨物體表面,呈垂直狀植在涂有膠粘劑的物體表面。上述植絨過程中蘊含了許多科學知識,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噴頭中的絨毛帶上負電荷,是由于絨毛得到了電子B.以移動的噴頭為參照物,被植絨物體是運動的C.絨毛能在高壓靜電作用下運動,是由于能量可以創生D.絨毛從噴頭中飛升到被植絨物體表面,是由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答案】C【詳解】A.物質的原子整體不顯電性,物體對外不顯電性,當物體帶上多余的電荷,對外顯負電,所以絨毛帶上負電荷是得到了電子,故A不符合題意;B.噴頭在移動時,靠近被植絨物體,即被植絨物體相對噴頭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故B不符合題意;C.絨毛在高壓靜電作用下從噴頭飛升到被植絨物體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據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不能憑空消失,也不能憑空產生,故C符合題意;D.絨毛能從噴頭中飛升到被植絨物體表面,是由于絨毛受到力的作用,而這個力的作用,讓絨毛改變了運動狀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二、填空題11.下列關于“吸”的現象,原理相同的是 ___________。(填序號)①摩擦后的氣球能“吸”起頭發②干燥的冬天,化纖衣服容易“吸”附灰塵③擠壓后的塑料吸盤“吸”在瓷磚上④兩表面削平的鉛柱壓緊后會“吸”在一起⑤若人站在安全線以內的區域候車,會被駛過的列車“吸”進鐵軌⑥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可以吸引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答案】①②【詳解】①摩擦后的氣球能“吸”起頭發,是因為氣球帶電可以吸引輕小的物體;②干燥的冬天,化纖衣服容易“吸”附灰塵,是因為化纖衣服容易因摩擦而帶電,會吸引輕小的灰塵;③擠壓后的塑料吸盤“吸”在瓷磚上,是大氣壓的作用;④兩表面削平的鉛柱壓緊后會“吸”在一起,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引力;⑤當列車駛進鐵軌時,會帶動人和車之間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此時人外側的空氣流動速度慢;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可知,人外側空氣流速小、壓強大,而內側(列車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會產生一個向內側的壓強差,將人“吸”進鐵軌,易出現危險;⑥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由于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所以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可以吸引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以,原理相同的是①②。12.如圖是“靜電章魚”實驗,用毛皮分別摩擦塑料絲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絲往空中拋出后將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時塑料絲可以靜止在空中,形狀像章魚。摩擦起電過程中______(選填“有”或“沒有”)電荷產生,由于毛皮比塑料更容易失去電子,毛皮與塑料管摩擦后毛皮帶______電;塑料絲呈章魚狀是因為______。【答案】 沒有 正 同種電荷相斥【詳解】[1][2]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核束縛本領強的物體得到電子而帶負電,原子核束縛本領弱的的電子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所以摩擦起電過程中沒有電荷產生。由于毛皮比塑料更容易失去電子,毛皮與塑料管摩擦后毛皮失去電子而帶正電。[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塑料絲呈章魚狀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13.A、B是兩個輕質泡沫小球,C是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間相互作用時的場景如圖所示,由此可判斷:小球A___________,小球B___________。(均選填“一定帶正電”、“一定帶負電”或“可能不帶電”)。【答案】 可能不帶電 一定帶正電【詳解】[1][2]玻璃棒與絲綢摩擦的過程中會失去電子,所以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如圖,B球與帶正電的玻璃棒排斥,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B一定帶正電;A與B相互吸引,可能是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即A可能帶負電;也可能是帶電體B吸引輕小物體A,即A也可能不帶電。故A可能帶負電,也可能不帶電。14.如圖所示,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接觸帶電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發現驗電器金屬箔片的張角變大,則驗電器原來帶______電;在金屬箔張角變大的瞬間,驗電器金屬桿里的電流方向是從______。【答案】 正 金屬球到金屬箔片【詳解】[1]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去接觸帶電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驗電器金屬箔片的張角變大,說明金屬箔之間的斥力變大,由于同種電荷互相排斥,則驗電器原來帶正電。[2]物理學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在金屬箔張角變大的瞬間,驗電器金屬桿里的電子從金屬箔移動到金屬球,驗電器金屬桿里的電流方向與電子運動的方向相反,故驗電器金屬桿里的電流方向是從金屬球到金屬箔片。15.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其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 ___________,此時金屬箔帶 ___________電。【答案】 排斥 負【詳解】[1][2]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由于皮毛上的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所以橡膠棒帶負電,用它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橡膠棒上多余的電子會轉移到驗電器上,則驗電器也帶上負電,即驗電器的金屬球和兩個金屬箔片上都帶上了負電,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其兩個金屬箔片會張開。三、計算題16.夏天,暴風雨常常伴有電閃雷鳴,每次閃電電流一般可達安。假設一次閃電時間僅為0.1秒,求這次閃電放出的電荷量Q。【答案】1000C【詳解】解:這次閃電放出的電荷量答:這次閃電放出的電荷量為1000C。9.1 簡單電現象知識梳理一、自然界的兩種電荷及相互作用1、電荷: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2、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3、正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4、負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負電荷。5、電荷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知識點解析:1、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這個吸引是相互的,輕小物體也會吸引帶電體。輕小物體是指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的物體如:通草球,輕質小球、碎紙屑、泡沫、毛發、細小水流等。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A、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兩種不同的物體相互摩擦后,各自帶上等量異種電荷的現象。B、接觸帶電:用接觸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即:一個不帶電的物體與另一個帶電的物體接觸時,不帶電的物體也帶了同種電荷。接觸帶電實際上是電荷的轉移。二、驗電器:1、驗電器的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2、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3、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4、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輕小物體;通過驗電器;利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三、原子結構 元電荷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庫侖,符號是C。2、原子結構:物體由分子、原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原子帶的正電荷與負電荷等量,原子不顯電性,呈電中性,物體也呈電中性,但不能說物體沒有電荷。3、元電荷:精確的實驗表明,任何帶電體所帶的電荷量總是等于某一個最小電荷量的整數倍,即電子所帶電荷量的整數倍。因此人們把一個電子所帶電荷量的絕對值叫“基本電荷”,也叫“元電荷”(帶電量最小的電荷),用符號“e”表示,則e=1.6×10-19C。知識點解析:摩擦起電的實質,由于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于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縛能力弱的物體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束縛能力強的物體得到電子而帶負電。摩擦起電的過程是電荷的轉移過程,而非創造了電荷。基礎訓練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球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之所以張開是由于(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異種電荷相互吸引C.同種電荷相互吸引 D.異種電荷相互排斥2.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甲和乙,如圖,使甲帶負電荷,乙不帶電,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r/>A.甲驗電器帶負電是因為它得到了電子B.甲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是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C.用橡膠棒連接兩金屬球,金屬箔片的張角都會發生改變D.用金屬棒連接兩金屬球的瞬間,棒中電流方向由乙到甲3.如圖所示中關于靜電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所示驗電器是利用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B.如圖所示絲綢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絲綢都帶上正電C.如圖所示頭發豎起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吸引D.如圖所示細線懸掛的輕質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則兩小球一定帶有異種電荷4.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用絕緣細線懸掛,相互作用情況如圖所示。如果丙帶正電,則甲( )A.一定帶正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不帶電 D.可能帶正電5.用絲綢摩擦兩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B.絲綢摩擦玻璃棒,絲綢會得電子C.吊起來的玻璃棒會被排斥D.此說明同種電荷相互吸引6.如圖所示,當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若帶電體帶正電荷,則帶電體一定是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B.若帶電體帶負電荷,則帶電體一定是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C.若帶電體帶正電荷,則瞬間電流方向從帶電體流向金屬箔D.若帶電體帶負電荷,則瞬間電流方向從帶電體流向金屬箔7.蜜蜂飛行時與空氣摩擦產生靜電,從而可以吸引帶正電的花粉,這是因為( ?。?br/>A.蜜蜂身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空氣中 B.空氣中的一些電子轉移到蜜蜂身上C.蜜蜂身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空氣中 D.空氣中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蜜蜂身上8.在干燥的冬季,汽車在長途行駛的過程中車身會帶上電荷。為了避免人觸摸車門時因放電而帶來的不適感,人們通常會在車尾安裝一條與大地相接觸的靜電帶,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車身會帶上電荷說明電荷可以被創造B.車身帶電荷是摩擦起電現象C.若車身帶正電荷,則說明車身得到了電子D.若車身帶負電荷,則電流方向為從車身到大地9.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尺能“吸”起頭發,下列現象中與該原理相同的是( )A.兩滴水珠“吸”到一起成為一滴大水珠B.通過吸管把飲料“吸”到嘴里C.干手搓開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駛汽車的窗簾被“吸”出窗外10.核酸檢測采樣時使用的“采樣拭子”,其頂端是如圖所示的植絨拭子,安全、無毒。有一種植絨方式是:植絨機產生數萬伏的高壓靜電,通過電子轉移讓噴頭中的絨毛帶上負電荷,然后在被植絨物體表面噴涂上膠粘劑,移動噴頭靠近被植絨物體,絨毛在高壓靜電作用下從噴頭中飛升到被植絨物體表面,呈垂直狀植在涂有膠粘劑的物體表面。上述植絨過程中蘊含了許多科學知識,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噴頭中的絨毛帶上負電荷,是由于絨毛得到了電子B.以移動的噴頭為參照物,被植絨物體是運動的C.絨毛能在高壓靜電作用下運動,是由于能量可以創生D.絨毛從噴頭中飛升到被植絨物體表面,是由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二、填空題11.下列關于“吸”的現象,原理相同的是 ___________。(填序號)①摩擦后的氣球能“吸”起頭發②干燥的冬天,化纖衣服容易“吸”附灰塵③擠壓后的塑料吸盤“吸”在瓷磚上④兩表面削平的鉛柱壓緊后會“吸”在一起⑤若人站在安全線以內的區域候車,會被駛過的列車“吸”進鐵軌⑥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可以吸引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12.如圖是“靜電章魚”實驗,用毛皮分別摩擦塑料絲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絲往空中拋出后將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時塑料絲可以靜止在空中,形狀像章魚。摩擦起電過程中______(選填“有”或“沒有”)電荷產生,由于毛皮比塑料更容易失去電子,毛皮與塑料管摩擦后毛皮帶______電;塑料絲呈章魚狀是因為______。13.A、B是兩個輕質泡沫小球,C是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間相互作用時的場景如圖所示,由此可判斷:小球A___________,小球B___________。(均選填“一定帶正電”、“一定帶負電”或“可能不帶電”)。14.如圖所示,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接觸帶電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發現驗電器金屬箔片的張角變大,則驗電器原來帶______電;在金屬箔張角變大的瞬間,驗電器金屬桿里的電流方向是從______。15.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其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 ___________,此時金屬箔帶 ___________電。三、計算題16.夏天,暴風雨常常伴有電閃雷鳴,每次閃電電流一般可達安。假設一次閃電時間僅為0.1秒,求這次閃電放出的電荷量Q。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1 簡單電現象(原卷版).docx 9.1 簡單電現象(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